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欺世盗名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后以“欺世盗名”谓窃取名誉,欺骗世人。《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鲁迅《花边文学.大小骗》:“‘欺世盗名’者有之,盗卖名以欺世者又有之,世事也真是五花八门。”亦作“欺世钓誉”。《元史.隐逸传》:“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及考其实,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亦作“盗名欺世”。元.虞集《吴公行状》:“正学真传,深造自得;实与末俗盗名欺世者霄壤不同。”《野叟曝言》六四回:“弟亦非重视阿堵,而盗名欺世,实有所难,但人命事大,惟有将先生此举,焚香告天,默表此心。”郁达夫《采石矶》:“近来大名鼎鼎的考据学家很多,伪书却日见风行,我看那些考据学家都是盗名欺世的。”


并列 用欺骗的手段,窃取名誉。语本《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暗世者也,险莫大焉”。《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不宜信用。”△贬义。多用于揭露伪君子之流的人物方面。 →沽名钓誉 ↔功成不居。也作“阿世盗名”、“盗名欺世”、“钓名欺世”、“惑世盗名”、“欺世钓誉”。

欺世盗名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