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欧阳建

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北)人,字坚石。石崇外甥。历官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害。提出“言尽意”的主张,认为“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肯定事物及其本质(理)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主观为转移。进而提出“名遂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言尽意论》),以声与响,形与影的关系,说明物为第一性,名、言为第二性,名、言既能表达事物的现象,又能表达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思想(意)而“无不尽”,与荀粲、王弼等人的“言不尽意论”相左。有《欧阳建集》二卷,已佚,今存《言尽意论》和《临终诗》。欧阳修(1007—1072) 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四岁丧父,家贫好学,曾以荻画地练字。既长,得唐韩愈集,立志为古文。天圣八年(1030)进士。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朋党论》,为范仲淹申辩,贬夷陵令。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赞助*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复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十一年。召回后,迁翰林学士。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文风为之一变。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力主尊英宗生父濮王为“皇”,引起*濮议之争,颇受非议。神宗初,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因反对熙宁新法,坚请致仕。生平喜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称誉。于文学、史学俱卓有成就。曾奉诏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集金石遗文为《集古录》,另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欧阳修

欧阳建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