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集成 >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066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六十六卷目录
 藻部汇考水豆儿附
  藻图
  水豆儿图
  诗经召南采苹
  尔雅释草
  淮南子墬形训
  毛诗陆疏广要于以采藻
  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
  陆佃埤雅藻 海藻
  罗愿尔雅翼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王圻三才图会海藻
  徐光启农政全书菹草考 水豆儿考
  本草纲目水藻 海藻
 藻部艺文一
  水藻赋         唐郭元超
  藻轩解         明李东阳
 藻部艺文二
  赠从弟          魏刘桢
 藻部选句
 藻部纪事
 藻部杂录
 藻部外编
 荇部汇考
  荇图
  诗经周南关雎
  尔雅释草
  贾思勰齐民要术
  毛诗陆疏广要参差荇菜
  陆佃埤雅
  罗愿尔雅翼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王圻三才图会凫葵
  徐光启农政全书荇丝菜考
  本草纲目莕菜
 荇部艺文
  荇           宋梅尧臣
 荇部选句
 荇部纪事
 荇部杂录
 荇部外编
草木典第六十六卷

藻部汇考水豆儿附

释名

《藻》《诗经》     《莙》《尔雅》

《牛藻》《尔雅》    《《尔雅》
《海藻》《尔雅》    《水藻》《纲目》

《马藻》《拾遗》    《聚藻》《唐本》

《水薀》《纲目》    《牛尾薀》《俗名》

《鳃草》《俗名》    《落首》《本经》

《海萝》《尔雅注》   《马尾藻》《拾遗》

《菹草》《农政全书》  《海菜》《纲目》

水豆儿图

水豆儿图
{{{2}}}

《诗经》

召南采苹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藻聚,藻也。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於公宫。祖庙既毁,教於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用苹藻,所以成妇顺也。此祭女所出祖也,法度莫大於四教,是又祭以成之故,举以言焉。苹之言宾也,藻之言澡也。妇人之行,尚柔顺,自洁清。故取名以为戒。左传曰苹蘩,薀藻之菜,薀聚也。故言藻聚藻。陆玑云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其一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然则藻聚生,故谓之聚藻也。朱注藻聚,藻也。生水底,茎如钗股,叶如蓬蒿。大全陆氏曰:藻生水底,有二种。一叶似鸡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一茎如钗股,叶似蓬蒿,谓之聚藻。二者皆可食,鬻熟挼去腥气,米糁蒸,为茹佳美。饥荒可充食。

《尔雅》

释草

莙,音窘牛藻。音早

似藻。叶大,江东呼为马藻。莙,一名牛藻,江东呼马藻。藻之叶大者也。诗召南云:于以采藻。《左传》云:苹蘩薀藻之菜,以此草好聚生,故言薀藻。薀训聚也。毛传云:藻聚,藻也。陆玑云: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其一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又云扶风,人谓之藻聚,为发声也。此二藻皆可食,煮熟挼去腥气,米糁蒸为茹,嘉美。扬州饥荒,可以当食也。

音寻海藻。

药草也。一名海萝,如乱发生海中。《本草》云:,又名海藻。郭云:药草也。一名海萝,如乱发生海中。《本草》云者,案本草,一名落首,一名藫。陶注云:生海岛上,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

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

纶今有秩啬,夫所带纠青丝纶组绶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云。纶是纠青丝绳也,组绶也。东海有草,文理似之,即名纶草,组草。

《淮南子》

墬形训

海闾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容华生蔈,蔈生萍藻,萍藻
生浮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於萍藻。

