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部 > > 春秋集传纂例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集传纂例    春秋类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集传纂例十卷唐陆淳撰葢释其师啖助并赵匡之説也助字叔佐本赵州人徙闗中官润州丹阳县主簿匡字伯循河东人官洋州刺史淳字伯冲呉郡人官至给事中后避宪宗讳改名质二程遗书陈振孙书録解题及朱临作是编后序皆云淳师助匡旧唐书云淳师匡匡师助新唐书则云赵匡陆淳皆助髙弟案吕温集有代淳进书表称以啖助为严师赵匡为益友又淳自作修传始终记称助为啖先生称匡为赵子余文或称为赵氏重修集传义又云淳秉笔执简侍于啖先生左右十有一年而不及匡又栁宗元作淳墓表亦称助匡为淳师友当时序述显然明白刘昫以下诸家并传闻之悮也助之説春秋务在考三家得失弥缝漏阙故其论多异先儒如论左传非邱明所作汉书邱明授鲁曾申申传呉起自起六传至贾谊等説亦皆附会公羊名髙谷梁名赤未必是实又云春秋之文简易先儒各守一传不肯相通互相弹射其滋甚左传序周晋齐宋楚郑之事独详乃后代学者因师授衍而通之编次年月以为传记又襍采各国诸卿家传及卜书梦书占书纵横小説故序事虽多释经殊少犹不如公谷之于经为宻其论未免一偏故欧阳修晁公武诸人皆不满之而程子则称其絶出诸家有攘异端开正途之功葢舍传求经寔导宋人之先路生臆断之其过不可掩破附防之失其功亦不可没也助书本名春秋统例仅三卷卒后淳与其子异裒录遗文请匡损益始改名纂例成于大厯乙卯定着四十篇分为十卷始末具见第八篇中唐书艺文志卷数亦同此本卷数相符葢犹旧帙其第一篇至第八篇为全书总义第九篇为鲁十三公并世绪第三十六篇以下为经传文字脱谬及人名国名地名其发明笔削之例者寔二十六篇而已袁桷后序称此书废已久所得为寳章桂公校本闻蜀有小字本惜未之见呉菜栁贯二后序皆称得平阳府所刋金泰和三年礼部尚书赵秉文家本是元时已为难觏流传得至今日亦可谓岿然独存矣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春秋集传纂例原序
  栁子厚与元次山论春秋书言自得集传常愿执洒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始得执弟子礼未及卒业而先生云亡复有先生墓表谓説春秋者百千卒无有及其根源者独先生讲述三十年经学始大光莹乃为先生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与门人世儒相与諡曰文通先生其见尊于当世如此子厚文章宗匠也以韩退之之贤犹不肯髙以为师独肯执弟子礼于陆氏前则陆氏之学从可论也自孔子没前先生几千余年矣后先生又数百年矣皆未有出其书之右者岂非胶于偏见而然耶而汉通经者以董仲舒为第一然犹胶于谷梁不克别白余可知也临尝从师学识其大略复得先生所为书乃益晓发惜乎不得人人传之以速其逺到子厚谓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况有明敏勤笃之资者乎近嵗取人以通经为尚学者无大小以不通经为耻则此书之传为时羽翼岂可忽哉庆厯戊子呉兴朱临谨序
