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隶辨

    八卷。清顾蔼吉(生卒年不详)撰。蔼吉字畹先,号天山,又号南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纂修官,任仪征教谕。善画山水,精缪篆八分书。顾氏《自序》云:“《隶辨》之作,窃为解经作也。字不辨,则经不解。古人邈矣,汉人传经,多用隶写,变隶为楷,益失本真。及唐开元易以俗字,名儒病其芜累。余因收集汉碑,间得刊正经文。……竭其愚才,积三十年之久,然后成书。”是书实际上是以宋娄机《汉隶字原》为蓝本,钩摹汉代的隶书碑文,按宋《礼部韵略》分韵编次,每字下分注碑名,并引碑语。其中对《汉隶字源》的错谬,“舩船、爯再体或不分,血皿、朋多形常莫别,悉从《隶释》、《隶续》详碑定字,指摘无余”(《自序》);对娄机以后续出之碑,尽为摹入。所收的隶字,皆据《说文》辨其正、变、省、加。以上是正文,卷一至卷五共五卷。卷五之末附列疑字。以下卷六按《说文》部次,篆偏旁五百四十字,括其枢要,以见篆、隶之变迁。卷七卷八为《碑考》,并附《隶八分考》和《笔法》两篇。《四库提要》云:“《碑考》二卷,碑之存者注今在某处,亡者引某书云在某处,具有引证,以年代先后为次,条理颇为秩然,则较《字原》碑目为详核。后附《隶八分考》、《笔法》二篇,采辑旧说,亦均有裨后学。”顾氏《自序》谓“锐志精思,采摭汉碑所有字”、“碑字出自手摹,谛审无差”,则言过其实,《四库提要》指出:出于娄机之后的汉碑,不过娄机所列的百分之一二;娄机所见的三百零九种,流传至今的仅20余种,不及其碑目所列的十分之一,“蔼吉何由得见原碑,一一手摹其字?”“每字下所引碑语,亦多舛错(一连举出十多处,从略)”。然而《隶变》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胡朴安说:“《隶变》一书,在于解经。……以隶证经,可以得汉人用文字之例。况其书于文字之本身,又能本之《说文解字》辨其正、变、省、加,以得由篆变隶之迹。”(《中国文字学史》五百六十八页)是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项氏玉渊原刊本、乾隆八年(1743)黄晟重刊本,上海扫叶山房影印原刻本。

隶辨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