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卷第七 李文公集 卷第八
唐 李翺 撰 景江南圖書館藏明成化乙未刊本
卷第九

 李文巻第八

  書六首

   薦所知於徐州張僕射書

   與淮南節度使書  賀行軍陸大夫書

   𭄿河南尹復故事書 𭔃從弟正辝書

   與翰林李舎人書

    薦所知於徐州張僕射書

 翺再拜齊桓公不疑於其臣𬋩夷吾信而覇天下

 攘夷狄足周室亡國存荆楚服諸侯無不至焉豎

 刁易牙信而國亂身死不塟五公子爭立兄弟相

 及者数世桓公之信於其臣一道也所信者賢則

 德格于天地功及於後代不得其人則不免其身

 知人不易也豈惟覇者為然雖聖人亦不能免焉

 帝堯之時賢不肖皆立於朝堯能知舜於是乎放

 驩兠流共工殛鯀竄三苗舉禹稷咎繇二十有二

 人加諸上位故堯崩三載四海遏宻八音後代之

 人皆謂之帝堯焉向使堯不能知舜而遂尊驩兠

 共工之黨扵朝禹稷咎繇之下二十有二人不能

 用則堯将不得為齊桓公矣豈復得曰大哉堯之

 為君也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者哉春秋曰夏滅項孰滅之益齊㓕之曷為不言

齊㓕之為桓公諱也春秋為賢者諱此㓕人之國

何賢尔君子之𢙣𢙣也嫉始善善也樂終桓公嘗

有継絶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継絶存亡賢

者之事也𬋩夷吾用所以能継絶世存亡國焉耳

豎刁易牙則不能也向使桓公始不用𬋩夷吾未

有豎刁易牙爭權不塟而亂齊國則幽厲之諸侯

也始用賢而終身諱其𢙣君子之樂用賢也如此

始不用賢以及其終而幸後世之掩其過也則㣲

矣然則居上位流德澤於百姓者何所劳乎勞扵

擇賢得其人措諸上使天下皆化之焉而已矣兹

天子之大臣有𡈽千里者孰有如執事之好賢不

倦者焉盖得其人亦多矣其所可求而不取者則

有人焉隴西李𮗚竒士也伏聞執事知其賢将用

之未及而𮗚病死昌黎韓愈得古文遺風明扵理

亂根本之所由伏聞執事又知其賢将用之未及

而愈為宣武軍莭度使之所用𮗚愈皆豪傑之士

也如此人不時出𮗚自古天下亦有数百年無如

其人者焉執事皆得而知之皆不得而用之翺實

為執事惜焉豈惟翺一人而已後之讀前載者亦

必多為執事惜之矣兹有平昌孟郊貞士也伏聞

執事舊知之郊為五言詩自前漢李都尉蘇属國

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𮗚

薦郊扵梁粛補𮤑書曰郊之五言其有髙處在古

無上其有平處下顧二謝韓愈送郊詩曰作詩三

百首杳默咸池音彼二子皆知言者豈欺天下之

人哉郊窮餓不得安養其親周天下無所遇作詩

曰食薺腸亦苦强歌声無𭭕出門即有閡誰謂天

地寛其窮也甚矣又有張籍李景儉者皆竒才也

未聞閣下知之凢賢人竒士皆自有所負不苟合

於世是以雖見之難得而知也見而不能知其賢

如勿見而已矣知其賢而不能用如勿知其賢而

已矣用而不能盡其材如勿用而已矣能盡其材

而容讒人之所間者如勿盡其材而已矣故見賢

而能知知而能用用而能盡其材而不容讒人之

所間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兹有二人焉皆来其一

賢士也其一常常人也待之礼貎不加隆焉則賢

者行而常常人日來矣况其待常常人加厚則善

人何求而来哉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聖

人不好色而好德者也雖好色而不如好德者次

也德與色鈞好之又其次也雖好德而不如好色

者下也最甚不好德而好色者窮矣有人告曰某

所有女國色也天下之人必将極其力而求之而

無所愛矣有人告曰某所有人國士也天下之人

則不能一徃而見焉是豈非不好德而好色者乎

賢者則宜有以别於天下之人矣孔子述易定礼

樂刪詩序書作春秋聖人也奮乎百世之上其所

化之者非其道則夷狄之人也而孔子之廟存焉

雖賢者亦不能日徃拜之以其益扵人者寡矣故

無益扵人雖孔子之廟尚不能朝夕而事焉况天

下之人乎有待於人而不能得善人良士則不如

