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二百五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一个人傻里傻气、不识时务,谓之 “二百五”。很多地方口语中 多见此说,有些文学作品中亦见。

为什么称这样的人为 “二百五”呢?

这有很多传说或故事,但都不见载籍,无从考察。1993 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 武冈子主编,本人为参编者之一) 里面,就有关于 “二百五”一语来源的几种说法,如言来源于赌具牌九里的 “长二”与 “黑五”,来源于战国时齐王为苏秦报仇的故事,等等。因迄无定论,只能算是可备一说而已。

五百的一半就是二百五。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五百年是一个大轮回。为什么俗谓 “五百年前是一家”呢? 道理就在于此。亚圣孟子就曾说过: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孟子·公孙丑下》) 认为五百年有个大轮回。武汉市归元寺里罗汉堂里的罗汉就是五百尊,当代歌手韩磊所唱一首歌曲里有句歌词便是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些难道都是一种偶合吗?

人世间五百年一大轮回,五百是个有点神秘的整数。而二百五,自然不到五百,只是一半,还差。有些傻气、不识时务的人,作为“人”,还不到标准,还差点什么,所以这种人被称为 “二百五”。

在口语中, “二百五”因其 “差”,所以又被称为 “半吊子”。古时一千钱为一吊,二百五只是四分之一吊,是半吊子的半吊子。

二百五”因其 “差”,所以又被称为 “坯子”。坯子因差烧制而尚未成砖 ( 或其他器物) ,所以 “坯子”就像东西没有煮熟,是夹生的。“夹生”的人,人们便称之为 “坯子”,这种 “坯子”也就是“二百五”。

“坯子”、 “夹生”、 “二百五”,这种人又被叫做 “玍 ( ɡǎ) 吧子”。 “生”,某种场合指人,如学生、小生、苍生之 “生”。 “生”字中间的一竖不出头即为 “玍”,表示代表人还差一点,“还差一点”的人就是 “玍吧子”。“玍吧子”与 “二百五”义同。“玍”字 《汉语大字典》有收录。

二百五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