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卷一

太宗

   貞觀六年九月,帝幸慶善宮,帝生時故宅也。因與貴臣宴,賦詩。起居郎請

平宮商,被之管弦,命曰《功成慶善樂》。使童子八佾為九功之舞,大宴會,與 《破陣舞》偕奏於庭。

   帝嘗作宮體詩,使虞世南賡和。世南曰:「聖作誠工,然體非雅正,上有所

好,下必有甚焉。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爾。」 後帝為詩一篇,述古興亡。既而歎曰:「鐘子期死,伯牙不復鼓琴。朕此詩何所 示邪?」敕褚遂良即世南靈座焚之。

   貞觀二十年秋,帝幸靈州。時破薛延陁,回紇諸部遣使入貢,乞置官司。上

為詩序其事,曰:「雪恥酬百王,除凶報千古。」公卿請勒石於靈州,從之。

高宗

   太平公主,武后所生,後愛之傾諸女。帝擇薛紹尚之。假萬年縣為婚館,門

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當時群臣劉禕之 詩云:「夢一作蔓。梓光青陛,穠桃藹紫宮。」元萬頃云:「離元應春夕,帝子 降秋期。」任希古云:「帝子升青陛,王姬降紫宸。」郭正一云:「桂宮初服冕, 蘭掖早生笄。」皆納妃出降之意也。

中宗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作》云:「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已周。泛桂迎樽滿,

吹花向酒浮。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時景龍三 年也。序云:「陶潛盈把,即浮九醞之歡;畢卓持螯,須盡一生之興。人題四韻, 同賦五言,其最後成,罰之引滿。」韋安石得「枝」字云:「金風飄菊蕊,玉露 泫萸枝。」蘇瑰得「暉」字云:「恩深答效淺,留醉奉宸暉。」李嶠得「歡」字 云:「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蕭至忠得「餘」字云:「寵極萸房遍,恩深 菊酎餘。」竇希得「明」字云:「九辰陪聖膳,萬歲奉承明。」韋嗣立得「深」 字云:「願陪歡樂事,長與歲時深。」李迥秀得「風」字云:「霽雲開曉日,仙 藻麗秋風。」趙彥伯得「花」字云:「簪掛丹萸蕊,杯銜紫菊花。」楊廉得「亭」 字云:「遠日瞰秦,重陽坐灞亭。」岑羲得「」字云:「爰豫矚秦高 臨灞。」盧藏用得「開」字云:「萸依珮裡發,菊向酒邊開。」李咸得「直」 字云:「菊黃迎酒泛,松翠淩霜直。」閻朝隱得「筵」字云:「簪紱趨皇極,笙 歌接御筵。」沈佺期得「長」字云:「臣歡重九慶,日月奉天長。」薛稷得「曆」 字云:「願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曆。」蘇得「時」字云:「年數登高日,延齡 命賞時。」李乂得「濃」字云:「捧篋萸香遍,稱觴菊氣濃。」馬懷素得「酒」 字云:「蘭將葉布席,菊用香浮酒。」陸景初得「臣」字云:「登高識漢苑,問 道侍軒臣。」韋元旦得「月」字云:「雲物開千里,天行乘九月。」李適得「高」 字云:「禁苑秋光入,宸游霽色高。」鄭南金得「日」字云:「風起韻虞弦,雲 開吐堯日。」於經野得「樽」字云:「桂筵羅玉俎,菊醴泛芳樽。」盧懷慎得 「還」字云:「鶴似聞琴至,人疑宴鎬還。」是宴也,韋安石蘇瑰詩先成。於經 野盧瑰慎最後成,罰酒。

   十月,帝誕辰。內殿宴群臣,聯句:「潤色鴻業寄賢才,(帝雲。)叨居右

弼愧鹽梅。(李嶠。)運籌帷幄荷時來,(宗楚客。)職掌圖籍濫蓬萊。(劉憲。) 兩司謬忝謝鐘、裴,(崔。)禮樂銓管效塵埃。(鄭愔。)陳師振旅清九垓, (趙彥昭。)忻承顧問侍天杯。(李適。)銜恩獻壽柏梁台,(蘇。)黃縑青 簡奉康哉。(盧藏用。)鯫生侍從忝王、枚,(李乂。)右掖司言實不才。(馬 懷素。)宗伯秩禮天地開,(薛稷。)帝歌難續仰昭回。(宋之問。)微臣捧日 變寒灰,(陸景初。)遠慚班、左愧遊陪。」(上官婕妤。)帝謂侍臣曰:「今 天下無事,朝野多歡,欲與卿等詞人,時賦詩宴樂,可識朕意,不須惜醉。」大 學士李嶠宗楚客等跪奏曰:「臣等多幸,同遇昌期。謬以不才,策名文館。思勵 駑朽,庶礻卑河嶽。既陪天歡,不敢不醉。」此後,每遊別殿,幸離宮,駐蹕芳 苑,鳴笳仙禁,或戚裡宸筵,王門巹席,無不畢從。

