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元豐三年,歲在庚申,有大比丘惟簡,號曰寶月,修行如幻,三摩缽提,在蜀成都,大聖慈寺,故中和院,賜名勝相,以無量寶、黃金丹砂、琉璃真珠、旃檀眾香,莊嚴佛語及菩薩語,作大寶藏。
湧起於海,有大天龍,背負而出,及諸小龍,糾結環繞。
諸化菩薩,及護法神,鎮守其門。
天魔鬼神,各執其物,以禦不祥。
是諸眾寶,及諸佛子,光色聲香,自相磨激,璀璨芳郁,玲瓏宛轉,生出諸相,變化無窮。
不假言語,自然顯見,苦空無我,無量妙義。
凡見聞者,隨其根性,各有所得。
如眾饑人,入於大倉,雖未得食,已有飽意。
又如病人,遊於藥市,聞眾藥香,病自衰減。
更能取米,作無礙飯,恣食取飽,自然不饑。
又能取藥,以療眾病,眾病有盡,而藥無窮,須臾之間,無病可療。
以是因緣,度無量眾,時見聞者,皆爭舍施,富者出財,壯者出力,巧者出技,皆舍所愛,及諸結習,而作佛事,求脫煩惱,濁惡苦海。
有一居士,其先蜀人,與是比丘,有大因緣。
去國流浪,在江淮間,聞是比丘,作是佛事,即欲隨眾,舍所愛習。
周視其身,及其室廬,求可舍者,了無一物。
如焦谷芽,如石女兒,乃至無有,毫髮可舍。
私自念言,我今惟有,無始已來,結習口業,妄言綺語,論說古今,是非成敗。
以是業故,所出言語,猶如鐘磬,黼黻文章,悅可耳目。
如人善博,日勝日負,自雲是巧,不知是業。
今舍此業,作寶藏偈。
願我今世,作是偈已,盡未來世,永斷諸業,客塵妄想,及諸理障。
一切世間,無取無舍,無憎無愛,無可無不可。
時此居士,稽首西望,而說偈言:
我遊多寶山,見山不見寶。
巖谷及草木,虎豹諸龍蛇。
雖知寶所在,欲取不可得。
復有求寶者,自言已得寶,見寶不見山,亦未得寶故。
譬如夢中人,未嘗知是夢,既知是夢已,所夢即變滅。
見我不見夢,因以我為覺,不知真覺者,覺夢兩無有。
我觀大寶藏,如以蜜說甜。
眾生未諭故,復以甜說蜜。
甜蜜更相說,千劫無窮盡。
自蜜及甘蔗,查梨與橘柚,說甜而得酸,以及鹹辛苦。
忽然反自味,舌根有甜相,我爾默自知,不煩更相說。
我今說此偈,於道亦雲遠,如眼根自見,是眼非我有。
當有無耳人,聽此非舌言,於一彈指頃,洗我千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