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四菩薩閣記
作者:蘇軾 北宋
1068年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全集‎

始吾先君於物無所好,燕居如齊,言笑有時。
顧嘗嗜畫,弟子門人無以悅之,則爭致其所嗜,庶幾一解其顏。
故雖為布衣,而致畫與公卿等。

長安有故藏經龕,唐明皇帝所建,其門四達,八版皆吳道子畫,陽為菩薩,陰為天王,凡十有六軀。
廣明之亂,為賊所焚。
有僧忘其名,於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既重不可負,又迫於賊,恐不能全,遂竅其兩板以受荷,西奔於岐,而寄死於烏牙之僧舍,板留於是百八十年矣。
客有以錢十萬得之以示軾者,軾歸其直,而取之以獻諸先君。
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板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沒於京師。
軾自汴入淮,溯於江,載是四板以歸。
既免喪,所嘗與往來浮屠人惟簡,誦其師之言,教軾為先君舍施必所甚愛與所不忍舍者。
軾用其說,思先君之所甚愛、軾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板,故遂以與之。
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於賊者也,而況於余乎!余視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惟恐失之,而其子孫不以易衣食者,鮮矣。
余惟自度不能長守此也,是以與子。
子將何以守之?」簡曰:「吾以身守之。
吾眼可霍,吾足可,吾畫不可奪。
若是,足以守之歟?」軾曰:「未也。
足以終子之世而已。
」簡曰:「又盟於佛,而以鬼守之。
凡取是者與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
若是,足以守之歟?」軾曰:「未也。
世有無佛而蔑鬼者。
」「然則何以守之?」曰:「軾之以是予子者,凡以為先君舍也。
天下豈有無父之人歟,其誰忍取之。
若其聞是而不悛,不惟一觀而已,將必取之然後為快,則其人之賢愚,與廣明之焚此者一也。
全其子孫難矣,而況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
子勉之矣,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簡,簡以錢百萬度為大閣以藏之,且畫先君像其上。
軾助錢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閣成。
熙寧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記。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