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集成 >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062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六十二卷目录
 蒿部汇考
  青蒿图
  诗经小雅鹿鸣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食野之蒿
  陆佃埤雅
  罗愿尔雅翼
  王圻三才图会草蒿
  本草纲目青蒿
  白蒿图
  诗经召南采蘩 豳风七月
  尔雅释草
  大戴礼记夏小正
  毛诗陆疏广要于以采蘩
  陆佃埤雅
  徐光启农政全书白蒿考
  本草纲目白蒿
  蒌蒿图
  诗经周南乔木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言刈其蒌
  陆佃埤雅蔏蒌
  罗愿尔雅翼
  谢翱楚辞芳草谱
  徐光启农政全书蒿考
  高濂遵生八牋蒌蒿
  蒿图
  诗经小雅菁莪 蓼莪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菁菁者莪
  陆佃埤雅
  罗愿尔雅翼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本草纲目
  角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猪牙菜考
  本草纲目角蒿
  牡蒿图
  诗经小雅蓼莪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匪莪伊蔚
  本草纲目牡蒿
  马先蒿图
  本草纲目马先蒿
  黄花蒿图
  本草纲目黄花蒿
  邪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邪蒿考
  本草纲目邪蒿
  高濂遵生八牋斜蒿
  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茼蒿考
  本草纲目茼蒿
  高濂遵生八牋蓬蒿
  野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野同蒿考
 蒿部艺文
  拔蒿二绝示诸生     明李东阳
 蒿部选句
 蒿部纪事
 蒿部杂录
草木典第六十二卷

蒿部汇考

青蒿释名

《蒿》《诗经》     《菣》《尔雅》

《青蒿》《尔雅翼》   《草蒿》《三才图会》

《方溃》《本经》    《蒿》《蜀本草》
《香蒿》《衍义》

青蒿图

青蒿图

《诗经》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蒿菣也。孙炎曰:荆楚之间,谓蒿为菣。郭璞曰:今人呼青蒿,香可炙啖者,为菣。陆玑云:蒿,青蒿也。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也。或云牡菣者,牡衍字牡菣,乃是蔚非蒿也。大全《本草》注曰:春生苗叶,秋开淡黄花,结子如粟米大。

《尔雅》

《释草》

蒿菣

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蒿一名菣。诗小雅鹿鸣云:食野之蒿。陆玑云:蒿,青蒿也。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孙炎云:荆楚之间,谓蒿为菣。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小雅

食野之蒿。

蒿,青蒿也。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也。

《尔雅》云:蒿菣。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诗小雅云:食野之蒿。孙炎云:荆楚之间,谓蒿为菣。郑亦云:青蒿也。《本草》云:草蒿,一名青蒿,一名方溃,生华阴川泽。《唐本》注云:江东人呼为蒿,为其臭似图。经云:叶似茵蔯蒿,而背不白,春生苗叶,极细嫩。时人亦取杂诸香菜食之,至夏高四五尺,秋後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寇宗奭衍义云:草蒿,即青蒿也。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

《陆佃·埤雅》

《蒿》

晏子曰:蒿,草之高者也。《尔雅》曰:蘩之丑,秋为蒿,盖蘩
之类,至秋则高大矣,故通呼为蒿也。又曰蒿菣蔚牡
菣,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青蒿,蒿背之不白
者也。诗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言以忧思,乱其精神,故目视昏华,视莪以为蒿蔚也。
蔚大於蒿,故前曰蒿,後曰蔚也。庄子所谓蒿,目放於
此乎。《说文》耄从蒿省,盖五十象艾,六十象蓍,七十象
蒿,艾治也,蒿乱也。庄子曰:是其於辩也,将妄凿垣墙
而殖蓬蒿也。蓬蒿以言秽乱。管子曰:今凤凰麒麟不
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蒿之类,至多
如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
之青蒿,亦恐有别也。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
之间,时有一两株,迥然青色,土人谓之香蒿。茎叶与
常蒿悉同,但比常蒿色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秋,
余蒿并黄,此蒿犹青,气稍芬香,恐古人所用,以此为
胜。

《罗愿·尔雅翼》

《蒿》

蒿,今之青蒿。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今人呼青
蒿,香中炙啖者,为菣。人亦取杂香菜食之,鹿鸣所食
三物,一曰苹,今藾蒿始生香可食。二曰蒿,蒿甚香。三
曰芩,芩亦香草。盖草木之臭,味相同。有同类食之,之
义。庄子称:今之君子,蒿目而忧世之患,今蒿细弱而
阴润,最易栖尘。故以比蒿目言世之君子,眯眼尘中,
而忧世也。蒿乃佳蔬,而古者言蒿以为非美物者,盖
蘩之丑,秋为蒿。凉秋九月,枝益高,荒坛枉径,芜秽
不治。故蒿者,农恶之明,堂月令违天时。则藜莠蓬蒿,
并兴管仲戒威公封禅亦称。今凤凰麒麟不至,嘉禾
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鴞群翔,而欲封禅,无乃不可
乎。威公为是而止,然则蒿者盖非农祥也。《博物志》曰。
周时德泽盛蒿大以为宫柱名曰蒿宫

