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皇宋紀事本未》,寳祐元年,直徽猷閣謝侯守廬陵,始以家藏本刻於郡齋,侯旣去,予於郡學見之,借授貢士徐君琥傳錄,徐以郡本不可復得,有意轉刻於家,或謂卷帙繁多,宜作節本,予亟止之曰:「史未易節也,前代史尚難之,況國朝節史,近於筆削,儻不知史法而容易措手,則去留失宜,首尾不備,使讀者憮然,此與漏叚闕字何異?史館遴選尚不敢苟,而私家新學,見史輒節,非予所敢知也。」徐君幸從予言而止。
刊旣就,以示予覆讀,則頗疑其間多所舛訛,蓋前此郡齋所刻,往往未及㸃對而侯已去,殊爲可惜。近有大字蜀本者,予復借與數友參校,乃知郡本固自多悞,蜀本誤亦不免,再質之於《續通鑑長編》,尋其本文初意,而後敢以爲安,所校正不啻千數百字,然亦惟有誤,則據本正之,儻無可據,雖一字不敢增損也。工告畢,爲諧其所自。
五年,歲在丁巳,十月望,廬陵歐陽守道謹書
目錄
- 卷第一 太祖皇帝受禪、親征潞州、親征揚州、收復湖南、收復荊南
- 卷第二 收復西川
- 卷第三 收復江南
- 卷第四 收復嶺南、收復吳越
- 卷第五
- 卷第六
- 卷第七
- 卷第八 太宗皇帝受位(原闕)、秦王事迹(闕)
- 卷第九 諸王事迹、立太子
- 卷第十 赵普復相、寇凖參政、獎用賢臣、貶斥邪佞
- 卷第十一 錢議、蜀錢、江南錢、農田
- 卷第十二
- 卷第十三 李順之變、李飛雄之變
- 卷第十四
- 卷第十五
- 卷第十六
- 卷第十七
- 卷第十八
- 卷第十九
- 卷第二十
- 卷第二十一
- 卷第二十二
- 卷第二十三
- 卷第二十四
- 卷第二十五
- 卷第二十六
- 卷第二十七
- 卷第二十八
- 卷第二十九
- 卷第三十
- 卷第三十一
- 卷第三十二
- 卷第三十三
- 卷第三十四
- 卷第三十五
- 卷第三十六
- 卷第三十七
- 卷第三十八
- 卷第三十九
- 卷第四十
- 卷第四十一
- 卷第四十二
- 卷第四十三
- 卷第四十四
- 卷第四十五
- 卷第四十六
- 卷第四十七
- 卷第四十八
- 卷第四十九
- 卷第五十
- 卷第五十一
- 卷第五十二
- 卷第五十三
- 卷第五十四
- 卷第五十五
- 卷第五十六
- 卷第五十七
- 卷第五十八
- 卷第五十九
- 卷第六十
- 卷第六十一
- 卷第六十二
- 卷第六十三
- 卷第六十四
- 卷第六十五
- 卷第六十六
- 卷第六十七
- 卷第六十八
- 卷第六十九
- 卷第七十
- 卷第七十一
- 卷第七十二
- 卷第七十三
- 卷第七十四
- 卷第七十五
- 卷第七十六
- 卷第七十七
- 卷第七十八
- 卷第七十九
- 卷第八十
- 卷第八十一
- 卷第八十二
- 卷第八十三
- 卷第八十四
- 卷第八十五
- 卷第八十六
- 卷第八十七
- 卷第八十八
- 卷第八十九
- 卷第九十
- 卷第九十一
- 卷第九十二
- 卷第九十三
- 卷第九十四
- 卷第九十五
- 卷第九十六
- 卷第九十七
- 卷第九十八
- 卷第九十九
- 卷第一百
- 卷第一百一
- 卷第一百二
- 卷第一百三
- 卷第一百四
- 卷第一百五
- 卷第一百六
- 卷第一百七
- 卷第一百八
- 卷第一百九
- 卷第一百十
- 卷第一百十一
- 卷第一百十二
- 卷第一百十三
- 卷第一百十四
- 卷第一百十五
- 卷第一百十六
- 卷第一百十七
- 卷第一百十八
- 卷第一百十九
- 卷第一百二十
- 卷第一百二十一
- 卷第一百二十二
- 卷第一百二十三
- 卷第一百二十四
- 卷第一百二十五
- 卷第一百二十六
- 卷第一百二十七
- 卷第一百二十八
- 卷第一百二十九
- 卷第一百三十
- 卷第一百三十一
- 卷第一百三十二
- 卷第一百三十三
- 卷第一百三十四
- 卷第一百三十五
- 卷第一百三十六
- 卷第一百三十七
- 卷第一百三十八
- 卷第一百三十九
- 卷第一百四十
- 卷第一百四十一
- 卷第一百四十二
- 卷第一百四十三
- 卷第一百四十四
- 卷第一百四十五
- 卷第一百四十六
- 卷第一百四十七
- 卷第一百四十八
- 卷第一百四十九
- 卷第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