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皇帝

梁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追冊文穆皇帝第三子,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生於單州碭山縣,以其日為太明節。天復元年正月封梁王,天祐二年十一月加相國縂百揆,改封魏王,備九錫,四年四月十八日受唐禪,即位於東都金祥殿,改名晃。年五十六初名温又賜名全忠。開平三年正月上尊號曰:睿文聖武廣孝皇帝,乾化二年六月五日爲其子郢王友珪所弒,崩於大內之寢殿。年六十一。其年十一月十日葬宣陵,在洛京伊闕縣。諡曰: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杜暁撰。諡冊文、門下侍郎、平章事趙光逢撰。諡議、太常卿李燕撰。年號二、開平盡四年,乾化盡二年。宰相八人、韓建、張文蔚、楊涉、薛貽矩、于兢、張策、趙光逢、杜曉。使相二十七人。錢鏐、馬殷、劉隱、符道昭、馬賨、葉廣畧、龎巨昭、楊師厚、王景仁、牛存節、成汭、張歸霸、高萬興、張全義、李瓊、王鎔、羅紹威、王重師、馮行襲、張佶、王檀、劉知俊、李思諫、劉守光、劉守文、李仁福、高季昌。

末帝諱瑱,太祖第四子,母曰元正皇后張氏。文德元年九月十二日生於汴州,以其日為明聖節。開平元年封均王。乾化三年二月十七日侍衛都將袁象先率禁兵殺郢王於洛京,帝即位於汴州,改名瑱。年二十六。初名友正,後又改名鍠。龍德三年十月八日唐兵入汴州,爲控鶴將皇甫麟弒於建國樓之廊下,年三十六。後唐同光元年十月追降爲庶人。莊宗入汴州,詔張全義收罪人首骨,藏於大社,至晉天福二年,安崇阮收葬之。年號三、自乾化三年至五年改貞明,貞明六年改龍德,龍德盡二年。宰相八人、姚洎、于兢、楊涉、趙光逢、鄭珏、蕭頃、敬翔、李琪。使相三十一人錢鏐、馬殷、張全義、馬賨、葉廣畧、龎巨昭、楊師厚、牛存節、王檀、劉巖、張歸霸、高萬興、朱友謙、劉鄩、高季興、王審知、温韜、葛從周、賀德倫、錢傅璟、賀瓌、孔勍、張萬進、尹皓、李繼韜、馬綽、杜建徽、袁象先、李仁福、康懷英、韓洙。

後唐

後唐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姓李氏諱存朂,追冊武皇帝長子,母曰正簡皇后曹氏。唐光啓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於晉陽宮,以其日為萬夀節。天祐五年正月嗣晉王位,二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即位於魏州武德殿。年三十九。同光元年十月平僞梁,二年四月上尊號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四年四月一日京城軍亂,崩於絳霄殿之廊下,年四十二。天成元年七月二十二日葬雍陵,在洛京新安縣。至晉天福二年正月,以犯廟諱,改為伊陵。諡曰:光聖神閔孝皇帝,廟號莊宗。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韋說撰。諡冊文、門下侍郎、平章事豆盧革撰。諡議、太常卿崔協撰。年號一、同光盡四年。宰相五人、豆盧革、韋說、盧程、郭崇韜、趙光允。使相三十二人。李茂貞、錢鏐、馬殷、張全義、王審知、高萬興、馬存、馬賨、錢元璙、錢元球、馬希振、李仁福、高季興、韓洙、朱友謙、丁會、李曮、孔勍、袁象先、符習、溫韜、朱令德、符存審、魏王繼岌、李存渥、李存璋、李存霸、郭崇韜、孟知祥、元行欽、夏魯奇、錢元瓘。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追册孝成皇帝長子,母曰追册懿皇后劉氏。咸通八年九月九日生於代北金鳳殿,以其日為應聖節。同光元年十一月授番漢馬部總管,四年四月即位於西宮,改名亶。年六十。初名嗣源。長興元年四月上尊號曰:聖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其年十一月再上尊號曰:聖明神武廣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其年十一月十二六日崩於大內之雍和殿,年六十七。清泰元年四月二十七日葬徽陵,在洛京洛陽縣。諡曰: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與明宗。哀冊文、左僕射、平章事李愚撰。諡冊文、吏部尚書、平章事劉煦撰。諡義、太常卿盧文紀撰。年號二、天成盡四年,長興盡四年。宰相十人、豆盧革、韋說、鄭珏、任圜、馮道、崔協、王建立、趙鳳、李愚、劉昫。使相三十八人。孟知祥、李仁福、李曮、馬賨、馬希振、朱守殷、安元信、毛璋、符習、霍彦威、安金全、錢元璙、錢元球、趙德鈞、孔勍、高季興、夏魯奇、魯文、安重誨、孔循、房知温、王建立、王都、王延稟、范延趙鳳、趙廷翰、馬希範、高從誨、馮贇、馬希果、姚元素、康義誠、張䖍釗、錢元璹、朱弘昭、張延朗。

