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感同身受

感:感激。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清.孙希孟《轰天雷》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主谓 身,自身。受,领受。心里很感激,就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亲友或他人向对方致谢。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奴才们却一定是愚人,他不能‘推己及人’,更不能推想一下,就‘~’。”△褒义。用于表示感受。→感激涕零 感激不已 ↔麻木不仁


【旧义】 内心的感激好像自己受到了恩惠一样。多为替人有所请求的客套话。

【新义】 内心的感受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转义形容自己对某事的感受非常真切。

【例】 ① “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自然对他的父老乡亲的痛苦、抱怨,是感同身受的。(随笔2009.05期 钱理群《序文两篇·一本让我惊心动魄的书》)

② 小说(指《东京塔》)节奏很慢,你必须沉下心,才能对那份情怀感同身受,否则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京华时报2010.8.20《沉下心才会感同身受》)

③ 在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独立空间,并且学会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式教育会大大减轻孩子的叛逆心理。(中山商报2010.12.7《教育孩子要感同身受》)

④ 三天以前,日本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给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想借此机会,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在这次灾难中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感同身受。(新民晚报2011.3.14《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⑤ 这种对教育的痛,难道没有人感同身受吗?(新华每日电讯2011.3.25《向教育提问》)

⑥ 蒋方舟的信虽是写给清华的,却也是写给所有高校的。身为现行教育制度的产物,蒋方舟所描述的现象恐怕每个人都感同身受。(解放日报2011.4.17《从蒋方舟的信说起》)

⑦ 该帖让众多网民感同身受,网民纷纷跟帖表示对路桥费的不满,同时也“晒”出当地的路桥费情况。(文汇报2011.5.20《“买路钱”乱象万民怨》)

⑧ 小女孩江古田为何受欢迎?因为听她直统统的话语,让人感觉很轻松自在。……像江古田这样开放爽直的女孩,她那种赤裸裸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同身受,很有亲近感。(东方早报2011.7.19《江古田的裸体生活》)

⑨ 事非亲历不知难。即使设身处地,也还是不能感同身受的。我和海婴先生相识的日子不可谓不长,承蒙海婴先生偏爱,有时不耻下问,我还是常常觉得有所“隔膜”。(随笔2011.5期 王得后《送别周海婴先生》)

⑩ 此事更一言难尽,总而言之是家长干涉造成悲剧。引用这几句话,是为了证明《年谱》(指《吴宓自编年谱》)转述叶公超的话时,吴先生定是刻骨铭心,感同身受。叶氏之言曰:“中国之家庭是一政治组织: 其中有党派,以势力互相斗争。”读吴谱叶言,凝神而思,憬然有悟: 《石头记》中亦有“党派”存焉。(朱健《碎红偶拾·聚焦王子腾》)

⑪ 他以自己在大明官场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到的官场贪风,道出了局外人难以尽知的个中奥秘: 花钱买来的官儿,光能捞回成本都算是大亏特亏啦!(蔡磊 郑泉宝《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与事》)

【辨说】 “感同身受”的“感”,原来指的是“感激”,新义转指“感受”,意谓虽未亲身经历,但自己的感受却如同亲身经历了一样。据英国《自然》杂志上所发表的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在同情别人的遭遇时,他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就会和自身受到这种伤害时一样发生相同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在深爱的人受到伤害时,这种反应尤为明显。所以“感同身受”的新用法,是符合人大脑中的这种生理机制的。

【结构分析】 动词性主谓结构,语义结构为一三切分。

感同身受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