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六相圆融

亦称六相缘起。佛教名词。语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教义之一。“六相”,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旨在以这六个范畴说明,一切现象虽然各有自性,但又都可以融合无间,故名。该宗以“舍”(房子)与“”(椽、瓦等成舍的条件)的关系为喻,称“总即一舍,别即诸缘,同即互不相违,异即诸缘各别,成即诸缘办果,坏即各住自法。”其中,“总”、“”、“”三相,系指全体或整体,亦有一般的含义;“”、“异”、“坏”三相,系指部分或片断,亦有个别的含义。故“六相圆融”的关系,亦即是全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圆融”关系。全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性质与作用则由全体所规定;一般通过个别得以表现,个别的本质则由一般来决定。这种关系遍及一切现象,由此形成“法界缘起”。把这种认识运用于宗教实践,以为“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显一切显,并普别具足,始终皆齐,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宣传通过个别法门,都可获得对佛的觉悟和对佛教“真理”的认识。

六相圆融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