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三门运渠

唐代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平陆县间黄河三门峡人门岛左岸开凿的运渠。秦汉以来,关东漕运常由河、渭转入京师长安,途经三门峡段因河中岩石屹立、水流湍急,屡有覆舟之虞。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陕州刺史李齐物为改善三门漕运,在人门岛左岸岩石间开凿一条运道。十一月开工,次年(天宝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完工。并开其山巅以为挽路。运道无定名,《唐会要》、《旧唐书·玄宗记》称“”,《通典》、《册府元龟》(卷四九七)称“石渠”,《开天传信录》称“天宝河”,《资治通鉴》称“三门运渠”,宋后又名“开元新河”,《新唐书·食货志》称“新门”,当指三门(神、鬼、人)外新凿一门之意。旋因河泥淤塞,不能通舟。三门峡水库修筑前,尚有遗迹可寻,全长280余米。

三门运渠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