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劉子 南北朝 案《劉子》十卷,《隋志》不著錄。《唐志》作梁劉勰撰。陳振孫《書錄解題》、晁公武《讀書志》據唐播州錄事參軍袁孝政序,作北齊劉晝撰。《宋史•藝文志》亦作劉晝。自明以來,刊本不載孝政注,亦不載其序。惟陳氏載其序,略曰,晝傷已不遇,天下陵遲,播遷江表,故作此書。時人莫知,謂為劉勰、劉歆、劉孝標作云云。不知所據何書,故陳氏以為終不知晝為何代人。按梁通事舍人劉勰,史惟稱其撰《文心雕龍•五十篇》不雲更有別書。且《文心雕龍•樂府篇》稱,塗山歌於僕人,始為南音。有娀謠乎飛燕,始為北聲。夏甲歎於東陽,東音以發。殷整思於西河,西音以興。此書辨樂篇稱,夏甲作破斧之歌,始為東音,與勰說合。其稱殷辛作靡靡之樂,始為北音,則與勰說迥異,必不出於一人。又史稱勰長於佛理,嘗定定林寺經藏,後出家,改名慧地。此書末篇乃歸心道教,與勰志趣迥殊。《白雲霽道藏目錄》亦收之《太玄部•無字型大小》中,其非奉佛者明甚。近本仍刻劉勰,殊為失考。劉孝標之說,《南史》、《梁書》、俱無明文,未足為據。劉歆之說,則激通篇稱班超憤而習武,卒建西域之績,其說可不攻而破矣。惟北齊劉晝字孔昭,渤海阜城人,名見《北史•儒林傳》。然未嘗播遷江表,與孝政之序不符。傳稱晝孤貧受學,恣意披覽,晝夜不息。舉秀才不第,乃恨不學屬文,方複綴輯詞藻,言甚古拙,與此書之縟麗輕蒨亦不合。又稱求秀才十年不得,乃發憤撰高才不遇傳。孝昭時出詣晉陽上書,言亦切直而多非世要,終不見收,乃編錄所上之書為帝道。河清中又著金箱壁言,以指機政之不良,亦不云有此書。豈孝政所指,又別一劉晝歟?觀其書末九流一篇,所指得失,皆與《隋書•經籍志•子部》所論相同。使《隋志》襲用其說,不應反不錄其書。使其剽襲《隋志》,則貞觀以後人作矣。或袁孝政采掇諸子之言,自為此書而自注之。又恍惚其著書之人,使後世莫可究詰,亦未可知也。然劉勰之名,今既確知其非,自當刊正。劉晝之名則介在疑似之間,難以確斷。姑仍晁氏、陳氏二家之目,題晝之名,而附著牴牾如右。 清神第一 防欲第二 去情第三 韜光第四 崇學第五 專學第六 辯樂第七 履信第八 思順第九 慎獨第十 貴農第十一 愛民第十二 從化第十三 法術第十四 賞罰第十五 審名第十六 鄙名第十七 知人第十八 薦賢第十九 因顯第二十 讬附第二十一 心靈第二十二 通塞第二十三 遇不遇第二十四 命相第二十五 妄瑕第二十六 適才第二十七 交武第二十八 均任第二十九 慎言第三十 每日一字一词 每日一字:𠌣 每日一成语:游花光棍 每日一词语:那忽 每日一诗词: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