海闾浮草之先也,屈龙、游龙、容华、芙蓉草,花蔈流也。无根水中草。

《毛诗·陆疏广要》

召南

于以采藻。

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其一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扶风。人谓之藻聚,为发声也。此二藻皆可食,煮熟挼去腥气,米糁蒸为茹,嘉美。扬州饥荒,可以当食也。饥时蒸而食之。莙,《尔雅》云牛藻。郭云似藻,叶大。江东呼为马藻,邢云以此草好聚生,故言薀藻。郑云:水藻之类,而叶差大,生水底。《博雅》云:夌菜,藻也。风俗通云殿堂宫室象东井形刻作荷菱水草以厌火《埤雅》云:藻,水草之有文者,出乎水下,而不能出水之上。其字从澡言,自洁如澡也。又云藻萍,类似槐叶而连生。生道旁浅水中,与萍杂至秋则紫,俗谓之马薸,亦呼紫薸。故曰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而传云聚藻也,《尔雅》翼藻,生水底。横陈于水,若自澡濯然流水之中,随波衍漾,茎叶条畅,尤为可喜。故采藻于行潦也,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长五六尺。其一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横被水下,有自然之文,故古者象服有藻,火之属。藻取其洁又画于梲,以为饰,亦以厌火。山节藻梲虽取其文亦以禳火今屋上覆橑谓之藻井亦曰绮井又曰覆海又曰罳顶今凫鴈属亦乐于藻,故曰凫藻。《楚辞》曰:凫鴈皆唼,夫梁藻是也。

按陆氏云:藻出乎水下,而不能出水之上。罗氏亦云:横被水下,则藻非浮者了然矣。或因韩氏云浮者,为薸误刻作藻,遂谓藻亦出乎水上,谬甚。《埤》引《吕览》云:菜之美者,崑仑之苹藻。又引《淮南子》云:容华生蔈,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遂疑苹,即所谓藻。又云:非蒲藻之藻。又云:萍藻之藻浮,蒲藻之藻。沈总惑于浮沈之说,遂误。认苹藻为一物耳,诗考作于以采藻。

《段成式·酉阳杂俎》

广动植

水网藻,汉武昆明池中,有水网藻枝横侧水上,长八
九尺,有似网目凫鸭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

==
《陆佃·埤雅》
==

藻,水草之有。文者出乎水下,而不能出水之上。其字
从澡言:自絜如澡也。书曰:藻,火粉。米藻取其清火,取
其明也。周官希冕四章。自藻而下,其章不足道也。故
谓之希冕,希冕言其数也。元冕二章,自黼而下,其数
不足道也。故谓之元冕,元冕言其色也。先儒以为希
冕三章,元冕一章,非是也。孔子曰:黼衣黻裳者,不茹
荤,非不能食也,服使然也。盖元冕绘黼於衣,绣黻於
裳,大祭则王服以齐。故曰不茹荤也。中祭而下则服,
元端然则礼,曰齐之元也。以幽阴思也。元冕亦尔非
特,元端而已。礼曰:元冕齐戒。诗曰:又何予之元衮,及
黼黼元冕也。以衮举上,以黼举下,盖言之法也。由此
观之,元冕两章,则希冕四章,明矣。盖子男之服,毳冕
五章,则人君所服,尽于此矣。人君所服,尽于毳冕,则
希冕而下,臣服也。故礼自毳冕而上,章数皆以奇,自
希冕而下章,数皆以偶。奇阳也,偶阴也。孔子曰:管仲
镂簋,而朱紘山节,而藻梲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说
者以为藻,取其文。盖藻非特为取其文,亦以禳火。今
屋上覆橑,谓之藻。井取象于此,亦曰绮井。又谓之覆
海,亦或谓之罳顶。风俗通曰:殿堂宫室,象东井形刻
作荷菱。荷菱,水草也。所以厌火与此。同义诗曰:鱼在
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
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盖鱼性食藻王者,微至渊
泉,则藻茂而鱼肥。故以颁首莘尾为得其性。庄子曰: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故三章皆曰:鱼在在
藻,王在在镐也。且周之兴也。忧勤在丰,其岂乐在镐,
岂乐在镐,其嘉乐在洛,故是诗正言乐岂,盖忧释而
为乐。怒释而为岂。尚书大传曰:周书自泰誓就召,诰
而盛于洛诰。传曰士卒凫藻,言其和睦,欢悦如凫之
戏於水藻也。或言鱼藻,亦以其如此。

海藻

《尔雅》曰:,海藻,如水藻,而大似发,黑色,生深海中。陈
藏器以为《尔雅》所谓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正为
二藻也。善疗瘤瘿,夫颈处险而瘿,今汝洛间多焉。而
浙右闽广,人鲜病之者。按《本草》海藻、昆布、青苔、紫菜、
疗瘤瘿结气,被海之邦食。此故能疗之也。

