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卷之一 ◄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正編 卷之二 |
► 卷之三 |
|
起戊申黎帝龍鋌景瑞元年,盡己卯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凡三十二年
戊申帝龍鋌景瑞元年宋大中祥符元年,立后養子黎偓佺爲三原王。
註:后,感聖皇后也。三原,舊史註:一作二原。
己酉二年宋大中祥符二年。是歲黎亡,浚愛州港。
都督矯行獻請鑿港築道,立碑堠土堡也于愛州。帝從之,詔以軍民浚港。自支隆關,越頂山,至武瀧江。
註:愛州,卽淸化,註見黎聖宗光順十年。支隆關,天下郡國利病全書:支隆關在支峩縣支峩,今峩山縣是。武瀧,州名,註見大行興統四年。
帝如愛州,至武瀧江。
相傳武瀧江涉者多遇害。命造舟以濟之。
秋七月,帝親征驩唐、石河諸州。
帝至環江,遣防遏使胡守益率軍五千餘,除治道路。自州夾江,至南界海口。帝乘舟出海外。忽波濤洶湧,雲雨晦冥。遂命回舟,起陸還京師。
註:驩唐,屬驩州地。丁、黎爲驩唐州。屬明改石塘,後黎改南塘縣。今因之。屬乂安英山府。石河,註見大行應天十二年。南界海口,註見丁先皇太平十年。環江,無考。
冬十月,帝崩。
帝性好殺,犧牲充庖者,必先手刃之。刑人或用茅纏身,以火燃之,或使宋優人廖守心以鈍刀解之,令不得速死。其人痛苦哀號,守心戲曰:不慣受死。帝大笑。征伐所獲俘虜,悉驅於水牢,潮漲呀呷而死。或使登木杪而伐其樹,樹顚,人墜死,笑以爲樂。初,伐按洞,獲蠻俘,令杖之。蠻人痛號,屢犯大行諱,卽大悅。又自將討驩州,獲蠻人,納于囷焚之。每視朝,必使詼諧侍左右,有所言,則喋喋應聲而笑,以亂執政之奏事者。明昶自宋還,誘宋女蕭氏獻之,納爲宮人。荒淫酒色,寢成痔疾,臥而視朝,因號臥朝。在位四年,壽二十四。
謹按:綱目:正統之君崩葬皆書。舊史此不書,葬今無考。註:呀,音牙,張口貌。呷,音甲,吸飲。驩州,卽乂安,註見黎聖宗光順十年。
右黎,起大行天福二年辛巳,至帝龍鋌景瑞二年己酉,共三帝,二十九年。
左親衞殿前指揮使李公蘊自立爲帝。
公蘊,北江古法人。生而聰睿,姿表秀異。常受業於僧萬行,萬行異之,曰:此非常人,他日必爲天下主。及長,慷慨有大志。黎應天中,事中宗,爲禁軍。臥朝篡立,遷殿前指揮使。先是,雷震延蘊鄉木棉樹,震跡有文曰:樹根杳杳,木表靑靑,禾刀木落,十八子成,東阿入地,異木再生,震宮見日,兌宮隱星,六七年間,天下太平。僧萬行私自評曰:禾刀木,黎字也。十八子,李字也。東阿者,陳氏也。入地者,北人入寇也。異木再生,黎氏再生也。此言黎落李成,六七年間,而天下平矣。乃謂公蘊曰:近推符讖,李氏當興。公蘊恐語泄,令匿之。然亦以此自負。臥朝常食五廉果,得李核,感於讖語,陰求李氏,族誅之。公蘊在左右,終不之覺。及臥朝崩,嗣君尚幼,公蘊入宿衞。祗候陶甘沐乗間語之曰:閒者主上昏暴,天厭其德,嗣子幼冲,未堪多難,下民嗷嗷以求眞主。親衞何不因此辰,發英謀,攄睿斷。遠觀湯武之迹,近攬丁黎所行,上順天心,下從人望。乃欲區區守小節耶。公蘊悅其言,而陽責之。次日,甘沐復言曰:國人皆知李氏必興,圖讖已見,不可掩也。轉禍爲福,期在朝夕。親衞尚何疑哉。公蘊曰:吾知公意,與萬行無異。誠如期言,計將安出。甘沐曰:親衞公恕寬仁,眾心允屬,方今百姓疲弊,民不堪命。親衞因之,撫以恩德。彼必翕然來歸,猶水之就下,孰能禦之。甘沐恐事緩變生,乃以語卿。士庶官無敢異者。卽日會于朝堂,相與謀曰:今億兆異心,臣民離德。不因此辰冊親衞爲天子,倉卒有變,吾輩能保其首領乎。於是羣臣共扶公蘊升正殿,卽皇帝位。百官羅拜,中外皆稱萬歲。大赦天下,以明年爲元年。焚網羅,罷獄訟,詔有爭訟者,許詣朝廷奏聞,帝親臨決。羣臣上尊號曰奉天至理應運自在聖明龍見睿文英武崇仁廣孝天下太平欽明光宅章明萬邦顯應符感威震藩蠻睿謀神助聖治則天道政皇帝。
