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毛骨悚然

形容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恐惧。元.刘因《孝子田君墓表》:“予每览之,未尝不始焉而惭惕若不自容,中焉而感激为之泣下,终则毛骨悚然,若有所振励者。”《西游记》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红楼梦》五一回:“忽听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悚然。”巴金《静夜的悲剧.月夜鬼哭》:“夜渐渐地凉起来,我有点毛骨悚然了。”亦作“毛骨竦然”。《说岳全传》六五回:“众军士毛骨竦然,乌天黑地,那里去捞得。”亦作“毛骨耸然”。《隋唐演义》一六回:“一番言语,说得叔宝毛骨耸然。”


主谓 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惊恐万状。张继《清白的红生》:“在土丘后面那块地里锄玉米,他担心瘸子华九会把他为小叶锄玉米这件事讲给她听,这样他可真是麻烦了,他想像了一下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场面,忽然有一种~的感觉,然而更可恨的是他现在又只能看着事情一点点向前发展,毫无办法。”△用于形容人的生理、心理神态方面。→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毛发倒竖 不寒而栗 胆战心寒 ↔谈笑自若 面不改色 泰然自若 无所畏惧。也作“毛发悚立”、“毛骨耸然”、“毛骨森竦”、“毛骨竦然”、“毛森骨立”。


毛骨悚然”极言吃惊与恐惧。

“悚然”是什么意思呢? 是怎样的状态呢?

“悚”,惊惧。《说文·心部》: “愯,惧也。…… 《春秋传》曰:‘驷氏愯。’”段注: “昭公十九年 《左传》文。今本作耸,后人所易也。又昭六年 《左传》 ‘耸之以行’,《汉书·刑法志》引作 ‘愯’,晋灼曰: ‘古悚字。’按: 《汉书》 ‘雙’不省。又 《魏都赋》 ‘吴蜀二客愯焉相顾’,张载注: ‘愯,惧也。’引 《左传》 ‘驷氏愯’,张用 《说文》也。”

《说文》无 “悚”。 “悚”为 “愯”之古字。 《左传》今本作“耸”,当为 “悚”之借字。《方言》: “耸,悚也。”

“悚然”,害怕、惊恐的样子。 “毛骨悚然”,谓身上汗毛竖起、脊背骨发冷的恐惧状态。

此语亦作 “毛骨竦然”。 《说文·立部》: “竦,敬也。”段注:“敬者,肃也。 《商颂》传曰: ‘竦,惧也。’此谓假竦为愯 ( 悚)也。愯,惧也。”

此语有的还写作 “毛骨耸然”,“耸”为 “悚”之借字 ( 前已叙) ,然少见。

毛骨悚然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