在线文库

茗笈
作者:屠本畯 明
屠本畯,字豳叔,号由叟,浙江鄞县人,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

清士之精华莫如诗,而清士之绪余则有扫地、焚香、煮茶三者。焚香、扫地余不敢让,而至于茶,则恒推毅吾友闻隐鳞氏,如推毂隐鳞之诗。盖隐鳞高标幽韻,迥出尘表。于斯二者吾无间然。其在绅惟豳叟先生与隐鳞同其臭味,隐鳞嗜茶,幽史之于茶也不甚嗜,然深能究茶之理,契茶之趣。自陆氏《茶经》而下,有片语及茶者皆旁搜博订,辑为《茗岌》,以传同好。其间采制之宜,收藏之法,饮吸之方,与夫鉴别品第之清,当可谓陆氏功臣矣。余谓豳叟宦中诗多取材齐梁,而其林下诸作无不力追老杜。少陵之后有称诗史者惟豳叟,而季疵之后称茶史者,亦惟豳叟。隐鳞有豳叟,似不得专其美矣。两君皆吾越人,余因谓茶之与泉犹生才,何地无佳者。第托诸通都要路者取名易,而僻在一隅者起名难。吾乡泉若它山,茶若朱溪,以其产于海隅,知之遂鲜,世有具赞皇之口,玉川之量,不远千里可也。庚戌上已日社弟薛冈题。

屠豳叟先生昔转运闽海衙斋中,阒若僧寮,予每过从辄具茗、茗碗,相对品鹭古人文章词斌,不及其他。茗尽而谈未竟,必令童子数燃鼎继之,率以为常。而先生亦赏予推通茗事,喜与语且喜与啜。凡天下奇茗异品无不烹试,定其优劣,意豁如也。及先生擢守辰阳,挂冠归隐鉴湖,益以烹点为事。铅椠之暇,著为《茗岌》十六篇,本陆羽之文为经,采诸家之说为传,又自为评赞以美之。文典事清,足为山林公案,先生其泉石膏盲者耶。予与先生别十五载而谢在杭自燕归,出《茗岌》读之,清风逸兴,宛然在目,乃谋诸守公喻使群梓之郡斋,以广同好。善夫陆华亭有言曰,此一味非眠云跤石人未易领略,可为豳叟实录云。    万历辛亥年秋日晋安徐【火勃】兴公书。

自序

不佞生也憨,无所嗜好,独于茗不能忘情。偶探友人闻隐鳞架上,得诸家论茶书,有会于心,采其隽永者,著于篇,名曰《茗岌》。大都以《茶经》为经,自《茶谱》迄《茶笺》列为传。人各为政不相沿袭,彼创一义而此释之,甲送一难,而乙驱之。奇奇正正,靡所不有,政如《春秋》为经而案之,左氏公豰为传而断之,是非予夺,豁心胸而快志意,间有所评。小子不敏,奚敢多让矣。然书以笔札简当为工,词华丽则为尚。而器用之精良,赏鉴之贵重,我则未之或暇也。盖有含英吐华,收奇觅秘者,在书凡二篇,附以赞评。豳叟序。

南山有茶,美茗岌也,醒心之膏液,贬俗之鼓吹,是故咏者之。
南山有茶,天云卿只,采采人文,岌笥盈只。一章
有经有谱,有记有品,寮录解笺,说评斯尽。二章
溯原得地,乘时拨制,藏茗勋高,品泉论细。三章
候火定汤,点瀹辨器,亦有雅人,惟申严忌。四章
既防糜滥,又戒混淆,相度时宜,乃忘至劳。五章
我祖东山,高周裙拾,衡鉴玄赏,咸登于岌。六章
予本憨人,坐草观化。赵茶未悟,许瓢欲挂。七章
沧浪水清,未可濯缨,旋汲旋渝,以注茶经。八章
兰香泛瓯,灵泉在卣,惟喜咏茶,罔解颂酒。九章
竹里韵士,松下高僧,汲甘露水,礼古先生。十幸

品茶姓氏

  • 《茶经》,陆羽著,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桑苎翁。
  • 《试茶歌》,刘梦得著,字禹锡。
  • 《陆羽点茶图跋》,董逌著。
  • 《茶谱》,蔡襄著,字君漠。
  • 《煮茶泉品》,叶清臣著。
  • 《仙芽传》,苏廙著。
  • 《东溪试茶录》,宋子安著。
  • 《鹤林玉露》,罗景纶著,字大经。
  • 《茶寮记》,陆树声著,字与吉。
  • 《煎茶七类》,同上。
  • 《煮泉小品》,田艺蘅著,字子艺。
  • 《类林》。焦竑著,宇弱侯。
  • 《茶录》,张源著,字伯渊。
  • 《茶疏》,许次纤著,字然明。
  • 《罗卉茶记》,熊明遇著。
  • 《茶说》,邢士襄著,字三若。
  • 《茶解》,罗廪著,字高君。
  • 《茶笺》,闻龙著,字隐鳞,初字仲连。

上篇

下篇

外舅屠汉翁,经年著书种种,皆脍炙人口。大远不任无能更位也。其《茗岌》所汇,若采制、点瀹、品泉、定汤、藏茗、辨器之类,式之可享清供,读之可悟玄赏矣。请归杀青,庶展胰间不待躬执而肘腋风生,齿颊荐爽,觉眠云跂石人,相与晤言。

馆甥范大远记。

品藻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