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中国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①指国都、京师。《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骃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②指华夏族、汉族活动及其文化影响所及的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与四夷对称。《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初因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中游,故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州”、“中原”、“中华”、“中夏”含义相近。后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和夷戎华夏化,黄河下游也被包括在“中国”一词范围之内。战国时则专指山东诸国为中国。《史记·楚世家》:“秦为大鸟,……垂头中国。”司马贞索隐:“言欲吞山东。”秦汉以后,随着华夏族、汉族统治地区的扩大,在统一时期多指王朝全部疆域而言。如《史记·南越列传》:“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赵)佗弗诛。”分裂时期多指黄河流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说权曰:‘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始专指中国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中国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