   景龍四年正月五日,禦大明殿,會吐蕃騎馬之戲,因重為柏梁體聯句。帝曰:

「大明禦宇臨萬方。」皇后曰:「顧慚內政翊陶唐。」長寧公主曰:「鸞鳴鳳舞 向平陽。」安樂公主曰:「秦樓魯館沐恩光。」太平公主曰:「無心為子輒求郎。」 溫王重茂曰:「雄才七步謝陳王。」昭容上官曰:「當熊讓輦愧前芳。」吏部侍 郎崔曰:「再司銓管恩何忘。」著作郎鄭愔曰:「文江學海思濟航。」考功員 外郎武平一曰:「萬邦考績臣所詳。」著作郎閻朝隱曰:「著作不休出中腸。」 時上疑御史大夫竇從一、將作大匠宗晉卿素不屬文,未即令續。二人固請,許之。 從一曰:「權豪屏跡肅嚴霜。」晉卿曰:「鑄鼎開嶽造明堂。」此外遺忘。時吐 蕃舍人明悉獵請,令授筆與之。曰:「玉醴由來獻壽觴。」上大悅,賜與衣服。

玄宗

   《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上官命宴東堂賜詩》云:「赤帝收三傑,

黃軒舉二臣。由來丞相重,分掌國之鈞。我有握中璧,雙飛席上珍。子房推要道, 仲子訝風神。復輟台衡老,將為調護人。鸞同拜日,車騎擁行塵。樂聚南宮宴, 觴連北斗醇。俾余成百揆,垂拱問彝倫。」

   開元十六年,帝自擇廷臣為諸州刺史。許景先治虢州,源光裕鄭州,寇Г宋

州,鄭溫琦州,袁仁恭杭州,崔志廉襄州,李期邢州,鄭放定州,蔣挺湖州, 裴觀滄州,崔成遂州,凡十一人。行,詔宰相、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濱,盛供 具,奏太常樂,帛舫水嬉。命高力士賜詩,令題座右。帝親書,且給筆紙,令自 賦,賚絹三千遣之。帝詩云:「眷言思共理,鑒夢想惟良。猗與此推擇,聲績著 周行。賢能既俟進,黎獻實佇康。視人當如子,愛人亦如傷。講學試誦論,阡陌 勤耕桑。虛譽不可飾,清知不可忘。求名跡易見,安直德自彰。獄訟必以情,教 民貴有常。恤且存老,撫弱復綏強。勉哉各祗命,知予眷萬方。」

德宗

   貞元四年九月,賜宴曲江亭。帝為詩,序曰:「朕在位僅將十載,實賴忠賢

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擇三令節,錫茲宴賞。俾大夫卿士,得同歡洽也。夫共其 戚者同其休,有其初者貴其終。諮爾群僚,順朕不暇,樂而能節,職思其憂,咸 若時則,庶乎理矣。因重陽之會,聊示所懷。」詩云:「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 誠。時此萬幾暇,適與佳節並。曲池潔寒流,芳菊含金英。乾坤爽氣澄,台殿秋 光清。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因詔曰:「卿等 重陽宴會,朕想歡洽,欣慰良多,情發於中,因制詩序,令賜卿等一本,可中書 門下簡定文詞士三五十人應制,同用清字。明日內于延英門進來。」宰臣李泌等 雖奉詔簡擇,難於取捨。由是百僚皆和。上自考其詩,以劉太真及李紓等四人為 上等,鮑防於紹等四人為次等,張殷亮等二十三人為下等。而李晟馬燧李泌三 宰相之詩,不加考第。

   韋綬以內相感心疾,罷還第。帝九日作《黃菊歌》,顧左右曰:「安可不示

韋綬?」遣使持往。綬遂奉和附使進。帝曰:「為文不已,豈頤養邪!」敕曰: 「自今勿復爾。」

文宗

   裴度拜中書令,以疾未任朝謝。上巳曲江賜宴,群臣賦詩。帝遣中使賜度詩

曰:「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仍賜禦紮曰: 「朕詩集中欲得見卿唱和詩,故令示此。卿疾未差,可他日進來。」御劄及門而 度薨。

   帝聽政暇,博覽群書。一日,延英顧問宰相:「《詩》云:『呦呦鹿鳴,食

野之蘋。』蘋是何草?」時宰相楊玨楊嗣復、陳夷行相顧未對。玨曰:「臣按 《爾雅》,蘋是蔌蕭。」上曰:「朕看《毛詩疏》,葉圓而花白,叢生野中,似 非蔌蕭。」

   又一日,問宰臣:「古詩云:『輕衫襯跳脫。』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

上曰:「即今之腕釧也。《真誥》言安妃有斫粟金跳脫,是臂飾。」

   嘗吟杜甫《曲江篇》云:「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乃知天寶

以前樓臺之盛。鄭注乃命神策軍淘曲江、昆明二池,許公卿立亭館。兩軍造紫雲 樓、彩霞亭,內出樓額賜之。

宣宗

   帝好進士及第,每對朝臣問及第,苟有科名對者,必大喜,便問所試詩賦題

目並主司姓名。或佳人物偶不中第,必歎息移時。嘗于內自題鄉貢進士李道龍。 白居易之死,帝以詩吊之曰:「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 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 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帝制《秦邊陲曲》,其詞曰:「海嶽咸通。」及帝垂拱,而年號咸通焉。庶

