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进士

①本指地方贡举的人才。后来逐渐成科举进士科及第者的名称。其称始见于《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郑玄注:“进士,可进受爵禄也。”唐代作为经州县考试后解送朝廷考生之通称,意为由地方“进”给中央之士,亦称举人、贡士。史传常有“举进士”之语,此“进士”即指应试之人。考试后录取者称“赐进士及第”。宋沿唐制,进士科举人殿试合格,按五甲等级,授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后,方为“登科”。辽、金、元亦作为对殿试录取者之通称,凡中进士,即得授官。明、清沿前制,凡举人经殿试录取后赐出身者,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进士多入为翰林院官,一甲共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可考选庶吉士、给事中、主事、中书及州县官等。②科目名。见“进士科”。

进士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