《罗愿·尔雅翼》

藻,水草也。生水底,横陈於水,若自澡濯然若流水之
中,随波衍漾,茎叶条畅,尤为可喜。故采藻於行潦也。
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长五六尺。其一
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横被水下,有自
然之文。故古者象服,有藻火之属。又画於梲,以为饰。
亦以厌火鱼藻之诗,言万物不得其性。王居镐京,不
能以自乐,盖察见渊鱼者,则鱼无所逃,有所自蔽。盖
鱼之潜於藻,若鸟之集於林。一章曰:鱼在在藻,有颁
其首,鱼乐而出游于藻之外也。二章曰:鱼在在藻,有
莘其尾,言鱼乐复乐而反戏於藻之内也。三章曰:鱼
在在藻,依于其蒲乐既极而止于蒲。盖乐而不知反,
则乐有穷。故有静而止息之地,则时出而乐有余矣。
惟王亦然,自岂乐出而饮酒,自饮酒入而乐,岂终而
那其居以休。息皆若鱼之得所矣。今凫鴈属,亦乐於
藻。故曰凫藻。《楚辞》曰:凫鴈皆唼,夫梁藻是也。

《郑樵·通志》

昆虫草木略

海藻类紫而粗恶。曰落首,曰藫,曰石衣,曰海萝。《尔
雅》云:藫,石衣。郭氏云石发也。又曰,海藻。郭氏云:如
乱发。其说无别致,误後人引据,且藫与,藻与藻,皆
无异。义何得为二物,海藻形如敝衣,石发形如乱发,
自是二物。凡此之类易得混淆,又有石帆之於水松,
亦能相乱。故陶弘景云石帆如柏疗,石淋水松如松
疗溪毒。《吴都赋》所谓石帆水松是也。又有海带似带,
昆布似布。《尔雅》云: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纶即鹿
角菜,组即海中苔。

《王圻·三才图会》

海藻

海藻,生东海池泽。今出登莱诸州,有二种。一种叶如
鸡苏,茎如箸,长四五尺。一种茎如钗股,叶如蓬蒿,谓
之聚藻。今为海藻者,乃是海中所生,根着水底石上,
黑色如乱发,而粗叶类水藻。而大谓之大叶藻。《本经》
云:主瘿瘤是也。按《本经》:海藻一名藫。而尔雅谓藫为
石衣。又谓,一名水若,一名石发。石发即陟厘也。味
苦寒,无毒。治宿食不消,五膈痰,壅水气,浮肿,脚气,贲
气。

《徐光启·农政全书》

菹草考

即水藻也。生陂塘及水泊中。茎如麤线,长三四尺。叶
形似柳叶,面狭长。故名柳叶菹,又有叶似蓬子叶者,
根麤如钗股,而色白,味微咸,性微寒。

救饥

捞取叶,连嫩根拣择,洗淘洁净,剉碎煠熟,油盐调食。
或加少米煮粥,食尤佳。

水豆儿考

一名葳菜,生陂塘水泽中。其茎叶比菹草又细。状类
细线,连绵不绝,根如钗股,而色白,根下有豆如退皮。
菉豆瓣味甘。

救饥

采秧及根豆择,洗洁净,煮食,生腌食亦可。

《本草纲目》

水藻释名

李时珍曰:藻,乃水草之有文者,洁净如澡浴,故谓之
藻。

集解

《苏颂》曰:藻,生水中,处处有之。周南诗云:于以采藻,于
沼于沚,于彼行潦是也。陆玑注云:藻,生水底,有二种。
叶如鸡苏,一种茎如着,长四五尺。一种叶如蓬蒿,茎
如钗股,谓之聚藻。二藻皆可食,煮熟挼去腥气,米
糁蒸为茹,甚滑美。荆扬人饥荒以当谷食。

陈藏器曰:马藻,生水中。如马齿相连。

李时珍曰:藻有二种,水中甚多。水藻叶长二三寸,两
两对生,即马藻也。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
生,即水薀也。俗名鳃草,又名牛尾薀是矣。《尔雅》云:莙,
牛藻也。郭璞注云:细叶,蓬茸如丝,可爱一节。长数寸,
长者二三十节,即薀也。二藻皆可食,入药以马藻为
胜。《左传》云:苹蘩,薀藻之菜,即此。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去暴热,热利止渴,捣汁服之。小儿赤白,游
火焱,热疮,捣烂封之。

