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目錄 西夏書事
◀上一卷 卷七 下一卷▶


咸平四年夏四月,保吉謀攻西州回鶻,回鶻請兵於朝。

回鶻自唐末浸微,散處甘、涼、瓜、沙間,各立君長分領族帳。時保吉猶駐積石河,將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然後長驅南牧。西州回鶻可汗祿勝知其謀,遣樞密使曹萬通入貢,言本國東至黃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數百,甲馬精習,願朝廷命將統領,使得縛繼遷以獻。真宗嘉之,賜以詔曰:「夏、綏抗命,神人所棄。卿世濟忠烈,誼篤舅甥,繼上奏封,備陳方略,且欲大舉精甲,就覆殘妖,拓土西陲,獻俘北闕。可汗功業,其可勝言!嘉歎所深,不忘朕意。今更不遣使臣,一切委卿統制。」特授萬通左神武大將軍,優賜祿勝器服。

按:此回鶻請討保吉之始。吐蕃六谷都首領潘羅支以兵來討。

知鎮戎軍李繼和言,六谷都首領潘羅支願戮力討夏州,請授以刺史。廷議羅支已為酋帥,授刺史太輕,乃以為鹽州防禦使兼靈州西面都巡檢使。於是羅支遣部下李萬年率兵進討,貽書繼和請師期。

擄羌嵬逋走回。

嵬逋乃保吉擾河西時掠得者,乘間率屬千餘內投,保吉自萬戶谷追之,不及。

秋七月,以下恒、環等州告契丹。

保吉遣李文驥獻於契丹,因以下恒、環、慶三州告,契丹主賜詔褒之。

按此與前告下麟、鄜同偽詞耳。何以書?罪其妄也。偽妄之詞,一之為甚,可再三乎?八月,遣使獻馬。猶稱所賜姓名,然寇掠邊鄙益甚。

攻靈州不克,田其境地。

靈州居平夏西北,南去鎮戎約五百里,東去環州六、七日程,中隔瀚海,數百里乏水草,烽火、亭障不相望,若聚眾急攻,早已不守。保吉欲俟中國財用關輔民力盡耗,然後取之。是時以五萬騎攻城,城中兵少不出戰。據其山川險要,凡四旁膏腴之地,使部族萬山等率蕃卒駐榆林、大定間為屯田計,墾辟耕耘,騷擾日甚。真宗謀之參政李至,至言:「靈州雖西北要衝,今援絕勢孤,不能不棄。若移朔方軍於環州,保固邊境,亦一時之權也。」乃遣宰相張齊賢行邊。齊賢上言:「靈武孤城,必難固守,徒使軍民六、七萬陷於危亡之地。」知制誥楊億亦言棄之便。輔臣咸以靈州及必爭之地,苟失之,則緣邊諸郡皆不可保。宰相李沆曰:「繼遷不死,靈武終非朝廷有。莫若遣使密召州將,使部分軍民空壘而歸,如此,則關右之民息肩矣。」真宗不從,以王超為西面行營都部署,將兵六萬援之。

九月,襲定州及懷遠鎮,鎮將李讚自焚死;連取保靜、永州;攻清遠軍,破之。

清遠據積石嶺,在瀚海中,去靈、環各三、四百里,四面懸絕。保吉攻靈州不克,復遣牙將趙光允貢馬,潛以眾襲破定州,圍懷遠。李讚兵不滿百,拒戰累日,力盡積槁自焚。連破保靜、永州,攻清遠。知軍劉隱、監押丁讚分兵拒守,走間使詣慶州請援。都部署楊瓊遣副部署潘璘、都監劉文質率兵六千赴之,且曰: 「俟吾繼至。」已而,遷延不進。保吉自鼓兵攻南門,令子阿𠼪督精甲攻北門,堙濠斷橋以戰。七日,城中力竭,兵馬都監段義啟門降。保吉兵威益熾,逾支子平,直薄青岡城下。阿𠼪,德明小字也。

