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河南通志 巻四 |
欽定四庫全書
河南通志巻四
沿革下
汝州
禹貢豫州之域周為王畿地春秋時楚鄭二國之境戰國屬韓後屬魏秦屬三川郡漢置梁縣屬河南郡曹魏晉俱因之後魏屬汝北郡東魏置北荆州隋初置伊州大業元年始改曰汝州以汝水為名尋改為襄城郡以梁縣屬之唐初為伊州襄城郡貞觀八年更州名曰汝州天寶元年更郡名曰臨汝郡屬河南道五代梁為防禦州後周以臨汝縣省入焉宋復為汝州政和間陞陸海軍節度屬京西北路金廢軍州縣如故屬南京路元仍舊明洪武初省梁縣入焉屬南陽府成化六年改直𨽻布政使司領魯山郟二縣十年増置寶豐縣十二年増置伊陽縣以屬之
皇清因之編户三十五里領縣四
汝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汝州屬縣沿革
魯山縣
夏劉累醢龍懼罪遷於魯即此周春秋時為鄭邑秦為三川郡地漢置魯陽縣屬南陽郡東漢 三國魏俱因之晉改郡為國縣屬如故隋改為魯縣屬襄城郡唐初置魯州始改縣曰魯山貞觀中州廢以𣹑陽縣省入屬汝州臨汝郡五代屬汝州宋屬汝州陸海軍金 元俱屬汝州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十里
郟縣
周春秋時鄭地漢始置郟縣屬潁川郡東漢 三國俱省晉復置屬襄城郡南北朝東魏改縣曰龍山屬順陽郡隋開皇初改龍山曰汝南十八年改汝南曰輔城大業初改輔城曰郟城屬襄城郡唐屬汝州臨汝郡五代屬汝州宋為郟縣屬潁昌府金復為郟城縣屬汝州元復為郟縣屬如故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七里
寶豐縣
周春秋時鄭地秦為應國地漢置父城縣屬潁川郡東漢因之晉屬襄城郡南北朝省隋 唐證聖元年析郟城縣地復置武興縣尋改為龍興屬汝州臨汝郡五代屬汝州宋宣和中始更名曰寳豐縣金因之元省入梁縣明初省梁縣入汝州成化十年以州東南五保仍置寶豐縣屬汝州
皇清因之編户十里
伊陽縣
周為陸渾之地秦置新城縣屬三川郡漢 東漢 三國魏晉俱屬河南郡南北朝後魏屬南陽郡隋開皇初郡廢改縣曰伊闕屬河南郡唐先天元年始析置伊陽縣屬河南府河南郡五代屬河南府宋熙寧五年廢伊闕為鎮改屬伊縣金屬嵩州元至元三年省入嵩州明初因之成化十二年仍置伊陽縣屬汝州
皇清因之編户五里
陳州
禹貢豫州之域古庖犧氏所都周初封舜後於此為陳國後屬楚頃襄王自郢徙此秦為潁川郡地漢置陳縣為淮陽國治東漢改為陳國曹魏改置陳郡晉咸平并屬梁國劉宋屬南梁郡東魏改置陳郡北齊改曰信州後周改曰陳州屬北州隋開皇初廢陳州置宛邱縣屬淮陽郡而以豫州統之唐復為陳州屬河南道五代晉開運二年置鎮安軍漢廢周復置宋初為陳州宣和元年陞為淮寧府金元俱為陳州並治宛邱縣明省宛邱入焉屬開封府領西華商水項城沈邱四縣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州為直𨽻仍以西商等縣屬焉
編户四十五里領縣四
陳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漢始置西華長平二縣屬汝南郡東漢長平改屬陳國西華屬如故三國魏因之晉永康元年省西華入長平屬潁川郡南北朝劉宋復置西華並屬陳郡東魏因之北齊省長平入焉隋開皇十八年改曰鴻溝縣大業初復改曰西華屬淮陽郡唐武德元年更名箕城景雲元年復曰西華屬陳州淮陽郡五代屬陳州宋屬淮寧府金 元俱屬陳州明屬開封府陳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陳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二
十二里
商水縣
秦置溵疆縣屬潁川郡漢改曰㶏强縣屬汝南郡東漢因之晉省南北朝隋開皇十六年復置改曰溵水縣屬淮陽郡唐建中二年置溵州興元二年州廢以縣屬
陳州淮陽郡五代屬陳州宋建隆間避宣祖諱始改曰啇水縣金 元俱屬陳州明屬開封府陳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陳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二里
項城縣
周春秋項子國漢置項縣屬汝南郡東漢 三國魏俱因之晉屬梁國南北朝劉宋屬陳郡東魏改置秣陵縣屬丹陽郡北齊屬信川後周屬陳州隋開皇初始改秣陵為項城屬淮陽郡唐屬陳州淮陽郡五代屬陳州宋屬淮寧府金屬陳州元至元二年省入啇水縣尋復置明屬開封府陳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陳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五里