《王圻·三才图会》

《草蒿》

草蒿,即青蒿也。生华阴川泽,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
极细嫩时,人亦取杂诸香菜食之;至夏高四五尺,秋
後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
子阴乾,根茎子叶并入药用。乾者炙作饮香,尤佳。青
蒿亦名方溃,凡使子勿使叶,使叶勿使根,使根勿使
茎,四者若同,反足成疾,得童子小便浸之良。一名青
蒿,一名方溃。味苦寒无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蝨,留
热在骨,节间明目。

《本草纲目》

青蒿释名

韩保昇曰:草蒿,江东人呼为蒿,为其气息似也。
北人呼为青蒿。《尔雅》云:蒿,菣也。孙炎注云:荆楚之间,
谓蒿为菣。郭璞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
是也。

李时珍曰,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按《尔雅》:诸蒿,独菣
得单称为蒿,岂以诸蒿叶背皆白,而此蒿独青,异於
诸蒿,故耶。

集解

《别录》曰:草蒿生华阴川泽。

陶弘景曰: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韩保昇曰:嫩时醋淹为葅,自然香叶似茵,蔯蒿而背
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乾入药。诗云:呦呦鹿
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

苏颂曰: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至夏,高四五尺,秋
後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采子,
阴乾,根茎子叶并入药用。乾炙作饮香尤佳。

寇宗奭曰:青蒿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沈
括《梦溪笔谈》云:青蒿一类,自有二种,一种黄色,一种
青色。《本草》谓之青蒿,亦有所别也。陕西银绥之间,蒿
丛中时有一两窠,迥然青色者,土人谓之香蒿,茎叶
与常蒿一同,但常蒿色淡青,此蒿深青,如松桧之色。
至深秋余蒿并黄,此蒿犹青,其气芬芳。恐古人所用,
以深青者为胜,不然诸蒿何尝不青。

李时珍曰:青蒿二月生苗,茎粗如指而肥软。茎叶色
并深青,其叶微似茵蔯,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七八
月开细黄花,颇香。结实大如麻子,中有细子。

修治

曰:凡使惟中为妙,到膝即仰,到腰即俛,使子勿
使叶,使根勿使茎,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采得叶
用七岁儿,七个溺浸七日七夜,漉出晒乾。

叶茎根子气味

苦寒无毒。

李时珍曰:硫黄。

主治

本经曰:疥瘙痂痒,恶疮杀蝨,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陈藏器曰:鬼气尸疰伏留,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
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汁服,亦暴乾为末,小
便入酒,和服。

大明曰:补中益气,轻身补劳,驻颜色,长毛发,令黑不
老,兼去蒜发,杀风毒,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贴之。
李时珍曰:治疟疾寒热。

苏恭曰:生捣傅金疮,止血止疼良。

孟诜曰:烧灰隔纸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瘜肉黶瘢。

发明

苏颂曰:青蒿治骨蒸热劳,为最古方,单用之。

李时珍曰: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
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按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
采青蒿悬於门庭内,可辟邪气,阴乾为末。冬至元旦
各服二钱,亦良观。此则青蒿之治鬼疰伏尸,盖亦有
所伏也。

子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大明曰:明目开胃,炒用治劳瘦,壮健人。小便浸,用之
治恶疮疥癣,风煎水洗之。
孟诜曰:治鬼气,为末酒服方寸匕。

李时珍曰:功同叶。

附方

男妇劳瘦,青蒿细剉,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取
一升,去滓入器中,煎成膏丸,如梧子大。每空心及卧
时,温酒吞下二十丸。斗门方

虚劳寒热,肢体倦疼不拘男妇,八九月青蒿成实时,
采之去枝梗,以童子小便浸三日,晒乾为末,每服二
钱,乌梅一个,煎汤服。灵苑方

骨蒸鬼气,童子小便五大斗澄清,青蒿五斗八九月
拣带子者,最好细剉相和,纳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
大斗,去滓。溉釜令净,再以微火煎,可二大斗。入猪胆
一枚同煎,一大斗半去,火待冷。以磁器盛之,每欲服
时,取甘草二三两,炙熟为末,以煎和捣千杵为丸,空
腹粥饮下二十丸,渐增至三十丸止。崔元亮海上方
骨蒸烦热,青蒿一握,猪胆汁一枚,杏仁四十个,去皮
尖炒,以童子小便一大盏煎五分,空心温服。十便良方
虚劳盗汗,烦热口乾,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
末,麦门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後
米饮服二十丸,名青蒿煎。圣济总录

疟疾寒热,肘後方用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之。
存仁方用五月五日天未明时,采青蒿阴乾四两,桂
心一两为末,未发前酒服二钱。 经验方用端午日,
采青蒿叶阴乾,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先寒用热
酒先热,用冷酒发日五,更服之,切忌发物。

温疟痰甚,但热不寒,用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
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存仁方

赤白痢下,五月五日采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作
饼,日乾名蒿豉母,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
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极验。卫生易简方
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
冷水,粪後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金疮扑损,肘後方用青蒿捣封之,血出则愈。 一方
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五月五日捣和晒乾,临时为
末擦之。

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方

毒蜂螫人,嚼青蒿封之,即安。肘後方

耳出浓汁,青蒿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鼻中息肉,青蒿灰、石灰等分淋汁熬膏,点之。圣济总录
积热眼涩,三月三日或五月五日,采青蒿花或子,阴
乾为末。每井华水,空心服二钱,久服明目,可夜看书,
名青金散。十便良方