子裴惲進詩賀聖政,有「太康」字。帝怒曰:「太康失邦,乃以比我!」戶部韋 渙奏云:「晉平吳寇,改號太康。雖有失邦之言,乃見歸美之文。」上曰:「天 子大須博覽,不然,幾錯罪惲。」

   舊制:盛春內殿賜宴三日。帝妙音律,每先裁制新曲,俾禁中女伶迭相教授。

至是,出宮女數百,分行連袂而歌。其曲有曰《播皇猷》者,率高冠方屨,褒衣 博帶,趨走俯仰,皆合規矩,于于然有唐堯之風焉。有曰《蔥女踏歌隊》者,率 言蔥嶺之士,樂河湟故地,歸國復為唐民也。若《霓裳曲》者,皆執節幡,被羽 服,態度凝澹,飄飄然有翔雲舞鶴見左右。如是數十曲,流傳民間。(出令狐澄 《貞陵遺事》。)

昭宗

   陝府,唐昭宗有詩云:「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內中。」或曰:「逍遙樓有太

宗詩云:『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志意不侔矣。」

武后

   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

先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於是 淩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凡太后 之詩文,皆元萬頃、崔融輩為之。

   萬歲、通天元年,鑄九鼎成,置於東都明堂之庭。後自製《曳鼎歌》,令曳

鼎者唱和。開元二年,太子賓客薛謙光獻《東都九鼎銘》,其《蔡州鼎銘》,武 後所制。文曰:「犧、農首出,軒、昊應期。唐、虞繼踵,湯、禹乘時。天下光 宅,域內雍熙。上玄降靈,方建隆基。」紫薇令姚崇奏曰:「聖人啟運,休兆必 彰,請宣付史館。」(明皇御名,已兆於此。)

徐賢妃

   貞觀二十三年,上疏諫太宗息兵罷役,其略曰:「大業者易驕,願陛下難之;

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又曰:「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 招亡之術,紂用之而國亡。侈麗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儉,猶恐其奢。作法於 奢,何以制後?」

上官昭容

   張說作《昭容文集序》云:「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有女尚書決事宮闈。

昭容兩朝專美,一日萬幾,顧問不遺,應接如響。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嬪,文章 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跡秘九天之上,身沒重泉之下,嘉猷令範,代罕得聞。 庶姬後學,嗚呼何仰。然則大君據四海之圖,懸百靈之命,喜則九圍挾纊,怒則 千里流血,靜則黔黎乂安,動則蒼罷弊。入耳之語,諒其難乎?貴而勢大者疑, 賤而禮絕者隔;近而言輕者忽,遠而意忠者忤。惟窈窕柔曼,誘掖善心,忘味九 德之衢,傾情六藝之圃。故登昆巡海之意寢,剪胡刈越之威息,璿台珍服之態消, 從禽嗜樂之端廢。獨使溫柔之教,漸于生人;風雅之聲,流于來葉。非夫玄黃毓 粹,正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寶,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 乎?鎮國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嘗共遊東璧,同宴北海,倏來忽往, 物在人亡。憫雕之殘言,悲素扇之空曲。上聞天子,求椒房之故事;有命史臣, 敘蘭台之新集。」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餘篇。帳殿前結彩樓,命昭容選一

篇為新翻御製曲。從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既退,惟 沈宋二詩不下。移時,一紙飛墜,競取而觀,乃沈詩也。及聞其評曰:「二詩工 力悉敵,沈詩落句云:『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才。』蓋詞氣已竭。宋詩云: 『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猶陡健豪舉。」沈乃伏,不敢復爭。宋之問詩曰: 「春豫靈池近,滄波帳殿開。舟淩石鯨動,槎拂斗牛回。節晦全落,春遲柳暗 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辯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 珠來。」

   昭容名婉兒,西台侍郎儀之孫。父廷芝,與儀死武后時。母鄭,方娠,夢巨

人畀大秤曰:「持此秤量天下。」昭容生逾月,母戲曰:「秤量者豈汝邪?」輒 啞然應。後內秉機政,符其夢雲。自通天以來,內掌詔命。中宗立,進拜昭容。 帝引名儒,賜宴賦詩,婉兒常代帝及後、長寧、安樂二公主,眾篇並作,而采麗 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賦,賜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風。當時屬詞,大抵浮靡,然皆 有可觀,昭容力也。韋后之敗,斬闕下。