閔帝諱從厚,明宗第三子,母曰昭懿皇后夏氏。天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於晉陽,未有節名。長興元年八月封宋王,四年十二月一日自魏府入纘皇統,即位於柩前。年二十一。應順元年四月七日廢爲鄂王,其月九日遇弒於衛州。年二十二。天福元年十二月追諡曰:閔帝,葬徽陵之封中。年號一、應順盡元年。宰相三人、馮道、李愚、劉昫。使相二十三人。王思同、安元信、馬希果、王建立、范延光、李從曮、趙德鈞、房知温、馬希振、馬希範、趙夀、高從誨、錢元球、馮贇、安彦威、盧文進、康義誠、朱宏昭、張䖍釗、姚彦章、張延朗、錢元璙。

末帝諱從珂,本姓王氏,明宗養為子,母曰宣憲皇后魏氏。唐光啓元年正月二十三日生於鎮州平山縣之外舍,以其日為千秋節。長興四年正月封潞王,應順元年四月三日自鳳翔入纘皇統,六月赴西宮即位於柩前。年五十。清泰三年閏十一月二十九日遇難,崩於後樓,年五十二。晉天福元年十二月追降爲庶人,葬徽陵之封中。年號一、清泰盡三年。宰相六人、李愚、劉昫、盧文紀、姚顗、韓昭胤、馬胤孫。使相二十二人。安元信、趙在禮、馬希杲、盧文進、張延朗、王建立、馮道、范延光、李從曮、趙德鈞、房知禮、馬希振、姚彦章、馬存、韓昭胤、李周、鮑君福、高從誨、馬希範、錢元璙、錢元球、錢元璹。

晉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諱敬塘,追册孝元皇帝第二子,母追册懿皇后何氏。景福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太原汾陽里,以其日為天和節。長興三年十一月授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威塞彰國馬步總管,清泰三年閏十一月十二日築壇,即位於太原府城之南。年四十五。其月二十六日至洛陽,二十九日受朝於文明殿,晉天福三年十月五日契丹遣使者,上尊號曰:英武明義皇帝,七年六月十三日崩於鄴都大內之保昌殿,年五十一。其年十月十日葬顯陵,在洛京夀安縣内。諡曰: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和凝撰。諡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和凝撰。諡議、太常卿崔協撰。年號一、天福盡七年。宰相五人、馮道、趙瑩、桑維翰、李崧、和凝。使相二十二人。馬希範、王建立、范延光、李周、李從曮、高行周、李從溫、趙在禮、安從進、杜重威、侯益、楊光遠、安審琦、安彦威、馬希杲、安叔千、李德珫、杜仁塗、桑維翰、鮑君福、劉景巗、馬全節。

少帝諱重貴,高祖從子。父敬儒,母太妃安氏。天祐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於太原汾陽里,以其日為啟聖節。天福三年十二月授開封尹,封鄭王,六年十一月授廣晉尹,封齊王,七年六月十三日即位於柩前。年二十九。開運二年十二月契丹犯闕,明年正月降封負義侯,其月舉族遷於契丹之黃龍府。年三十四。年號二、天福自七年至九年,改開運,開運盡三年。宰相六人、馮道、趙瑩、桑維翰、李崧、和凝、馮玉。使相二十八人。高從誨、馬希範、錢宏佐、王曦、朱文進、李守正、石贇、楊光遠、杜重威、李從温、李周、景延廣、桑維翰、張從光、安叔千、馮道、趙瑩、李彝殷、符彦卿、皇甫遇、高行周、趙在禮、李德珫、安審琦、馬全節、安審信、劉景巗。

