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開封府 |
大中祥符二年,改浚儀縣為祥符縣;復後唐匡城縣為長垣縣;建隆四年,陞東明鎮為東明縣,以濟陽鎮屬縣;咸平五年,升通許鎮為咸平縣。
|
西京
河南府 |
熙寧八年,省洛陽縣入河南縣,元祐二年復置;熙寧八年,省緱氏縣入偃師縣;熙寧五年,省伊闕縣入伊陽縣。
|
南京
應天府 |
景德四年,陞歸德軍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升南京。
|
北京
京東東路
青州 |
淳化五年,改為鎮海軍節度使,政和元年曰齊郡。
|
密州 |
開寶五年,陞為安化軍節度。
|
拱州 |
崇寧四年,以開封府襄邑縣建州,名輔州,以為東輔,又改今名。
|
齊州 |
治平二年,陞為興德軍節度;咸平四年,省臨濟縣入章丘縣。
|
濰州 |
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縣置北海軍,乾德二年,陞為濰州,政和元年,曰北海郡;建隆三年,析北海縣地置昌邑縣;乾德三年,以營丘城置安仁縣,尋改為昌樂。
|
淮陽軍 |
太平興國七年置;太平興國七年,以徐州之宿遷縣屬淮陽軍。
|
京東西路
襲慶府 |
建隆元年,復泰寧軍節度;大中祥符元年,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大中祥符元年,改曲阜縣為仙源縣。
|
興仁府 |
建中靖國元年,改周彰信軍為郡,後陞府,大觀三年,陞都督府;大觀二年,改宛句縣為宛亭縣。
|
鄆州 |
大觀二年,陞大都督府。
|
廣濟軍 |
太平興國三年,以定陶鎮置廣濟軍,至熙寧四年,廢,屬曹州,元祐元年復置。
|
鄧州 |
建隆初,省臨瀨縣入穰縣。
|
襄州 |
乾德三年,以陰城鎮置乾德縣;太平興國元年,復改義清縣為中廬縣。
|
均州 |
乾德六年,省豐利縣入鄖鄉縣。
|
隨州 |
乾德五年,陞崇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元年,改崇信軍;熙寧元年,省安化縣。
|
金州 |
乾德五年,陞昭化軍節度,後為防禦;熙寧六年,省平利縣,元祐二年復置。
|
房州 |
雍熙三年,陞保康軍節度;開寶中,省永清縣;開寶中,省上庸縣。
|
京西北路
潁昌府 |
元豐三年,陞許州為府,崇寧四年,建為南輔;熙寧四年,省許田入長社縣;崇寧四年,以汝州之郟縣屬潁昌府。
|
鄭州 |
景祐元年,陞奉寧軍節度,崇寧四年,建為西輔;崇寧四年,以河南府密縣屬鄭州。
|
滑州 |
太平興國四年,改武成軍節度;治平三年,省靈河縣入白馬縣。
|
孟州 |
大中祥符中,改汜水縣汜水關為行慶關;慶歷三年,以唐洛州王屋縣屬孟州。
|
蔡州 |
景祐二年,陞淮康軍節度。
|
陳州 |
建隆元年,改溵水縣為商水縣;熙寧六年,省南頓縣入商水,元祐元年復置。
|
順昌府 |
元豐二年,陞順昌軍節度,政和六年,陞為潁州府。
|
汝州 |
熙寧四年,省龍興縣入魯山縣,元祐二年,復置。
|
信陽軍 |
唐義陽郡,開寶九年,降為軍,太平興國元年,改為信陽;開寶九年,省鐘山縣屬義陽;開寶九年,以羅山縣屬信陽軍。
|
河北東路
開德府 |
大觀元年,陞府,崇寧四年,建為北輔;雍熙四年,省臨黃縣入觀城縣;熙寧四年,省頓丘縣入清豐縣;崇寧四年,以大名府南樂縣屬開德府。
|
河間府 |
大觀二年,陞府;熙寧六年,省束城縣入河間縣;熙寧六年,省景城縣入樂壽縣。
|
冀州 |
慶歷八年,陞安武軍節度;皇祐四年,省堂陽縣入南宮縣。