按:保吉攻城奪寨,未有如此詳書者。緣河外五城乃靈州肩背,而清遠據積石之衝,屯糧置守,以通環、慶援兵,尤為要害。自保吉取清遠,靈州遂失聲援矣。

冬十月,升保靜縣為靜州。

按:此李氏更改郡縣之始。徇唐隆鎮,與麟州兵戰於柳撥川,不勝。

保吉既得清遠,以兵徇唐隆鎮,謀從蕭關、武延、石門路攻麟、府。麟州副部署曹璨出蕃兵邀之鎮西柳撥川,保吉戰不利,退走三十餘里。

十二月,攻河外寨,降守將李瓊。

自清遠軍陷,盡焚青岡峽諸寨,環慶、鄜延、麟府以外近河之地,皆屬保吉。真宗詔:西蕃諸族有能破夏州者,當授節度使,賜銀、彩、茶六萬;舉族來附者,給田宅。於是蕃部阿藥、訛豬、訛遇等皆內屬。保吉謂中國誘之,率兵攻靈州河外寨。寨主李瓊拒守旬餘,保吉知其困,遣人招之,瓊舉城降。

部將臥浪己內降。真宗命補軍主,賜之田宅。

咸平五年春正月,保吉置市於赤沙、橐駝等路。

赤沙川、橐駝口兩路,為靈、夏二州蕃族屯聚處,保吉各置會貿易,以誘熟戶。於是歸者日眾,中國禁之不止。

三月,取靈州,殺知州事裴濟,改州為西平府。

河外五城相繼陷沒,靈州孤堞僅存。關陝之民困於轉輸,陷鋒鏑填沙磧者不下數十萬。歲薦饑,城中斗米價至十貫。裴濟至鎮,甫二載,謀輯八鎮,大興頓田,民間稍有生色。保吉集蕃部並力攻之,濟被圍兩月,餉援並絕,刺指血染奏乞救。保吉遣兵斷瀚海要路,王超大軍不得進。別將張煦出鎮戎軍,入夏州界,由白豹鎮抵柔遠川,戍兵七百騎邀戰,煦擊敗之,星夜赴援,未至而城陷,濟死焉。濟在鎮有聲望,及沒,夏人惜之。保吉以世爵西平,又受契丹西平王冊典,遂改州為西平府。

夏四月,使清遠蕃酋偽降,邀環、慶官軍於白豹鎮,不勝。

靈武路自清遠軍入青岡峽數百里皆蕃部所居,漢人使旅經由,並在熟戶安泊,所求賂遺,謂之「打當」,習以為常。保吉聞援將張煦引兵將抵清遠,使新降蕃酋偽為熟戶,以甲騎三千約降,願給資糧,為餉導。煦察其詐,亟嚴軍待。會環慶路部署張凝率師按部還,保吉遣兵邀之,凝將敗,煦領銳卒赴援,一矢殪一大將,乃解。

五月,以下靈州告契丹。初,保吉遣使契丹貢馬、駝。至是又使劉仁勖告下靈州。

六月,圍麟州,知州事衛居實擊敗之。

保吉聲言欲取儀州制勝關,將由此大入,諜者以告,真宗詔徙老幼、芻粟內地避之。知儀州盧鑒曰:「此奸謀也!徙之,適以示弱。」不奉詔。保吉知不可動,突於是月以二萬騎入河東,圍麟州。副部署曹璨請濟師,真宗閱地圖曰:「麟州依險,三面孤絕,戮力可守,但乏水可憂耳!」命金明巡檢李繼周部兵星夜赴援。未至,保吉據水寨,負板四面薄城者五日,勢將陷。知州衛居實出奇突擊,又夜縋勇士襲之,城上鼓噪,矢石如雨,夏眾披靡走,自相蹂踐,死者萬餘人。

夏州旱。

秋七月,築河防。

黃河自積石經河州,合洮河水東北流至蘭州,過鳴沙河、應裏州,北繞靈武,由懷遠縣入夏州。向有古渠二:曰漢源,長袤二百五十里;曰唐梁,長袤三百二十里夏州自上年八月不雨,穀盡不登。至是,旱益甚。保吉令民築堤防,引河水灌田。役人有小過,輒係頭投之河,使人就下流接視,蕃人則出之,漢人則沉之。

