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亲王

爵名。其称始于南北朝,指皇族中封王者。《隋书·百官志上》:“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隋以皇伯叔昆弟皇子封王者为亲王,以别于嗣王,正一品。始置亲王府,并设官属。唐因之。开元以后,亲王多不出阁,王府官益轻而员亦减。辽、金之亲王亦置府,并设官属。辽常以亲王掌国政。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位在郡王及公、侯之上。成年始就封地,设王府,置官属及护卫。太祖定制,亲王列爵而临民,分藩而不赐土。成祖以后,藩王势力日削,惟袭爵食禄而不治事。清为宗室封爵之第一等,位郡王之上。全称“和硕亲王”。凡宗室封爵授亲王者皆另加嘉名以别之,称赐号。如礼亲王(全称“和硕礼亲王”,下同)、豫亲王等。此外,蒙古贵族之封爵,第一等亦为亲王。清制,诸王均不就藩。然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军机处成立后,又有任军机大臣者,职权甚重。有清一代,亲王用事,以摄政始,以摄政终。

亲王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