白蒿释名

《蘩》《诗经》     《皤蒿》《尔雅》

《游胡》《尔雅注》   《由胡》《夏小正》

《蒌蒿》《食疗》    《白蒿》《埤雅》

《旁勃》《北海人名》

白蒿图

白蒿图

《诗经》

《召南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
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蘩,皤蒿也。执蘩菜者。以豆荐蘩葅,朱注蘩,白蒿也。事祭事也,或曰蘩所以生蚕,盖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宫,即记所谓公桑蚕室也。大全《本草》曰蓬蒿也,似青蒿而叶麤,上有白毛,从初生至枯,白於众蒿,颇似细艾,三月采。《尔雅》所谓皤蒿也,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为葅。孔氏曰:蒿非水菜,谓于沼沚之傍采之。

《豳风七月》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蘩,白蒿也。释草云:蘩,皤蒿,此云白蒿变文,以晓人也。朱注蘩,白蒿也。所以生蚕,今人犹用之,盖蚕生未,齐未可食桑,故以此啖之也。

《尔雅》

《释草》

蘩皤蒿

白蒿,诗《召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毛传云:蘩,皤蒿也。郭氏云:白蒿,然则皤犹白也。《本草》云:白蒿。《唐本》注云:此蒿,叶粗於青蒿,从初生至枯,白於众蒿,欲似艾者,所在有之。又云: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蓬蒿,可以为葅。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陆玑云: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传》曰:繁,由胡,由胡,旁勃是也。

蘩之丑,秋为蒿

丑类也。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丑类也。此言蘩萧,莪之类,春始生气味,既异。故其名不同,至秋老成,则皆蒿也。郭云:丑类也,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也。

《大戴礼记》

《夏小正》

二月荣黄菜色菜。繁,由胡。繁,由胡者,繁母也。繁,旁勃
也。皆豆实也,故记之。

《毛诗·陆疏广要》

召南

《于以采蘩》

蘩,皤蒿。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食,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传》云:蘩,游胡,游胡,旁勃也。《尔雅》曰:蘩,皤蒿。郭氏、郑氏俱云:白蒿又曰:蘩,菟,又曰:蘩,由胡。郭氏郑氏俱云未详。疏云《召南》云:于以采蘩。毛传云:蘩,皤蒿也。郭氏云:白蒿,然则皤犹白也。《本草》云:白蒿。《唐本》注云:此蒿叶,麤於青蒿,从初生至枯,白於众蒿,欲似艾者。所在有之,又云叶似艾,叶上有白毛,麤涩俗呼蓬蒿,可以为葅。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博雅》云:蘩母,蒡葧也。《图经》曰:白蒿,蓬也。生中山川泽,今所在有之。《尔雅》所谓蘩,皤蒿是也。唐孟诜亦云:生挼酢食,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着蒌蒿条所说不同,明是二物。又今阶州以白蒿为茵蔯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埤雅蒿,青而

高。蘩白而繁。《尔雅》曰:蘩,皤蒿。一曰由胡。《广雅》云:由胡,白蒿也,北海谓之旁勃夏。小正曰:蘩,由胡。由胡,旁勃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蘩所以祭也。传曰:夫人执蘩菜以助祭神,飨德与信不求备焉。七月之诗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传曰:采蘩所以生蚕也,今复蚕种尚用。《蒿云仙经》曰:白蒿,白兔食之,仙。《尔雅》曰:蘩菟,岂谓是欤。《尔雅》翼云,《尔雅》释草曰:蘩之丑,秋为蒿,此大略之言也。又曰:蘩,皤蒿,此指一物之言也。故予以水草之蘩,为莪。而皤蒿则此别说之皤蒿,盖今之白蒿也。比青蒿而麤,从初生至枯,白於众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以为葅,甚益人。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然非水物,故非召南所谓也。春初,此蒿前诸草生。云:可以生蚕,盖所以繁育庶物,此物非惟生蚕。又曰:兔食之,而仙。又駏驉亦食,庵子而仙。駏驉,马类。兔食蘩,駏驉食庵,物各有所宜。本草又称:茵蔯蒿,白兔食之,仙盖。茵蔯似青蒿,而背白,故说者误以白蒿。说之其苗细,经冬不死,更因陈根而生,故名茵蔯。凡蘩之丑,艾可灸,蓍可占,萧可燎,蒌莪蒿蘩通可茹啖,论者别而论之。駏音渠上声驉音虚按《左传》云: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薀,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必用水草者,取其芳洁也。据《尔雅本草》:蘩,即白蒿。罗氏何云:非水物余生泽国习,见水草繁,茂於陆地者不少。然恒在洲渚浒涘间,其根下滋於水,故生耳。尝有荷花挺出於曲沼芳堤之上者,将亦谓之陆草耶。