按:書西夏河渠始此。渡河攻党項莊浪族,不克。

莊浪族數萬帳,居黑山北,廣袤數千里,東接契丹,北鄰塔坦,南至河西大涼、小涼諸族,中隔銀、夏,道路遼絕。其首領龍移、味克,或稱莊浪、昧克,素不與保吉合,常以馬附藏才族入貢,頗勤外禦。真宗授龍移為安遠大將軍,昧克為懷化將軍,以褒之。保吉惡其不附己,舉兵渡河襲之,大敗而回。

八月,大雨,河防決。雨九晝夜不止,河水暴漲,防四決,蕃漢漂溺者無數。

按:黃河源遠而高,流大而疾,歷代為中國患。惟靈、夏諸州,咸受其利。昔太史公《河渠書》言:朔方、河西、酒泉等郡,皆引河水及川谷,順其趨下之性,入渠溉田數萬頃,故旱澇不能為大害。今保吉逞其小智,勞民動眾,妄事曲防,宜其潰不可支也。

九月,破濁輪寨,党項折勒厥麻諸族皆內奔。

保吉以澍雨彌旬,田稼盡沒,謀取糧於緣邊諸寨。會部下教練使李榮挈族內投,保吉憤甚,復入麟州,攻濁輪,破之,殺掠甚慘。党項折勒厥麻等三族恐被侵奪,率屬千五百帳越河請內屬。真宗命分處邊境,邊臣言折勒厥麻向為保吉黨,恐復叛去,乃徙置憲州樓煩縣地。

進圍府州。麟府路鈐轄張佶率兵拒戰,酋領中矢死者二人,餘眾退還大寨。

冬十月,遣使誘六谷諸蕃,首領潘羅支執之。

六谷分左右廂,左廂副使折逋遊龍缽實參羅支軍事。真宗方務綏懷,命龍缽領宥州刺史;其六族首領褚下箕等皆為懷化將軍。保吉用兵買馬,必由西涼,惟恐梗塞,遣人以鐵箭誘六谷諸蕃叛附,羅支戮一人,縶一人,表聞候旨。真宗褒諭之,聽自處置。

十一月,涇原官軍襲康奴族,援之不及。

康奴恃其險眾,桀黠難制,屢導保吉抄掠靈州糧運。涇原部署陳興與副部署曹瑋率眾潛行,直抵巢穴。康奴出不意,人畜、窖粟悉被擒獲。保吉聞之赴救,興等已退。

十二月,與賀蘭山大、小涼族構兵。

二族居賀蘭山北,部眾甚盛。初,合於保吉,繼有隙,迭相攻掠,咩逋族首領遣使以聞,真宗特詔使者激二族兵討保吉。

咸平六年春正月,保吉建都西平。

初,保吉居夏州,修復寢廟,撫綏宗黨,舉族以安。及得靈武,愛其山川形勝,謀徙都之,弟繼瑗言:「銀、夏係累世經營,祖宗靈爽,實式憑之。今恢復未久,遽而遷棄,恐擾眾心。」保吉曰:「從古成大事者,不計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眾。西平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西陲要害。若繕城浚壕,練兵積粟,一旦縱橫四出,關中將莫知所備。且其人習華風,尚禮好學。我將借此為進取之資,成霸王之業,豈平夏偏隅可限哉?」遂令繼瑗與牙將李知白等督眾立宗廟,置官衙,挈宗族建都焉。

按:此西夏建都之始。盡復綏、宥諸州地。

保吉雖授定難軍節度,而綏、宥諸州尚屬中國,及建都西平,兵力日盛。真宗遣張崇貴、王涉議和,盡割定難軍州地與之。於是,保吉盡收緣邊七鎮東西二十五驛南北十餘驛地為己有。尋葬其祖於紅石峽。障水別流,鑿石為穴,既葬,引水其上,後人莫知其處。

