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魂飞魄散

魂魄离开躯体而散失。形容惊恐万状。宋.刘宰《鸦去鹊来篇》诗:“日日鸦鸣期会到,血洒公庭深不扫。遂令著处听鸦鸣,魂飞魄散心如捣。”《水浒传》三三回:“刘高听得,惊的魂飞魄散;惧怕花荣是个武官,那里敢出来相见?”《红楼梦》一五回:“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的魂飞魄散。”也形容被诱惑、吸引而精神迷离,不能自持。元.高文秀《啄机.玉抱肚》套曲:“这娇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识面调情,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亦作“魄散魂飞”。元.无名氏《百花亭》三折:“可正是船到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慈母感念》:“骇得我魄散魂飞一似痴。”《野叟曝言》一一三回:“陈芳、王彩魄散魂飞,军心大乱,各思逃窜。”


并列 旧说,“魂”是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原指人离死不远了。后亦指人惊恐不已的状态或精神因外界刺激而集中的样子。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元·高文秀《啄木儿》套曲:“平白地将人勾引,~,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封神演义》45回:“方弼、方相身高三丈有余,力大无穷,怎敢惹他! 把宜生吓的~。”△用于形容人的精神。→魂不附体 ↔聚精会神。 也作“魂飞胆颤”、“魂飞胆裂”、“魂飞胆落”、“魂飞胆破”、“魂飞胆丧”、“魂飞胆战”、“魂飞魄荡”、“魂飞魄散”、“魂飞魄丧”、“魂飞魄飏”、“魂飞魄越”、“魂飞神丧”、“魂耗魄丧”、“魂飘魄散”、“魂飘神荡”、“魂丧神奇”、“魂亡胆落”、“魂消胆丧”、“魂消魄夺”、“魂消魄丧”、“魄荡魂飞”、“魄荡魂摇”、“魄散魂飞”、“魄散魂飘”、“魄散魂消”、“魄消魂散”。

魂飞魄散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