发明

孙思邈曰:凡天下极冷无过藻菜,但有患热毒肿并
丹毒者,取渠中藻菜,切捣傅之,厚三分乾,即易其效
无比。

海藻集解

《别录》曰:海藻,生东海池泽。七月七日采,暴乾。

陶弘景曰:生海岛中,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
似藻叶。

陈藏器曰:此有二种。马尾藻生浅水中,如短马尾细,
黑色,用之当浸去咸味。大叶藻生深海中,新罗国叶
如水藻,而大海人以绳系腰没水取之,五月以後有
大鱼伤人,不可取也。《尔雅》云: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
之,正谓二藻也。

《苏颂》曰:此即水藻生於海中者,今登莱诸州有之。陶
隐居引《尔雅》《纶组注》:昆布谓:昆布似组,青苔紫菜似
纶。而陈藏器以纶组为二藻,陶说似近之。

李时珍曰:海藻,近海诸地采取,亦作海菜,乃立名目,
货之四方云。

修治

曰:凡使须用生乌豆并、紫背、天葵,三件同蒸,伏
时日乾用。

李时珍曰:近人但洗净咸味,焙乾用。

气味

苦咸寒无毒。

甄权曰:咸小毒。

徐之才曰:反甘草。

李时珍曰:按东垣李氏治瘰马刀,散肿溃坚汤。海
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
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主治

《本经》云: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痈肿症,瘕坚气腹,
中上下雷鸣,下十二水肿。

《别录》曰:疗皮间积,聚暴瘤气结热,利小便。
甄权曰:辟百邪鬼魅,治气急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
卵肿,去腹中幽幽作声。

李珣曰:治奔豚气、脚气、水气、浮肿,宿食不消,五膈痰
壅。

发明

张元素曰:海藻,气味俱厚,纯阴沈也。治瘿瘤马刀诸
疮,坚而不溃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
随各引经药治之,肿无不消。

成无己曰:咸味涌泄,故海藻之咸,以泄水气也。
孟诜曰:海藻,起男子阴消,男子疾,宜常食之,南方
人多食,北方人效之,倍生诸疾,更不宜矣。

李时珍曰: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
瘤结核,阴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
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

附方

海藻,酒治瘿气,用海藻一斤,绢袋盛之。以清酒二升
浸之,春夏二日,秋冬三日,每服两合,日三。酒尽再作
其滓,曝乾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过两剂,即瘥。
范汪方
瘿气初起,海藻一两,黄连二两为末,时时舐咽先断
一切厚味。丹溪方

项下瘰,如梅李状,宜连服前方海藻酒,消之。肘后方
蛇盘瘰,头项交接者,海藻菜以荞炒过,白殭蚕
炒等分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
米饮下,必泄出毒气。危氏得效方

藻部艺文一

《水藻赋》
唐·郭元超

游子行迈登晋,山之孤,岳翠谿皛。以沦涟红嶂赫兮
斑驳。尔其云崖,委溜风壑鸣泉苔彬彪。以冒石藻漫
莽兮盈川。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沼沚之毛,污潭之草,
靃靃靡靡,泛泛悠悠。乍夤缘於春水,或羃於春洲。
观其往往,萦散离离,无畔娟,岛屿暐晔,江汉碎流。
月於澄波隐孤,云於断岸生。不择所长亦无丛,不资
润於微露,不惧威於劲风。纤茎璀璀,密叶茸茸,宿银
塘之白鹭,矫清水之文虹。则知乘流则游,遇坻则植,
柔而能全,弱而能直,其为隐也。不居高而处卑,其为
谦也。常韬光而晦,色嗟茂族之无托,愿贞芳之见移
生。君之铜沼,泛君之瑶池,杂青莲与翠荇,偶杜若与
江,蓠生於水兮。人不知,岁岁年年幽涧垂。

