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理学

亦称道学。宋、元、明时期儒学的主要流派。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名。北宋初胡瑷、孙复、石介为其发端,被称为“理学三先生”。其后,经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人而创立,至朱熹则总其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世称“程朱理学”。以抽象的“”为宇宙的精神性本体、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认为人性也体现了“”,为学主“格物穷理”。与朱熹同时,陆九渊创心学之宗,宣称“心即理也”,主张发明本心,无须外求,以“尊德性”为入圣之要,而攻朱为“支离”。朱熹则谓理在心外,以“道问学”为修养阶梯,而斥陆为“简易”。朱、陆纷争不已,形成两大学派。元延祐间复科举,以朱子《四书集注》试士,著为功令。明中叶王守仁发展陆学,提出“致良知”之说,王学乃风靡海内,世称“陆王心学”。程朱之学与陆王之学虽不尽一致,然同尊孔孟,同植封建纲常,同言心、性、理、欲,故清孙奇逢作《理学宗传》皆以入选。明中叶以后,王廷相、黄宗羲、王夫之等曾对其进行批判。

理学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