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大悲閣記(成都府)
作者:蘇軾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全集‎

大悲者,觀世音之變也。
觀世音由聞而覺。
始於聞而能無所聞,始於無所聞而能無所不聞。
能無所聞,雖無身可也,能無所不聞,雖千萬億身可也,而況於手與目乎!雖然,非無身無以舉千萬億身之眾,非千萬億身無以示無身之至。
故散而為千萬億身,聚而為八萬四千母陀羅臂、八萬四千清凈寶目,其道一爾。
昔吾嘗觀於此,吾頭髮不可勝數,而身毛孔亦不可勝數。
牽一髮而頭為之動,拔一毛而身為之變,然則髮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
彼皆吾頭而不能為頭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具身之智,則物有以亂之矣。
吾將使世人左手運斤,而右手執削,目數飛雁而耳節鳴鼓,首肯傍人而足識梯級,雖有智者,有所不暇矣,而況千手異執而千目各視乎?及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鏡。
人鬼鳥獸,雜陳乎吾前,色聲香味,交逅遘乎吾體。
心雖不起,而物無不接,接必有道。
即千手之出,千目之運,雖未可得見,而理則具矣。
彼佛菩薩亦然。
雖一身不成二佛,而一佛能遍河沙諸國。
非有他也。
觸而不亂,至而能應,理有必至,而何獨疑於大悲乎?

成都,西南大都會也。
佛事最勝,而大悲之像,未睹其傑。
有法師敏行者,能讀內外教,博通其義,欲以如幻三昧為一方首,乃以大旃檀作菩薩像,莊嚴妙麗,具慈湣性。
手臂錯出,開合捧執,指彈摩拊,千態具備。
手各有目,無妄舉者。
復作大閣以覆菩薩,雄偉壯峙,工與像稱。
都人作禮,因敬生悟。

余遊於四方二十余年矣,雖未得歸,而想見其處。
敏行使其徒法震乞文,為道其所以然者。
且頌之曰:

吾觀世間人,兩目兩手臂。
物至不能應,狂惑失所措。
其有欲應者,顛倒作思慮。
思慮非真實,無異無手目。
菩薩千手目,與一手目同。
物至心亦至,曾不作思慮。
隨其所當應,無不得其當。
引弓挾白羽,劍盾諸械器,
經卷及香花,盂水青楊枝,
珊瑚大寶炬,白拂朱藤杖,
所遇無不執,所執無有疑。
緣何得無疑,以我無心故。
若猶有心者,千手當千心。
一人而千心,內自相攫攘,何暇能應物。
千手無一心,手手得其處。
稽首大悲尊,願度一切眾。
皆證無心法,皆具千手目。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