  自唐世言文者一变而王杨卢骆再变而燕许三变而韩栁虽其文振八代之弊及见当世经生攻训诂治义疏则深敬之太常殷侑新注公羊退之欲为之序幸得挂名经端以蕲不朽及寄诗卢仝又言其抱遗经束三传然仝所着春秋摘微一巻间见一二未甚为学者轻重惟子厚答元饶州书恒愿归于陆先生之门执弟子礼会先生病子厚出邵州竟不克卒业先生葢河东陆淳元冲也与子厚同郡且云先生师天水啖助及赵匡知圣人之防兼用二帝三王法至先生大备春秋集注纂例辨疑微防等书包罗旁魄轇轕上下一出于正于是乎春秋有啖赵陆氏之学往予北游京师始从国子学见陆氏纂例十巻是金泰和间礼部尚书赵秉文手本太原板行后又得陆氏辨疑七巻微防三巻而集注乆阙自唐世学者説经一本孔氏正义及宋之盛説者或不用正义六经各有新注争为一已自见之论而欲求胜于先儒已成之説宋子京传唐书犹不满于啖助者岂啖助实有以开之故欤虽然陆氏未可毁也后之学者自肆于藩篱阃域之外口传耳剽而不难于议经者必引啖赵陆氏以自解是或未之思也夫元呉莱字立夫序
  唐丹阳主簿赵州啖助攷春秋三传短长撰集传复摄纲条为统例助卒其子异裒録遗稿于是门人洋州刺史河东赵匡损益之而给事中陆淳师事匡纂会其文为春秋集传纂例十卷集注自元已亡而纂例及辨疑微防三书延祐中从集贤学士曲出之请锓板江西行省魏晋以前説春秋者创通大义而已有所未通则没而不説又或自乱其义自杜元凯以例释左氏其说有正例变例非例之分别为五体以寻经传之微防言春秋者宗之然犹略而未该至三子书出例乃大备庶乎丝麻之屦之不紊其有功于春秋甚大淳为韦执谊所援得侍讲东宫栁子厚因执弟子礼归安朱临序是书谓子厚文章宗匠以韩退之之贤犹不肯髙以为师独肯执弟子礼于陆氏以此推陆氏之学要之子厚之师陆氏特出于党人一时附和正未足以是为轻重也然唐人所尚者诗赋往往未暇究明经义陆氏独能传习其师説通圣人之书于后世其贤有过人者当其时蔡广成以易施士匄以诗仲子陵袁彛韦彤韦以礼强蒙以论语皆自名其学以显于时今其书俱不传惟三子书仅存钱塘龚主事蘅圃刻而传之功不在曲出下矣秀水朱彛尊序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一
  唐 陆淳 撰
  春秋宗指议第一
  此经所以称春秋者先儒説云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啖子曰夫子所以修春秋之意三传无文说左氏者以为春秋者周公之志也暨乎周徳衰典礼丧诸所记注多违旧章宣父因鲁史成文考其行事而正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杜元凯左传序及释例云然】言公羊者则曰夫子之作春秋将以黜周王鲁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何休公羊传注中云然】解谷梁者则曰平王东迁周室微弱天下板荡王道尽矣夫子伤之乃作春秋所以明黜陟着劝戒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使夫善人劝焉淫人惧焉【范寗谷梁传序云然】吾观三家之説诚未达乎春秋大宗安可议其深指可谓宏纲既失万目从而大去者也予以为春秋者救时之弊革礼之薄何以明之前志曰夏政忠忠之弊野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僿救僿莫若以忠复当从夏政夫文者忠之末也设教于本其弊犹末设教于末弊将若何武王周公承殷之弊不得已而用之周公既没莫知改作故其頽弊甚于二代以至东周王纲废絶人伦大坏夫子伤之