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卷第十 史通 卷第十一
唐 劉知幾 撰 孫毓修 編劄記 薑殿揚 編劄記補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張鼎思刊本
卷第十二

史通卷第十一

 外篇

   史官建置第一總十四條

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駒

之過𨻶猶且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

聞上起帝王下窮匹庶近則朝廷之士逺則山

林之客諒於其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孜孜焉

夫如是者何哉皆以圖不朽之事也何者而稱不

朽乎盖書名竹帛而已向使世無竹帛時闕史官

雖堯舜之與桀紂伊周之與莽卓夷惠之與跖

蹻商冒之與曾閔俱一從物化墳土未乾則善

惡不分妍SKchar永滅者矣苟史官不絶竹帛長存

則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漢

用使後之學者坐披囊篋而神交萬古不出户

庭而窮覽千載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

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懼南史至而賊臣書其記

事載言也則如彼其勸善懲惡也又如此由斯

而言則史之爲用其利甚愽乃生人之急務爲

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故備陳

其事編之扵後其一條

蓋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軒轅氏受命倉頡沮

誦實居其職至扵三代其數漸繁按周官禮記

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名大史掌

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内史掌書王命外

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曲禮曰

史載筆大事書之扵䇿小事簡牘而已大戴禮

曰太子旣SKchar成人免扵保傅則有司過之史韓

詩外傳云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太史令也

斯則史官之作肇自黃帝修扵周室名目旣多

職務咸異至扵諸侯列國亦各有史官求其位

𭈹一同王者至如孔甲尹逸名重夏殷史佚𠋣

相譽髙周楚晉則伯黶司籍魯則丘明受經此

竝歷代史臣之可得言者䧏及戰國史氏無廢

趙鞅晉之一大夫爾猶有直臣書過操簡筆扵

門下田文齊之一公子爾每坐對賔客侍史記

扵屏風至若秦趙二主澠池交㑹各命其御史

書某年某月鼓瑟鼓𦈢此則春秋君舉必書之

之義也然則官雖無闕而書尚有遺故史臣等

差莫辨其序按吕氏春秋曰夏太史終古見桀

惑亂載其圗法出奔商商太史髙勢見紂迷亂

載其圖法出奔周晉太史屠𮮐見𣈆之亂亦以

其圗法歸周又春秋晉齊太史書趙崔之弑鄭

公孫黒強與扵盟使太史書其名且曰七子昭

二年𣈆韓宣子來聘觀書扵太史氏見易象與

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然則諸史之任太史

SKchar優乎至秦有天下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

章此則自夏迄秦斯職無改者矣漢興之世武

帝又置太史公位在丞相上以司馬談為之漢

法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叙事如春秋

及談卒子遷嗣遷卒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

公文書而已尋自古太史之職雖以著述為宗

而兼掌暦象日月隂陽度數司馬遷旣殁後之

續史記者若褚先生劉向馮商楊雄之徒竝以


别職來知史務扵是太史之署非復記言之司

故張衡單颺王立髙堂𨺚等其當官見稱唯知

占𠋫而已其二條

當王莽代漢改置柱下五史秩如御史聽事侍

傍記跡言行盖効古者動則左史書之此其義

其三條

漢氏中興明帝以班固為蘭臺令史詔撰光武

本紀及諸列傳載記又楊子山為郡上計吏獻

𠩄作哀平傳為帝𠩄異徴詣蘭臺斯則蘭臺之

職者盖當時著述之𠩄也自章和已後圖籍盛

扵東觀凡撰漢記相繼在乎其中而都謂著作

竟無它稱其四條

當魏太和中始置著作郎職𨽻中書其官卽周

之左史也𣈆元康初又職𨽻秘書著作郎一人

謂之大著作專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宋

齊已來以佐名施於作下改佐著作郎為著作

佐郎舊事佐郎職知博採正郎資以草傳如正

佐有失則秘監職司其憂其有才堪撰述學綜

文史雖居他官或兼領著作亦有雖為秘書監