|
棣州 |
大中祥符八年,徒州城及厭次縣於陽信縣地,徒陽信縣於故厭次縣。
|
雄州 |
政和三年,為易陽郡;太平興國元年,改歸義縣為歸信;建隆四年,復置容城縣。
|
霸州 |
政和三年,為永清郡;景祐元年,省永清縣入文安縣。
|
莫州 |
熙寧六年,省長豐縣為鎮,又省鄚縣入任丘;元祐二年,復鄚縣,尋又罷為鎮。
|
濱州 |
大中祥符五年,省蒲臺縣入渤海縣;慶歷六年,析渤海縣地置招安縣。
|
恩州 |
唐為貝州,天寶初,曰清河郡。至和元年,省漳南縣入歷亭縣。
|
清州 |
太平興國七年,以滄州永安縣置,大觀二年,河清七晝夜,因改為清州,政和三年,為乾寧郡;太平興國七年,以永安縣之范橋鎮置乾寜縣,煕寧六年,省為鎮,後復置縣,崇寧三年,又省之。
|
永靜軍 |
慶歷七年,以將陵縣屬永靜軍;淳化元年,以阜城縣屬永靜軍。
|
保定軍 |
太平興國六年,以涿州歸信縣新鎮置平戎軍,景德元年,改今名。
|
河北西路
相州 |
天聖七年,改永定縣曰永和,熙寧五年,省入安陽;熙寧五年,省鄴縣入臨鄣。
|
中山府 |
太平興國元年,改定武軍節度;政和三年,改中山府為中山郡;康定元年,省陘邑縣入安喜縣;景德元年,以祁州無極縣屬中山府。
|
洺州 |
建隆元年,陞為防禦;熙寧三年,省曲周縣入雞澤縣;熙寧六年,省臨洺縣入永年縣。
|
祁州 |
景德元年,徒治蒲陰縣;端拱元年,以恒州鼓城縣屬祁州;熙寧六年,省深澤縣入鼓城,元祐元年復置。
|
保州 |
政和三年,為清苑郡;太平興國六年,改清苑為保塞縣。
|
趙州 |
崇寧四年,陞為慶源軍節度;開寶五年,改昭慶縣為隆平縣,熙寧六年,省入臨城,元祐元年復置;熙寧五年,省柏鄉贊皇入高邑縣。
|
邢州 |
熙寧六年,省平鄉縣入鉅鹿縣,元祐元年復置;熙寧六年,省堯山縣入內丘縣,元祐元年復置;熙寧五年,省任縣入南和縣,元祐元年復置;大觀元年八月二十六日,詔遷趙州隆平縣、邢州鉅鹿縣於高地,以隆平地下濕,鉅鹿近為黃河陷沒故也,政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尚書省言邢州鉅鹿縣昨被黃河淹沒之事,今來水勢已退,乞興復舊縣,從之。
|
永寧軍 |
雍熙四年,以博野縣地置寧邊軍,景德元年,改永定,天聖四年,改今名。
|
廣信軍 |
太平興國六年,置為威虜軍,景德元年改今名。
|
陜西路
永興軍路 |
京兆府;大中祥符八年,改昭應縣為臨潼縣;大觀二年,復以清平鎮置終南縣。
|
河中府 |
太平興國七年,改護國軍節度。
|
陜州 |
太平興國元年,改保平軍節度。
|
延安府 |
唐延州,後唐彰武軍,皇朝陞府。
|
同州 |
太平興國七年,陞為定國軍節度。
|
耀州 |
開寶五年,為感義軍,太平興國元年,改感德軍;淳化四年,以雲陽縣之梨園鎮置淳化縣。
|
虢州 |
建隆元年,改弘農縣為常農縣,至道三年,改曰虢略,熙寧四年,省王城縣入虢略。
|
銀州 |
唐銀川郡。
|
綏德軍 |
熙寧二年,收復唐綏州,又廢為綏德城,後陞為軍。
|
保安軍 |
太平興國二年,以延州永安鎮置軍,天禧四年,置建子城,天聖元年,改為德靖寨,慶歷四年,置順寧寨。
|
環慶路
環州 |
淳化五年,復周之通遠軍為環州;天聖四年,復改方渠縣為通遠縣。
|
慶州 |
乾德二年,復為安化郡;乾德二年,復順化縣為安化縣;乾德二年,省同川縣入安化縣;熙寧四年,復置合水縣,省華池、樂蟠兩縣入合水;熙寧三年,以寧州彭原縣屬慶州。
|
涇原路
涇州 |
太平興國元年,改彰化軍節度;咸平四年,置保定縣,五年,省為寨,大觀二年復置。
|
渭州 |
