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 經義考 卷二百十二 |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十二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論語二
  衛氏瓘論語集注
  隋志六卷
  佚
  陸徳明曰晉八卷少二卷
  按釋文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引衛氏集注焉於䖍反為下句首
  崔氏豹論語集義唐志作大義
  隋志八卷七録釋文十菤
  佚
  陸徳明曰豹字正熊燕國人晉尚書左兵中郎
  繆氏播論語㫖序
  隋志三卷
  佚
  隋志晉衛尉繆播撰
  按釋文夫子矢之引繆氏㫖序云誓也予所否者否方有反
  郭氏象論語體略
  隋志二卷
  佚
  隋志太傅主簿郭象撰
  論語隱
  七錄一卷
  佚
  欒氏肇論語釋疑
  隋志十卷
  佚
  隋志晉尚書郎欒肇撰
  論語駮序
  七錄二卷
  佚
  徐氏邈論語音
  唐志二卷釋文一卷
  佚
  虞氏喜論語讚鄭氏注
  隋志九卷
  佚
  新書對張論
  七錄十卷
  佚
  冊府元龜虞喜累徵博士不就說毛詩略注孝經撰周官駮難又注論語讚九卷新書對張論語十卷
  曹氏毗論語釋
  七錄一卷
  佚
  應氏琛論語藏集解
  七錄一卷
  佚
  庾氏翼論語釋
  七錄一卷
  佚
  李氏充論語集注
  隋志十卷
  佚
  隋書晉著作郎
  論語釋
  七錄一卷
  佚
  按釋文予所否者引李氏釋云否備鄙反
  范氏寗論語注
  佚
  按陸氏釋文於無適也無莫也引范氏注云適莫猶厚薄也又子謂公冶長范氏謂公冶長名芝字子長
  孫氏綽論語集解
  隋志十卷
  佚
  陸徳明曰綽字興公太原人東晉廷尉卿長樂亭侯按釋文於三年學不至于榖引孫氏解云祿也
  孟氏整論語注整或作陋
  七錄十卷
  佚
  袁宏銘曰處士名陋字少孤武昌陽新人呉司空孟宗後也少而希古布衣蔬食棲遲蓬蓽之下絶人間之事親族慕其孝大將軍命㑹稽王辟之稱疾不至相府厯年虛位而澹然無問卒不降志
  陸徳明曰一云孟陋字少孤江夏人東晉撫軍㕘軍不就
  冊府元龜孟整博學通三禮注論語行於世
  梁氏覬論語注釋
  七錄十卷
  佚
  陸徳明曰天水人東晉國子博士
  袁氏喬論語注釋
  七錄十卷
  佚
  晉書喬字彦叔陳郡陽夏人拜尚書郎桓温引為司馬勸温伐蜀以江夏相為軍鋒李勢既降進號龍驤將軍封湘西伯卒追贈益州刺史諡曰簡
  尹氏毅論語注釋
  七錄十卷
  佚
  王氏濛論語義
  七錄一卷
  佚
  江氏熙論語集解
  隋志十卷釋文十二卷
  佚
  冊府元龜熙字太和為兖州别駕
  晁公武曰皇侃論語疏序稱熙所集世謂其引事雖時詭異而援證精博為後學所宗
  王應麟曰皇侃疏列論語十三家衛瓘繆播欒肇郭象蔡謨袁宏江惇蔡系李充孫綽周懷范寗王珉此十三人江熙所集
  張氏憑論語注
  七錄十卷
  佚
  陸徳明曰字長宗呉人東晉司徒左長史
  論語釋
  隋志一卷
  佚
  宋氏纖論語注
  佚
  晉書纖字令文敦煌效榖人隱居酒泉南山不應州郡辟命明究經緯注論語弟子受業三千餘人張祚徴為太子友進太子太傅不食卒
  冊府元龜纖為張祚太子太傅明究經緯注論語及為詩頌數萬言
  暢氏惠明論語義注
  七錄十卷
  佚
  蔡氏系論語釋
  七錄一卷
  佚
  張氏隱論語釋
  七錄一卷
  佚
  郄氏原論語通鄭
  七錄一卷
  佚
  姜氏處道論語論釋
  七錄一卷