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弊又曰后代虽有作者虞帝不可及已葢言唐虞淳化难行于季末夏之忠道当变而致焉是故春秋以权辅正【天王狩于河阳之类是也】以诚断礼【褒高子仲孙之类是也】正以忠道原情为本不拘浮名【不罪栾书之类是也】不尚狷介【不褒泄台之类是也】从宜救乱因时黜陟或贵非礼勿动【诸非礼悉讥之是也】或贵贞而不谅【即合权道是也】进退抑扬去华居实故曰救周之弊革礼之薄也古人曰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出淮南子】又言三王之道如循环太史公亦言闻诸董生曰春秋上明三王之道公羊亦言乐道尧舜之道以俟后圣是知春秋参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守周典理必然矣据杜氏所论褒贬之指唯据周礼若然则周徳虽衰礼经未冺化人足矣何必复作春秋乎且游夏之徒皆造堂室其于典礼固当洽闻述作之际何其不能赞一辞也又云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则夫子曷云知我者亦春秋罪我者亦春秋乎斯则杜氏之言陋于是矣何氏所云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虽得其言用非其所不用之于性情【性情即前章所谓用忠道原情】而用之于名位【谓黜周王鲁也】失指浅末不得其门者也周徳虽衰天命未改所言变从夏政唯在立忠为敎原情为本非谓改革爵列损益礼乐者也故夫子伤主威不行下同列国首王正以大一统先王人以黜诸侯不言战以示莫敌称天王以表无二尊唯王为大邈矣崇髙反云黜周王鲁以为春秋宗指【隠元年盟于昧何休注然】两汉专门传之于今悖礼诬圣反经毁传训人以逆罪莫大焉范氏之説粗陈梗槩殊无深指且厯代史书皆是惩劝春秋之作岂独尔乎是知虽因旧史酌以圣心拨乱反正归诸王道三家之説俱不得其门也或问春秋始于隠公何也答曰夫子之志冀行道以拯生灵也故歴国应聘希遇贤王及麟出见伤知为哲人其萎之象悲大道不行将托文以见意虽有其徳而无其位不作礼乐乃修春秋为后王法始于隠公者以为幽厉虽衰雅未为风平王之初人习余化苟有过恶当以王法正之【此时但见周家旧典自可理也】及代变风移陵迟乆矣若格以太平之政则比屋可诛无复善恶故断自平王之末而以隠公为始所以拯薄俗勉善行救周之弊革礼之失也【言此时周礼既壊故作春秋以救之】
  三传得失议第二
  啖子曰古之解説悉是口传自汉以来乃为章句如本草皆后汉时郡国而题以神农山海经广説殷时而云夏禹所记自余书籍比比甚多是知三传之义本皆口传后之学者乃着竹帛而以祖师之目题之予观左氏传自周晋齐宋楚郑等国之事最详晋则每一出师具列将佐宋则每因兴废备举六卿故知史防之文每国各异左氏得此数国之史以授门人义则口传未形竹帛后代学者乃演而通之总而合之编次年月以为传记又广采当时文籍故兼与子产晏子及诸国卿佐家传并卜书及杂占书纵横家小説讽谏等杂在其中故叙事虽多释意殊少是非交错混然难证其大略皆是左氏旧意故比余传其功最髙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百代之下颇见本末因以求意经文可知又况论大义得其本源解三数条大义【天王狩于河阳之类】亦以原情为説欲令后人推此以及余事而作传之人不达此意妄有附益故多迂诞又左氏本末释者抑为之説遂令邪正纷揉学者迷宗也公羊谷梁初亦口授后人据其大义散配经文【传中犹称谷梁子曰是其