熙寧五年,儀州廢,以安化縣來屬;乾德元年,以舊崇信軍地置崇信縣,屬鳳翔府,淳化中,屬儀州,熙寧五年,州廢,來屬;熙寧五年,儀州廢,以華亭縣來屬。
|
原州 |
太平興國元年,改寧州豐義縣為彭陽,至道三年,屬原州。
|
懷德軍 |
大觀二年,陞平夏城為軍,以蕭關等寨來屬。
|
鎮戎軍 |
至道元年,以故平高縣地置。
|
德順軍 |
慶歷三年,以渭州隴干城置;元祐八年,置隴干縣。
|
秦鳳路
鳳翔府 |
熙寧五年,以好畤縣屬府。
|
隴州 |
開寶元年,析陽置隴安縣。
|
鳳州 |
河池縣,皇朝徒治固鎮;兩當縣,皇朝徒治廣鄉鎮。
|
秦州 |
建隆二年,置伏羌寨,熙寧三年以為城。
|
鞏州 |
崇寧四年,升寧遠寨為縣。
|
熙河路
熙州 |
熙寧五年,收復吐蕃之武勝軍,置州,陞鎮洮軍節度;熙寧五年,置渭源堡,屬州。
|
蘭州 |
元豐四年,收復金城縣。
|
河州 |
熙寧六年,收復鳳林縣,置枹罕縣,七年省;崇寧四年,陞寧河寨為縣。
|
岷州 |
熙寧六年收復;崇寧四年,復置祐川縣;建隆三年,以良恭、大潭二鎮置大潭縣,屬秦州,熙寧六年,屬岷州;熙寧六年,以長道縣屬岷州。
|
會州 |
元符二年,收復烏蘭縣。
|
廓州 |
元符二年,收復米川縣。
|
洮州 |
元符二年,收復臨潭縣。
|
湟州 |
大觀三年,賜嚮德軍額,宣和元年,改為樂州。
|
河東路
太原府 |
太平興國四年,克復,降為幷州,舊治太原、晉陽二縣,遂徙治陽曲;太平興國四年,省太原縣入榆次;建隆四年,以晉陽縣為平晉軍,太平興國四年,廢為平晉縣,熙寧三年,省入陽曲,政和五年復。
|
潞州 |
太平興國元年,改昭德軍節度,建中靖國元年,改隆德軍節度。
|
慶祚軍 |
舊晉州趙城縣。熙寧五年,廢為鎮,隸洪洞縣,元豐二年,復為縣,政和三年,升為軍。
|
麟州 |
乾德五年,陞建寧軍節度,端拱元年,改鎮西軍節度。
|
嵐州 |
咸平五年,以憲州樓煩縣來屬。
|
憲州 |
熙寧三年廢,十年復置;咸平五年,以嵐州靜樂縣來屬。
|
慈州 |
熙寧五年,廢入隰州,元祐元年復置;熙寧五年,省文城縣,入吉鄉縣,又省鄉寧縣。
|
豐州 |
嘉祐七年,以府州蘿泊川掌地置,東南接府州,西接麟州,不統縣。
|
遼州 |
熙寧七年,廢為平定軍,元豐八年復置;熙寧七年,省和順縣為鎮,入遼山,元豐元年復置。
|
岢嵐軍 |
太平興國四年,析岢嵐州置軍。
|
寧化軍 |
太平興國四年,析嵐州地置寧化縣,五年,於縣置軍,領寧化一縣。
|
威勝軍 |
太平興國二年置,倂沁州入焉;太平興國二年,以潞州武鄉縣來屬;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沁源縣來屬;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綿上縣屬大通監,寶元二年來屬。
|
平定軍 |
太平興國七年,改上父縣為平定縣,置平定軍。
|
保德軍 |
淳化四年,析嵐州置定羌軍,景德二年,改曰保德。
|
火山軍 |
太平興國七年,以嵐州雄勇鎮置軍,治平四年,置火山縣,熙寧四年,縣廢。
|
晉寧軍 |
元祐二年置;大觀三年,石州臨泉縣來屬。
|
淮南東路
亳州 |
大中祥符七年,陞集慶軍節度;大中祥符七年,改真源縣為衛真縣。
|
泗州 |
乾德元年,以楚州盱眙縣來屬,州徙治此;建隆二年,省徐城縣入臨淮;乾德元年,以濠州招義縣屬泗州,太平興國元年,改為招信。
|
真州 |
大中祥符六年,以聖像成功,陞為真州。
|
通州 |
天聖元年,改周通州為崇州,明道二年復故名。
|
淮南西路
無為軍 |
