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卷187
光海君15年 癸亥 天啓3年 1623年
3月13日
癸卯/黎明, 收御寶。【軍人得於苑中以獻。】承旨李德泂、鄭岦謁。【軍人執二人來, 上左右命納拜。 德泂曰: “未達, 不敢拜。” 瑬等就諭以擧義之意, 德泂遂與岦再拜。 輔德尹知敬方入直, 匿于墻壁間, 被執以來, 亦不肯拜。 申景裕拔釰欲砍之, 上急止之, 使諸將諭意, 知敬亦納拜。】
斬朴弘道。【弘道亦被執以來, 上命縛之。 弘道大呼乞哀曰: “願與李德泂等, 同事盡力。” 軍士以足蹴口曰: “汝復欲何言?” 遂斬之。】
李爾瞻、朴承宗等逃。
金瑬以軍令召百官, 起居慶運宮百官, 知反正之擧, 或謁上前, 或詣慶運宮以俟。
誅尙宮金介屎【介屎, 方設佛供于淨業院。 聞變逃匿民間, 軍人取而斬之。】
誅朴鼎吉。【兵曹參判朴鼎吉先詣闕謁上, 兵曹判書權縉繼入, 區處指畫甚悉, 仍進曰: “朴鼎吉以元兇腹心, 當此危疑之際, 不可冒居兵部。 臣又不可與此賊同事, 請亟誅鼎吉, 以正邦刑。 以金瑬爲參判, 洪瑞鳳爲參議然後, 臣可以協濟奉令。” 再三抗請。 上顧問諸將, 諸將曰: “鼎吉畢竟不宜免死, 宜如縉言。” 遂曳出斬之。 縉, 本嬖臣姦黨, 而先害鼎吉以自效, 人憎其變幻。】
鄭柟壽告王匿其處, 上遣李重老等, 迎致闕下, 寓都摠府直房。【柟壽方服喪, 王取喪冠麻衣服之, 欲使人不覺。 重老就前拜謁, 王曰: “汝何人耶?” 對曰: “臣是伊川府使李重老也。” 遂擁上馬來。 上使宋英望等看護。 王悸恐不自定, 問英望等曰: “今日之事, 誰爲之耶? 推戴何人耶?” 對曰: “推戴乃王室至親, 已奉慈殿反正矣。” 王曰: “廢昏立賢, 古亦有之。 但何不令內人宦寺給事, 而待我卑簿如此耶?” 上送一宮人, 又送昭容任氏侍側, 王乃安。】
上詣慶運宮, 起居大王大妃, 進御寶。【貴等初至慶運宮, 大妃初不知事端, 疑王遣兵作變, 拒門不納。 貴等令軍士, 踰墻闢門以入, 哭於外庭, 大妃令小宦問之。 貴等具述反正之由, 且請大妃駕幸昌德宮, 大妃不許。 上與將士詣慶運宮, 都中人夾道讙呼, 祝手加額, 爭持酒肉, 迎勞將士。 上至慶運宮, 與百官諸將, 拜哭于閤門外, 仍進御寶。 上令沈器遠、金自點等, 奉王乘小輿隨後行, 市坊士女, 見王之行, 皆上墻屋見之, 或媟罵之曰: “金爺金爺, 所歛金銀, 置之何處而作此行?” 王低首垂涕而已。 至宮, 寓內藥房軍人, 又告祬匿處, 遣將率來, 王妃與世子嬪與諸宮人, 咸聚于兵曹, 軍兵圍守。】
大妃以御寶, 還授于上。【大妃垂簾, 引上入見, 上拜泣, 大妃亦涕泣。 上使李德泂進簾前, 具述群臣奮義除亂之意。 大臣、諸將, 咸請早定大位, 大妃不答, 良久曰: “須先取琿父子頭來, 予親臠而後, 當有策命。” 上對曰: “此則臣不敢承命。” 群臣又啓曰: “自古有廢置而無誅戮, 臣等決不能從命。” 大妃又敎曰: “當親鞫柳希奮、李爾瞻, 然後當有策命。” 德泂曰: “自古母后無親鞫外臣之擧, 須待主上正位, 次第誅戮未晩也。” 大妃曰: “痛憤之事, 欲親鞫之, 何妨於禮?” 德泂曰: “慈殿豈可獨爲親鞫? 慈殿如欲速親鞫, 須早定王位。” 大妃良久曰: “予心氣積傷久矣。 徂玆多發不中之言, 諸公幸恕之。” 仍以御寶, 還下授于上。 且面諭敬大臣、恤民隱數條。】