证也】故多乖谬失其纲统然其大指亦是子夏所传故二传传经宻于左氏谷梁意深公羊辞辨随文解释往往钩深但以守文坚滞泥难不通比附日月曲生条例义有不合亦复强通踳駮不伦或至矛盾不近圣人夷旷之体也夫春秋之文一字以为襃贬诚则然矣其中亦有文异而义不异者【详内以略外因旧史之文类是也】二传穿凿悉以褒贬言之是故繁碎甚于左氏公羊谷梁又不知有不告则不书之义凡不书者皆以义説之且列国至多若盟会征伐丧纪不告亦书则一年之中可盈数巻况他国之事不凭告命从何得书但书所告之事定其善恶以文褒贬耳左氏言褒贬者又不过十数条其余事同文异者亦无他解旧解皆言从告及旧史之文若如此论乃是夫子写鲁史尔何名修春秋乎故谓二者之説俱不得中
  啖氏集传注义第三
  啖子曰惜乎防言乆絶通儒不作遗文所存三传而已传已互失经指注又不尽传意春秋之义防乎冺灭唯圣作则譬如泉源苟涉其流无不善利在人贤者得其深者其次得其浅者若文义隠宻是虚设大训谁能通之故春秋之文简易如天地焉其理着明如日月焉但先儒各守一传不肯相通互相弹射仇讐不若诡辞迂説附会本学鳞杂米聚难见易滞益令后人不识宗本因注迷经因疏迷注党于所习其俗若此老氏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信矣故知三传分流其源则同择善而从且过半矣归乎允当亦何常师今公羊谷梁二传殆絶习左氏者皆遗经存传谈其事迹翫其文彩如览史籍不复知有春秋微防呜呼买椟还珠岂足怪哉予辄考覈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亦以愚意裨补阙漏商防得失研精宣畅期于浃洽尼父之志庶防可见疑殆则阙以俟君子谓之春秋集传集注又撮其纲目撰为统例三卷以辅集传通经意焉所以剪除荆棘平易道路令趣孔门之士方轨康衢免涉于险难也
  啖氏集注义例第四
  啖氏曰予所注经传若旧注理通则依而书之小有不安则随文改易若理不尽者则演而通之理不通者则全削而别注其未详者则据旧説而已但不博见诸家之注不能不为恨尔或问曰传则每题传名注则何不题注者之名乎答曰杜征南云略举刘贾许頴之违何掾云略依胡母生条例范武子云博采诸儒之説然则若题此三人之名未必得其本故遂不言也又比见诸家所注苟有异义欲题已名以示于后故须具载其名氏尔予但以通经为意则前人之名与予何异乎楚得未足异也纵是予所创意何知先贤不已有此説故都不言所注之名但以通经为意尔
  赵氏损益义第五
  赵子曰啖先生集三传之善以説春秋其所未尽则申已意条例明畅真通贤之为也惜其经之大意或未标显传之取舍或有过差葢纂集仅毕未及详省尔故古人云圣人无全能况贤者乎予因寻绎之次心所不安者随而疏之啖氏依公羊家旧説云春秋变周之文从夏之质予谓春秋因史制经以明王道其指大要二端而已兴常典也着权制也故凡郊庙【郊庙常事悉不书之】丧纪【卒塟之外杂丧事皆记非礼也】朝聘【变文者皆讥非礼也杞伯姬来朝其子之类是也】搜狩昬取【此二礼常事亦不书】皆违礼则讥之【据五礼皆依周礼】是兴常典也【明不变周】非常之事典礼所不及则裁之圣心以定襃贬所以穷精理也【谓变例也】精理者非权无以及之【权衡所以辨轻重言圣人深见是非之礼有似于此】故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是以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然则圣人当机发断以定厥中辨惑质疑为后王法何必从夏乎或曰若非变周之意则周典未亡焉用春秋