孔紹安

   大業末為監察御史,高祖為隋討賊河東,紹安監其軍,深見接遇。高祖受禪,

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高祖大悅,拜內史舍人。時夏侯端亦嘗為御史,先來歸。 紹安授秘書監,因侍宴,詠石榴,有「氐為時來晚,開花不見春」之句。武德 中,令狐德棻欲補正歷代史記,詔各差官主修一代。紹安以中書舍人與崔善為蕭 德言主梁,多歷年不能就,皆罷之。紹安在隋時,與孫萬壽以文詞稱,時謂孔、 孫。

虞世南

   顏師古《隋朝遺事》載:洛陽獻合蒂迎輦花,煬帝令袁寶兒持之,號司花女。

時詔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於帝側,寶兒注視久之。帝曰:「昔傳飛燕可掌 上舞,今得寶兒,方昭前事。然多憨態,今注目於卿,卿才人,可便嘲之。」世 南為絕句曰:「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 傍輦行。」

魏徵

   太宗在洛陽宮,幸積翠池。宴酣各賦一事。帝賦《尚書》曰:「日昃玩百篇,

臨燈披五典。夏康既逸豫,商辛亦荒湎。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滅身資累惡, 成名由積善。」徵賦西漢曰:「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 柳屯。夜宴經柏谷,朝游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 嘗不約我以禮。」

李百藥

   百藥七歲能屬文。齊中書舍人陸乂,嘗過其父德林,有說徐陵文者,雲「藉

琅琊之稻」,坐客並不識其事。百藥進曰:「《傳》稱禹阝人藉稻。注云:禹阝 國在琅琊、開陽縣。」人皆驚喜,曰:「此兒即神童。」百藥幼多病,祖母以百 藥為名。名臣之子,才行相繼,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鬱,尤長五言。雖 樵童牧子,亦皆吟諷。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築山,文酒談詠,以盡平生 之志,年八十五。先是和太宗《帝京篇》,手詔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齒 之宿而意之新乎?」子安期,永徽末遷中書舍人。自德林至安期,三代掌制誥。 安期孫羲仲,又為中書舍人。

長孫無忌

   無忌嘲歐陽詢形狀猥陋云:「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誰令麟閣上,畫此

猴?」詢應聲曰:「縮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氐緣心渾渾,所以麵團團。」 太宗笑曰:「詢殊不畏皇后耶?」

王勃

   太宗嘗謂唐儉:「酒杯流行,發言可喜。」是時,天下初定,君臣俱欲無為,

酒杯善謔,理亦有之。高宗雖不君,然亦深察事機。當時,諸王鬥雞,王勃在沛 王府,戲為文檄英王。帝見之,大怒,曰:「此殆交鬥之漸。」即日竄勃。乙太 宗之賢,杯酒一時之樂,何足為後世戒。及其弊也,中宗詔群臣曰:「天下無事, 欲與群臣共樂。」於是《回波》豔詞,妖冶之舞,作於文字之臣,而綱紀蕩然矣。 創業之難也,一觴一詠,足以肇亂,況其甚焉者哉!

馬周

   《淩朝浮江旅思詩》云:「太清初上日,春水送孤舟。山遠疑無樹,潮平似

不流。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李義舟

   義府初遇,以李大亮劉洎之薦。太宗召令詠烏,義府曰:「日裡朝彩,琴

中聞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帝曰:「與卿全樹,何止一枝。」

杜淹

   杜淹始見袁天綱於洛,天綱謂曰:「蘭台成就,學堂寬廣。」又曰:「二十

年外,終恐責黜,暫去即還。」武德六年,以善隱太子,俱配流雋州。淹至益州, 見天綱曰:「洛邑之言,何其神也!」天綱曰:「不久即回。」至九年六月,召 入。天綱曰:「杜公至京師,即得三品要職。淹至京,拜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 書。贈天綱詩曰:「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系風終不得,脫屣欲安如?且 珍紈素美,當與薜蘿疏。既逢楊得意,非復久閒居。」

蘇味道

   趙州蘇味道,與里人李嶠號蘇李。武后朝為相,世號「模棱手」。
   《上元》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

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駱賓王

   世稱王、楊、盧、駱。楊盈川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

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賓 王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號為「算博士」。

   《帝京篇》曰:「倏忽搏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賓王后與徐敬業興

兵揚州,大敗逃死,此其讖也。

陳子昂

   《獨異記》載: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有賣胡琴者,價百萬,豪貴傳視,

無辨者。子昂突出,顧左右以千緡市之。眾驚問,答曰:「余善此樂」。皆曰: 「可得聞乎?」曰:「明日可集宣陽裡。」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置胡琴於前。 食畢,捧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碌碌塵土,不為人知。 此樂賤工之役,豈宜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軸遍贈會者。一日之內,聲華溢 都。時武攸宜為建安王,辟為書記。