《陆佃·埤雅》

《蘩》

蒿青而高,蘩白而繁。《尔雅》曰:蘩,皤蒿,白蒿也。叶麤於
青蒿,从初生至枯,白於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
故曰皤蒿也,今俗谓之蓬蒿,可以为菹。笺云:豆荐蘩
菹是也。一曰由胡。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蘩所以
祭也,于沼于水之外也,于沚于水之内也。荇采之左
右,蘩采之内外,苹藻采之,上下则其位弥下者,其事
亦弥繁故也。传曰:夫人执蘩菜以助祭神,飨德与信
不求备焉。王后则荇菜也。《国语》曰:王后亲织元紞公
侯之夫人,加以紘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与此
同意七月之诗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传曰采蘩所
以生蚕也。盖农功有早晚,蚕事有先後,故言求桑于
前。以着蚕之早者,采蘩于後,以着蚕之晚者,今覆蚕
种尚用蒿云。《仙经》曰:白兔食之,仙。《尔雅》曰:蘩菟,岂
谓是欤。采蘩先言于沼于沚,後言于涧之中,言夫人
於事,有进而无退,采苹言涧在前,采蘩言涧在後。夫
人嫌於事不勤,大夫妻嫌於德不卲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白蒿考》

生荒野中,苗高二三尺,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
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白蒿释名

李时珍曰:白蒿有水陆二种。尔雅通谓之蘩,以其易
繁衍也。曰蘩皤蒿,即今陆生艾蒿也,辛薰不美。曰蘩
由胡,即今水生蒌蒿也,辛香而美。曰蘩之丑秋,为蒿
则通指水陆二种而言,谓其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
则皆呼为蒿矣。曰藾、曰萧、曰荻、皆老蒿之通名,象秋
气肃赖之意。

集解

《别录》曰:白蒿生中山川泽,二月采。

陶弘景曰:蒿类甚多,而俗中不闻呼白蒿者,方药家
既不用,皆无复识之。

苏恭曰:《尔雅》皤蒿即白蒿也,所在有之,叶颇似细艾。
上有白毛,错涩粗於青蒿,从初生至秋,白於众蒿。
掌禹锡曰:蓬蒿可以为茹。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也。
陆玑诗疏云:凡艾白色为皤,今白蒿先诸草发生,香
美可食,生蒸皆宜。

苏颂曰:此草古人以为葅,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
或疑白蒿即蒌蒿。而孟诜食疗又别着蒌蒿条所说
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异也。又今阶州以
白蒿为茵蔯,其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
李时珍曰:白蒿,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本草所用盖
取水生者。故曰:生中山川泽,不曰山谷平地也,二种
形状相似,但陆生辛薰,不及水生者香美。诗云: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蒿是矣。鹿食
九种解毒之草,白蒿其一也。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
沚。左传云:苹蘩薀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并指水生白蒿而言。则本草白蒿之为蒌蒿,无疑矣。
《郑樵·通志》谓:苹为蒌蒿,非矣。鹿乃山兽,蒌乃水蒿。陆
玑诗疏谓:苹为牛尾蒿,亦非矣。牛尾蒿,色青不白,细
叶直上,状如牛尾也。蒌蒿生陂泽中,二月发苗,叶似
嫩艾而岐细,面青背白,其茎或赤或白,其根白脆。采
其根茎,生熟葅曝皆可食。盖嘉蔬也。景差大招云:吴
酸蒿蒌不沾薄,只谓吴人善调酸。瀹蒌蒿为虀,不沾
不薄而甘美,此正指水生者也。

苗根气味

甘平无毒。

孙思邈曰:辛平。

李时珍曰:发疮疥。

主治

《本经》曰: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
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孟诜曰:生挼醋淹为葅食,甚益人。捣汁服,去热黄及
心痛。曝为末,米饮,空心服一匙,治夏月暴水痢。烧灰
淋汁煎,治淋沥疾。

李时珍曰:利膈开胃,杀河豚鱼毒。

发明

陶弘景曰:服食家《七禽散》云:白兔食白蒿仙。与庵
同法耳。

李时珍曰:《本经》列白蒿於上品,有功无毒。而古今方
家不知用,岂不得服之之诀欤。

子主治

孟诜曰:鬼气为末,酒服之良。

附方

恶疮、癞疾。但是恶疮遍体,面目有疮者,皆可服之。用
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酿酒法,
候熟稍稍服之。梅师方

蒌蒿释名

《蒌》《诗经》     《购》《尔雅》

《蔏蒌》《尔雅》    《蒌蒿》《尔雅注》

蒿》《农政全书》

蒌蒿图

蒌蒿图

《诗经》

《周南乔木》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释草云:购,蔏蒌。舍人曰购,一名蔏蒌。郭云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生可啖。江东用羹鱼也。陆玑疏云: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是也。

《尔雅》

《释草》

《购蔏音商音闾

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舍人曰购,一名蔏蒌。郭云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诗》周南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刈其蒌。陆玑疏云: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周南乔木》

言刈其蒌

蒌,蒌蒿也。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

《尔雅》云:购,蔏蒌。郭、郑俱云: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埤雅》:蔏蒌,一名购。茎高丈余,蒿属,其叶似艾,白色,初生可啖,江东采以羹鱼。管子曰:叶下于下于苋,苋下于蒲,蒲下于苇,苇下于雚,雚下于蒌,蒌下于荓,荓下于萧,萧下于薜,薜下于萑,萑下于茅。凡彼草物有十二衰。

陆佃《埤雅》

《蔏蒌》

蔏蒌,一名购。茎高丈余,蒿属也。其叶似艾,白色,初生
可啖,江东采以羹鱼。《诗》曰: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
于归,言秣其驹。言文王之化行乎。江汉之域,昏姻能
以礼行。而男子廉,妇人贞,虽刍荛者以错薪相让,言
刈其蒌而已。即序所谓美化者也。盖关雎之化行,始
於罝兔,终於刍荛之卑,可谓至矣。故自其言,刈楚蒌
者汝坟。一章曰,伐其条枚,二章曰伐其条肄也。一曰
蒌言微者,之犹有才驹;言窭者之,犹有礼也。