答曰礼典者【周之礼经典册也】所以防乱耳乱既作矣【言幽厉不守致令乱成】则典礼非能治也喻之一身则养生之法所以防病病既作矣【不依其法则病生矣】则养生之书不能治也治之者在针药耳故春秋者亦世之针药也相助救世理当如此何云变哉若谓春秋变礼典则针药亦为变养生可乎哉问者曰若春秋非变周之意则帝王之制莫盛于周乎答曰非此之谓也夫改制创法王者之事夫子身为人臣分不当耳【言夫子立教之分止于因旧史以示劝戒不当变改制度也】若夫帝王简易精淳之道安得无之哉【言周道之不足为盛】问者曰然则春秋救世之宗指安在答曰在尊王室正陵僭举三纲提五常彰善瘅恶不失纤芥如斯而已观夫三家之説其意大指多未之知褒贬差品所中无防故王崩不书者三王塟不书者七【春秋时凡十二王其有崩塟不见于经者三传悉无贬责】嗣王即位桓文之霸皆无义说【三传亦不言其意】盟会侵伐岂无褒贬亦莫之论【三传无义】略举数事触类皆尔【并见中】故曰意大指多未之知也至于分析名目以示惩劝乖经失指多非少是啖氏虽已裁择而芜秽尚繁于戏圣典翳霾千数百年理当发挥不可以已岂苟駮先儒哉故褒贬之指在乎例【诸几例是】缀叙之意在乎体所谓体者其大槩有三而区分有十所谓三者凡即位崩薨葬朝聘盟会此常典所当载也故悉书之随其邪正而加褒贬此其一也祭祀婚姻赋税军旅搜狩皆国之大事亦所当载也其合礼者夫子修经之时悉皆不取故公谷云常事不书是也其非者及合于变之正者乃取书之而增损其文以寄褒贬之意此其二也庆瑞灾异及君被杀被执及奔放逃叛归入纳立如此并非常之事亦史册所当载夫子则因之而加褒贬焉此其三也此述作之大凡也所谓十者一曰悉书以志实【朝聘用兵之类一切书之以着事实】二曰略常以明礼【祭祀婚姻等合礼等皆常事不书】三曰省辞以从简【经文贵从省触类尽然诸前目后凡帅师不言君使之类是也】四曰变文以示义【但经文比常例变一字者必有褒贬之义】五曰即辞以见意【谓不成例者但于辞中见褒贬之义公追齐师至酅齐人来归公孙敖之防之类是也】六曰记是以着非【书子同生及塟诸侯之类是也】七曰示讳以存礼【内恶事皆隠避其文以示臣礼】八曰详内以异外【内卿卒皆书被伐皆言某鄙之类是也】九曰阙略因旧史【宣成以前人名及甲子多不具是也】十曰损益以成辞【如郑渝平若言郑伯使人来渝乎即不成言辞此损文也如西狩常事不合书为获麟故书西狩此益文也】知其体推其例观其大意然后可以议之耳或曰圣人之教求以训人也微其辞何也【怪其辞意深微人难晓解不可以训】答曰非微之也事当尔也人之善恶必有浅深不约其辞不足以差之也【如弑君有称人称盗之异来盟有书名书字书官之异必假一字以示善恶浅深也】若广其辞则是史氏之书尔焉足以见条例而称春秋乎辞简义隠理自当尔非微之也故成人之言童子不能晓也县官之才民吏不能及也是以小智不及大智况圣人之言乎此情性自然之品彚非微之也今持不逮之资欲勿学而能此岂里巷之言苟尔而易知乎或曰春秋始于隠公何也答曰一则因平王之迁也【此与啖同】二则贤隠之让也【此与杜同别具言获麟传】啖氏依旧説以左氏为丘明受经于仲尼今观左氏解经浅于公谷诬谬寔繁【备在纂例诸门及辨疑篇】若丘明才实过人岂宜若此推类而言皆孔门后之门人但公谷守经左氏通史故其体异耳且夫子自比皆引往人故曰窃比于我老彭又説伯夷等六人云我则异于是并非同时人也丘明者葢夫子以前贤人【论语云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如史佚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耳焚书之后莫得详知学者各信