按:此復全定難五州之始。宋以靈武不守,並棄綏、宥,保吉從此據朔方,並西涼,丕基式廓,宋實有以成之。嗚呼!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二月,出駐鏊子山,復以鐵箭誘六谷,首領潘羅支不答。

初,羅支遣咩逋族蕃官成逋至鎮戎軍,請會兵討保吉。邊臣以無文牒疑為詐,護送部署司,成逋懼而逸,馬蹶墜崖死,真宗令渭州以禮葬。保吉聞之,引眾自靈州出屯鏊子山,放還六谷投去蕃部,遣人復送鐵箭羅支,稱已納款朝廷,願與結好,羅支不答。

潘羅支謀取西平府。

三月,請兵,使還,遣人奪其告敕。

潘羅支數與繼遷戰,奪人畜甚眾。時以靈州無備,遣蕃官吳福聖臘入貢,言感朝廷恩信,憤保吉倔強,已集騎兵六萬,乞會王師收復靈州。真宗以保吉常在地斤三山之東,每來寇邊,師出則遁,使六谷部族近塞捍禦,與官軍合擊,亦國家之利也。遂加羅支朔方軍節度、靈州西面都巡檢使,賜鎧甲器幣。又以吳福聖臘為安遠將軍,次首領兀佐等七人為懷化將軍,使出兵共圖保吉。吳福聖臘還,過西平,保吉遣人邀之,盡奪羅支牌印、官告及所賜衣服、器械,吳福聖臘僅以身免。

牛羊、蘇家等族襲夏州,族帳二百人被殺。

自靈武失守,綏、銀割棄,中國所得役屬者,不過河外諸小羌,餘皆心懷去就,叛服不常。牛羊、蘇家二族,恃其險遠,嘗與保吉數入邊,邊吏招諭,不聽。時河西蕃族拽浪、南山及葉市族羅埋同弟羅胡率百餘帳,持保吉署牒請內附,真宗授以本族指使等官。二族心豔之,反,兵襲夏州,殺族帳二百餘。環慶部署上其功,真宗詔厚賜之。

吐蕃者龍族與潘羅支攻夏州,拒卻之。

者龍族居移卑陵山,首領廝敦琶與潘羅支協力攻夏州,不勝。已,遣使入朝,稱集本族騎兵,願隨大軍西討,真宗優賚之。銀、夏、宥三州饑。

夏四月,徙其民於河外五城。

三州荒旱,饑堇相望,保吉籍州民衣食豐者徙之河外五城,不從殺之。於是蕃、漢重遷,嗟怨四起。

按:書西夏災祲始此。攻環州,圍洪德寨。

保吉前掠環州,擄虎翼軍士魏瓊等四人,置之屬下,至是逃歸。保吉逐入環州,攻洪德寨,蕃官慶香與癿𡗀慶族合勢接戰,寨主段守倫率兵策應,保吉敗,首領被擒者四十九人,墜崖塹死者甚眾,悉棄旗鼓、鎧甲走還。

攻白馬族,破之。

白馬亦環州蕃族,其首領與保吉鬥,不勝,徙帳避之。遣使入告,真宗賜以廩粟。

五月,聚兵浦洛河。

環、慶二州,川原平直,兩邊雖有土山,山外皆高原、川谷。內屬戎人與西界蕃族錯居,保吉屢經脅誘。環慶副部署張凝領兵由木波鎮直抵八州原,下寨招降岑移等三十二族;又從淮安鎮入分水嶺,降麻謀等二十一族;柔遠鎮降巢迷等二十族;遂攻業樂鎮,降𡗀樹羅家等一百餘族,合四千八百戶,銀、夏大震。保吉與子阿𠼪集兵屯浦洛河,護衛諸羌。西面部署以聞,真宗詔鎮戎軍洪德寨嚴斥堠,整軍旅,互援之。