無待也嗚呼人之降年不可與期郊将為他人之

所得而大有立扵世與其短命而死皆不可知也

二者卒然有一扵郊之身他日為執事惜之不可

既矣執事終不得而用之矣雖恨之亦無可奈何

矣翺窮賤人也直辝無讓非所宜至扵此者也為

道之存焉耳不直則不足以伸道也非好多言者

也翺再拜

   與淮南節度使書

翺自十五已後即有志於仁義見孔子之論髙弟

未嘗不以及物為首克伐怨欲不行未得為仁管

仲不死子紏復相為讎而功及天下則曰如其仁

曰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扵從政乎何有然則聖

賢之於百姓皆如視其子教之仁父母道也故未

嘗不及於衆焉近代已来俗尚文字為學者以抄

集為科第之資曷嘗知不迁怒不貳過為興學之

根乎入仕者以容和為貴富之路曷嘗以仁義愽

施之為本乎由是經之㫖棄而不求聖人之心外

而不講幹辨者為良吏⿺辶商時者為通賢仁義教育

之風於是乎掃地而盡矣生人困窮不亦宜乎州

郡之亂又何怪焉𥨸嘗病此以故爲官不敢苟求

舊例必探察源本以恤養爲心以戢豪吏爲務以

法令自撿以知足自居利於物者無不爲利於𥝠

者無不誚比之時軰亦知頗異思齊古人則十曾

未及其一二爲恨耳自到有改易條上者亦有細

碎侵物彰從前之失太深不令條上者縦未窮盡

亦十去其九矣唯三两事即湏使司處置已有申

上者未䝉裁下謹具公状若或並賜處分則當州

里無𡚁矣盖古人屈於不知己而伸於知己翺不

肖既已謬蒙十一叔知奨如此其又何敢不言翺

再拜

   賀行軍陸大夫書

某月日布衣李翺寄賀書謹再拜大夫閣下𥨸聞

閣下白宰相使汴州人執鄧惟恭歸于京師奏天

子處其輕重生死罪伏覩詔書捨惟恭死罪俾永

為黔首于汴州翺九月時上宰相書言政刑中有

詞曰親戚懐二殺之可也况懐二且非親戚哉當

是時惟恭在其位故不直書而㣲其詞然則惟恭

之罪聞知于四方其孔甚已嗚呼乱本既除矣自

兹日厥後汴宋頴亳人其無事矣豈汴宋頴亳人

而已實天下皆受其利昔閣下為建州刺史人足

食與衣且知廉耻礼義治平為天下第一其為信

州猶建州也其為汝州猶信州也汴人苦其政失

其心十五年矣乆則不易变矣亦惟閣下孜孜不

怠致汴州猶汝州焉天下莫不幸甚而翺則喜樂

萬乎世之民所以然者夫陋巷裋褐躬學古知道

之人其所以異於朝廷藩翰大臣王公卿士者口

未嘗猒乎肥甘尔体未嘗煥乎綺紈尔目未嘗悅

乎采色尔耳未嘗樂乎声音耳居處未嘗𪧐乎華屋

尔出逰未嘗乗乎乗黄尔禄利未嘗入于家尔名

字未嘗得進于天王尔其如此而已至若憂天下

之艱難幸天下之和平樂天下之人民得與其身

臻乎仁夀思九夷八蛮觧辮髪椎髻同車書文軌

則雖朝廷藩翰大臣王公卿士亦未必皆甚乎陋

巷裋褐躬學古知道之人者也若必皆甚焉則天

下之理得日变化可以如響之應乎声也故天地

山川草木鱗羽之瑞有一可以為昇平之苻者時

政有一可以教民者藩屏之臣有一可以長人行

化者則未嘗不𥝠自喜樂也萬類含育有一傷和

平之氣者夷狄蛮戎之俗有一咈乎道者時政有

一不毗于下民者則未嘗不𥝠自SKchar惧也而况其

逺者大者乎天下之一善故不足以喜樂然多其

善則太平之基可庻幾乎天下之一不善故不足

SKchar惧然累其不善則㒹覆之形殆将至也太平

之基㒹覆之形乃徔政者之所喜樂SKchar惧尔其為

布衣守道之人不同任如耳之不司采色文章也

而與知之者士之躬學古知道者固與夫天下百

姓同SKchar樂而不敢獨𥝠其心也翺雖不肖未嘗瞬

息動心而不景行乎此也是以SKchar樂萬乎世之民

也亦惟少加意焉翺再拜

   𭄿河南尹復故事書

某道無可重每為閣下𠩄引納又不隔卑賤時訪

其第故𥨸意閣下或以翺為有所知也情苟有未

安不宜以黙故詳之以辝河南府板牓縣於食堂

北梁毎年寫黄紙號曰黄巻其一條曰司録入院

諸官扵堂上序立司録揖然後坐河南大府入聖

唐来二百年前人制條相傳嵗乆苟無甚𡚁則輕

改之不如守故事之為當也八九年来司録使判

司立東廊下司録於西廊下得揖然後就食而㧞

條黄巻則如故文焉大凡庸人居上者以有權令

陵下處下者以姑息取容勢使然也前年翺為戸

曹恐不知故事舉手觸罰因取黄巻詳之乃相見

之儀與故事都異至東知厨黄巻為狀白於前尹

判牓食堂時被林司録入讒盛詞相毁前尹拒之