漢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姓劉氏諱暠,唐乾寧二年二月四日生於太原,晉天福六年七月授北京留守,開運三年四月封北平王,四年二月十五日授冊於太原府第。其年六月十一日至東京受朝於崇光殿,改名暠,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崩於大內萬壽殿,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葬睿陵,諡曰: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哀冊文、諡冊文、諡議、年號一、宰相四人、使相二十人。

隠帝諱承祐,母曰皇后,長興二年三月九日生於太原,乾祐元年二月一日封周王,其日即位於柩前。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爲左右郭允明弒於京北之趙村,周廣順元年五月追諡曰隠帝,其年八月十二日葬潁陵。年號一、宰相五人、使相三十三人。

周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姓郭氏諱威,唐天祐元年七月二十八日生於邢州堯山之舊宅,漢乾祐三年四月授鄴都留守兼樞密使,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監國,廣順元年正月五日即位於崇元殿,顯德元年正月一日上尊號曰:聖明文武仁德皇帝,其月十七日崩於大內之滋德殿,其年四月十二日葬嵩陵,諡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哀冊文、諡冊文、諡議、年號二、宰相七人、使相四十二人。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諱榮,唐天祐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於邢州之別墅,廣順三年三月授開封尹,封晉王,顯德元年正月判內外兵馬事,其月二十日即位於柩前。六年六月十九日崩於大內之萬歲殿,其年十一月一日葬慶陵,諡曰: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哀冊文、諡冊文、諡議、年號一、宰相五人、使相三十五人、大將六人。

恭帝諱宗訓,廣順三年八月四日生於澶州,顯德六年六月封梁王,其月九日即位於柩前。七年正月禪位於宋,其年降封鄭王。宋開寶六年春崩於房陵,追諡恭帝,葬順陵。年號一、宰相三人、使相二十人、大將七人。

雜録

清泰元年四月,羣臣議明宗諡於南效,太常卿盧文紀請諡曰:聖智仁德欽孝皇帝,廟號明宗。宰臣馮道議曰:按諡法,發號出令能悅民曰和,克定禍亂曰武,大行皇帝道契天和、功定神武,請改聖智仁德四字爲聖德和武,餘依太常所議從之。

天福六年八月,中書門下奏山陵禮儀使狀高祖尊號諡及廟號,伏準故事,將啓殯宮前,擇日命太尉率百寮奉諡冊告天於圜丘,畢,奉諡冊跪讀於靈前,此累朝之制。蓋以天命尊極,不可稽留。今所上高祖聖章武明德孝皇帝諡寶冊,伏緣去洛京地遠,寶冊難以來,當司詳酌。復請祇差官往洛京告奏南郊太廟,日中門下文武百官立班,中書令侍中,升靈,坐前讀冊,寶行告諡之禮。今從欲牒所司,擇日申請官責行事,復請奏聞宣下者。

追諡皇帝

梁朝追尊

梁肅祖宣元皇帝諱黯,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宣元皇帝,廟號蕭祖,葬興極陵。
敬祖光獻皇帝諱茂林,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獻皇帝,廟號敬祖,葬永安陵。
憲祖昭武皇帝諱信,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廟號憲祖,葬光天陵。
烈祖文穆皇帝諱誠,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廟號烈祖,葬咸寧陵。

後唐莊宗朝追尊

後唐懿祖昭烈皇帝諱執宜,同光元年閏四月追尊昭烈皇帝,廟號懿祖,葬永興陵。
獻祖文皇帝諱國昌,同光元年閏四月追尊文皇帝,廟號獻祖,葬長寧陵。
太祖武皇帝諱克用,同光元年閏四月追尊武皇帝,廟號太祖,葬建極陵。

後唐明宗朝追尊

惠祖孝恭皇帝諱聿,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恭皇帝,廟號惠祖,葬遂陵。
毅祖孝質皇帝諱敖,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質皇帝,廟號毅祖,葬衍陵。
烈祖孝靖皇帝諱琰,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靖皇帝,廟號烈祖,葬奕陵。
德祖孝成皇帝諱霓,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成皇帝,廟號德祖,葬慶陵。

晉朝追尊

晉靖祖孝安皇帝諱璟,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安皇帝,廟號靖祖,葬義陵。
肅祖孝簡皇帝諱彬,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簡皇帝,廟號肅祖,葬惠陵。
睿祖孝平皇帝諱昱,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平皇帝,廟號睿祖,葬康陵。
憲祖孝元皇帝諱紹雍,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元皇帝,廟號憲祖,葬昌陵。