《藻轩解》
明·李东阳

青华主人,建阀南舆,高居江渺。构材为亭,甃石为沼。
层澜碧皱,众卉云绕,撷芳漱洁,名之曰藻,客有过者,
难之曰:万汇藂茁群植并分钜者,为楩秀者,为篁
筠坚者,为桧柏芬者,为兰荪山苞水葩,莫可具陈。彼
藻之细,何足以云。主人曰:君子设佩,圣人取物,匪名
则嘉,惟义斯择,品不必富,类不必僻,泥形为迂,执象
为惑。子坐听我言藻之德。夫藻者,气孕天秀,根含地
灵,内秉柔质,外敷素英,不雕而华,匪馞其馨。顺时生
者为孙,命与物徙者为和,光宁负洁以自濯,亦何心
於行藏。客曰:可得闻邪。主人曰:穷海之裔,荒溪之涯,
舟楫之所,不至人迹之所,不加以汗漫为方,以波涛
为家,虽溷迹於草莽,宁委情於泥沙。客曰:媺哉善藏,
其用子既出矣。请言乎动。主人曰:或载衣襟,或登筐
篚,涤以甘泉,荐以方簋,陋末迹於刍荛,耻遗瑕於葑
菲。绘形则与火齐,光比德则与监为轨。功虽着而不
知,其劳用非奢,而莫閟其美。客曰:韪哉,君子之斐。主
人曰:嘻物贵实,用礼戒弥,文弗玩其华,而采其根。楚
佩江,周歌涧蘩,桃李薇蕨,维葛与苹,匏瓜行苇,列
国所陈,繄藻之德於吾。则均朝尔,吾居夕尔,吾群匪
藻,吾轩亦藻,吾身下雪。民隐上华,国勳惟夙夜,是存
以无负於吾轩。客起再拜,敛容棘吻,君门巍巍蒙者,
莫瞬君行,濯濯暇莫可捃包荒纳污,辞不我摈。鄙人
何知敢谢不敏。主人不答,莞尔而哂。

藻部艺文二

《赠从弟》
魏·刘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藻部选句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菁藻。

宋王炎石菖蒲赋:有荇有藻,产涟漪兮。可荐可羞,播
声诗兮。

晋嵇康诗:俯唼绿藻,托身洪流。

唐杜甫诗: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北风起寒文,
弱藻舒翠缕。

张籍诗:藻密行舟涩。

白居易诗:翠藻蔓长孔雀尾,绿藻潭中系钓舟。
金吴激诗:微流带文藻。

藻部纪事

《书经·益稷篇》: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
於五色,作服。藻,水草。取其洁也,绣之於裳。

《周礼·春官》:春,入学,舍采合舞。采读为菜,苹藻之属。
《家语》:管仲山节,藻梲贤大夫也。而难为上。

《洞冥记》:旦露池西有灵池,方四百步,有连钱荇浮,根
菱倒枝,藻连钱荇,荇如钱文,浮根菱根出水上,叶沈
波下实细。薄皮甘香,叶半青半黄,霜降弥美。因名青
冰菱也。倒枝藻者,枝横倒水中,长九尺余,如结网有
野鸭秋凫,及鸥鷖来翔,水上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如
缯网也。亦名水网藻。

《南康记》:鱼朝恩,有洞四壁,夹安琉璃板中,贮江水及
萍藻诸色,虾号鱼藻洞。

《名胜志》:青田溪生薀藻,冬天水热如汤,众鱼归之,名
曰鱼仓。

《蔚州志》:暖泉城西三十里,其水澄清,如监三,冬不冻。
池内产瑞藻,其岁郡人必发高科。

藻部杂录

《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藻,水草也。鱼之依水草,
犹人之依明王也。

《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礼记》:昏义芼之,以苹藻。

《左传》:涧溪沼沚之毛,苹繁薀藻之菜。薀藻,聚藻也。
《博雅》:夌菜,藻也。

《博物志》:岁欲恶恶草,先生恶草者,水藻也。

藻部外编

《酉阳杂俎》:仙药有神,吾黄藻。

临邑县北有华公墓碑,失唯趺龟存焉。石赵世此龟,
夜常负碑入水,至晓方出,其上常有萍藻。

荇部汇考

释名

《荇菜》《诗经》    《莕》《尔雅》

《接余》《尔雅》    《屏风》《楚辞》

《说文》     《凫葵》《唐本》
《水镜草》《土宿本草》 《靥子菜》《野菜谱》

《荇丝菜》《农政全书》 《莕公须》《纲目》

《苻葵》《纲目》    《金莲子》《江东名》

《苻》《叶名》

荇图

荇图

《诗经》

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朱注参差长短不齐之貌,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径寸余。浮在水面,或左或右,言无方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大全陆氏曰:煮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三山李氏曰:荇菜,是水有之,黄花,叶似蓴,可为菹。南轩张氏曰:荇菜,取其柔顺芳洁,可荐之意。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采取而择之也,芼熟而荐之也。