《罗愿·尔雅翼》

《蒌》

蒌,蒌蒿也。《说文》:曰蒌可以烹鱼,其叶似艾,白色,长数
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
生食之,香而脆美。又可蒸为茹,江东用羹鱼。汉广之
诗曰: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夫翘翘错薪不敢斥菜也。
言刈其蒌而已之子,于归不敢斥求也。言秣其驹而
已刈楚犹薪之微者也,蒌则菜耳。此言无思犯礼之
甚也,古者刍荛之过,取以喻非礼。《春秋左氏传》曰:羊
舌鲋求货於卫淫刍荛者,盖刍荛各有疆禁。多取则
为淫,故以喻男女之非礼,今错薪犹不思,冒取焉。则
无思犯礼,可知矣。蒌今古以为珍菜。大招云:英酸蒿
蒌不沾薄只。王逸曰:蒿,繁草也。蒌,香草也。蒿一作芼
芼菜也,言吴人善为羹,其菜若蒌,味无沾薄,言其调
也。又曰:沾多,汁也,薄无味也。言吴人工调咸酸爚,蒿
蒌以为虀其味,不醲不薄,适其美也。盖蒌多生於吴。
郭氏亦云:江东用羹鱼,则吴人尤能调和之。如後世
千里蓴羹,未下盐豉之比。淮南子煎熬焚炙,调齐和
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此遁於火也,此之谓也。

《谢翱·楚辞芳草谱》

《蒌》

蒌,蒌蒿也。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
大招云:吴酸蒿蒌不沾薄只。王逸曰:蒿,繁草也。蒌,香
草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蒿考》

田野中,处处有之。苗高二尺,余茎似艾,其叶细长,
锯齿叶抪茎而生,味微苦,性微温。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元扈先生曰:可作恒蔬尝过。

《高濂·遵生八牋》

《蒌蒿》

春初采心苗入茶,最香。叶可熟食,夏秋茎可作虀。

蒿释名

《莪》《诗经》     《萝》《尔雅》

《莪蒿》《尔雅注》   《蒿》《尔雅注》
《抱娘蒿》《本草》

《诗经》

《小雅菁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释草》云:莪萝,蒿也。舍人曰:莪,一名萝。郭璞曰:今莪,蒿也。陆玑疏云:莪蒿,一名萝蒿。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是也。大全《本草》注曰:一名莪蒿,茎叶如青蒿,开淡红紫花,结角子,长二寸许,微弯。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蓼蓼长大。貌言忧思之深,每事皆不精识。故视莪为蒿,以喻众事皆然也。朱注莪美菜也,蒿贱草也。昔谓之莪,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也。大全华谷严氏曰:莪萝,蒿也。蒿草中之高者也。

《尔雅》

《释草》

莪萝

今莪蒿也,亦曰蒿。舍人云:莪,一名萝。郭云:今莪蒿也,亦曰蒿。诗小雅云:菁菁者莪。陆玑云:莪,蒿也,一名萝蒿,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小雅蓼莪》

菁菁者莪

莪,蒿也,一名萝蒿,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食香美味颇似蒌蒿。

《尔雅》云:莪,萝。郭注:今莪蒿也,亦曰蒿。郑注:莪蒿也,本草谓之蒿,似艾而细,可食。《本草》云:角蒿。唐注云:叶似白蒿,花如瞿麦,红赤可爱,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月八月采。蜀本云:叶似蛇床,青蒿等子,角似蔓菁,实黑细秋,熟所在皆有之。陈藏器云:蒿生高冈,宿根先於百草。一名莪蒿。衍义云:角蒿,茎叶如青蒿,开淡红紫花,花大约径三四分。花罢结子,长二寸许,微弯。《埤雅莪》亦曰:之,为言高也。莪生泽国渐洳之地,叶似斜蒿而细科。生可食,宿根先於百草,一名萝蒿,一名角蒿。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阿大陵也。莪,微草也。言君子之长,育人材犹大。陵之长育,微草也。菁菁盛貌,盖草之初,生其色,元盛则乃青霜死,而後黄落。故菁之文从青。诗曰:何草不元以言其生,何草不黄以言其死也。《尔雅》《释虫》曰:蛾,罗也。《释草》又曰:莪,萝也。盖蛾所以生蚕,莪亦所以覆而出之,此义亦谓之罗与。《字说》曰:莪以科生,而俄诗曰匪莪伊蒿,匪莪伊蔚,莪俄而蒿直,蔚麤而莪细。育材之诗正言,莪者,以此尔雅翼莪萝蒿也,生於水泽。诗云: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盖莪水中所生,陵阿亦通有之。

按蒿类甚多尔雅云:蘩之丑,秋为蒿。言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通呼为蒿也。张揖谓白蒿为蘩母,即此意。凡蒿皆入药品,此章菁,菁者莪,莪为莪蒿,即《本草》角蒿也。采蘩云:于以采蘩,蘩为皤蒿,即《本草》白蒿也。鹿鸣云食野之蒿,蒿为青蒿,即《本草》草蒿也。蓼莪云:匪莪伊蔚,蔚为牡蒿,即《本草》马先蒿也。

