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有无

中国古代的一对对立范畴。指有形与无形、实有与虚无之间的关系。《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无中生有”表述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有无观。三国魏王弼《老子注》第四十章:“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以“无”为天地万物之本原,比“有”(具体存在的一切东西)更根本,是对《老子》上述思想的发挥。晋裴頠著《崇有论》反对“以无为本”,认为万有各自生,非无所生,否认有离开“有”而存在的绝对的“无”。晋郭象著《庄子注》,既反对“以无为本”,又反对“有”为独立的物质实体,用不知所以然而然,不知所以生而生的“自生”说解释万有的存在。东晋南北朝之际,佛学般若学兴起,有无之辩成为当时的中心议题,因理解不同,而有六家七宗之别。僧肇著《不真空论》,认为无不绝虚,有非真有,以非有非无,有无合一之说超越于玄学、佛学各派之上。唐刘禹锡《天论》从认识论上证明,有无为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明清之际王夫之主张用“往来”、“屈伸”、“聚散”、“幽明”说明“”的运动形态,反对释、道“有无”之说(见《张子正蒙注·太和》)。

有无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