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支流

1. 流入干流的水流

2. 比喻事物的非主要方面

详细解释

1. 流入干流或从干流分出的河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六:“临川羡洪波,同始异支流。”《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江,支流三百六十。” 梁斌 《红旗谱》四一:“省立第二师范就在西城的角下……一条 小清河 的支流从旁边流过。”

2. 喻从主体派生之物;流派的分支。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论》:“ 班固 演其説而明九流,观其所由,皆圣王之道也。支流区别,各成一家之説。”《北齐书·魏收传》:“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支流。”此指支胤。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餘裔。”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赋、词、曲,是诗的支流。”

3. 比喻伴随主要事物而出现的次要事物。

《人民日报》1982.3.20:“小说、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等确实出现过一些格调不高、情绪不健康,以至靡靡之音的东西。尽管这是支流,但不可忽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合流
反义词 干流 主流 合流

国语辞典

注音 ㄓ ㄌㄧㄡˊ  拼音 zhī liú
相反詞: 幹流、合流、主流
1. 由主流分出來的小河流。
   ▶ 如:「漢水是長江的支流。」或稱為「支川」、「枝水」。
2. 分支、支系。
   ▶ 《齊書.卷三七.魏收傳》:「往因中原喪亂,人士譜牒,遺逸略盡,是以具書其支流。」
   ▶ 宋.朱熹〈大學章句序〉:「若曲禮、少儀、內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之支流餘裔。」
每日三十词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