  佚
  宋明帝論語續注隋志作論語補闕
  二卷唐志十卷
  佚
  南史帝在藩時續衛瓘所著論語二卷
  蔡氏謨論語注
  佚
  按蔡氏論語注不見於隋唐志而陸氏釋文於夫子矢之引蔡氏説云陳也
  張氏略論語疏
  七錄八卷
  佚
  隋書宋司空法曹張略等撰
  伏氏曼容論語義
  佚
  范氏廙論語别義
  隋志十卷
  佚
  孔氏澄之論語注
  七錄十卷
  佚
  冊府元龜孔澄之字仲淵為新安太守著論語十卷
  虞氏遐論語注
  七錄十卷
  佚
  陸徳明曰㑹稽人齊員外郎
  沈氏驎士論語訓注
  佚
  許氏容論語注
  七錄十卷
  佚
  曹氏思文論語注
  七錄十卷
  佚
  按思文齊永元初國子助敎
  戴氏詵論語述議
  唐志二十卷
  佚
  梁武帝論語
  佚
  按梁書南史本紀不載帝訓釋論語而陸氏釋文於事君數引武帝云數色具反數已之功勞也又可使治其賦也賦作傳
  陶氏𢎞景論語集注
  七錄十卷
  佚
  太史氏叔明論語集解
  七錄十卷
  佚
  南史太史叔明呉興烏程人呉太史慈後也少善莊老兼通孝經論語禮記尤精三𤣥每講説聽者常五百餘人為國子助教邵陵王綸好其學及出為江州攜叔明之鎮王遷郢州又隨府所至輒講授故江州人士皆傳其學
  褚氏仲都論語義疏唐志作講疏
  隋志十卷
  佚
  皇氏侃論語義疏
  隋志十卷
  未見
  國史志皇侃疏雖時有鄙近然博極羣言補諸家之未至為後學所宗
  中興書目梁國子助教皇侃以何晏集解去取為疏十卷又列晉衛瓘繆播欒肇郭象蔡謨袁宏江厚蔡奚李充孫綽周懷范寗王珉等十三人爵里於前云此十三家是江熙所集其解釋於何集無妨者引取以廣異聞
  晁公武曰古今論語之注多矣何晏集七家復采古論語注為集解行於世侃今又引衛瓘繆播欒肇郭象蔡謨袁宏江厚蔡奚李充孫綽周懷范寗王珉凡十三家之説成此書
  張氏譏論語義
  十卷
  佚
  顧氏越論語義疏
  佚
  張氏沖論語義疏
  隋志二卷呉中人物志作十卷
  佚
  陳氏奇論語注
  佚
  冊府元龜陳奇博通墳籍嘗非馬融鄭𤣥解經失㫖在在著述五經姑注孝經論語頗傳於世為搢紳所召赴京不得叙其論語注義多異鄭氏往往與司徒崔浩同
  徐氏孝克論語講疏文句義
  隋志五卷
  佚
  隋書殘缺
  劉氏炫論語述義唐志作章
  隋志十卷唐志二十卷
  佚
  史氏辟原續注論語
  通志十卷
  佚
  釋智略論語解
  七錄十卷
  佚
  司馬氏論語標指
  隋志一卷
  佚
  盈氏論語注
  七錄十卷
  佚
  盧氏論語注
  隋志七卷
  佚
  王氏論語修鄭錯
  七錄一卷
  佚
  徐氏古論語義注譜
  七錄一卷
  佚
  亡名氏論語隱義
  佚
  按論語隱義隋志不載但有其注載七錄未審即是郭象論語隱否太平御覽載隱義文云衛蒯聵亂子路興師往有狐黯者當師曰子欲入邪曰然黯從城上下麻繩鉤子路半城問曰為師邪為君邪曰在君為君在師為師黯因投之折其左股不死黯開城欲殺之子路目如明星之光曜黯不能前謂曰畏子之目願覆之子路以衣袂覆目黯遂殺之
  論語隱義注
  七錄三卷
  佚
  按論語隱義注太平御覽載有一條文云孔子至蔡假于客舍夜人有取孔子一隻屐去盗者置屐于受盗家孔子屐長一尺四寸與凡人屐異
  論語義注
  七錄三卷
  佚
  論語難鄭
  隋志一卷
  佚
  論語雜問
  隋志一卷
  佚
  論語義注圖
  七錄十二卷
  佚
  經義考卷二百十二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經義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