漢朝追尊

漢文祖明元皇帝諱湍,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明元皇帝,廟號文祖,葬懿陵。
德祖恭禧皇帝諱昂,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恭禧皇帝,廟號德祖,葬沛陵。
翼祖昭獻皇帝諱僎,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昭獻皇帝,廟號翼祖,葬威陵。
顯祖章聖皇帝諱琠,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章聖皇帝,廟號顯祖,葬肅陵。

周朝追尊

周信祖睿和皇帝諱璟,廣順元年七月追尊睿和皇帝,廟號信祖,葬溫陵。
僖祖明憲皇帝諱諶,廣順元年七月追尊明憲皇帝,廟號僖祖,葬齊陵。
義祖翼順皇帝諱蘊,廣順元年七月追尊翼順皇帝,廟號義祖,葬節陵。
慶祖章肅皇帝諱簡,廣順元年七月追尊章肅皇帝,廟號慶祖,葬欽陵

皇后

梁太祖皇后張氏,少帝妃張氏

後唐

後唐太祖皇后曹氏,莊宗皇后劉氏,明宗皇后夏氏、皇后曹氏、皇后魏氏,閔帝皇后孔氏,末帝皇后劉氏

晉高祖皇后李氏,少帝皇后張氏、皇后馮氏

漢高祖皇后李氏

周太祖皇后柴氏,世宗皇后符氏、皇后符氏

雜録

後唐同光元年四月,太常禮院奏準,制以此月十三日行皇后冊禮。檢詳臨軒命使冊皇后舊儀。皇后廟見如納后之儀,受冊后合別定廟見日。其日皇后乘重翟車,鹵簿,鼓吹儀仗,前導從之。又奏謹開元禮,臨軒冊皇后,皇后表謝。朝皇太后並如納后之儀,不載。朝謝皇帝之禮準納后儀則皇帝服冕衮降迎於門,恐禮太重,今詳酌其日常服內御殿,皇后首飾、褘衣,尚衣引入至殿庭階前,再拜訖退,如常儀從之。

內職

梁太祖昭儀陳氏,昭容李氏

後唐

後唐太祖妃劉氏、魏國夫人陳氏,莊宗淑妃韓氏、德妃伊氏、昭儀侯氏、昭容夏氏、昭媛白氏、出使美宣鄧氏、御正楚真張氏、司簿德美周氏、侍直吳氏、懿才王氏、宣一馬氏,明宗德妃王氏、昭儀王氏、昭容葛氏、昭媛劉氏、孫氏、御正張氏、司寶郭氏、司替于氏、尚服五氏、司記崔氏、司膳翟氏、司醖吳氏、婕妤高氏、美人沈氏、順御朱氏、司飾聊氏、司衣劉氏、司葯孟氏、梳篦張氏、衣服王氏、梳篦傅氏、知客張氏、故江氏、內人李氏、崔氏、李氏、田氏、白氏

晉高祖潁川郡夫人蔡氏,少帝寶省李氏、張氏、前左御正齊國夫人吳氏、書省魏國夫人崔氏、前右御正天水郡夫人趙氏、司簿孟氏、前司簿李氏、弟子院使齊氏、大使郭氏、副使賈氏、太后宮陳留郡夫人何氏、河南郡夫人元氏、番知客出使夫人石氏、春宮姚氏、常氏、焦氏、王氏、陶氏、魏氏、趙氏七人、寶省婉美趙氏、武氏以下十一人、清河郡夫人張氏、彭城郡夫人劉氏、南陽郡夫人路氏、出使夫人趙氏、白氏

周太祖貴妃張氏、淑妃楊氏、德妃董氏、尚儀趙氏、尚服蘓氏、尚宮蒲氏、同賓高氏、司賓柴氏、司賔茹氏、司記丁氏、司記劉氏、典寶李氏、司寶王氏、司正李氏、司正王氏、尚食李氏、尚功曹氏、司衣李氏、司藥林氏、司藥翟氏

出宮人

開平元年九月勅西宮所有前朝宮人宜放出宮,任從所適。後唐天成元年四月赦勅後宮內職量留一百人,其餘任歸骨肉。



每日一字一词

 题库  题库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