而仍領著作郎者若中朝之華嶠陳壽陸機束

晢江左之王隱虞預于寶孫盛宋之徐爰蘇寶

生梁之沈約裴子野斯竝史官之尤羙著作之

妙選也而齊梁二代又置修史學士陳氏因循

無𠩄變革若劉涉謝旻顧野王許善心之類是

其五條

至若偏隅僣國夷狄偽朝求其史官亦有可言

者按蜀志稱王崇補東觀許蓋掌禮儀又郄正

為秘書郎廣求益部書籍斯則典校無闕属辭

有𠩄矣而陳夀評云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誣

諸葛乎别有曲筆篇言之詳矣吳歸命時有左

右二國史之職薛榮為其左華覈為其右又周

處自左國史遷東觀令以斯考察則其班秩可

其六條

偽漢嘉平初公師SKchar以太中大夫領左國史撰

其國君臣紀傳前涼張駿時劉慶遷儒林郎中

常侍在東苑撰其國書蜀與西涼三朝記事委

之門下南涼主烏孫初定覇基欲造國紀以其

𠫵軍郎韶為國紀祭酒使撰録時事自餘偽主

多置著作官若前趙之和苞後燕之董統是也

其七條

元魏初稱制即有史臣雜取它官不常厥職故

如崔浩髙閭之徒唯知著述而未列名𭈹其後

始扵秘書置著作局正郎二人佐郎四人其佐

三史者不過一二而已晉秦以来三史稍替别

置修史局其職有六人當代都之時史臣每上

奉王言下詢國俗兼取工扵翻譯者来直史曹

及洛京之末朝議又以為國史當專任代人不

宜歸之漢士扵是以谷纂山偉更主文籍凡經

二十餘年其事闕而不載斯蓋猶秉夷禮有互

鄉之風者焉其八條

髙齊及周迄于隋氏其史官以大臣統領者謂

之監修國史自領則近循魏代逺効江南叅雜

其間變通而已唯周建六官改著作之正郎為

上士佐郎為下士名謚雖易而班秩不殊如魏

收之擅名河朔柳虬之獨步關右王邵魏澹展

効扵開皇之朝諸葛頴劉炫宣功扵大業之世

亦各一時也其九條

㮣皇家之建國也乃别置史舘通籍禁門西京

則與鸞渚為鄰東都則與鳳池相接厥舘宇華

麗酒饌豐厚得厠其流者實一時之羙事至咸

亨年以職司多濫髙宗喟然而稱曰朕甚懵焉

乃命𠩄司曲加推擇如有居其職而闕其才者

皆不得預扵修撰詔曰修撰國史義存典實自

非操履忠正識量該通才學有聞難堪斯任切

聞近日已来但居此職即知修撰非唯編緝訛

舛亦恐漏洩史事自今後宜遣史司精簡堪修

史人灼然為衆𠩄推者録名進内自餘雖居史

職不得輙聞見𠩄修史籍及未行用國史等之

事由是史臣拜職多取外司著作一曹始成虚

設凡有筆削畢歸于餘舘始自武德迄乎長壽

其間若李仁實以直辭見憚敬播以敘事推工

許敬宗之矯妄牛鳯及之狂惑此其善惡尤

者也其十條

又按晉令著作郎掌起居集注撰録諸言行勲

伐舊載史籍者元魏置𧺫居令史每行幸讌㑹

則在御左右紀録帝言及賔客詶對後别置修

𧺫居注二人多以餘官兼掌至隋以吏部散官

及校書正字閑扵述注者修之納言監領其事

煬帝以為占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𧺫

居遂置𧺫居舎人二員職𨽻中書省如庾自直

崔濬祖虞世南蔡允恭等咸居其職時謂得人

唐氏因之又加置𧺫居郎二員職與舎人同每

天子臨軒侍立扵玉堦之下郎居其左舎人居

其右人主有命則逼階延首而聽之退而編録

以為𧺫居注龍朔中改名左史右史今上即位

仍從國初之號焉髙祖大宗時有令狐德棻吕

才蕭鈞褚遂良上官儀髙宗則天時有李安期

顧㣧髙智周張大素凌季友斯並當時得名朝

廷𠩄屬也夫𧺫居注者編次甲子之書至扵策

命章奏封拜薨免莫不隨事記録言惟詳審凡

𣣔撰帝紀者皆因之以成功即今為載筆之别

曹立言之貳職故略述其事附扵斯篇其十一

又按詩𨚍風静女之三章君子取其彤管夫彤

管者女史記事規誨之所搦也古者人君外朝

則有國史内朝則有女史内之與外其任皆同

故晉献惑亂驪SKchar夜泣床第之𥝠房中之事不

得掩焉楚昭王讌逰蔡SKchar許從孤死矣夫宴𥝠

而有書事之冊盖受命者即女史之流乎至漢

武帝時有禁中𧺫居注明德馬皇后撰明帝𧺫

居注凡斯著述似出宫中求其職司未聞位號

隋世王邵上䟽請依古法復置女史之班具録

内儀付于外省文帝不許遂不施行大抵自古

史官其㳂革廢置如此夫仲尼修春秋公羊髙

作傳漢魏之陸賈魚豢𣈆宋之張璠范曄雖身

非史職而𥝠撰國書若斯人者有異扵是故不

復詳而録之其十二條

夫為史之道其流有二何者書事記言出自當

時之簡勒成刪定歸扵後來之筆然則當時草

創者資乎愽聞實録若董狐南史是也後來經

始者貴乎雋識通才若班固陳夀是也必論其

事業前後不同然相須而成其歸一揆其十三

觀夫周秦已徃史官之取人其詳不可得而聞

也至於漢魏已降則可得而言然多竊虛號有

聲無實按劉曹二史皆當代所撰能成其事者

盖唯劉珍蔡邕王沉魚豢之徒耳而舊史載其

同作非止一家如王逸阮籍亦預其列且叔師

研尋章句儒生之腐者也嗣宗沉𭰫麴糵酒徒

之狂者也斯豈能措置時事裁成國典乎而近

代趨競之士尤喜居於史職至於措辭下筆者

十無一二焉既而書成繕寫則署名同獻爵賞

既行則攘𬒮爭受遂使是非無凖真偽相雜生

則厚誣當時死則致惑來代而書之譜傳以為

美談載之碑碣增其壯觀既而自厯行事稱其

所長則云某代著某書某年成某史加封若干

户𫉬賜若干段諸如此類徃徃而有遂使讀者

皆以為名實相符功賞相副昔魏帝曰舜之事

吾知之矣此則効歟其十四條  十  一卷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