沈邱縣
周春秋為沈子國漢 東漢 三國魏晉 南北朝 隋開皇開以項城縣析置沈州唐武徳初州廢始置沈邱縣屬頴州汝隂郡五代屬頴州宋屬順昌府金 元俱屬潁州明初省𢎞治十二年復置屬開封府陳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陳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三里
許州
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時為許國戰國為韓魏二國境秦屬潁川郡漢置許縣屬豫州潁川郡東漢因之三國魏黄初二年改曰許昌晉徙潁川郡治此劉宋屬南陽郡後魏屬北陳畱潁川二郡東魏屬許昌郡後周置許州改縣曰長社隋開皇初復改屬潁川郡唐武徳四年置許州十七年更置都督府乾元元年復為許州以長社縣屬焉五代梁置許州匡國軍唐改許州忠武軍宋元豐三年陞許州為潁昌府金為許州昌武軍元為許州明以長社縣省入屬開封府領臨潁襄城郾城長葛四縣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州為直𨽻仍以臨襄等縣屬焉
編户四十里領縣四
許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許州屬縣沿革
臨潁縣
漢始置臨潁縣屬潁川郡以在潁水之上故名東漢 三國魏晉 南北朝劉宋俱因之北齊改屬臨潁郡隋仍屬潁川郡唐貞觀元年省繁昌入焉屬許州潁川郡五代梁屬許州匡國軍唐屬許州忠武軍晉漢周因之宋屬潁昌府金屬許州昌武軍元屬許州明屬開封府許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許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四里
襄城縣
周春秋為鄭汜地漢始置㐮城縣屬潁川郡東漢 三國魏俱因之晉置襄城郡以縣屬焉南北朝後魏東魏俱屬襄城郡隋屬潁川郡唐武徳元年置汝州貞觀元年州廢以縣屬許州天寳七載復屬汝州臨汝郡五代梁屬許州唐屬汝州晉漢周因之宋仍舊金屬許州昌武軍元屬許州明屬開封府許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許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六里
郾城縣
周本郾子國漢置郾縣屬潁川郡東漢 三國魏晉俱因之南北朝米省郾縣入召陵屬如故北齊屬臨潁郡隋開皇初臨潁郡廢復置縣始增稱郾城縣省召陵屬潁川郡唐貞觀元年屬蔡州尋改屬許州潁川郡五代梁屬許州匡國軍唐屬許州忠武軍晉漢周因之宋屬潁昌府金屬許州昌武軍元屬許州明屬開封府許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許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二
十二里
長葛縣
周春秋鄭邑宋人伐鄭取長葛即此戰國屬魏地為長社縣以社中樹暴長故名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傷攻魏長社取之即其地也秦長社縣屬潁川郡漢 東漢三國魏晉 南北朝後魏皆因之後周改屬許州隋開皇六年始改
長社縣為長葛縣仍屬潁川郡唐復析置長社縣屬許州潁川郡五代梁屬許州匡國軍唐屬許州忠武軍晉漢周因之宋長社長葛二縣並屬潁昌府金屬許州昌武軍元屬許州明省長社入許州以長葛屬開封府許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許州為直潁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二里
禹州
禹貢豫州之域禹所封國帝啟饗諸侯於鈞臺即此春秋為鄭櫟邑後屬楚昭元年楚公子黑肱城櫟戰國時為韓國景侯自新鄭徙都之秦置陽翟縣屬穎川郡項羽封韓成為韓王都於陽翟兩漢悉仍秦舊曹魏晉屬河南郡劉宋屬潁川郡東魏改置陽翟郡以陽翟縣屬焉隋開皇初廢郡為縣屬襄城郡唐初屬嵩州貞觀元年改屬許州潁川郡五代屬許州宋屬潁昌府為京西北路金置潁順州大定二十四年改為鈞州以陽翟屬之元為府領密縣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州為直𨽻密縣仍為州屬復以開封府屬新鄭縣屬焉編户十里領縣二
禹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皇清 河南布政使司 禹州 密 新鄭禹州屬縣沿革
密縣