胸臆见传及国语俱题左氏遂引丘明为其人此事既无明文唯司马迁云丘明丧明厥有国语刘歆以为春秋左氏传是丘明所为且迁好竒多谬故其书多为淮南所駮刘歆则以私意所好编之七略【七略左氏传丘明所为】班固因而不革【谓汉书艺文志凭七略而为也】后世遂以为真所谓传虚袭误往而不返者也或曰司马迁刘歆与左丘明年代相近固当知之今以远駮近可乎答曰夫求事实当推理例岂可独以逺近为限且迁作吕不韦传云不韦为秦相国集门客千人着其所闻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号为吕氏春秋悬之秦氏及其与任安书乃云文王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修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则迁所论不韦书与传自相违背若此之甚其说丘明之谬复何疑焉刘歆云左氏亲见夫子杜预云凡例皆周公旧典礼经按其传例云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然则周公先设弑君之义乎又云大用师曰灭弗地曰入又周公先设相灭之义乎又云诸侯同盟薨则赴以名又是周公令称先君之名以告隣国乎周以讳事神不应有此也又云平地尺为大雪若以为灾沴乎则尺雪丰年之徴也若以为常例须书乎不应二百四十二年唯两度大雪凡此之类不可胜言【俱见纂例诸篇及辨疑中】则刘杜之言浅近甚矣左氏决非夫子同时亦已明矣【言若亲授经不应乖缪至此也】或曰若左氏非授经于仲尼则其书多与汲冡纪年符同何也答曰彭城刘惠卿著书【名贶】云记年序诸侯列防皆举其諡知是后人追修非当世正史也至如齐人歼于遂郑弃其师皆夫子褒贬之意而竹书之文亦然其书郑杀其君某因释曰是子亹楚嚢瓦奔郑因曰是子常率多此类别有春秋一巻全録左氏传卜筮事无一字之异故知此书按春秋经传而为之也刘之此论当矣且经书纪子伯莒子盟于宻左氏经改为纪子帛传释云鲁故也以为是纪大夫裂繻之字缘为鲁结好故褒而书字同之内大夫序在莒子上此则鲁国褒贬之意而竹书自是晋史亦依此文而书何哉此最明验其中有郑庄公杀公子圣【春秋作段】鲁桓公纪侯莒子盟于区蛇如此等数事又与公羊同其称今王者魏惠成王也此则魏惠成王时史官约诸家书追修此纪理甚明矣观其所记多诡异鄙浅殊无条例不足凭据而定邪正也【此段言左氏传既非全实而纪年又凭左氏而成也】且左传国语文体不伦序事又多乖剌定非一人所为也葢左氏广集诸国之史以释春秋传成之后葢其家子弟及门人见嘉谋事迹多不入或有虽入传而复不同【为诸国各有史故虽一事而说各异也】故各随国编之而成此书以广异闻尔自古岂止有一丘明姓左乎何乃见题左氏悉称丘明近代之儒又妄为记录云丘明以授鲁曾申申传呉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铎椒椒传虞卿卿传荀况况传张苍苍传贾谊【陆徳明经典释文序例所引】此乃近世之儒欲尊崇左氏妄为此记向若传授分明如此汉书张苍贾谊及儒林传何故不书则其伪可知也【汉初犹不能知后代从何而得足明妄也】或曰公谷定何时人也【缘汉书儒林艺文志并无年代名字故问之也】答曰此二传虽不记事迹然其解经宻于左氏是知必孔门后之门人也但不知师资防世耳传记无明文故三传先后亦莫可知也先儒公羊名髙子夏弟子也【应劭风俗通云尔】或云汉初人【何休隠三年纪子伯莒子注中云然】或曰谷梁亦子夏弟子名赤【亦风俗通所说】或曰秦孝公同时人【麋信云然】或云名俶字元始【阮孝绪世録云然】皆为强说也【西汉诸儒犹不能定其时代及名字而后代方示广传妄为记録故知非真说也】儒史之流尚多及此况语怪者哉【言厯代儒生及修史之人宜守正据实而犹妄示广传有此伪迹况谶纬迂怪之徒哉此叹息作伪之意也】
