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一鳞半爪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莪洲公诗》:“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搜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鲁迅《致增田涉》:“这次所记述的,只是一鳞半爪,如再详细研究,还可以发现很多不妥之处。”亦作“一鳞一爪”。明.邹元标《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谥文洁定宇邓公墓志铭》:“用世一番,须令天地变化草木蕃始为不负……倘乘云雾上青天,人窥一鳞一爪,何以霖雨天下,易之密,书之微,诗之䌹,皆是义也。”《清史稿.赵执信传》:“又以士祯论诗,比之神龙不见首尾,云中所露一鳞一爪而已,遂著《谈龙录》,云:‘诗以言志,诗之中须有人在,诗之外尚有事在。’”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本书批评陶诗,用的正是现代的语言,一鳞一爪,虽然不是全豹,表现着陶诗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影象。”


并列 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莪洲公诗》:“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搜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耳。”△用于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浑然一体。也作“东鳞西爪”、“一鳞一爪”。


一鳞半爪”亦作 “一鳞一爪”,比喻事物的片段。亦作 “鳞爪”,喻残余的无足轻重的东西。“一鳞半爪”、“一鳞一爪”或 “东鳞西爪”义皆与 “鳞爪”近。

宋·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三十九记有这样一件事:

长庆年间,元微之、刘禹锡、韦楚客 “同会乐天舍,论南朝兴废,各赋金陵怀古诗”。刘禹锡饮罢一杯酒后,诗即成:

王浚 ( jùn) 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写完后,白公一看,大为叹服,说道: “我们四人好比下海探寻骊龙,而子 ( 您) 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于是,其他人也就 不再写了。

探骊得珠”,喻深得题旨精义,而鳞、爪则只是无足轻重之物、无关痛痒的内容了。

一鳞半爪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