周本密國亦鄫國地漢始置密縣屬河南郡東漢屬河南郡三國魏仍屬河南郡晉屬滎陽郡南北朝劉米東魏俱因之後周改屬鄭州隋省唐武徳四年復置屬鄭州尋改屬河南郡五代 宋俱屬河南府金屬鄭州元屬鈞州明屬開封府禹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禹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二
十一里
新鄭縣
上古有熊國周封黄帝後於此為鄫國春秋時為鄭武公之國名曰新鄭秦屬潁川郡地漢始置新鄭縣屬河南郡東漢屬河南郡三國魏仍屬河南郡晉因之南北朝劉宋屬滎陽郡後魏省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豫州滎陽郡大業初併宛陵縣入焉唐屬鄭州滎陽郡五代 宋俱屬鄭州金 元俱屬鈞州明初屬鈞州後改屬開封府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改屬直𨽻禹州編户一十九里鄭州
禹貢豫州之域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周初封管叔於此又為東虢鄫二國境鄭武公從平王東遷滅兩國而有其地戰國屬韓秦置管縣屬三川郡漢魏晉俱省入中牟縣後魏為東恒農郡東魏置廣武郡後周置滎州尋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置管州大業初復曰鄭州治管城縣又改州為滎陽郡唐武徳四年於武牢置鄭州天寳初改滎陽郡乾元初復為鄭州五代因之宋熙寕五年廢州以管城屬開封府元豐八年復置鄭州陞奉寧軍治縣如故金元俱為鄭州明以管城縣省入屬開封府領滎陽滎澤河隂汜水四縣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鄭州為直𨽻仍以滎陽等縣屬
焉編户三十六里領縣四
鄭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魏屬東恒農郡北齊改郡曰成臯隋開皇初廢成臯仍以縣屬滎陽郡唐天授二年析置武泰縣屬洛州神龍初復省入滎陽縣屬鄭州滎陽郡五代屬鄭州宋屬奉寜軍金元俱屬鄭州明屬開封府鄭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鄭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四里
滎澤縣
周本澤名春秋衛侯及狄人戰於滎澤即此秦三川郡移治於此漢 三國魏晉俱為滎陽縣地隋開皇四年置廣武縣仁夀元年始改為滎澤縣屬滎陽郡唐因之五代屬鄭州宋熙寜五年廢為鎮入管城元祐元年復為縣金屬鄭州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鄭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鄭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二里
河隂縣
周置平陰縣屬三川郡漢屬河南郡東漢屬河南郡晉始改平陰曰河陰縣以在瀕河山下故名屬河南郡南北朝劉宋因之東魏置河陰郡治此隋省唐開元初復置屬河南郡會昌三年改屬孟州五代 宋俱屬孟州金 元俱屬鄭州明屬開封府鄭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鄭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六
里
汜水縣
周東虢國地春秋時為鄭巖邑又名虎牢秦為三川郡地漢置成臯縣屬河南郡東漢改縣曰成睪三國魏復名成臯晉因之南北朝劉宋東魏俱屬滎陽郡後周改屬鄭州隋開皇十八年始改縣曰汜水屬滎陽郡唐武徳四年復改成臯縣貞觀元年省垂拱四年改曰廣武縣㑹昌三年仍為汜水縣屬孟州三代因之宋熙寜七年省入河陰元豐初復置屬孟州金 元俱屬鄭州明屬開封府鄭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鄭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里
陜州
禹貢豫州之域周為西虢地武王封王季子虢仲於上陽即此成王以周召為二伯陜以東周公主之陜以西召公主之春秋晉人滅虢遂有其地晉分入於韓秦屬三川郡地漢置陜縣屬𢎞農郡東漢曹魏晉劉宋皆因之後魏改為北陜縣為陜州恒農郡治後周又於縣置崤郡隋大業初州廢縣屬河南郡唐武徳元年於縣復置陜州乾元元年改為陜郡五代復為陜州治宋以硤石縣省入為陜州保平軍金元俱為陜州治明以陜縣省入陜州屬河南府領靈寳閿鄉二縣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陜州為直𨽻州仍以靈閿屬焉
