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唐王冰(710-804)注。王冰,自号启玄子,医学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名,称为京兆府参军。又《人物志》谓为太仆令,故后人多称王太仆。王冰素习医学,积十二年时间,于唐宝应元年(762年)整理、注释完成《黄帝内经素问》一书。除上书外,另有托名之作《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黄帝内经素问》,简称《黄帝素问》、《素问》,相传上古黄帝所作,不确。据考,该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是历代流传增广篇目,于战国时期前后方被整理成一书。汉魏以后,传本颇多,篇目有异。《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素问》之称始见于东汉张机《伤寒论》一书所引。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谓《针经》、《素问》各九卷,皆为内经,恰合于汉志所载十八篇之数。《素问》始存录于《隋书·经籍志》,全元起注本仅存八卷,其第七卷已佚。王冰自谓以所得之旧藏本补入(即今所见通行本之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中大论七篇),计得八十一篇,重新编定为二十四卷。王注态度谨严,凡所加字,皆用朱笔书写,以区别于原文,使之不致杂糅。每篇之后,皆注明全元起本第几字,故虽经重行编次,而后人循此犹可考见旧貌。王氏又能表达自己创见,阐秘发微,遂开明代薛己等人探本命门之一派先河。《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华最早医学典籍之一。该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人体保健卫生知识,且有中医医理药理之阐述,又涉及古人对自然规律之认识,及对哲学思想之阐发。全书充满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病理、病因、病状及临床诊断、治疗原则,对药物性味功效、配伍处方,对针灸之方、养生之道等,均有详细论证,为中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则学、方剂学、药理学及针灸学等各方面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书中还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古代医学资料。该书在医学上固然对后世产生巨大深远之影响,且在哲学史上亦有一定地位。后世传本多据宋林亿等校本刊刻。林亿校王氏本刊错字六千余个,增注文二千余条,题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翻刻宋本,善本,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元读书堂刊巾箱本,金刊本(残卷)。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顾从德翻宋刻本影印出版,1963年重印。

黄帝内经素问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