李日知

   鄭州、李日知,景龍初為相。初,安樂公主館第成,中宗臨幸。燕從官,賦

詩。日知卒章曰:「所願但知居者樂,無使時稱作者勞。」獨以規戒。睿宗他日 謂曰:「向時雖朕亦不敢諫,非卿亮直何能爾?」即拜侍郎。

李景伯

   景伯,中宗宰相懷遠之子。景龍初,為諫議大夫。中宗宴侍臣,酒酣,各命

為《回波辭》。景伯獨為箴規語,帝不悅。蕭至忠曰:「真諫官也。」《回波詞》 曰:「回波爾時酒卮,微臣職在箴規。侍宴既過三爵,喧嘩切恐非儀。」

崔融

   久視元年,改控鶴府為奉宸府。張易之為奉宸令,引詞人為供奉。佞者奏云:

「昌宗,王子晉後身。」令被羽衣,吹簫,乘木鶴,奏樂於庭。融賦詩為絕唱, 有「昔遇浮邱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之句。後與宰相蘇味 道相誚云:「融詩所以不及相公,無銀花合。」蘇有詩云:「火樹銀花合。」味 道云:「子詩雖無銀花合,還有金銅丁。」取令威之句也。

李適

   初,中宗、景龍二年,始于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

象四時、八節、十二月。於是李嶠、宗楚客、趙彥昭、韋嗣立為大學士;李適、 劉憲、崔、鄭愔、盧藏用、李乂、岑羲、劉子玄為學士;薛稷、馬懷素、宋之 問、武平一、杜審言、沈佺期閻朝隱為直學士。又召徐堅、韋元旦、徐彥伯、劉 允濟等滿員。其後被選者不一。凡天子饗會游豫,惟宰相、直學士得從,春幸黎 園並渭水祓除,則賜柳圈辟癘。夏宴蒲萄園,賜朱櫻。秋登慈恩浮圖,獻菊花酒 稱壽。冬幸新豐,曆白鹿觀,登驪山,賜浴湯池,給香粉蘭澤,從行給翔麟馬、 品官黃衣各一。帝有所感,即賦詩,學士皆屬和,當時人所欽慕。然皆狎猥佻佞, 忘君臣禮法,惟以文華取幸,若韋元旦、劉允濟、沈佺期、宋之問、閻朝隱等, 無他稱。景龍二年七月七夕,禦兩儀殿賦詩。李嶠獻詩云:「誰言七襄詠,流入 五弦歌。」(是日李行言唱《步虛歌》。)九月,幸慈恩寺塔,上官氏獻詩,群 臣並賦。閏九月,幸總持,登浮圖,李嶠等獻詩。十月三日,幸三會寺,十一月 十五日,中宗誕辰,內殿聯句為「柏梁體」。二十一日安樂公主出降武延秀。是 月,以婕妤上官氏為昭容。十二月六日,上幸薦福寺,鄭愔詩先成,(「舊邸三 乘辟」是也。)宋之問後進。(「駕象法三婦」)是也。立春,侍宴賦詩。二十 一日,幸臨渭亭,李嶠等應制。三十日幸長安故城。十二月晦,諸學士入ト守歲, 以皇后乳母戲適御史大夫竇從一。(往來其家,遂有國爹之號。)三年元日,清 暉閣登高遇雪。宗楚客詩雲「蓬萊雪作山」是也,因賜金彩人勝。李嶠等七言詩。 (「千鍾聖酒御筵披」是也。)是日,甚歡,上令學士遞起屢舞,至沈佺期賦 《回波》,有「齒錄牙緋」之語。晦日,幸昆明池,宋之問詩「自有夜珠來」之 句,至今傳之。二月八日,送沙門玄奘等歸荊州,李嶠等賦詩。十一日,幸太平 公主南莊。七月,幸望春宮,送朔方節度張仁亶赴軍。八月三日,幸安樂公主西 莊。九月九日,幸臨渭亭,分韻賦詩。韋安石先成。十一月一日,安樂公主入新 宅,賦詩。十五日,中宗誕辰,長寧公主滿月,李嶠詩「神龍見象日,仙鳳養雛 年」是也。二十三日,南郊,徐彥伯上《南郊賦》。十二月十二日,幸溫泉宮, 敕蒲州刺史徐彥伯入仗,同學士例,因與武平一等五人獻詩,上官昭容獻七言絕 句三首。十四日,幸韋嗣立莊,拜嗣立逍遙公,名其居曰「清虛原」、「幽棲穀」。 十五日,幸白鹿觀。十八日,游秦始皇陵。四年正月朔,賜群臣柏樹。五日,蓬 萊宮宴吐蕃使,因為柏梁體。(吐蕃舍人亦賦。)七日,重宴大明殿,賜彩鏤人 勝,又觀打球。八日,立春,賜彩花。二十九日,晦,幸水。二月一日,送金 城公主。三日,幸司農少卿王光輔莊。是夕,岑羲設茗飲,討論經史,武平一論 《春秋》,崔日用請北面,日用贈武平一歌曰:「彼名流兮左氏癖,意玄遠兮冠 今夕。」二十一日,張仁亶至自朔方,宴于桃花園,賦七言詩。明日,宴承慶殿, 李嶠等賦《桃花園詞》,因號《桃花行》。三月一日,清明,幸梨園,命侍臣為 拔河之戲。三日上巳,祓禊於渭濱,賦七言詩,賜細柳圈。八日,令學士尋勝, 同宴于禮部尚書竇希亭,賦詩,張說為之序。十一日,宴于昭容之別院。二十 七日,李嶠入都廟,徐彥伯等餞之,賦詩。四月一日,幸長寧公主莊。六日, 幸興慶池觀競渡之戲。其日,過希宅,學士賦詩。二十九日,禦宴,祝欽明為 八風舞,諸學士曰:「祝公斯舉,《五經》掃地盡矣。」睿宗時,道士司馬承禎 天臺,適贈詩,詞甚美,朝士屬和三百餘人,徐彥伯編為《白雲記》。

