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新译华严经音义

    二卷。唐释慧苑撰。是书《开元录》卷九著录,云:“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门人。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以新译之经,未有音义,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字书,撰成二卷,俾读之者,不远求师而决于字义也。”《华严经》开元以前有两种译本:一是东晋义熙末佛陀跋陀罗所译,六十卷,三十四品,称《六十华严》或《旧译华严经》。《玄应音义》卷一所释即此书。二是唐武后证圣间实义难陀所译,八十卷,三十八品,称《八十华严》或《新译华严经》。慧苑所释为此书。本书慧苑自序云:“少玩兹经,索隐从师,十有九载。”慧苑为华严藏门人。华严藏者,今称华严宗三祖,《宋高僧传》卷五有传,名法藏,字贤首,康居人,卒于先天元年(712年),年七十。慧苑尚著《华严疏刊定记》二十卷,不尽守师说,故每为澄观之《华严玄谈》所诃,《佛祖统纪》言:“法藏既亡,慧苑悉叛其说。”指此也。今《刊定记》见影印续藏,不全。《新译华严经音义》亦仿《经典释文》体例,将经文难字录出,注音训于其下,并广引字书及传记以明之。清张秋水(鉴)有手钞《华严经音义》之跋(见《冬青馆甲集》卷五),云:“辛酉(1801年)春,纂修《两浙盐法志》,开局于西湖昭庆寺,寺故有藏经,因借得《华严经音义》,爱之,录其副,为亡友刘疏雨假去未还。乙丑(1805年)夏,在琅爟仙馆睹是本,复竭四昼夜之力录之。所引书如张揖《埤苍》、杨承庆《字统》、李彤《字指》、阮孝绪《文字集略》,世不经见;说经家如《孝经》郑注、《孟子》刘熙注、《国语》贾逵解诂、《月令》蔡邕章句、《周易》刘瓛义疏、《尚书》王肃传、《诗》韩婴传、《庄子》司马彪注,尤足宝贵。此书出,其为当世见重宜何如?”玄应《一切经音义》兼注群经,故文字较简,此书专注一经,故文字较繁。张之洞《书目答问》以二书(《玄应音义》及本书)附经部小学类,曰:“二书所引古书及字书,古本甚多,可资考证,故国朝经师多取资焉,于彼教无与也。”慧苑书版本,大别为藏本与儒本两系。藏本两种:一、二卷本,宋元明南藏等属之;一、四卷本,明北藏及嘉兴藏属之。此书自《开元录》著录,以迄明南藏,皆二卷,明北藏始析一卷为两卷,嘉兴方册藏因之,故有四卷。儒本五种:一、臧镛堂本,二卷,叙录一卷,嘉庆四年(1799年)刻。所刻者为南本,而序误为北本。臧本与藏本及诸儒本大异者,乃凡音译之梵言,悉从删削,仅存义译之文,诸家称此本为删节本,然此本刻于粤,版式甚精。二、陈氏丛刻本,二卷,道光间江宁陈宗彝刻。三、守山阁本,四卷,道光间刻,出自嘉兴藏本。四、粤雅堂本,四卷,咸丰四年(1854年)刻。自言出北藏本。五、曹籀本,二卷,取臧氏节录本与《玄应音义》合刻。

新译华严经音义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