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克期
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详细解释
1. 克日。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怀不来而外克期。”《水浒传》第七八回:“十个节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领军一万,克期并进。”
2. 限期;定期;如期。
《后汉书·锺离意传》:“ 意 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剋期,俱至,无或违者。”《南史·宋纪上》:“帝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进。” 唐 白居易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序:“ 裴侍中 晋公 出讨 淮西 时,过 女几山 下,刻石题诗,末句云:‘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果如所言,剋期平贼。”
近反义词
近义词 | 克日 |
国语辞典
注音 ㄎㄜˋ ㄑㄧˊ 拼音 kè qí1. 約期。
▶ 《後漢書.卷四一.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
▶ 《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元德、厚之謀於建鄴攻玄,剋期齊發。」
2. 定期、如期。
▶ 《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帝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進。」
▶ 《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萬華甫迫於嚴命,只得剋期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