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báo,bó |
|
部首:月 |
总笔画:19 |
部首外:15 |
98五笔:ejai |
86五笔:ejai |
郑码:qkok |
统一码B:2688A |
仓颉:bate |
笔顺:3541251112213424134 |
|
异体字:㿺 𦣃 𤿉 𤿈
汉字:「𦢊」基本解释
(一)báo 《廣韻》蒲角切,入覺並。沃部。
肉凸起;肿。《玉篇·肉部》:“𦢊,肉起。”《廣韻·覺韻》:“𦢊,肉胅起。”《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名曰䳋渠,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𦢊。”郭璞注:“謂皮皴起也。”畢沅注:“𦢊當為暴,依義當為皰。”清桂馥《札樸·覽古·胅》:“《廣雅》:‘胅,腫也。’按:郭景純説犦牛云,領上肉𦢊胅起,高二尺許。”
(二)bó 《廣韻》北角切,入覺幫。
皮破。《廣韻·覺韻》:“𦢊,皮破。”《鐔津文集》卷一:“余嘗見本朝楊文公之書,其意自謂少時鋭於仕進,望望常若有物礙於胸中,及學釋氏之法,其物𦢊然破散,無復蔽礙,而其心泰然。”
工具书 |
影印版 |
备注 |
文字版 |
汉语大字典 |
第2276页 |
第8字 |
|
中华字海 |
第923页 |
第50字 |
|
汉语大词典 |
-- |
|
|
现代汉语词典 |
--
|
字 源 |
-- |
|
|
中华大字典 |
第1647页 |
第17字 |
|
康熙字典 (内府) |
第2385页 |
第8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同文) |
第997页 |
第17字 |
文字版 |
异体字 |
𤿉 𤿈𦣃㿺详情 |
说文解字注 |
-- |
|
|
说文解字 (陈刻本) |
-- |
|
|
说文解字 (孙刻本) |
-- |
|
|
说文解字 (日藏本) |
-- |
|
|
说文解字 (汲古阁) |
-- |
|
|
说文系传 |
-- |
|
|
说文解字诂林 |
-- |
|
|
经籍籑诂 |
第8550页 入聲,三覺(韻目第8520頁)
|
文字版
|
字形演变 |
|
类 篇 |
第154页 |
上栏 第24字 |
文字版 |
字 汇 |
第825页 |
第32字 |
|
正字通 |
第1823页 |
第11字 |
文字版 |
龙龛手鉴 |
第338页 |
第40字 |
|
玉篇及残卷 |
第146页042 卷7第81 |
文字版 |
篆隶万象名义 |
第419页 |
列行:31 |
文字版 |
宋本广韵 |
第465页35字 第466页1字
|
文字版 |
宋本广韵 |
第476页35字 第477页1字
|
文字版 |
宋本广韵 |
第457页 第458页 |
表格文字 |
集韵 (述古堂) |
第658.5.4页 第658.11.1页 |
文字版 |
集韵 (明州) |
第658.5.4页 第658.11.1页 |
文字版 |
中上古音韵 |
中上古音韵 |
|
表格文字 |
中原音韵 |
|
书法字典 |
-- |
|
书法字典 |
大书源 |
--
|
|
中文大辞典 |
第11856页 |
|
|
订正六书通 |
-- |
|
|
甲骨文字典 |
-- |
新甲骨文编 |
-- |
|
|
金文编字典 |
-- |
新金文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