《陆佃·埤雅》

《莪》

莪亦曰:之,为言高也。莪生泽国渐洳之地,叶
似斜蒿而细科。生可食,宿根先于百草,一名萝蒿,一
名角蒿。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阿大陵也,莪微草
也。言君子之长育人材,犹大陵之长育微草也。菁菁
盛貌,盖草之初,生其色,元盛则乃青霜死,而後黄落。
故菁之文从青诗曰:何草不元以言其生,何草不黄
以言其死也。盖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世
方太平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一乐也。能得贤者,以为
邦家立太平之基,二乐也。得天下之人材,而教育之,
三乐也。故序诗者曰: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南山有台,
乐得贤也。菁菁者莪,乐育材也。

《罗愿·尔雅翼》

《莪》

莪,萝蒿也。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二
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诗曰:蓼蓼
者莪,匪莪伊蒿,又曰匪莪伊蔚,盖皆蒿类视之不察,
则不得莪生於水泽。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在彼
中沚,在彼中陵,盖莪水中所生,陵阿亦通有之。此虽
可食之菜,然彼中阿沚,陵有在者焉。而未采盖育之,
而使成也。地之良者善养物,君之仁者善养士。故以
为能长育人材焉。凡莪即古之蘩风,有采蘩采苹。其
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采蘩,于涧之中。《春秋
左氏传》曰: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
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号之为涧谿沼沚之毛,合之以
潢污行潦之水,所采者则于沼于沚于涧,所列者则
有苹有薀有藻,其为水草,明矣。说者乃曰:蘩,皤蒿。夫
皤蒿陆草不妨亦谓之蘩,顾非夫人之所采。《尔释草》
曰:蘩之丑,秋为蒿。以丑言之则其类多矣,莪谓之莪
蒿,又谓之萝蒿,又谓之蒿。然则可谓蘩之丑矣。又
莪在中沚,即与于沼于沚,涧谿沼沚之毛,所在符合
水草之蘩,自当谓此。《尔释草》曰:莪萝释虫,又曰蛾罗
字异,而音皆同。谓蚕蛾也,莪岂有用於蚕,故同其两
名耶。古蘩皤蒿以为可以生蚕,然则此水草之蘩,莪
亦当尔耳。故曰,莪即蘩也。

《郑樵·通志》

《昆虫草木略》

莪,莪蒿也。一名萝,故又谓之萝蒿。尔雅云莪萝,诗云
菁菁者,莪本草谓蒿。
蒿先於百草而生。《尔雅》云:莪萝。注云:蒿也。《小雅》
云:菁菁者莪。陆玑云莪蒿也,一名萝蒿。

《本草纲目》

蒿释名

李时珍曰,陆农师云:之为言高也,莪言峨也。莪科
高也,可以覆蚕。故谓之萝抱根丛生,故曰抱娘。

集解

李时珍曰:蒿,生高冈,似小蓟。宿根先於百草。《尔雅》
云:莪萝是也。诗《小雅》云:菁菁者莪。陆玑注云:即莪蒿
也,生泽国渐洳处,叶似斜蒿而细科。二月生,茎叶可
食,又可蒸,香美颇似蒌蒿,但味带麻,不似蒌蒿甘香。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破血下气煮食之

角蒿释名

《猪牙菜》《农政全书》 《角蒿》《本草纲目》

角蒿图

角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猪牙菜考》

《本草》名角蒿,一名莪蒿,一名萝蒿,又名蒿。旧云:生
高冈及泽田渐洳处,多有。今处处有之,生田野中,苗
高一二尺,茎叶如青蒿,叶似斜蒿叶,而细又似蛇床。
子叶梢间,开花红赤色,鲜明可爱,花罢结角子,似蔓
菁。角长二寸,余微弯中,有子黑色,似王不留行子。味
苦辛,性温无毒,一云性平有小毒。

救饥

采嫩苗茎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角蒿集解

苏恭曰:角蒿似白蒿,花如瞿麦,红赤可爱,子似王不
留行,黑色作角,七月八月采。

韩保昇曰:叶似蛇床青蒿,子角似蔓菁,青黑而细。秋
熟,所在皆有之。

寇宗奭曰:茎叶如青蒿,开淡红紫花,大约径三四分。
花罢结角,长二寸许,微弯。

修治

曰:凡使勿用红蒿,并邪蒿二味,真似角蒿。只是
此香而角短尔,采得於槐砧上,细剉用之。

气味

辛苦有小毒。

主治

《唐本》曰:乾湿诸恶疮,有虫者。
寇宗奭曰:治口齿疮,绝胜。

附方

齿龈宣露多是疳也,角蒿烧灰夜涂上,切忌油腻,沙
糖乾枣。外台秘要

口疮不瘥,入胸中并生者,不拘大人小儿,以角蒿灰
涂之,有汁吐去,一宿效。千金方

月蚀耳疮,用蒿灰掺之良。集简方

牡蒿释名

《蔚》《诗经》     《牡菣》《尔雅》

《牡蒿》《尔雅注》   《马薪蒿》《尔雅注》

《齐头蒿》《本草》

牡蒿图

牡蒿图

《诗经》

《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舍人曰:蔚,一名牡菣。某氏曰,江河间曰:菣。陆玑疏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薪蒿。