  啖子取舍三传义例第六
  啖子曰三传文义虽异意趣可合者则演而通之文意俱异各有可取者则并立其义其有一事之传首尾异处者皆聚于本经之下庶使学者免于烦疑至于义指乖越理例不合浮辞流遁事迹近诬及无经之传悉所不録其辞理害教并繁碎委巷之谈调戏浮侈之言及寻常小事不足为训者皆不録若须存以通经者删取其要谏诤谋猷之言有非切当及成败不由其言者亦皆略之虽当存而浮辞多者亦撮其要凡叙战事亦有委曲繁文并但叙战人身事义非二国成败之要又无诚节可纪者亦皆不取凡论事有非与论之人而私评其事自非切要亦皆除之其巫祝卜梦鬼神之言皆不录【其有补于劝戒者则存之】三传叙事及义理同者但举左氏则不复举公谷其公谷同者则但举公羊又公谷理义虽同而谷梁文独备者则唯举谷梁公羊谷梁以日月为例一切不取其有义者则时或存之亦非例也【义是日月例也】或问无经之传有仁义诚节知谋功业政理礼乐谠言善训多矣顿皆除之不亦惜乎答曰此经春秋也此传春秋传也非传春秋之言理自不得録耳非谓其不善也且厯代史籍善言多矣岂可尽入春秋乎其当示于后代者自可载于史书尔今左氏之见存必欲耽玩文彩记事迹者览之可也若欲通春秋者即请观此传焉传文有一句是一句非皆择其当者留之非者去之疑者则存而论之或问三传之文每说一事解一义是当并是非当并非何谓摘取之乎答曰三传所记本皆不谬后人不晓而以滥説附益其中非纯是本说故当择而用之亦披沙拣金错薪刈楚之义也赵子曰三传堪存之例或移于事首或移于事同【事首谓直为例无差品者事同谓如弑君有称国称人等差品待经文厯其差品徧然后举例也】各随其宜也凡须都撮如内外大夫名目例【见僖八年】如此等三四条三传及啖氏或有已释之而当者或散在前后学者寻之卒难总领今故聚之使其褒贬差品了然易见其四家之义各于句下注之其不注者【谓不注云某家也】则鄙意也【鄙赵子自谓也】既不遗前儒之美而理例又明也凡公谷文义虽与本经不相会而合正理者皆移于宜施处施之其孤絶之文不可专施于经下者【谓不可独用也】予则引而用之【赵子引用为证如古人引诗书之比也】庶先儒之义片善不遗也凡三传经文不同故传文亦异【如盟于昧左氏作蔑之类】今既纂防详定之【义见三传差互略篇中】则传文亦悉改定以一之庶令学者免于疑误也公谷说经多云隠之闵之喜之之类且春秋举经邦大训岂为私情悲喜生文乎何待春秋之浅也如此之例并不取公羊灾异下悉云记灾也记异也予已于例首都论其大意自此即观文知义不复缕载其有须存者乃存之耳公谷举例悉不称凡又公谷每一义辄数处出之今既去其重复以复简要其举例故加凡字以通贯其前后夫察微知逺识之精也故夫子云由也不得其死然是也古人立蓍以求前知也故当不弃人之知然左氏所记以一言一行定其祸福皆騐若符契如此之类继踵比肩纵不悉妄妄必多矣悉弃之乎则失于精深劝戒之道悉留之乎则多言者无惧而诡妄繁兴固当择其辞深理正者存之浮浅者去之庶乎中道也左氏无经之传其有因防盟战伐等事而説忠臣义士及有谠言嘉谋与经相接者即略取其要若説事迹虽与经相符而无益于教者则不取左氏每盟下皆云寻某年之盟每聘下则云报某人之聘侵伐下多云报某之役凡此类但检前以符后更无他义今考取其事相连带要留者留之左氏乱记事迹不达经意遂妄云礼也今考其合经者留之余悉不取左氏集诸国史为传序呉楚之君皆称为王此乃本国臣民之伪号不可施于正传故皆改为呉子楚子若叙其君臣自相答对之语则非我褒贬之意且令后代知其僭伪故仍旧耳左氏序楚县大夫皆称曰公此乃僭伪之辞皆刋正之左氏叙诸国之君皆称曰公此皆依彼国之史成辞殊失鲁史之体今为繁多不可改易学者宜知之凡有徳之人人敬其名故称其字左传追修前史足得正名而叙罪恶之人亦举其字【羽父之类】乖褒贬之意甚矣为此例极多不暇悉改学者宜知之凡諡者所以褒贬善恶其有罪之人而加美諡【恭仲之类】今不改削者以见当时政教之废也后代宜戒之
