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瀛寰志略
凡例
作者:徐繼畬

一、此書以圖為綱領。圖從泰西人原本鉤摹。其原圖河道脈絡,細如毛髮;山嶺城邑,大小畢備;既不能盡譯其名,而漢字筆劃繁多,亦非分寸之地所能注寫。故河道僅畫其最著名者,山嶺僅畫其大勢,城邑僅標其國都,其餘一概從略。

一、此書專詳域外。蔥嶺之東,外興安嶺之南,五印度之北,一切蒙回各部,皆我國家候【應為侯】尉所治,朝鮮雖斗入東海,亦無異親藩,胥神州之扶翊,不應闌入此書,謹繪一圖於卷首,明拱極朝宗之義,而不敢贅一辭。

一、南洋諸島國葦杭閩粵,五印度近連兩藏,漢以後,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貢時通,今則胥變為歐羅巴諸國埔頭,此古今一大變局,故於此兩地,言之較詳。至諸島國,自兩漢時即通中國,歷代史籍不無記載,然地名國號,展轉淆訛,方向遠近,亦言人人殊,莫可究詰,轉不如近時閩粵人遊南洋者所紀錄為可據。此書於南洋諸島國,皆依據近人雜書,而略附其沿革於後。五印度現為英吉利屬部,皆依據泰西人書。其歷代沿革,過於煩瑣,且半涉釋典,僅於篇中略敘數語,以歸簡淨。

一、西域諸部迤南之波斯、天方諸國,泰西人繪有分圖。其蔥嶺之西,裡海之東,波斯、愛烏汗之北,峨羅斯之南,泰西人繪為一圖,總名為達爾給斯丹(斯丹亦作士丹,西域言國主也。《元史》訛為算端,又作算灘),乃古時康居、大夏、大宛、大月氐、奄蔡諸國,歷代變更沿革,亂如棼絲,近世士大夫從軍西域者,亦多所撰述。今止就見於官書者約略言之,不敢涉考據之藩籬,亦聊以藏拙云爾。

一、日本、越南、暹羅、緬甸諸國,歷代史籍言之綦詳。今止就其現在國勢土俗立傳,而略附其沿革於後。至歐羅巴、阿非利加、亞墨利加諸國,從前不見史籍,今皆遡其立國之始,以至今日。其古時名國,如巴庇倫(今土耳其東土)、波斯(即今波斯)、希臘(今土耳其西土)、猶太(即拂林【原文加竹頭】,今土耳其東土)、羅馬(即大秦,今意大里亞列國)、厄日多(即麥西,在阿非利加北境)、非尼西亞(即加爾達額,在阿非利加北境)之類,皆別為一傳,附於今本國之後,庶幾界畫分明,不涉牽混。

一、泰西諸國疆域、形勢、沿革、物產、時事,皆取之泰西人雜書。有刻本,有鈔本,並月報、新聞紙之類,約數十種。其文理大半俚俗不通,而事實則多有可據。諸說間有不同,擇其近是者從之。亦有晤泰西人時得之口述者。湊合而敷衍成文,期於成片段而已。取材既雜,不復注其出於某書也。

一、泰西人如利瑪竇、艾儒略、南懷仁之屬,皆久居京師,通習漢文,故其所著之書,文理頗為明順,然誇誕詭譎之說,亦已不少。近泰西人無深於漢文者,故其書多俚俗不文,而其敘各國興衰事蹟,則確鑿可據。乃知彼之文轉不如此之朴也。

一、外國地名最難辨識,十人譯之而十異,一人譯之而前後或異。蓋外國同音者無兩字,而中國則同音者或數十字;外國有兩字合音,三字合音,而中國無此種字。故以漢字書番語,其不能吻合者,本居十之七八,而泰西人學漢文者皆居粵東。粵東土語本非漢文正音,展轉淆訛,遂至不可辨識。一波斯也,而或譯為白西,轉而為包社、巴社,訛而為高奢。余嘗令泰西人口述之,則曰「百爾設」;又令其筆書之,則曰「比耳西」。今將譯音異名注於各國之下,庶閱者易於辨認,然亦不能遍及也。

一、泰西人於漢字正音,不能細分。斯也,士也,是也,實也,西也,蘇也,混為一音,而(刺)剌與拉無論矣;土也,都也,度也,杜也,多也,突也,混為一音,而撒與薩無論矣。故所譯地名人名,言人人殊。

一、泰西各國語音本不相同,此書地名有英吉利所譯者,有葡萄牙所譯者。英人所譯,字數簡而語音不全;葡人所譯,語音雖備,而一地名至八九字,詰屈不能合吻。如花旗之首國,英人譯之曰緬,葡人譯之曰賣內(賣讀如美,內讀如呢),今姑用以紀事,無由知其孰為是非也。

一、地名中亞字在首者,皆讀為阿;在尾者,多讀為訝。加字多讀為嘎(平聲),亦有讀為家者。內字皆讀平聲,音近尼。痾字讀如訶。

一、各國正名如瑞國,當作瑞典,嗹國當作嗹馬,西班牙當作以西把尼亞,葡萄牙當作波爾都噶亞。然一經更改,閱者猝不知為何國,故一切仍其舊稱。

一、外國地名、人名,少者一字,多者至八九字,絕無文義可循。數名連寫,閱者無由讀斷,今將地名、人名悉行鉤出,間加圈點,以醒眉目。明知非著書之體,姑取其便於披閱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