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目錄 西夏書事
◀上一卷 卷六 下一卷▶


至道二年春正月,繼遷貢於契丹。繼遷事契丹謹,歲時進奉及賀正、生辰使不絕於道。

三月,邀官軍於浦洛河,奪其糧運。

自清遠至靈武中,有浦洛、耀德二廢城,為河西餉道。繼遷西掠諸戎路率由此,懼有兵扼其要害,輒揚言曰:「中國如修浦洛城,我必力爭之。」常以蕃族駐其地。時洛苑使白守榮、馬紹忠護芻粟四十萬赴靈州。太宗命將輜重先後作三隊,丁夫持弓矢自衛,士卒布方陣為護,遇敵則戰,可以無失。復命會州觀察使田紹斌率兵應援。紹斌抵鹽井,繼遷遣三千騎從枝子平截之,且行且鬥,至耀德,部下死者千人,仍尾紹斌後,至浦洛河,紹斌復將騎三百、步弩三百搏之,乃退。既而轉運副使盧之翰令守榮等並輜重為一運行。繼遷初見紹斌旗,不敢擊。已,紹斌與守榮議不合,引所部去。繼遷先設伏桑乾河,以羸騎誘戰,俟官軍逐入大陣,麾眾圍之,擊敗守榮兵,盡奪糧運。

夏四月,侵吐蕃折平族,首領握散請會師討之。

吐蕃自唐季衰弱,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凡儀、渭、涇、源、環、慶、鎮戎、秦州、靈、夏皆有之。太平興國中,諸族以良馬入獻,自後進奉不絕。時折平族蕃部賣馬過靈州,党項雜部誘繼遷奪之,表訴於朝,繼遷益侵其種落。於是首領握散上言:「久苦侵掠,願會兵靈州,以備討擊。」太宗賜幣答之。

按:此吐蕃請討繼遷之始。《綱目》蠻夷借兵之辭五:曰致助,曰請助,曰入援,順辭也;曰發兵,曰征兵,尊辭也;曰遣使以某兵至,敵辭也;曰乞兵,卑辭也;曰求救,急辭也。吐蕃苦繼遷侵掠,願會兵靈州,應書「請助」,茲書「請討」,以存中國而惡繼遷也。蓋繼遷既降復叛,則夷夏之防,君臣之義兩不容恕。故凡與繼遷難者,微書「擊」,甚書「討」、書「伐」,後仿此。

攻西涼府。

西涼本吐蕃涼州地,周圍二千餘里,東界原州,南界雪山、吐谷渾、蘭州,西界甘州,北界吐蕃,領姑臧、神烏、番禾、昌松、嘉麟五縣,戶二萬五千有奇。宋初置府,淳化中殿直丁惟清奉詔往西涼市馬,比至而境大稔,因為所留。至是土人請立帥,太宗即以惟清知府事。繼遷知西涼強盛,進攻府城,押蕃落副使折逋喻龍波禦卻之,與吐蕃都部署没暇拽于入朝獻名馬以告。

五月,合党項諸族,兵圍靈州。索使人張浦。

先是,兵馬都部署侯延廣知靈州,部下嚴整,戎人悅服,繼遷不敢犯其境。及延廣病去,繼遷合党項兀泥中族首領佶移、女友殺族首領越都、女女夢勒族首領越移、女女忙族首領越置、女女籰兒族首領黨移、沒兒族首領莫末移、路乜族首領越移、細乜族首領慶元、路才族首領羅保、細母族首領羅保保乜等眾數萬,圍靈武,索取張浦。守吏遣使告急,繼遷獲其使,知城中危窘,遂頓兵城下。四方館使曹璨自河西入朝,悉以狀聞。太宗詔宰相謀之,呂端請發兵出麟府、鄜延、環慶三道,會兵直搗平夏,覆其巢穴,繼遷必懷內顧憂,如此則靈武圍自解矣。或云:「塞垣表裏沙磧,三道兵從何處會合?況盛夏涉瀚海,水泉乏絕,糧運艱辛,未見其利,不如靜以待之。」太宗不聽,賜敕書招諭諸族,命十州都部署李繼隆出環州,容州觀察使丁罕出慶州,殿前都虞候範廷召出延州,殿前都指揮使王超出夏州,西京作坊使張守恩出麟州,五路進援靈武。

