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 昆仑仙山

【成语】:昆仑仙山
【拼音】:
【简拼】:
【解释】:

【典源】《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淮南子·墜形训》:“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号曰崐崚,在西海之戎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友圃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告周穆王云: 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山三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颠。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潚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宫仙灵之所宗。……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悉记。”《水经注·河水注》:“《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 二曰玄圃,一名阆风; 上曰增 (层) 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今译】 古代将西北方高山称为昆仑山,传说此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它高有万仞,上面有阆风颠、玄圃 (县圃) 堂、昆仑宫、还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山上满是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有众多仙人居住。又有一说讲昆仑山分为三级,最下称樊桐,又叫板松;中间称玄圃,又叫阆风; 最上称增城(层城) ,又叫天庭,是天帝所居之处。实则古代所指昆仑山并非一处,很多高山都可以称之。一般指西北方的高山。

【释义】 后以此典指仙山、仙境,或指极高处; 也用以借指帝宫楼阁等。

【典形】 层城、金台、昆阆、昆仑十二楼、昆山、阆风、阆苑、玉楼十二、十二层城、十二楼、五城、五城十二楼、玄圃、玉楼、增城、中天十二楼、层城十二阙、玉京十二楼、曾城九重、玉楼十二、十二玉楼、阆风苑、阆风观、玄圃殿、玄圃仙。

【示例】

〔层城〕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

〔金台〕 清·王夫之 《烛影摇红》:“瑞霭金台,琼枝光射龙楼雪。”

〔昆阆〕 唐·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五城既远,得昆阆于神京。”

〔昆仑十二楼〕 明·陈子龙《渡黄河之作》:“沃焦三万里,昆仑十二楼。”

〔昆山〕 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想像昆山姿,缅藐区中缘。”

〔阆风〕 唐·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阆风人辙迹,旷原延冥搜。”

〔阆苑〕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又不曾游阆苑,又不曾赴瑶池,止不过在终南山色里。”

〔琼楼十二〕 元·白朴《燕瑶池》:“有金城千里,琼楼十二,紫翠霏烟。”

〔十二层城〕 唐·李商隐《九成宫》:“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五城〕 元·萨都拉《题舒真人仙山楼观图》:“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朱楼接五城。”

〔五城十二楼〕 元·汤式《端正好·咏荆南佳丽》:“曲盘盘五城十二楼前步,运腾腾似入蓬莱路。”

〔玄圃〕 宋·苏轼《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

〔增城〕 魏·阮籍 《咏怀》 之八十二:“垂影临增城,余光照九阿。”

〔中天十二楼〕 宋·范成大《浙东参政寄示蓬莱阁诗轴》:“不须击水三千里,已压中天十二楼。”


昆仑仙山 成语接龙

【顺接】:山阴访戴 山不厌高 山色湖光 山鸡照影 山川崩竭 山阳邻笛 山中小草 山穷水尽 
【顺接】:马息华山 仁者依山 三箭天山 射虎南山 藏之名山 昆仑仙山 蚊子负山 福海寿山 
【逆接】:垂裕后昆 金友玉昆 玉季金昆 玉友金昆 
【逆接】:昆仑仙山 昆山一片 昆明劫灰 昆山之玉 昆山片玉 昆灵之池 昆池劫墨 昆明教战 

 查看:「昆仑仙山」的典故、昆仑仙山成语故事

相关成语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