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斯文扫地”谓文化或文人没有地位,得不到尊重。也指文人自甘堕落。清.昭梿《啸亭杂录.王树勋》:“夫树勋以一浮荡僧人,致身二千石之贵,虽遭遣戍,谪死穷荒,不无厚幸,独惜诸名士以翰墨名流,甘为缁衣弟子,致遭其笞挞之辱,可谓斯文扫地矣。”杨沫《青春之歌》二部四三章:“完全应当罢课抗议!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亦作“斯文委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况室家之好邪!”


主谓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指名誉、体面等丧失干净。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也指文人自甘堕落。语本《论语·子罕》:“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贬义。多用于丧失脸面方面。→五经扫地 ↔爱惜羽毛 砥行立名 尊师贵道。也作“斯文委地”。

斯文扫地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