《尔雅》

《释草》

蔚,牡菣。

无子者。蔚,即蒿之雄,无子者。故云:牡菣。舍人曰:蔚,一名牡菣。诗。《蓼莪》云:匪莪伊蔚。陆玑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薪蒿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小雅蓼莪》

匪莪伊蔚

蔚,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薪蒿。《尔雅》云:蔚,牡菣。郭郑注俱云:蔚,即蒿之雄,无子者。故云牡菣。《本草》云:马先蒿,生南阳川泽,叶如益母草,花红白。八九月有实,俗谓之虎林,亦名马薪蒿。诗所谓匪莪伊蔚是也。但郭注云:牡菣,无子者。而陆云:有子二说小异。今当用有子者,为正。陶隐居云:一名烂石草。尔雅翼蔚,蒿菣。郭氏曰: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又曰蔚,牡菣。郭曰:无子者。诗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又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蒿生子以喻母,牡蒿以喻父,凡人之情念,其父母则因物而感。一说曰匪莪伊蒿,蒿犹有子者,匪莪伊蔚,蔚则无子。以见父母得我之难也,今皆无报矣。则有我之不如无也,且蔚又治无子,亦寓其意焉。

《本草纲目》

牡蒿释名

李时珍曰:尔雅蔚,牡菣。蒿之无子者,则牡之名以此
也。诸蒿叶皆尖,此蒿叶独奓音查而秃。故有齐头蒿之
名。

集解

《别录》曰:牡蒿生田野,五月八月采。

陶弘景曰:方药不复用。

苏恭曰:齐头蒿也,所在有之,叶似防风,细薄而无光
泽。

李时珍曰:齐头蒿,三四月生苗,其叶扁而本狭,末奓
有秃岐。嫩时可茹,鹿食九草,此其一也。秋开细黄花,
结实大,如车前实。而内子微细,不可见。故人以为无
子也。

苗气味

苦微甘温无毒。

主治

《别录》曰: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不可久服,血脉满盛。
李时珍曰:擂酒服治阴肿。

附方

疟疾寒热,齐头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锺。
未发前服以渣,傅寸口。男左女右,二日便止。海上方

马先蒿释名

《马矢蒿》《本经》   《练石草》《别录》

《烂石草》《别录》   《马先蒿》《唐本草》

《马新蒿》《唐本草》  《虎麻》《俗名》

马先蒿图

马先蒿图

《本草纲目》

马先蒿释名

李时珍曰:蒿,气如马矢。故名马先,乃马矢字讹也。马
新又马先之,讹也。

陶弘景曰:练石草,一名烂石草,即马矢蒿。今方药不
复用之。

集解

《别录》曰:马先蒿,练石草并生南阳川泽。

苏恭曰:叶大如茺蔚,花红白色,二月八月采茎叶,阴
乾。用八月九月实熟,俗谓之虎麻是也。一名马新蒿,
所在有之,茺蔚苗短小,其子夏中熟,二物初生极相
似也。

掌禹锡曰:按《尔雅》:云蔚,牡菣。注云:即蒿之无子者。诗
云:匪莪伊蔚。陆玑云:牡蒿也。二月始生,七月花,花似
胡麻花而紫赤。八月生,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
新蒿是也。

苏颂曰:郭璞以牡菣为无子,而陆玑云有子,二说小
异,今当用有子者为正。

李时珍曰:《别录》牡蒿,马先蒿。原是二条。陆玑所谓有
子者,乃马先蒿。而复引无子之牡蒿释之,误矣。牡蒿
详见本条。

气味

苦平无毒。

《别录》曰:练石草寒。

主治

本经曰: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
《别录》曰:练石草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结气利,水道
小便。

陶弘景曰:恶疮。

附方

大风癞疾,骨肉疽败,眉须堕落,身体痒痛,以马先蒿,
一名马矢蒿,一名烂石草,炒捣末,每服方寸匕,食前
温酒下,一日三服,一年都瘥。肘后方

黄花蒿释名

《黄花蒿》《纲目》   《臭蒿》《大明》

《草蒿》《大明》

黄花蒿图

黄花蒿图

《本草纲目》

黄花蒿集解

《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

李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
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食,人家采以罨酱,
黄酒麴者是也。

叶气味

辛苦凉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小儿风寒惊热。

子气味

辛凉无毒。

主治

大明曰: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及邪气鬼毒。

邪蒿释名

《邪蒿》《嘉佑》    《斜蒿》《遵生八牋》

邪蒿图

邪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邪蒿考》

生田园中,今处处有之,苗高尺余,似青蒿细软。叶又
似葫萝卜,叶微细,而多花叉。茎叶稠密,梢间开小碎
瓣黄花,苗叶味辛,性温平无毒。

救饥

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生食。微动风,气作
羹食良。不可同胡荽食,令人汗臭气。

《本草纲目》

邪蒿释名

李时珍曰:此蒿叶纹,皆邪故名。

集解

陈藏器曰:邪蒿根茎似青蒿,而细软。

李时珍曰:三四月生苗,叶似青蒿,而色浅不臭,根叶
皆可茹。

气味

辛温平无毒。

孟诜曰:生食微动风,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
汗臭气。

主治

孟诜曰:胸膈中臭,烂恶邪气,利肠胃,通血脉,续不足
气。

食医心镜曰:煮熟和酱醋食,治五脏恶邪气厌谷者,
治脾胃肠澼大渴热中暴疾恶疮。

《高濂·遵生八牋》

《斜蒿》

三四月生小者全科可用,大者摘嫩头汤中,焯过晒
乾。食时再用汤泡,料拌食之。

茼蒿释名

《茼蒿》《嘉佑》    《蓬蒿》《本草纲目》

茼蒿图

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茼蒿考》

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高一二尺,叶类胡萝
卜。叶而肥大,开黄花似菊花,味辛性平。