徐彥伯

   徐彥伯為文,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閣,龍門為虯戶,金穀為銑溪,玉山

嶽,竹馬為{條}驂,月兔為魄兔。進士效之,謂之「澀體」。

李嶠

   皮日休《松窗錄》云:「中宗嘗召宰相蘇瑰、李嶠之子進見,時皆童年。帝

謂曰:『汝等各以所通書,取宜奏者,為我言之。』應曰:『木從繩則正,後 從諫則聖。』嶠之子忘其名,亦奏曰:『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帝曰: 『蘇瑰有子,李嶠無兒。』」

   長安盛春遊,制詩云:「飛埃結紅霧,游蓋飄青雲。」明皇嘉賞,以禦花

親插其巾上。時榮之。

沈佺期

   張燕公說嘗謂佺期曰:「沈三兄詩須還他第一。」佺期,字雲卿,相州人。

除給事中、考功郎,受贓劾,未究。會張易之敗,遂長流州。稍遷台州錄事參 軍,入計召見,拜起居郎,兼修文直學士。侍宴,為弄詞悅帝,賜牙緋,尋為太 子詹事。開元初,卒。(佺期《回波樂詞》云:「回波爾時佺期,流向嶺外生歸。 身名已蒙齒錄,袍笏未復牙緋。」)

   魏建安後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宋

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准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 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謂蘇武、李陵也。

李行言

   景龍中,中宗引近臣宴集,令各獻伎為樂。張錫為《談容娘舞》,宗晉卿舞

《渾脫》,張洽舞《黃獐》,杜元琰誦《婆羅門咒》,行言唱《駕車西河》,盧 藏用效道士上章,國子司業郭山惲請誦古詩兩篇,誦《鹿鳴》、《蟋蟀》未畢, 李嶠以詩有「好樂無荒」之語,止之。

   行言,隴西人,兼文學事。《函谷關》詩為時人所許。中宗時,為給事中。

能唱《步虛歌》。帝七月七日禦兩儀殿會宴,帝命為之。行言於御前長跪,作三 洞道士青詞歌曲,貌偉聲暢,上頻歎美。

張元一

   武后朝,左司郎中張元一善滑稽。時西戎犯邊,武懿宗統兵禦之,至,畏

懦而遁。元一嘲曰:「長弓短度箭,蜀馬臨高騙。去賊七百里,隈牆獨自戰。忽 前逢著賊,騎豬向南竄。」則天未曉,曰:「懿宗無馬邪?」元一曰:「騎豬, 夾豕也。」則天大笑。後嘗問元一,外有何事,曰:「有三慶:旱而雨,洛橋成, 郭洪霸死。」(洪霸,酷吏也。)

劉希夷

   劉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華,好為宮體詩,詞旨悲苦,不為時人

所重。善彈琵琶。嘗為《白頭翁詠》云:「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既而自悔曰:「我此詩讖,與石崇『白首同所歸』何異?」乃更作一聯云:「年 年歲歲花相似,歲風年年人不同!」既而又歎曰:「此句復仍似向讖矣。然死生 有命,豈復由此!」即兩存之。詩成未周歲,為奸人所殺。或云宋之問害之。後 孫翌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人所稱。(或云:之問害希 夷以《洛陽篇》為己作,至今載此篇在之問集中。)

