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四海
四海之邊,中國者。在山東則為東海,在廣南則為南海,人人得而聞見,不待證說矣。,若夫禹跡所及,西境流沙而極不言西海,東北嘗至碣石而北海之名不著於經則謂外薄。四海訖於四海者如之何?而四也,漢武帝事遠有效,使命方行四表,故西北二海遂有身歷而目擊之者矣,非道聽途說之比也。於是條支之西有海焉,先漢使命固嘗見之而入諸史矣,後漢班超又嘗遣甘華輩親至其地也,至於西海之西又有大秦者焉
夷人之與海商皆嘗往來,若夫北海則又其甚遠者矣。而霍去病之封狼居胥山也,其山實臨瀚海者,北海也。蘇武、郭吉皆為匈奴所幽,寘諸北海之上。而唐史所載又曰突厥部北海之北更有所謂骨利幹之國焉,在海北岸也。然則詩書所稱四海者,實皆環夷夏而四之,非寓言矣。若夫西北二虜有西海、柏海、青海、蒲類海、蒲菖海、居延海、白亭海、鮮水海,皆嘗竝海立稱矣。然要其實致則眾水鐘為大澤,如洞庭、彭蠡之類,故借海以名之,非真海也。李吉甫辨白亭海而曰:『河北得水便名為河,塞外有水便名為海。』其说确也。班固敘张掖之水曰:羌水出羌中東北,至居延入海則真以居延為海矣。
漢緣邊九郡
五原、朔方、雲中、代郡、定襄、北平、上谷、漁陽
秦漢河南
漢史凡記三輔以及虜事而曰河南者,非洛陽河之南也。上郡北地、隴西、朔方、西河皆在積石、豐勝、龍門三河之南,故曰河南也。
虜名號
北狄者,太王之獯鬻,宣王之玁狁,幽王之犬戎,桓公之山戎也。為其居四夷之北,故總名北狄也。至戰國,遂有林胡、烏桓之先也,後為鮮卑。至漢初,東胡遂為冒頓所并,而冒頓國於東胡之西,即漢世之匈奴也。漢史之敘北狄事,自秦以前皆名為犬戎,而史記李牧傳已有匈奴之名,則狄人以匈奴為國號久矣。若以時世求之,則蒙恬所卻之胡,其酋長即頭曼也,故漢史曰:『頭曼不勝,秦而北徙。』
頭曼者,冒頓之父也。頭曼之時已稱單于,後又增稱撐犂孤塗單于。史著其義曰:『撐犂者,天也,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自秦至漢,在北最強者惟此一族,他虜雖盛,莫之與京也。後魏之世,蠕蠕社崙,始改稱單于為可汗者,其擬則皇帝也。故唐高宗曰:『今之可汗,古單于也。』
突厥也者,本匈奴之北部,居金山之陽,以鐵工屬蠕蠕,已而益大,改稱突厥。突厥者,兠牟也,以兠牟名國,明其肇跡於兵也。唐初頡利大盛,所據之地三垂薄海,南抵大漠,其地正與華夏對立,而力亦相抗。若夫元魏拓拔本亦北虜,其勢既盛乃竊用中華禮樂,盜居中國,郡縣不容,列為偏北之虜,故皆不錄。唐自突厥以外,其疆大能與中國抗力者,薛延陀、回紇、沙陀、吐谷渾四種最大,若吐蕃,雖嘗侵入北境,其實西戎也。
契丹
五代史曰契丹,在潢水之南,黃龍之北,鮮卑故地。或云亦鮮卑別種。戰國之世命為東胡者是也。及阿保機併小族稱帝,援立石晉,又得其所割雁門以北幽州節度管內十六州,蓋其地東北有盧龍,塞西北有居庸關 古今逸史20·北邊備對、真臘風土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