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昌黎先生集
作者:韓愈 

明水賦

昌黎先生集/外集/卷一
消歧义页
這是一個消歧義頁——使用相同或相近標題,而主題不同的條目列表。如果您是通過某個内部鏈接轉到本頁,希望您能協助將該內部鏈接指向正確的主條目。

昌黎先生集/外集/卷一可以指:

疑唐大曆末科举試題(以「泠然感化,潔我烝嘗」為韻)

唐貞元八年壬申科举試題(以「玄化無宰,至精感通」為韻)

唐德宗貞元八年壬申科,考官為兵部侍郎陸贄,試題為《明水賦——以「玄化無宰,至精感通」為韻》和《御溝新柳詩》。本科進士二十三人,狀元為賈稜歐陽詹名列第二、韓愈為第三;還有陳羽李觀馮宿王涯張季友、齊孝若、劉遵古許季同、侯繼、穆贄、李絳、溫商、庾承、宣員結、胡諒、崔羣、邢冊、裴光輔、萬珰、李博等,皆當時才子,人稱「龍虎榜」。

芍藥歌

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1]溫馨熟美鮮香起,似笑無言習君子。霜刀翦汝天女勞,何事低頭學桃李。嬌癡婢子無靈性,[2]競挽春衫來比並。欲將雙頰一睎紅,[3]綠窗磨遍青銅鏡。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

海水

海水非不廣,鄧林豈無枝。[4]風波一蕩薄,魚鳥不可依。海水饒大波,鄧林多驚風。豈無魚與鳥,巨細各不同。海有吞舟鯨,[5]鄧有垂天鵬。[6]茍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我鱗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陰,一泉有余澤。我將辭海水,濯鱗清冷池。我將辭鄧林,刷羽蒙籠枝。海水非愛廣,鄧林非愛枝。風波亦常事,鱗羽自不宜。[7]我鱗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風波無所苦,還作鯨鵬遊。

贈崔立之

昔者十日雨,子桑苦寒饑。[8]哀歌坐空屋,[9]不怨但自悲。其友名子輿,忽然憂且思。褰裳觸泥水,裹飯往食之。入門相對語,天命良不疑。好事漆園吏,[10]書之存雄辭。千年事已遠,二子情可推。我讀此篇日,正當雨雪時。吾身固已困,吾友復何為。薄粥不足裹,深泥諒難馳。曾無子輿事,空賦子桑詩。[11]

贈河陽李大夫

四海失巢穴,兩都困塵埃。感恩由未報,[12]惆悵空一來。裘破氣不暖,馬羸鳴且哀。[13]主人情更重,空使劍鋒摧。

苦寒歌

黃昏苦寒歌,夜半不能休。[14]豈不有陽春,節歲聿其周。[15]君何愛重裘,兼味養大賢。[16]冰食葛制神所憐。[17]填窗塞戶慎勿出,暄風暖景明年日。[18]


贈同遊者

已見正集。

請遷玄宗廟議

右禮儀使奏,謹按《周禮》:“天子七廟,[19]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尚書·鹹有一德》亦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20]荀卿子曰:“有天下者祭七代,有一國者祭五代。”[21]則知天子上祭七廟,[22]典籍通規,祖功宗德,不在其數。

國朝九廟之制,法周之文。太祖景皇帝始為唐公,肇基天命,義同周之後稷。高祖神堯皇帝,創業經始,化隋為唐,義同周之文王。太宗文皇帝神武應期,[23]造有區夏,義同周之武王。[24]其下三昭三穆,謂之親廟,與太祖而七。四時常饗,自如禮文。

伏以今年宗廟遞遷,玄宗明皇帝,在三昭三穆之外,是親盡之祖,雖有功德,新主入廟,禮合祧藏太廟中[25]第一夾室。每至禘祫之歲,合食如常。謹議。

范蠡招大夫種議

蠡既辭越到齊,乃移書文種,亦令亡去,以逃其長頸之難;遂使種假疾不朝,竟承賜劍之誅。悲夫!為人謀而不忠者,范蠡其近之矣。夫君存與存,君亡與亡,備三才之道,未有不顯然而自知矣。勾踐奮鳥棲之勢,申鼠竄之息,竟能焚姑蘇,虜夫差,方行淮泗之上,以受東諸侯之盟者,范蠡、文種有其力也。既有其力,則宜閉雷霆,藏風雲,截斷三江,叱開四方,高提霸王之器,大宏夏禹之烈,使天下徘徊,知越有人矣。奈何反未及國,則背君而去,既行之於身,又移之於人。人臣之節,合如是耶?且臣之於君,其道在於全大義,宏休烈。生死之際,又何足道哉?況君者天也,天可逃乎?君以長頸之狀,難以同樂,則舉吳之後,還越之日,泛輕身遊五湖者,豈惟範子乎?靜而言之,則知範子有匡君之智,而無事君之義明矣。其所以移文種之書,亦猶投勾踐之劍也。勾踐何過哉!予所謂為人謀而不忠者,其在於此也。

註釋

  1. 孫汝聽曰“富貴家”。
  2. 或作性靈。
  3. 睎,或作稀。
  4. 鄧林,事見《列子》。
  5. 《吳都賦》云:“長鯨吞航。”
  6. 事見《莊子》。
  7. 或作不自疑。
  8. 桑苦寒,或作來寒且。考《莊子·大宗師》篇,實作子桑。
  9. 或作房。
  10. 莊子嘗為漆園吏。
  11. 或無此二句。《山谷詩》,有次韻楊明叔見餞云:“桑輿金石交,既別十日雨。子輿裹飯來,一笑相告語。”云云。事意皆與公此詩同。
  12. 由未,或作未能,或作能未。今按:由、猶古字通。
  13. 裘破,或作破裘。氣,或作竟。馬羸,或作羸馬。
  14. 夜半,或作半夜。
  15. 或作“歲聿不其周”。節歲,或作歲節。
  16. 何愛下疑有脫字。養或作成。
  17. 神所,或作誠可。
  18. 或作需明年,非是。
  19. 《谷梁傳》云:“天子至於士,皆有廟,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
  20. “尚書”至“觀德”十六字,《舊史》缺。
  21. 或無卿字。曰上或有亦字。祭七代,或作事七世。祭五代,或作事五世,或作祭五廟,
  22. 或作代。
  23. 應,或作膺。
  24. 下或有也字。
  25. 藏下或有遷字,或作“祧遷藏太廟中”。中下或有從字。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