甚乆而竟徔其請翺以為本不作作則勿休且執

故事爭而不得於本道無傷也遂入辨焉白前尹

曰中丞何輕改黄巻二百年之舊礼而重違一司

録之狥情自用乎前尹曰此事在黄巻否翺對曰

所過狀若不引黄巻故事是罔中丞也其何敢前

尹因取黄巻檢條省之使人以黄巻示司録曰黄

巻是故事豈得責人執守當司録𠩄過狀注判云

黄巻有條即為故事依牓當時論者善前尹之能

復故事焉自後翺為司録所毁無所不言前尹相

告曰公以守官直道紏曹所傷乃至激横過朝官

於某處揖公見公公事獨立且又知毀之所来故

塞耳不聴翺慮前尹迁改来者不知為誰終獲戾

故後数十日以軟脚乞将去官不五六日亦幸有

𠡠之除替人因以罷免前日閣下偶說及此云近

者縁陸司録之故却使復兩廊相見之儀此義盖

惑閣下聴者必曰京兆府之儀如此閣下徔事京

兆府習其故而信之焉尔夫事有同而宜異者京

兆府司録上堂自東門北入故東西廊相見得所

宜也河南司録上堂扵側門東入直抵食堂西門

故舊礼扵堂上位立得所宜矣若却折向南是司

録之欲自崇而卑衆官非所宜也此事同而宜異

者耳假令司録上堂由南門北入河南府二百年

舊礼自可守行亦不當引京兆府之儀而改之也

况又自側門東入者耶河南尹大官也居之嵗乆

不爲滯且如故門下鄭相公之德而居之六年閣

下之爲河南尹亦近何知未歸朝廷間亦有賢者

未得其所或来為曹掾者耶安可棄舊礼使之立

於東廊下夏則為暑日之所熾曝冬則為風雪之所

飄洒無乃使論者以閣下為待一司録過厚而不

為将来賢者之謀耶且此事某前年辨之因而獲

勝閣下前日亦自言某不知有測門故也且閣下

曹椽非為不多乃無一人執舊礼以堅辨焉此亦

可歎也夫聖人然後能免小過𥨸恐閣下於此事

思慮或有所未至而官属等唯唯走退莫能進言

則誰與閣下為水火酸醎少相承者以大府而苟

以自尊者寡見細人之所行耳盧司録性甚公方

未必樂此閣下召問之可也伏望不輕改二百年

之舊礼重惜一時之所未達意盡詞真無以越聀

出位言為罪幸甚某再拜

    寄徔弟正辝書

知尔京兆府取觧不得如其所懐念勿在意凡人

之窮達所遇亦各有時尔何獨至扵賢丈夫而反

無其時哉此非吾徒之所憂也其所憂者何畏吾

之道未能到於古之人尔其心既自以為到且無

謬則吾何徃而不得所樂何必與夫時俗之人同

得失憂喜而動扵心乎借如用汝之所知分爲十

焉用其九學聖人之道而知其心使有餘以與時

世進退俯仰如可求也則不啻富且貴矣如非吾

力也雖盡用其十秪益勞其心矣安能有所得乎

汝勿信人號文章為一藝夫所謂一藝者乃時世

所好之文或有盛名扵近代者是也其能到古人

者則仁義之辝也𢙣得以一藝而名之哉仲尼孟

軻歿千餘年矣吾不及見其人吾能知其聖且賢

者以吾讀其辝而得之者也後来者不可期安知

其讀吾辝也而不知吾心之所存乎亦未可誣也夫

性扵仁義者未見其無文也有文而能到者吾未

見其不力扵仁義也由仁義而後文者性也由文

而後仁義者習也由誠明之必相依尔貴與富在

乎外者也吾不能知其有無也非吾求而能至者

也吾何愛而屑屑扵其間哉仁義與文章生乎内

者也吾知其有也吾能求而充之者也吾何惧而

不為哉汝雖性過扵人然而未能浩浩其心吾故

書其所懐以張汝且以樂言吾道云耳

   與翰林李舎人書

翺思逃後禍所兾存身惟能休罷最愜利志徔此

永已矣更無徤羨之懐况乞得餘年退脩至道上

可以追赤松子房之風豈止扵比二䟽尚平子而

已但舉世好爵禄𫞐柄具寫此心以告人人無有

少信之者皆為不誠之言也王拾遺是桂州舊僚

頗知此志若與徃来伏望問之可知其㫖但以常

情見待豈知失時还有偏尚之士哉又近日来兩

施子粗得其說未及就正當此時使獲長徃亦足

以不愧宗門不負朋友嘗慕張公以不能取容當

世故終身不仕况向前仕宦亦以多矣幸免刑戮

方爾退修與致令名年已六十有一比之諸叔父

兄弟為得年矣且不知餘年幾何意願乞取殘年

以脩所知之道如或有成是萬世一遇縱使無成

能早知止足髙静與三老死扵林藪之下比其

終日矻矻耽樂富貴而大功德不及於海内而卒

於位者所失得伏計舎人必以辨之矣以舎人比

他見知故盡其意焉若非至誠亦何苦而强發斯

言乎




李文巻第八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