遣使誅朴燁、【平安監司。】鄭遵。【義州府尹。 燁, 鎭關西六年, 貪虐掊克, 窮奢極欲, 私藏財寶, 富於內帑, 流毒一路, 邑里丘墟。 鄭遵, 以造之弟, 首爲廢母之論, 在義州, 貪虐亞於燁。 與許庭式、南以興、尹守謙, 號爲五賊。 二人在西邊, 諸將慮其自疑爲亂, 首啓請誅, 上密諭都元帥韓浚謙誅之。 燁死後, 平壤人取棺磔尸, 竝殺其所乘駿馬, 妻子僅以身免。】
召申景禛于嘉山。【景禛首建大策, 陰結義勇。 朴承宗疑之, 差別將遣守曉星嶺。 景禛求歸不遂, 至是上首召之。】
柳希奮率子弟, 待命于南大門外, 遂囚之。
3月14日
甲辰/大王大妃命廢王, 爲光海君, 祬爲庶人, 策命今上嗣位。 其敎曰:
昭聖貞懿王大妃若曰, 天生烝民, 樹之后辟, 蓋欲使敘彝倫、立經紀, 上奉宗廟, 下安黎庶也。 宣祖大王, 不幸無適嗣, 因一時之權, 越長少之序, 以光海爲儲貳。 旣在春宮, 失德彰著, 宣祖晩節, 頗有悔恨, 及至嗣位之後, 反道悖理, 罔有紀極。 姑擧其大者, 予雖不德, 祗受天子之誥命, 爲先王之配體, 母儀一國, 積有年載, 夫爲宣廟子也者, 不得不以予爲母, 而光海聽信讒賊, 自生猜隙, 刑戮我父母, 魚肉我宗族, 懷中孺子, 奪而殺之, 幽廢困辱, 無復人理。 是蓋逞憾於先王, 又何有於未亡人? 至戕兄殺弟, 屠滅諸姪, 㩧殺庶母, 屢起大獄, 毒痛無辜, 撤民家數千區, 創建兩闕, 土木之功, 十年未已。 先朝耆舊, 斥逐殆盡, 惟姻婭、婦寺逢惡從臾之徒, 是崇是信, 政以賄成, 昏墨盈朝, 輦金市官, 有同駔(驓)〔儈〕。 賦役煩重, 誅求無藝, 民不堪命, 嗷嗷塗炭, 宗社之危, 若綴旒然。 不唯是也, 我國服事天朝, 二百餘載, 義則君臣, 恩猶父子。 壬辰再造之惠, 萬世不可忘也。 先王臨御四十年, 至誠事大, 平生未嘗背西而坐。 光海忘恩背德, 罔畏天命, 陰懷貳心, 輸款奴夷, 己未征虜之役, 密敎帥臣, 觀變向背, 卒致全帥投虜, 流醜四海。 王人之來我國, 拘囚羈縶, 不啻牢狴, 皇勑屢降, 無意濟師, 使我三韓禮義之邦, 不免夷狄禽戰之歸, 痛心疾首, 胡可勝言? 夫滅天理、斁人倫, 上以得罪於皇朝, 下以結怨於萬姓, 罪惡至此, 其何以君國子民, 居祖宗之天位, 奉廟社之神靈乎? 玆以廢之。 綾陽君某, 宣祖大王之孫定遠君某第一子也, 聰明仁孝, 有非常之表, 宣廟奇愛之, 養于宮中, 命名之意, 厥有微旨, 憑几之際, 握手歔唏, 屬意深重, 異於諸孫。 今者奮發大義, 討平昏亂, 脫予囚辱, 倫紀得正, 宗社再安。 功德甚懋, 神人所歸, 可卽大位, 以繼宣祖 之後, 冊夫人韓氏爲王妃。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遣承旨鄭岦、禮曹參議睦長欽, 迎盧氏於濟州。【盧氏, 大妃母也。 大妃始自癸丑錮宮之後, 內外隔絶, 至於延興追刑, 盧氏安置, 皆於反正後, 始聞之。 盧氏老病, 恐不能渡海, 特遣近臣禮官, 看護以來。 大妃在錮宮中, 宮人連以交通外間, 受誣被刑, 極慘酷。 光海更遣侍女代之, 兼行譏察, 侍女旣入錮宮, 皆親附于大妃, 誠心奉事焉。 宮中元有衣服器用, 雖久不乏, 自外例供魚肉鹽米不廢。 大妃自經禍亂, 服縞食素, 侍女亦皆食素, 故魚肉則還擲墻外, 烏鳶恒集啄食, 腐臭達于內。 宮人於宮內, 自種蔬果, 以供朝夕, 又乏新木綿, 一宮人於草褥中, 探得木綿遺核數顆, 年年種稔。 作襦衣以進, 外人不知宮內事狀, 或傳言已不諱, 至是始知之。】