王祯曰:茼蒿者,叶绿而细茎稍白,味甘脆。

《农桑通诀》曰:茼蒿,春二月种,可为常食,秋社前十日
种,可为秋菜。如欲出种春菜,食不尽者,可为子俱是
畦,种其叶又可汤泡,以配茶茗实菜中之有异味者。

救饥

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动风气,
熏人心,令人气满。

《本草纲目》

茼蒿释名

李时珍曰:形气同乎。蓬蒿故名。

集解

汪机曰:《本草》不着形状,後人莫识。

李时珍曰:茼蒿,八九月下种,冬春采食,肥茎花叶微
似白蒿,其味辛甘。作蒿气,四月起薹,高二尺余,开深
黄色花,状如单瓣菊花。一花结子,近百成球,如地菘
及苦子。最易繁茂,此菜自古已有。孙思邈载在《千
金方》菜类。至宋嘉佑中,始补入《本草》,今人常食者,而
汪机乃不能识,辄敢擅自修纂,诚可笑慨。

气味

甘辛平无毒。

掌禹锡曰:多食动风气,薰人心,令人气满。

主治

孙思邈曰: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高濂·遵生八牋》

《蓬蒿》

采嫩头,二三月中方盛。取来洗净,加盐少腌,和粉作
饼油煠,香美可食。

野茼蒿图

野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野茼蒿考》

生荒野中,苗高二三尺,茎紫赤色。叶似白蒿,色微青
黄,又似初生松针,而茸细味苦。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蒿部艺文

《拔蒿二绝示诸生》
明·李东阳

委巷回风多暮尘,阶前老蒿长刺人。呼童荷锸相料
理,忽见庭花放锦新。

拔去庭蒿庭始宽,向来茅塞本无端。谁道人心不如
此,塞时容易拔时难。

蒿部选句

楚屈原大招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晋嵇康诗:斤鷃擅蒿林。

宋苏轼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蔬煮蒿节碎,点青蒿凉饼滑。

黄庭坚诗:蒌蒿数节王簪横,蒌蒿芽甜草头辣。
方岳诗:蒌蒿苗肥点寒绿。

元戴师初诗:水味野栽蒿白瘦。

耶律楚材诗:细剪蒌蒿点韭黄。

蒿部纪事

竹书纪年,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为宫室,因名蒿
室。

拾遗记条阳山,出神蓬如蒿,长十丈。周初国人献之,
周以为宫柱,所谓蒿宫也。

《列仙传》:老莱子,蓬蒿为室。

《後汉书·独行传》:向栩拜赵相。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
生蒿莱。

《东观汉记》:杜林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
草不食其粟。

《三辅决录》:张仲蔚与魏景卿,俱隐不仕,所居蓬蒿,至
於没人。

孙晨冬月无被以蒿,一束暮卧,旦收之。

神仙服食,经十一月采,旁勃勃,白蒿也。白兔食之,寿
八百岁。

《北齐书·邢峙传》:峙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
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
风。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
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
缣纩。

《隋书·赵煚传》:煚为冀州刺史。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
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
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於重
刑。其以德化民,皆类此也。

《太平御览》:高祖遣李密东征。朝士谏曰:李密性多轻
狡,好为反叛,愿勿遣。帝曰:蒿箭射蒿篱耳,吾岂不知。
酉阳杂俎,田在实布之子也。太和中,尝过蔡州北路,
侧有草如蒿茎,大如指。其端聚叶,似鹪鹩巢。在颠折
视之,叶中有小鼠数十才,若皂荚子,目犹未开啾啾
有声。

《桂海虞衡志》:大蒿,容梧道中,久无霜雪,处年深滋,长
大者,可作屋柱。小亦中肩舆之扛。

《朝邑县志》:小盐池纵横二十余里,斥卤不生,黍稷产
有蓬蒿,贫乏者采以为食,顷者有司关白欲一切起
课,即蓬蒿之微,亦欲扭汁成盐呜呼。是欲蒸沙而饭
之也,岂不难哉。

蒿部杂录

《礼记·月令》:孟春,行秋令,则藜莠蓬蒿并兴。

《左传》:苹,蘩,薀,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夫人执蘩菜以助祭。

山家清供旧,客江西林谷梅山房书院,春时多食蒌
蒿,嫩茎去叶汤焯,用油盐苦酒煠之为茹。或加以肉,
香脆良可爱。後归京,春辄思之,偶与李竹埜邻以其
江西人。因问之,李云:广雅名蔏,蒌生下田,江西以羹
鱼。陆疏云:叶似艾,白色。可蒸为茹。即汉广言:刈其蒌
之蒌矣。山谷诗云:蒌高数着玉簪横。乃证以诗注,果
然李乃怡轩之子,尝从江西西山,问宏词法,多识草
木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