張敬忠

   先天中,王主敬為侍御史,自以才望華妙,當入省台前行。忽除膳部員外郎,

微有悵惋。吏部郎中張敬忠戲詠曰:「有意嫌兵部,專心望考功。誰知腳蹭蹬, 幾落省牆東。」蓋膳部在省最東北隅也。

張說

   張說謫岳州,常鬱鬱不樂。時宰相以說機辯才略,互相排擯。蘇方大用,

說與瑰善,說因為《五君詠》,致書封其詩以貽。誡其使曰:「當候忌日近暮 送之。」使者近暮至,吊客多說先公僚舊,覽詩,嗚咽流涕。翌日,上對,大 陳說忠正蹇諤,人望所屬,不宜淪滯遐方。上因降璽書勞問,俄遷荊州長史。由 是陸象先、韋嗣立、張庭珪、賈曾,皆以譴逐歲久,因加甄敘。以父之執友, 事之甚謹。

   王泠然上燕公書云:「《詩》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相公《五君詠》曰:『淒涼丞相府,餘慶在玄成。』蘇公一聞此詩, 移公于荊府,積漸至相,由蘇得也。今蘇屈居益部,公坐廟堂,投木報瓊,義將 安在?亦可舉蘇以自代,然後為朔方之行。」泠然書又曰:「相公《岳陽樓送別 詩》云:『誰念三千里?江潭一老翁。』今日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可 乎?」

宋璟

   劉禹錫《獻權舍人書》曰:「昔宋廣平之沉下僚也,蘇公味道時為繡衣直指

使者,廣平投以《梅花賦》,蘇盛稱之,自是方列于聞人之目,名遂振。嗚呼! 以廣平之才,未為是賦,則蘇公未暇知其人邪!將廣平困於窮,厄於躓,然後 為是文邪!是知英賢卓犖,可外文字,然猶用片言借說于先達之口,席其勢而後 驤首當時,矧碌碌者,疇能自異?」

王灣

   王灣登先天進士第。開元初,為滎陽主簿。馬懷素欲校正群籍,灣在選中,

各部撰次。後為洛陽尉。殷云:灣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最者不過一二。 《游吳中江南意》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以來,無聞此句。張 公居相府,手題於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又《擣衣篇》云:「月華照杵 空悲妾,風響傳砧不見君。」所有眾制,咸類若斯,非張、蔡輩之未見,覺顏、 謝之彌遠乎!《江南意》云:「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一 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唯向此中偏。」

姚崇

   《口箴》云:「君子欲訥,吉人寡辭。利口作戒,長舌為詩。斯言不善,千

裡違之。勿謂可復,駟馬難追。惟靜惟默,澄神之極。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 言多失,多事多害。聲繁則淫,音希則大。室本無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 蹊者李。似不能言,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時之首。無掉爾舌,以速爾咎;無 易爾言,亦孔之醜。欽之謹之,可大可久。欽之伊何?三命而走;謹之伊何?三 緘其口。勉哉夫子,行矣勉旃。書之屋壁,以代韋弦。」

   李德裕《舌箴序》曰:「予宿於洞庭西,夢與中書令姚公偶坐,如舊相識。

問餘曰:『君見僕所作《口箴》乎?』餘對曰:『去歲居守東門,于公曾孫諫議 合處睹金石之刻。』遂莞爾而笑曰:『孫子猶能藏之。』」又曰:「余感姚公之 夢,乃為《舌箴》雲。」

趙仁獎

   「令乘馬去,丞脫繡衣來。」仁獎送上蔡令潘好禮拜御史詩也。或疑其假

手。蓋仁獎在王戎墓側,善歌《黃獐》。景龍中,負薪詣闕雲,助國調鼎,即除 台官。中書令姚崇曰:「此是《黃獐》邪?」授以當州一尉,惟以《黃獐》自。 宋務光嘲之曰:「趙仁獎出王戎墓下,入朱博台中。舍彼負薪,登茲列柏,行人 不避馬,坐客惟聽《黃獐》。忽一夫負兩束薪曰:『此合拜殿中。』人問其由, 曰:『趙以一束拜監察,此兩束合授殿中。』」

金昌緒

   《春怨詩》云:「打卻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幾回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顧陶取此詩為《唐類詩》。)

張九齡

   九齡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誠。明皇既在位久,稍怠庶政,每見帝,極言得

失。林甫時方同列,陰欲中之。將加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實封,九齡稱其不可,甚 不葉帝旨。他日,林甫請見,屢陳九齡頗懷誹謗。于時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 扇以賜,將寄意焉。九齡惶恐,因作賦以獻。又為《燕詩》以貽林甫,曰:「海 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濘濺,只見玉堂開。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林甫覽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王維

   《集異記》載:王維未冠,文章得名,妙能琵琶。春試之日,岐王引至公主

第,使為伶人進主前。維進新曲,號《鬱輪袍》,並出所作。主大奇之,令宮婢 傳教,遂召試官至第,諭之,作解頭登第。

   祿山之亂,李龜年奔放江潭,曾於湘中採訪使筵上唱云:「紅豆生南國,春

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又:「秋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 餘。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此皆王維所制,而梨園唱焉。

