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清规戒律

本指佛、道教徒必须恪守的规约和戒条。后用以比喻成规惯例。特指不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马南邨《燕山夜话.大胆练习写字》:“至于懂得了笔法之后,写起字来,就不需要一大套清规戒律,以免束缚人的创造性。”


并列 原指佛教约束教徒的规矩、规则和禁戒律令。后泛指所有繁琐的、过时的、不合理的成规或惯例。邓拓《燕山夜话》:“至于懂得了笔法以后,写起字来,就不需要一大套~,以免束缚人的创造性。”△贬义。多用来指束缚人们正常行为的条条框框。 →金科玉律 陈规陋习 ↔不法常可 不主故常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约、戒条,后泛指束缚人们的繁琐而不合理的规章条例。

“律”,规章、法则。 《易·师》: “师出以律。”疏: “律,法也。”

“戒”,禁制。 《说文· ( ɡǒnɡ) 部》: “戒,警也。”段注:“《言部》曰: ‘警,戒也。’”警、戒义同,连言为 “警戒”,引申有“禁止”义。

因此,“戒律”即谓禁止的规约、戒条。

“规”即法规、规约。

“清”是何义呢? 为什么说是 “清规”呢?

唐代,一位禅师名怀海,居住在百丈山,认为佛门应有严格的规约、纪律,于是亲自制定了许多条规,令寺内和尚遵守,人们称之为 “百丈清规”。一直到后代,这些 “禅门规式”都被禅宗寺院遵守不逾。

因为 “禅门规式”对禅门起到了清净的作用,故谓之 “清规”。佛家是讲究 “佛门清净”的。

宋·赞宁 《释门正统》: “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禅林即谓禅门,亦即释门。

“清规”、 “戒律”义同,连言为 “清规戒律”。此为因事而设词,“戒律”与 “清规”连言,总言佛教寺院的规戒。道教的规约与戒条亦谓之 “清规戒律”,后则比喻限制、束缚人们的成规惯例或禁忌。

清规戒律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