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蜊 拼音:lí 部首:虫 笔画数:13 Unicode:870A 「蜊」在《康熙字典》页:1084.024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𠀤音棃。【類篇】蛤蜊,蟲名。海蚌也。【本草】生東南海中,白殻紫脣,大二三寸者,閩、浙以其肉充海錯。【南史·王融傳】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亦作犂。【蜀志·郤正傳註】引《淮南子》:盧傲俯而視之,方卷龜殻而食合棃。 又作䖿。【王充·論衡】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䖿之肉,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升。 相关汉字 蹏 鍗 𧪥 謕 𩋣 𧀾 𧀠 題 𨄪 𦌢 𥳳 𨪉 鮷 鵜 騠 𩤢 𧀰 𧔩 𩹋 鶗 𪂿 鯷 䱱 鶙 每日一字一词 每日一字:𫋲 每日一成语:自以为计 每日一词语:考合 每日一诗词:小游仙(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