《尔雅》

释草

莕接余其叶苻。

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食之,亦呼莕。莕菜,一名接余。其叶名苻。郭云: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食之亦呼为莕。诗《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是也,荇与莕同。陆玑疏云: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茎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

《贾思勰·齐民要术》

《尔雅》曰:莕,接余。其叶苻。郭璞注曰:丛,生水中。叶圆在
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葅食之。

毛诗《周南国风》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毛注云:接余
也。诗义疏曰:接余,其叶白,茎紫赤正圆。径寸余,浮在
水上,根在水底,茎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
以苦酒浸之为菹,脆美,可案酒,其华蒲黄色。

《毛诗·陆疏广要》

周南

参差荇菜。

荇,一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一作肥美《尔雅》云:莕,接余。其叶苻。郭注: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食之亦呼莕。郑注:今水莕也。蔓铺水上。毛传云:后妃供荇菜,以事宗庙。《埤雅》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三相参为参,两相差为差,参差言其出之无类,左右言其求之无方。王文公曰《菨余诗》:虽以比淑女,然后妃所求皆同德者,则菨余惟后妃可比焉。其德行如此,可以妾余草矣。若蘩苹藻,所谓余草,旧说藻花,白荇花黄。颜氏家训云:今荇菜,是水悉有之。黄华似蓴是也。《尔雅》翼《本草》云:凫葵,即莕菜也。《别本》注:駮之云荇菜,生水中,叶似蓴。茎涩,根极长。江南人多食。《唐本》云:是猪蓴,误也。猪蓴与丝蓴并一种,春夏细长,肥滑为丝蓴。至冬短为猪蓴,亦呼龟蓴。此与凫葵,殊不相似。案荇菜,今陂泽多有。今人犹止谓之荇菜。非难识也。叶亦卷渐开,虽圆而稍羡不若蓴之极圆也。叶皆随水高低,平浮水上,花则出水,黄色六出。今宛陵中陂湖中,弥覆顷亩,日出照之如金。俗名金莲,子状既似蓴,又猪好食,皆以小舟载取,以饲猪。又可粪田,或因是亦得猪蓴之名。但非蓴菜耳。陆德明曰:天官醢人,陈四豆之实,无荇菜者以商。礼诗咏。时事:故有之案风,有采蘩采苹,又有采藻采茆,采芹之属。水草甚多,而醢人所荐,止於昌本,茆芹深蒲而已。物之为菹,盖自有所宜,余或为芼羹之。用岂可四物之外,便谓商礼耶。颜之推云:荇,先儒解释皆云水草。江南俗亦呼为蓴,或呼为荇菜。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矣。严粲云:参差训不齐,今池州人称荇为莕,公须盖细荇乱生,有若须。然诗人之辞,不苟矣。

按诗人取兴荇菜,以其柔顺芳洁,可羞神明也。还重左右,无方不流,以兴寤寐,无时不求意,况是时洽阳渭涘,尚未造舟,亲迎何得便说。到后妃荐荇,以供祭祀。《埤雅》直云:后妃采荇,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苹藻,固有次第,尤为可笑。王文公借接余,旧名以为妾,余草近於戏矣。

《陆佃·埤雅》

《尔雅》曰:莕,接余。其叶苻盖荇,一名接余,亦或谓之凫
葵。丛生水中,茎如钗股,叶在茎端,随水浅深。诗曰:参
差荇菜,左右流之,三相参为参,两相差为差,参差言
其出之无类,左右言其求之无方。王文公曰《菨余诗》:
虽以比淑女,然后妃所求皆同德者,则菨余惟后妃
可比焉。其德行如此,可以妾余草矣。若蘩苹藻所谓
余草,旧说藻华,白荇华黄。颜氏家训云:今荇菜是水
悉有之。黄花似蓴是也。夫后祭荇,夫人祭蘩,大夫妻
祭苹藻,而诗之言荇止于芼之而已。蘩则曰于以用
之。苹藻则至於盛之、湘之、奠之,无所不为焉。亦其位
弥高者,其事亦弥略之证也。又后妃言河夫人,大夫
妻言涧,后妃言洲,夫人言沼、言沚。大夫妻言濒、言潦,
亦言之杀也。且苹蘩薀藻,涧溪沼沚之毛也。而荇则
异矣。故后妃采荇,诗传以为夫人执蘩菜,以助祭神。
飨德与信,不求备焉。沼沚溪涧之草,犹可以荐后妃,
则荇菜也。据此荇菜,厚於苹蘩。故曰后妃有关雎之
德,乃能共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荇之言行也。苹言
宾,藻言澡,蘩言盛,然则荇菜言采言芼,是亦共之而
已。故教成之祭芼,用苹藻以成妇。顺易曰:德言盛礼
言恭。又曰:君子以成德为行,然则后妃采荇,夫人采
蘩,大夫妻采苹藻,固有次第,哉且后妃夫人采一,大
夫妻采二,二而足非其至也。许大夫妻者,不一而足
也。