   王維年十七時,《九日憶山東弟兄》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

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祿山大會凝碧池,梨園弟子欷泣下。樂工雷海清擲樂器,西向大慟,賊支

解于試馬殿。維時拘於菩提寺,有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葉深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後有罪,以此詩獲免。

   甯王憲貴盛,寵妓數十人。有賣餅之妻,纖白明媚,王一見屬意,因厚遺其

夫求之,寵愛逾等。歲餘,因問曰:「汝復憶餅否?」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 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坐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淒異。王命賦詩,維先成 云:「莫以今時寵,難忘異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坐客無敢繼者, 王乃歸餅師,以終其志。(出《本事詩》。)

   或說:維詠《終南山詩》,譏時也。詩曰:「太一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言勢焰盤據朝野也。「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言徒有其表也。「分野中峰 變,晴陰眾壑殊。」言恩澤偏也。「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畏禍深也。

云:「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

出常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又『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又『天寒遠山靜,日暮長河急。』又『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又『日暮沙 漠陲,戰聲煙塵裡。』詎肯慚于古人也?」

王縉

   王縉《九月九日作》云:「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

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賀知章

   賀知章年八十六,臥病,冥然無知。疾損,上表乞為道士還鄉,明皇許之。

舍宅為觀,賜名千秋,命其男曾子會稽郡司馬,賜鑒湖剡川一曲。(元乞官湖一 曲為放生池,因賜剡川一曲。)詔令供帳東門,百僚祖餞。御製送詩,並序云: 「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 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 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 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詩云:『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 達?其如高尚心。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又云: 『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朝章換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 輝。』」

李嘉祐

   《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云:「細草綠汀洲,王孫耐薄游。年華初冠帶,

文體舊弓裘。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使君矜小阮,應念倚門愁。」

   《仲夏江陰官舍寄裴明府》云:「萬室邊江次,孤城對海安。朝霞晴作雨,

濕氣曉生寒。苔色侵衣桁,潮痕上井欄。題書招茂宰,思爾欲辭官。」

   高仲武云:「嘉祐,袁州人。振藻天朝,大收芳譽,中興高流也。與錢郎別

為一體,往往涉于齊梁,綺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至於『野渡花爭發,春 塘水亂流』,『朝霞晴作雨,濕氣曉生寒』,文華之冠冕也。又:『禪心超忍辱, 梵語問多羅。』設使許詢更生,孫綽復出,窮思極筆,未到此境。」

張均

   均,丞相說之子也。說最鍾愛,其情見於《岳州別均》之詩。說為丞相,知

官考,均時任中書舍人,特注之曰:「父教子忠,古之善訓。祁奚舉午,義不務 私。至於潤色王言,彰施帝載,道參墳典,例紀旂常,恭聞前烈,尤難其任。豈 以嫌疑,敢撓綱紀,考上下。」均能文,為大理卿。祿山盜國,為偽中書令,免 死,流合浦。

   《除夜》云:「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

空中改,容顏暗裡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孟浩然

   皮日休《孟亭記》云:「明皇世,章句之風,大得建安體。論者推李翰林、

杜工部為尤。介其間能不愧者,惟我鄉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鉤 奇抉異,令齬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幹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 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 謝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 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於毫釐間也。」

   《建德江宿》云:「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陶峴

   陶峴,彭澤之孫也。開元末,家昆山,泛遊江湖,自製三舟,與孟彥深孟雲

卿焦遂共載。吳越之士,號為「水仙」。省親南海,獲昆侖奴名摩訶,善泅水。 至西塞山下,泊舟吉祥佛寺,見江水深黑,謂必有怪物,投劍命摩訶下取。久之, 支體磔裂,浮于水上。峴流涕回棹,賦詩自敘,不復遊江湖矣。詩云:「匡廬舊 業是誰主,吳、越新居安此生。白髮數莖歸未得,青山一望計還成。鴉翻楓葉夕 陽動,鷺立蘆花秋水明。從此舍舟何所詣,酒旗歌扇正相迎。」

王昌齡

   昌齡,字少伯,江甯人。中第,補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詞科,遷汜水尉。不

護細行,世亂還鄉里,為刺史閭邱曉所殺。其詩縝密而思清,時謂王江寧。

   《長信秋》詞云:「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

猶帶昭陽日影來。」

李清

   《詠石季倫》云:「金谷繁華石季倫,只能謀富不謀身。當時縱與綠珠去,

猶有無窮歌舞人。」清登天寶十二年進士第。

   《聽樂悵然自述》:「萬事傷心對官弦,一身含淚向春煙。黃金用盡教歌舞,

留與他人樂少年。」

王之渙

   《出塞詩》詩:「黃沙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

風不過玉門關。」

   之渙,并州人,與兄之咸、之賁皆有文名,天寶間人。樂天作《滁州刺史鄭

戶墓志》云:「與王昌齡王之渙崔國輔連唱迭和,名動一時。」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