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廣州東莞縣資福禪寺羅漢閣記
作者:蘇軾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全集‎

眾生以愛,故入生死。
由於愛境,有逆有順。
而生喜怒,造種種業。
展轉六趣,至千萬劫。
本所從來,唯有一愛,更無余病。
佛大醫王,對病為藥。
唯有一舍,更無余藥,常以此藥,而治此病。
如水救火,應手當滅。
雲何眾生,不滅此病。
是導師過,非眾生咎。
此何以故?眾生所愛,無過身體。
父母有疾,割肉刺血,初無難色。
若復鄰人,從其求乞,一爪一髮,終不可得。
有二導師,其一清凈,不入諸相,能知眾生,生死之本,能使眾生,了然見知。
不生不滅,出輪回處。
是處安樂,堪永依怙,無異父母。
支體可舍,而況財物。
其一導師,以有為心,行有為法。
縱不求利,即自求名。
譬如鄰人,求乞爪發,終不可得,而況肌肉。
以此觀之,愛吝不舍,是導師過。
設如有人,無故取米,投坑阱中,見者皆恨。
若以此米,施諸鳥雀,見者皆喜。
鳥雀無知,受我此施,何異坑阱。
而人自然,有喜有慍。
如使導師,有心有為,則此施者,與棄無異。
以此觀之,愛吝不舍,非眾生咎。

四方之民,皆以勤苦,而得衣食,所得毫末,其苦無量。
獨此南越,嶺海之民,貿遷重寶,坐獲富樂。
得之也易,享之也愧。
是故其人,以愧故舍。
海道幽險,死生之間,曾不容發。
而況飄墮,羅剎鬼國,呼號神天,佛菩薩僧,以脫須臾。
當此之時,身非己有,而況財物,實同糞土。
是故其人,以懼故舍。
愧懼二法,助發善心,是故越人,輕施樂舍,甲於四方。

東莞古邑,資福禪寺,有老比丘,祖堂其名,未嘗戒也,而律自嚴,未嘗求也,而人自施。
人之施堂,如物在衡,損益銖黍,了然覺知。
堂之受施,如水涵影,雖千萬過,無一留者。
堂以是故,創作五百,大阿羅漢,嚴凈寶閣,湧地千柱,浮空三成,壯麗之極,實冠南越。
東坡居士,見聞隨喜,而說偈言:

五百大士棲此城,南珠大貝皆東傾。
眾心回春柏再榮,鐵林東來閣乃成。
寶骨未到先通靈,赤蛇白璧珠夜明。
三十襲吉誰敢爭,層檐飛空俯日星。
海波不搖颶無聲,天風徐來韻流鈴。
一洗瘴霧冰雪清,人無南北壽且寧。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