太平興國三年,以巢縣之無為鎮置軍;太平興國三年,以廬州巢縣來屬;太平興國三年,以廬州廬江縣來屬;無為縣,煕寧三年,析巢縣、廬江縣地置;巢縣,太平興國三年,自廬州來隸,紹興五年,廢為鎮,六年復,十一年隸廬州,十二年復隷。
|
光州 |
建隆元年,改殷城縣為商城縣,後省為鎮,入固始。
|
兩浙路
案《宋史》:兩浙路,熙寧七年,分為兩路,尋合為一,南渡後復分。
臨安府 |
淳化五年,改寧海軍節度,六年,陞杭州為府;太平興國四年,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太平興國三年,改安國縣復曰臨安縣;太平興國四年,改新登縣為新城縣。
|
平江府 |
太平興國三年,改蘇州吳郡為平江軍。
|
潤州 |
開寶八年,改鎮江軍節度;熙寧五年,省延陵縣入丹陽。
|
常州 |
太平興國元年,改義興縣為宜興縣;淳化元年,江陰軍廢,以江陰縣來屬,三年,復置軍,熙寧四年,又廢來屬。
|
秀州 |
政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改秀州為嘉禾郡。
|
湖州 |
景祐元年,改為昭慶軍節度;太平興國七年,析烏程縣地置歸安縣;太平興國四年,以杭武康縣來屬。
|
睦州 |
宣和元年,陞建德軍節度,三年,改為嚴州。
|
越州 |
大觀元年,陞為帥府。
|
明州 |
建隆二年,改奉國軍節度;熙寧六年,析鄞縣置昌國縣。
|
溫州 |
石晉為靜海軍節度,政和七年,陞應道軍節度。
|
台州 |
建隆元年,復改台興縣為天台縣;景德四年,改永安縣為仙居縣。
|
處州 |
咸平二年,復改白龍縣為松陽縣。
|
婺州 |
淳化元年,改寶寧軍節度。
|
衢州 |
乾德四年,以常山縣地置開化場,太平興國六年,陞為縣。
|
江南東路
建康府 |
開寶八年,降為昇州。
|
饒州 |
開寶八年,以餘干縣地置安仁場,端拱元年陞為縣。
|
池州 |
開寶八年,以江寧府銅陵縣來屬;太平興國三年,以江州東流縣來屬。
|
信州 |
開寶八年,陞寶豐鎮為縣,景祐二年省,康定元年復置,慶歷三年,又省入弋陽。開寶八年,以鉛山縣直隸京師,後屬信州;熙寧七年,復陞永豐鎮為縣。
|
太平州 |
開寶八年,改雄遠軍為平南軍,太平興國二年,陞為太平州;太平興國三年,以宣州蕪湖縣、繁昌縣來屬。
|
南康軍 |
太平興國二年置;太平興國七年,以洪州建昌縣、江州都昌縣來屬。
|
廣平軍 |
開寶八年置;端拱元年,以郎步鎮置建平縣。
|
寧國府 |
舊宣州,乾道二年八月二十六日,以孝宗潛藩陞為府。
|
江南西路
原注:紹興元年,以江、洪、筠、袁、虔、吉州、興國、南康、臨江、南安軍為江南西路。四年,撥南康軍依舊隸江南東路
洪州 |
太平興國六年,析南昌縣置新建縣。
|
虔州 |
太平興國八年,以險江鎮置興國縣,以九州鎮置會昌縣。
|
吉州 |
太平興國九年,置吉水縣;至和元年,以報恩鎮置永豐縣;熙寧四年,以萬安鎮置萬安縣。
|
袁州 |
雍熙元年,以宜春縣地置分宜縣。
|
撫州 |
開寶三年,以宜黃場復置宜黃縣;開寶五年,以金溪場置金溪縣。
|
筠州 |
太平興國三年,以高安監步鎮置新昌縣。
|
興國軍 |
太平興國二年置;乾德五年,以大冶場置大冶縣,屬鄂州,太平興國二年來屬;太平興國二年,以鄂州通山縣來屬。
|
南安軍 |
淳化元年置,以虔州大庾縣建軍,以縣為治所,以虔州南康縣、上猶縣來屬。
|
臨江軍 |
淳化三年置。
|
建昌軍 |
太平興國四年,改建武軍為建昌;淳化二年,以撫州南豐縣來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