八月,回師援平夏,與官軍戰於烏白池,敗績。

繼遷據瀚海險要,久圍靈武,城中糧糗俱竭。供奉官竇神寶潛遣人市糴河外以濟,間出兵擊之,繼遷不能克。既聞諸將分道出塞,知兵勢大,恐平復有失,解靈州圍退走。時李繼隆違旨不救靈州,由青岡峽橐駝路徑趨平夏,兵行數日,與丁罕合,又行十餘日,無所見,引還;張守恩遇夏兵不敢擊,率軍歸本部;獨王超與範廷召由鐵門關遇蕃兵,一戰破之,抵無定河,水源涸絕,軍士渴乏,會河東轉運使索湘輦大鍬千枝至,鑿井得泉,遂賴以濟,進師烏白池。繼遷列陣據險,兵銳甚。超持重不進。其子德用請為先鋒乘之,轉戰三日,繼遷敗。米幕軍主、吃羅指揮使等二十七人皆被執。德用曰:「歸師迫險必亂。」領兵距夏州五十里,先絕要害,下令曰:「敢亂行者斬!」一軍蕭然。繼遷躡其後,見隊伍嚴整,不敢逼。

冬十月,夏州地震。繼遷將寇夏州,會地震百餘日,城郭廬舍多壞,不敢駐營,去。

按:夏州地自唐末入於李氏,太平興國中始沾王化,於是馬生二駒,地產嘉禾,方以為休征可喜。乃至是而地震,是變也;震而壞城郭廬舍,是大變也。不二年,其地復賜繼遷,淪為異域,幾三百年,豈非豫為之兆乎?書西夏地震始此。

十一月,復遂党項泥中族於黃河北。

泥中等族,舊皆內附,繼遷誘之叛,不從,數以兵侵掠。其大首領名悉俄與首領皆移、尹遇、崔保羅、沒佶諸族帳,徙居黃河北避之。

十二月,攻石堡寨。

石堡屬延州,距夏州三百里。淳化中,趙保忠被擒,壁壘殘破,邊臣議修葺之,量置戍守。繼遷遣兵數千,四出攻掠,以擾其役。麟延巡檢張思鈞率眾奮擊,繼遷不勝。

至道三年春二月,繼遷將史癿遇以兵扼橐駝口,敗死。

繼遷以西部內屬者眾,遣軍主史癿遇率兵屯橐駝口西北雙堆,以遏絕之。熟藏族蕃官癿遇以告,都部署李繼隆遣副部署劉承蘊、田敏會癿遇兵擊之,斬首數千級。史癿遇戰死,失牛、馬、橐駝萬計。

夏四月,獻捷契丹,契丹封為西平王。繼遷以大敗宋兵告契丹,契丹復其西平王爵,繼遷尋遣使謝。

五月,圍保安軍。

保安為鄜延外障,繼遷圍其城。副都部署曹璨同巡檢張思鈞引兵赴援,繼遷解圍走,璨等追奔三十餘里,至木場而止。

冬十月,納靈州叛人鄭美,遂攻州城,不克。

靈州屯戍軍校鄭美違主將令,懼罪叛投繼遷,說以靈州可取狀。繼遷授指揮使職,令為前導,率兵攻靈州。與都部署楊瓊戰於合河鎮北,大敗,失人畜無算。已,以騎五百掠城下,又敗,退走五十里乃免。

十二月,復上表請降,授定難軍節度使,復姓名趙保吉。

淳化中,保吉納款,議者以保吉懷戀父祖舊基,別無他望,授以銀州觀察,冀滿其意。自後攻劫不已,盡降麟、府州界八部蕃酋,又脅制東山諸部、党項及南山、野利諸族,其勢益張,嗣兀泥等十族皆奉敕書歸順。咩哺族開道使泥埋與其弟屈子、子成逋數以兵攻繼遷,繼遷戰不勝。會太宗崩,真宗即位,遣使齎詔諭之。繼遷舉所部大臨縞素髮哀,遣牙校李光祚至京修貢,表求蕃任,意不得夏州不已也。真宗方在諒陰,姑從所請,命內侍右班都知張崇貴賜以詔曰:「先皇帝早深西顧,欲議真封,屬軒鼎之俄遷,築漢壇之未逮,故茲遺命,特付眇躬。爾宜望弓劍以拜恩,守拜疆而效節。」特授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復賜姓名,加食邑千戶,實封三百戶,益功臣號,賜賚甚厚。

