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若即若离

好像接近,又好像离开。形容两者既有关联,又有距离,使人捉摸不定。《儿女英雄传》二八回:“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鲁迅《致许寿裳》:“关于此事之文章,《东方杂志》只作一附录,不订入书中,使成若即若离之状。”


并列 即,接近。又好像接近,又好像分开。①形容人与人关系不密切有距离。语本晋·成公绥《啸赋》:“若离若合,将绝复续。”卢秀灿《桃花梦》:“半年多来,人杰对她时冷时热,~,她也猜度出人杰并不是真心爱她,只是需要的时候玩弄玩弄她的肉体。”△多用于人际关系。→敬而远之 不即不离 不冷不热 ↔亲密无间 寸步不离形影不离 如胶似漆。也作“若离若即”、“若有若无”。②形容似真似假,模糊含混。沙汀《淘金记》26:“那个早晨怕于承认的~的真象,现在已经明确起来。”△多用于描写对事物的认识。也作“若有若无”。

若即若离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