《罗愿·尔雅翼》

莕,接余。其叶苻。陆玑云: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
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
白,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本草》《别本注》
云:荇菜,生水中。叶似蓴,茎涩,根极长。江南人多食。《唐
本草》云:是猪蓴,全为误也。猪蓴与丝蓴并一种。春夏
细长肥滑,为丝蓴。至冬短为猪蓴,亦呼龟蓴。此与凫
葵殊不相似。按荇菜,今陂泽多有,今人犹止谓之荇
菜。非难识也。叶亦卷渐开,虽圆而稍羡不若蓴之极
圆也。叶皆随水高低,平浮水上,花则出水,黄色六出。
今宛陵陂湖中,弥覆顷亩,日出照之如金,俗名金莲,
子状既似蓴,又猪好食矣,皆以小舟载取,以饲猪。又
可粪田,或因是亦得猪蓴之名。顾但非蓴菜尔。《唐本》
注。萍云:水中萍有三种,大者为苹,水中又有荇菜,亦
相似而叶圆。并水上小浮萍为三,以苹喻之,盖似之
耳诗。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已而采之,已而芼之,流者
并流,而取之也。采者导择之也。芼者芼,以为羹也。礼
曰:牲用鱼芼之,以苹藻荇,亦可以为芼尔。陆德明曰:
天官醢人,陈四豆之实,无荇菜者以商。礼诗咏时事
故有之,按风有采蘩采苹,又有采藻采茆,采芹之属。
水草甚多,而醢人所荐,止於昌本茆芹深蒲而已。物
之为菹,盖自有所宜,余或为芼羹之,用岂可四物之
外。便谓商礼耶。颜之推云:荇,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
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悉有之,黄花似蓴,江南俗
亦呼为猪蓴,或呼为荇菜。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
士皆以为参差者,是苋菜,因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
矣。

《郑樵·通志》

昆虫草木略

荇曰接余。尔雅云:莕,接余。其叶苻。诗云:参差荇菜,今
谓之水荇,蔓铺水上。故杜诗:水荇牵风翠带长。

《王圻·三才图会》

凫葵

凫葵,即莕菜也。处处池泽皆有之,叶似蓴,茎根甚长,
花黄色,水中极繁盛。按《尔雅》莕谓之接余,其叶谓之
苻。郭璞谓: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
东人食之。诗周南所谓:参差荇菜是也。陆玑云:白茎,
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钗
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茎,以苦酒浸,脆美,可以按酒。今
人不食,医方亦鲜用,味甘冷无毒。主消渴去热淋,利
小便。

《徐光启·农政全书》

荇丝菜考

又名金莲儿,一名藕蔬菜,水中拖蔓而生,叶似初生
小荷叶。近茎有桠,叶浮水上,叶中撺茎,上开金黄
花,茎味甜。

救饥

采嫩苗煠熟,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莕菜释名

李时珍曰:按《尔雅》云莕,接余也。其叶苻,则凫葵。当作
苻葵,古文通用耳。或云凫,喜食之。故称凫葵,亦通其
性,滑如葵。其叶颇似杏,故曰葵,曰莕。诗经作荇,俗呼
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
之金莲子,许氏说文谓之音恋楚词谓之屏风云紫
茎屏风,文绿波是矣。