按誅光海宮人。【反正日, 鄭昭容自殺, 尹氏以穢行賜死, 其餘或謫或放。 凡宮女縱臾光海, 自作咀呪, 誣指大妃者, 甲伊、銀德、仲還、景春、天福、業難等, 或刑訊取服, 或誅之。】
朴承宗、朴自興到廣州自殺。【承宗, 時爲體察使, 自興爲京畿監司。 反正日, 承宗與自興, 率家僮數人, 從水口門出, 欲往楊州起兵, 自興已出徵檄, 傳通畿內。 時承宗族父安禮, 守楊州, 上遣使拿致, 與承宗相遇, 始聞主上擧義, 朝廷已定。 乃作書付安禮, 使致于朝廷。 書云: 承宗不能正諫, 致有今日。 蒼黃間, 旣已出城, 欲復入, 則恐爲亂兵所殺, 死不明白, 玆敢湛淵, 以謝天地神人。 又與子靈光郡守自凝書曰: 吾家不幸, 連姻王室, 父子駢首而死, 誠可悲也。 汝與李偉卿, 有相爭之事, 終始不參朝廷大議, 朝廷必不殺汝。 愼毋自死, 以守先祀。 遂往廣州墳山謁拜, 入僧房, 與自興取酒服毒以死。 承宗有才局, 其爲兵判, 頗得將士心。 晩年, 知光海必亡, 常預蓄毒藥于囊中, 以備遇變自盡。 然其父子, 居家奢侈, 積財治第, 富冠朝貴, 而貪賕無已, 據勢爭權, 迷不知退, 世槪以三昌目之, 則雖引分自決, 而有愧古人之義烈矣。】
李爾瞻等伏誅。【反正日, 爾瞻 率家屬, 踰南城以逃, 到利川村舍, 軍人跟而獲之。 爾瞻始聞申景裕等擧義, 景裕之妹, 大燁之妻也, 先遣大燁妻, 疾入城, 見景裕圖解而不及。 爾瞻就金吾, 夜草供辭, 謂同繫人柳希亮曰: “上見此供辭, 必能明我無罪。” 翌日將刑出獄, 仰謂李貴曰: “大監知我心事矣。 慈殿至今獲全, 豈非我之功耶?” 貴曰: “汝前者, 每事不自做, 却使他人做者, 正欲今日作此言也。 信如汝言, 幽廢之禍, 果誰致之耶?” 爾瞻不能對。 及臨刑, 又大呼曰: “皇天降監無罪, 生爲孝子, 死爲忠臣。” 李偉卿在後叱曰: “吾儕之死, 盡由汝作惡矣, 汝安得爲忠臣? 安得爲孝子乎?” 爾瞻與韓纉男、白大珩、鄭造、尹訒、李偉卿等先正刑, 李元燁、弘燁、益燁先斬, 大燁死獄中。 李覮ㆍ韓定國ㆍ洪堯儉ㆍ徐國楨ㆍ蔡謙吉ㆍ閔ㆍ鄭潔ㆍ黃德符ㆍ李挺元ㆍ李尙恒ㆍ韓希吉ㆍ朴應犀ㆍ鄭榮國ㆍ兪世曾ㆍ尹三聘ㆍ趙龜壽ㆍ鄭夢弼諸嬖倖人等、柳希奮ㆍ柳希發等次第收斬。 鄭仁弘、李茳、元悰、辛光業等拿致正刑。 聖智、施文用、金馹龍、有福同皆逃匿, 被執斬之。 廢論上疏人、土木聚歛人等, 重者拿斬。 爾瞻徒黨以下, 論謫有差。 爾瞻等仇怨旣衆, 及誅, 都人爭刃其屍, 屍無完者。】
大妃又下手敎, 數光海三十六罪。【大略與敎書同, 又有當君父之病, 脅而歘薨, 及奸父王之姬等語。】
光海旣廢, 尙在闕內, 大妃屢下敎, 使速安置于外。【辭旨懇迫, 至有再拜請之之語。】
3月23日
癸丑/遷光海及祬于江華。【光海與廢妃柳氏同室安置。 祬與廢嬪朴氏同室安置, 置中使別將監護。】
光海君日記卷第一百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