按:此復受定難節度之始。保吉復之,德明繼之,綿延四十餘年而後稱帝,蓋其圖度經營匪伊朝夕矣。張浦還。真宗以繼遷既臣,加浦鄭州防禦使,遣還。

宋真宗咸平元年春正月,保吉遣使表讓恩命。

保吉使押牙劉仁謙奉表請讓恩命,略曰:「天子宅中,聲教訖於海澨;王者無外,懷柔溥及戎方。恭維皇帝陛下,恩深斷絕,度豁包荒。垂念祖禰之功,俾承堂構之舊,全家細小,均沐鴻慈,合族豪酋,同遊化宇。從此,以享以祀,在天對越堪依;斯哭斯歌,沒世首丘可樂,皆出於皇帝至仁之所賜也。惟是臣遠處夷落,賤屬草莽。初無汗馬之勞,克勤王事;繼肆憑城之技,屢擾邊陲;雖蒙聖主施仁,神武不殺,自念渺躬負罪,夢寐何安?謹遣下臣,拜上恩命。敢塵旒冕,竊冒殿庭。望垂日月之明,使圖蟻效;俯鑒狂瞽之瀆,藉展葵忱。元造曲全,天恩莫報,臣不勝悚惶待罪之至。」蓋張浦謀也。真宗見表不允,賜仁謙錦袍、銀帶,遣回。

按:讓,美德也。此書「表讓」,譏偽也。繼遷表乞夏州,表求蕃任,屢言之矣。茲忽「表讓恩命」,將誰欺乎?《綱目》封拜書「讓」者三:曹操、司馬昭、劉裕,皆著其偽而已矣。

二月,以得地告契丹。以得銀、夏、綏、宥、靜五州告。

夏四月,遣弟繼瑗入謝。

保吉歸順,真宋諭陝西,縱綏、銀流民還夏州,家給米一斛。保吉遣弟繼瑗獻馬入謝,授亳州防禦使。封保吉生母衛慕氏衛國太夫人,子德明定難軍節度行軍司馬。

五月朔,日有食之。食將既。

按:日食為陰勝陽。食既,則臣叛主,兵大起。其保吉復叛之兆乎?

秋九月,襲綏州熟戶李繼福,敗之。遂寇鄜延,復寇石州,不克,勒兵據賀蘭山。

保吉受節鉞,復姓名,氣日驕肆。知集賢院田錫上言:「繼遷不合與之夏州,又不合呼為趙保吉。雖賜姓與名,已自先朝,然羈縻無用,恐關輔勞擾從此生,國家耗費從此起。」已,與綏州熟戶李繼福構釁,縱所部攻敗之。因擾鄜延,與鈐轄張崇貴、都監王榮戰,失具裝馬數十匹。轉攻石州,知州韓崇訓率兵拒之,保吉大敗,盡棄輜重退屯賀蘭山,勒兵據險守。

咸平二年夏六月,保吉掠河西,殺指揮使李璠。

保吉引萬餘騎掠河西,與虎翼指揮李璠遇於隘口,揮眾圍之。璠力戰,手格殺數十人,身披數槍,馬中矢仆,遂死。

秋八月,河西羌導攻麟州,援將折海超等戰死。

麟、府緣起,失於撫御,其大族蕃部多投保吉。河西黃女族長蒙異保、府州蕃部啜訛誘保吉曰:「麟、府為河東要地,攻易守難,若以盛兵乘之,唾手可得,得麟、府則岢嵐、火山諸軍皆可圖矣。」保吉遂以蒙異保為前部,啜訛佐之,率眾攻麟州,由萬戶谷進至松花寨,府州將洛苑使折惟昌與從叔同巡檢使海超、弟供奉官惟信率兵赴援。保吉揮眾叢射,惟昌中矢已墜馬,忽攝弓起,得裨將馬突圍出,兵眾不能禦,乃擊海超、惟信於陣,殺之。