集解

苏恭曰:凫葵,即莕菜也。生水中。

苏颂曰:处处池泽有之,叶似蓴,而茎涩。根甚长,花黄
色。郭璞注《尔雅》云: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
深浅,江东人食之。陆玑诗疏云:荇,茎白而叶紫赤色,
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
白,可以按酒。用苦酒浸其白茎,肥美。今人不食,医方
亦鲜用之。

李时珍曰:莕与蓴,一类二种也。并根连水底,叶浮水
上,其叶似马蹄,而圆者蓴也。叶似蓴而微尖长者,莕
也。夏月俱开黄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大如棠梨,中有
细子。按宁献王庚辛玉册云:凫葵,黄花者是莕菜。白
花者是白苹。即水镜草,一种泡子名水鳖。虽有数种,
其用一也。其茎叶根花,并可伏硫煮砂制矾,此以花
色分别苹莕,似亦未稳,详见苹下。

正误

苏恭曰:凫葵,南人名猪蓴,堪食有名未用,条中载也。
马志曰:凫葵,即莕菜。叶似蓴,根极长。江南人多食之。
今云是猪蓴,误矣。今以春夏细长肥滑者,为丝蓴,至
冬粗短者,为猪蓴,亦呼为龟蓴。与凫葵殊不相似,而
有名未用类。即无凫葵猪蓴之名,盖後人删去也。
李时珍曰:杨慎卮言以四叶菜为莕者,亦非也。四叶
菜,乃苹也。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唐本草》曰:消渴去热,利小便。

《开宝》曰:捣汁服,疗寒热。

李时珍曰:捣傅,诸毒肿火丹游肿。

附方

一切痈疽,及疮疖。用莕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即
蓴也,各取半碗,同苎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傅
毒四围。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荠
水洗之,甚效。保生余录

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之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毒蛇螫伤,牙入肉中,痛不可堪者,勿令人知,私以荇
叶覆其上,穿以物包之,一时折牙自出也。肘后方
点眼去,莕丝菜根一钱五分捣烂,即叶如马蹄开
黄花者,川楝子十五个,胆矾七分,石决明五钱,皂荚
一两,海螵蛸二钱,各为末,同菜根以水一锺浸二宿,
去滓,一日点数次,七日见效也。孙氏集效方

荇部艺文

《荇》
宋·梅尧臣

荇叶光於水,钩牵入远汀。浅黄双蛱蝶,五色小蜻蜓。
老去怀江女,飘浮笑楚萍。西风莫苦急,孤蕊有余馨。

荇部选句

楚宋玉:招魂紫茎屏风。

宋王炎石菖蒲赋:有荇有藻,产涟漪兮,可荐可羞,播
声诗兮。

晋张载诗:水荇叶连香。

宋谢朓诗:鱼戏乱水荇。

梁刘孝威诗:风荇散余香。

唐杜甫诗:春光淡秦东亭,渚蒲芽白水荇青。
荇牵风翠带长。

储光羲诗:浅渚荇花繁。

曹唐诗:迎风细荇传香粉。

崔橹诗:荇花初没舸行时。

宋钱惟演诗:绿荇溢鱼防。

元戴帅初诗:甃堑水温初荇叶。

彭绍贤诗:泉分石窦泻珠光,坐挹矶边水荇香。

荇部纪事

《洞冥记》:旦露池西有灵池,方四百步有连钱荇。浮根
菱倒,枝藻连钱荇,荇如钱文。

《南史·沈顗传》:顗素不事家产,逢齐末兵荒,与家人并
日而食。或有馈其粱肉者,闭门不受,唯采蓴荇根供
食,以樵采自资,怡怡然恒不改其乐。

荇部杂录

颜氏家训诗云:参差荇菜。尔雅云:荇,菨余也。字或为
莕,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
悉有之,黄花似蓴。江南俗亦呼为猪蓴,或呼为荇菜。
刘芳具有注释,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
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之甚。

《岩栖幽事》: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
志不载,遂为渔人,野夫所食,此见於农田,余话俟秋
明水清时,载菊泛泖脍鲈捣,橙并试前法,同与蓴丝
荐酒。

梧浔杂佩荇菜,首见於三百篇。吾乡陂泽中多有之。
《农田余话》谓:熟煮其味如蜜,名曰荇酥。然知之者绝
少。

荇部外编

《名山记》:武夷山神人,八月十五日会村人酒行命食
,或曰,即水苔也。或曰缃,即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