編户二十二里領縣二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靈寳縣
周武王放牛桃林之野即此秦於此置函谷闗漢置𢎞農縣屬𢎞農郡東漢 三國魏晉 南北朝劉宋皆因之後魏改置西恒農陳南二郡以𢎞農縣屬焉後周郡縣俱廢隋大業初復置𢎞農郡治縣如故唐天寳元年獲寳符於古函谷闗始改曰靈寳縣屬陜州陜郡五代屬陜州宋屬陜州保平軍金 元俱屬陜州明屬河南府陜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陜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二
十八里
閿鄉縣
上古為鼎湖地漢置湖縣屬京兆尹東漢改屬𢎞農郡三國魏晉皆因之後省南北朝後魏復置湖城縣屬西恒農陳南二郡後周於湖城故地置閿鄉郡隋開皇初廢郡始改為閿鄉縣屬河南郡唐貞觀初置鼎州又析置湖城縣尋廢州以閿鄉湖城二縣俱屬虢州𢎞農郡五代俱屬虢宋屬陜州保平軍金屬陜州元至元二年省湖城縣入焉明屬河南府陜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陜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八里
光州
禹貢州之域春秋時為
黄二國地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地漢置弋陽縣屬豫州汝南郡東漢因之曹魏析置弋陽郡屬豫州晉為弋陽汝陰二郡劉宋因之東魏為新蔡郡北齊改屬司州隋仍為弋陽郡屬
州以定城縣屬焉唐始為光州乾元初復為光州弋陽郡屬淮南道五代為光州治宋紹興二十八年改曰蒋州尋復為光州光山軍屬淮西路元屬汝寜府省定城縣入焉明初屬鳳陽府洪武十四年復改屬汝寜府領光山固始息縣商城四縣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州為直𨽻仍以光山等縣屬焉
編户二十二里領縣
光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四>
光州屬縣沿革
光山縣
周春秋為國秦屬九江郡漢置西陽縣屬江夏郡東漢因之晉屬弋陽郡南北朝東魏改置光城縣屬廣陵郡隋開皇初始改曰光山縣仍屬弋陽郡唐屬光州弋陽郡五代屬光州宋屬光州光山軍元屬光州明屬汝寜府光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光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三
十里
固始縣
周春秋為蓼國地楚荘王封孫叔敖子僑於𥧲邱即此秦屬九江郡漢置𥧲縣屬汝南郡東漢建武二年始改𥧲縣為固始縣三國魏晉俱屬汝陰郡南北朝劉宋屬新蔡郡東魏北齊皆因之隋屬弋陽郡唐屬光州弋陽郡五代屬光州宋屬光州光山軍元屬光州明初屬鳳陽府洪武十四年改屬汝寜府光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光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二
十四里
息縣
周春秋為息侯國秦屬九江郡漢始置息縣屬汝南郡後徙於東改曰新息縣東漢析置褒信縣並屬汝南郡三國魏屬仍舊晉以新息縣屬汝南郡褒信縣屬汝陰郡南北朝劉宋析置北新息南新息二縣仍屬汝南郡隋復為新息褒信二縣並屬汝南郡唐武徳四年置息州貞觀元年州廢以二縣並屬蔡州汝南郡五代屬蔡州宋屬蔡州淮康軍金泰和八年復置息州以新息縣為附郭元至元三年俱省入息州屬汝寜府明初降為縣屬潁州洪武十四年改屬汝寜府光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光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二
十八里
商城縣
周春秋為黄國地秦屬九江郡漢置新郪縣屬汝南郡東漢建初四年徙宋公於此改曰宋縣晉屬汝陰郡南北朝劉宋改置宋城縣屬如故東魏為宋安縣屬廣陵郡隋開皇初改曰殷城縣屬弋陽郡唐武徳元年置義州貞觀元年州廢以縣屬光州弋陽郡五代屬光州宋始改商城縣屬光州光山軍尋省入固始縣元仍舊明初屬鳳陽府成化十一年以固始縣西南鄉復置商城縣屬汝寜府光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光州為直𨽻州縣仍屬編户一
十二里
河南通志巻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