附:《宋史·韓崇訓傳》:咸平二年,再知麟州,繼遷來攻,敗之於城下。考此事與折惟昌事不合,且無月日可據。

九月,進犯府州,敗還。

戎性往來飄忽,勢難久持。然其民皆兵居,易於點集。保吉前圍麟州不克,令部下萬私保移埋糾合蕃族犯府州境,與守將折惟昌、鈐轄劉文質、駐泊宋思恭戰於埋井峰,敗還。

夏州言石隕有文。

冬十二月,出兵攻延安。

保吉駐夏州,聲言石隕帳前,有文曰:「天戒爾勿為中國患」,蕃漢爭傳之。右班殿直盧鑒入奏事,真宗問之,鑒曰:「此詐也,宜益為備。」未幾,保吉以萬騎圍延安,陝西轉運副使張佶督兵禦卻之。

按:書「石隕」,記異也。《春秋》書石隕一,《綱目》書石隕一十二,無書有文者。惟秦政三十六年,石隕東郡,或刻之曰:「始皇死而地分。」越明年,其言果驗。茲言「石隕有文」,言有未必有也。書以著其詐。

夷鎮戎軍。

至道中,都部署李繼隆於古原州城鎮戎軍,當回鶻、西涼、六谷、吐蕃、咩逋、賤遇、馬臧、梁家諸族要路,為環、慶、原、渭、儀、秦北面捍蔽。嗣保吉納款,不復置守。保吉率眾夷其城址,掠定軍界蕃族。南至渭州安國鎮北二十里,西至南市界三百餘里。

附:《宋史·石保興傳》:咸平二年,知威虜軍,夏人入抄,保興發帑錢數萬分給戰士,主者執不可,保興曰:「城危如此,安暇申覆?事定,覆而不允,願以家財償之。」夏人退,驛置以聞,真宗貸而不問。考威虜軍屬河北路,在鎮、定二州北,距銀、夏遼遠,中隔契丹,夏兵豈易到此?疑《傳》有誤。

咸平三年春二月,保吉兵屯蕭關。

蕭關,唐武州地,襟帶涇原,咽喉靈武。保吉令萬子、米逋、西鼠等族三千騎屯聚蕭關,以圖原、渭、靈、環諸路熟戶。

夏五月,攻濁輪寨。濁輪寨屬麟州,鈐轄劉文質擊走之。

秋九月,復邀靈州糧運,殺轉運使陳緯。

靈州糧運,路由瀚海,自冬至春,芻粟始集。保吉偵得,輒奪之。朝議於秋涼解運,令慶州發兵護詣靈州。殿中丞鄭文寶素知西州形勢,言西人必復邀奪至積石。保吉以所部康奴等族萬餘眾夜截之。緯與知靈州李守恩拒,戰死;邠寧副都部署王榮率師赴援,亦敗。保吉盡得糧運,遂頓兵於積石河。

按:靈州介在河上,敻絕一方,保吉制瀚海之衝,斷飛挽之路。關右二十五州之民,為轉輸死者十餘萬人,而芻糧二十五萬,到者不十之三。昔張鑒謂靈州為西陲要地,實中國蠹區,旨哉言也!議者猶以咽喉重地、西北要衝為惜,致糧運一失再失,豈謀國之道乎?

冬十一月,契丹授德明朔方節度使,使取靈州。

契丹聞保吉頻掠糧運,阻絕翰海,遣使授德明朔方節度,促保吉取靈州。

按:書「契丹授」,斥煽禍也。朔方以靈州為鎮治,未得其地,先授以官,非教之肆兵乎?十二月,使如契丹貢。

契丹自保吉歸附,諸夷皆從,特重所遣人使,令禮臣議進奉朝見儀,班在宋、高麗之次。

◀上一卷 下一卷▶
西夏書事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