六月,駐東關鎮,掠河東。

東關鎮在靈州東三十里,保吉以部下饑亂,挈其族黨三萬人樹柵居之,分掠河東邊境,與豐州蕃瓦窯、沒劑、加羅、味克等族兵頻戰不勝。於是隴山西延家族首領禿逋內附,折勒厥麻暨西蕃八部二十五族皆願出兵會圖靈、夏。

按:於時銀、夏饑荒,靈州殘亂,保吉至於野次,可謂窮矣。宋不因隴山諸族之附,乘其敝而圖之,非其智力有不足,實天之默相李氏者深也。

秋八月,攻麟州,敗於屈野河。

麟州數受侵掠,常屯重兵境上,而輸饋悉仰河東,中隔河津之阻,粟價貴賤不常。真宗命河東轉運使鄭文寶於府州、定羌軍置浮橋通之,人以為便。保吉擁眾入麟州,謀奪餉道,八族都校明義潛兵伏屈野河側擊之,保吉大敗,喪失甚眾,自是不敢犯麟、府。

九月,夏州教練使安晏內附。晏與其子守正俱內屬,授殿直,賜衣服、緡錢。

冬十月,襲西涼府,破之,殺知府丁惟清,改府為州。

保吉嘗言:「我與西涼自來無事,向為萬山等族所誘,與之構隙。今六谷眾盛,難以加兵,不復進取。」蕃部信之。是時,境內日窘,抄掠鮮獲,盡籍五州丁壯,大會諸族於鹽州,聲稱分屯橐駝、車箱峽兩路入攻環、慶。而潛移兵取西涼,襲破其城,執惟清殺之,悉逐居人城外,據其府庫,復府名為州,兵勢復振。

按:於是西夏勢成而靈州永固矣。蓋平夏以綏、宥為首,靈州為腹,西涼為尾,有靈州則綏、宥之勢張,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況其府庫積聚,足以給軍需、調民食,真天府之國也。嗣後保吉身亡,德明終能保守靈、夏,豈非涼州畜牧甲天下,借以養成銳氣哉?

還自西涼,戰於石門川,敗績。

保吉以西涼鹵獲運回西平,抵石門川,鎮戎軍知軍曹瑋伏兵川側邀之。保吉麾眾迎戰,不勝,盡棄所俘走。夏州蕃官劉讚、時乂內附。

保吉虐用蕃族,部下突陣指揮使劉讚與銀州牙校時乂率族內奔。真宗授以官,賜器甲、粟帛慰撫之。已而,曹瑋移書銀、夏諸蕃,諭以恩信,於是豪酋𡗀移等族皆棄保吉,由讚等請附,保吉禁之不止。

十一月,有星孛於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餘,貫五諸侯。

按:孛為兵凶之象。保吉君臣寡學無術,不能鑒此,宜其及也。

出兵攻六谷,朔方節度使潘羅支以者龍諸族眾擊敗之,奔還西平。

初,保吉奪羅支牌印、官告,知中國已授朔方節度,心惡其逼,舉大眾往攻。羅支見勢盛,偽使請降,保吉坦受之。張浦曰:「兵務慎重,貴審敵情。羅支倔強有年,未挫兵鋒,遽爾降順,詐也。不若乘其詭謀未集,一戰擒之,諸蕃自伏。若懸軍孤立,主客勢殊,未見其可。」保吉曰:「我得涼州,彼勢已促,力屈而降,何詐之有?況殺降不祥,爾勿疑,以阻向化之心。且先返西平,我當撫安餘黨,以免後患。」浦怏怏而回。於是羅支陰集六谷諸豪及者龍族兵數萬,合擊之於三十九井,保吉大敗,中流矢,奔還靈州。

按:保吉叛亂幾二十年,諸蕃相角不能稍挫其威,羅支累請討擊,至是竟伸其志,故六谷、者龍合兵破敵。特書「羅支以」者,所以歸功於羅支也。

十二月,復聚眾浦洛河。

聲言攻環州,以創甚不果。

◀上一卷 下一卷▶
西夏書事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