御批:李之得國亦不甚正。但當黎臥朝之辰,人心離散,生民無主,不歸公蘊,更屬于誰。故李澤似乎天與人歸,黎則顯然篡奪,而所行仁暴迥殊。繼嗣賢頑亦別。此所以一則短慼,一則久長,固其宜矣。
御批:尊號繁複冗濫太過,不經甚矣。諛風亦甚矣。
註:北江,卽京北,註見黎聖宗光順十年。古法,州名,丁以前爲古覽州,黎改古法,李升爲天德府,陳改東岸縣,後黎因之。今北寧東岸縣是。延蘊,鄉名,屬古法州。
追尊父爲顯慶王,母范氏爲明德皇太后。
帝母范氏遊蕉山寺,遇神人交,因而有娠,以丁太平五年甲戌生帝。年三歲,古法寺僧李慶文養爲子,因姓李。
謹按:李太祖爲李慶文養子,其本生父不知所出。舊史此書追尊其父,而不書名,又不顯言生父、養父。後書封兄、封叔,又闕姓名。姑存俟考。
註:蕉山寺,長僚寺也,在北寧安豐縣蕉山社。古法寺,在北寧東岸縣亭榜社。
立皇后六。
惟嫡夫人爲立敎皇后,車服之制異於諸后。
立子佛瑪爲太子。
佛瑪,長子也。天資穎悟,通六藝,精韜略。少辰與羣兒戲,習爲百官導從之儀。帝戲之曰:將家子當習軍旅事,安用導從。對曰:黎氏代丁,非將家乎。自天命之爾。帝奇之。至是立爲太子。辰諸子悉皆封侯,女十三人皆封公主。封兄爲武威王,叔爲武道王,武威王子徵顯爲太尉,翊聖王子副爲總管。
註:武威王、武道王、翊聖王,皆缺名。范丕顯天南忠義錄:翊聖王,太祖次子。
封陶甘沐爲義信侯。
甘沐有翊戴功,封爲侯,尚安國公主。
賜僧道衣服。
庚戌李太祖皇帝順天元年宋大中祥符三年,春二月,幸古法,賜耆老錢帛有差。
駕至古法,謁太后陵,命有司度地數十里為山陵禁地,因賜耆老錢帛。
註:古法,州名,註見黎帝龍鋌景瑞二年。
遣使如宋。
遣員外郎梁文黎再嚴以方物聘宋,諸臣欲卻之。宋帝曰:黎氏代丁,李氏效之,黎李何擇焉。遂受其聘。
秋七月,徙都昇龍城。
帝以花閭城湫隘,欲遷之。諭羣臣曰:昔商家五遷,周室三徙,皆上謹天命,下因民志,為萬世計也。近者丁黎徇已私,安厥邑,不為遠圖,享國不長,朕甚痛之。朕披觀地圖,高駢故都大羅城,居天下中,有龍蟠虎踞之勢;四方輻輳,人物蕃阜,誠帝王之上都也。朕欲乘此地利,以定厥居,卿等以為何如?羣臣皆曰:陛下言及此,天下萬世之利也。帝大悅,乃自花閭徙都大羅城。御舟至城下,有龍見焉,命改其城曰昇龍城。城內起造宮殿:前曰乾元殿,為視朝之所;左右設集賢、講武二殿,皆有龍墀。又啓三門:飛龍門通𨒖春宮、丹鳳門通威遠門。乾元殿後起龍安、龍瑞二殿,為燕寢翠花龍瑞二宮,以處妃嬪。又立府庫治城隍,開城門四:東曰祥符、西曰廣福、南曰大興、北曰耀德。
註:花閭城,註見前編南晉吳昌文元年。大羅城,註見前編屬唐懿宗咸通七年。昇龍城,河內冊李昇龍城,陳改為東都,屬明為東關城,黎為東京。嘉隆四年改昇隆,今河內省城是。
改花閭城為長安府,升古法州為天德府。
升古法為天德,又改北江為天德江。
註:長安府,李為府,陳黎因之。今寧平安慶府是。古法州,註見黎帝龍鋌景瑞二年。天德江,一名延蘊江,又名東岸江,乃洱河之別流。流經東岸、貴陽二縣八六頭江,今北寧霑德府是。
建寺于天德府。
發錢二萬緡,建寺八所,皆立碑記功。又於昇隆城造興天御寺、太清宮、萬歲寺;城外造勝嚴寺、天王寺、錦衣、龍興、聖壽、天光、天德諸寺。諸鄉邑寺觀有頽毀者,悉令修之。
御批:佞佛太甚,多啟後來之弊,抑惑其出身耶,亦非正道。
冬十二月,翠花殿成,大赦。
赦天下三年諸稅,積年逋欠者竝除之。蠻人為黎景瑞俘獲者,皆賜衣服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