  重修集传义第七
  淳秉笔持简侍于啖先生左右十有一年述释之间每承善诱微言奥指颇得而闻嗟乎神不与善天丧斯文笔削才终喆人其防是以取舍三传或未精研春秋纲例有所遗略及赵氏损益既合春秋大义又与条例相通诚恐学者卒览难会随文覩义谓有二端遂乃纂于经文之下则昭然易见其取舍传文亦随类刋附又春秋之意三传所不释者先生悉于注中言之示谦让也淳窃以为既自解经理当为传遂申已见各附于经则春秋之指朗然易见或问啖氏新解经意与先儒同者十有二三焉今子重修集传悉以啖氏目之得无似窃古人之美以党其师乎答曰啖氏本云集传集注已明集古人之説而掇其善者也今作传者但以释经之义不合在于注中标以啖氏所以别于左氏公谷耳其义亦不异于集注也啖赵所取三传之文皆委曲剪裁去其妨碍故行有刋句句有刋字以至精深实惧曾学三传之人不达斯意以为文句脱漏随即注之此则集传之蠧也将来君子有意于斯者苟疑阙误宜先详览啖赵取舍例及辨疑以校之不可援三家旧文采正新传慎之慎之三传义例虽不当者皆于纂例本条书之而论其弃舍之意其非入例者即辨疑中论之或问集传先左氏次公羊后谷梁亦有意乎答曰左氏传经多説事迹凡先见某事然后可以定其是非故先左氏焉公羊之説事迹亦颇多于谷梁而断义即不如谷梁之精精者宜最在后结之故谷梁居后焉事势宜然非前优而后劣也或问曰经传文字有犯国朝庙讳悉不改易何也答曰夫文所以传义理也若改易之则失其义理矣礼云临文不讳葢谓此也但习读之人训而呼之则臣子之礼备矣左氏传所记事迹连带经义者悉入集传矣其无经之传集传所不取而事有可嘉者今悉略出之随年编次共成三巻名曰春秋逸传则左氏精华无遗漏矣其他则妄伪繁碎无足观也
  修传终始记第八
  啖先生讳助字叔佐闗中人也聪悟简淡博通深识天寳末客于江东因中原难兴遂不还归以文学入仕为台州临海尉复为润州丹阳主簿秩满因家焉陋巷狭居晏如也始以上元辛丑嵗集三传释春秋至大厯庚戌嵗而毕赵子时宦于宣歙之使府因往还浙中途过丹阳乃诣室而访之深话经意事多响合期反驾之日当更讨论呜呼仁不必寿是嵗先生即世时年四十有七是冬也赵子随使府迁镇于浙东淳痛师学之不彰乃与先生之子异躬自缮写共载以诣赵子赵子因损益焉淳随而纂会之至大厯乙夘岁而书成赵子名匡字伯循天水人也暨淮南节度使御史大夫陈公之领宣歙时始召用累随镇迁拜后为殿中待御史淮南节度判官淳字伯冲呉人也世以儒学着时又为陈公荐诏授大常寺奉礼郎

  春秋集传纂例巻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二
  唐 陆淳 撰
  鲁十二公谱并世绪第九
  鲁周公之国也周公武王之弟也始受封身留辅王室使子伯禽归国都于曲阜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卒弟炀公熙立炀公卒子幽公宰立幽公为弟防所杀防立是为魏公魏公卒子厉公擢立厉公卒弟献公具立献公卒子真公濞立真公卒弟武公敖立武公卒子懿公戏立懿公为兄子伯御所杀周宣王诛伯御立懿公之弟称是为孝公【孝公二十五年犬戎杀幽王】孝公卒子惠公弗湼立【惠公三年平王东迁】
  隐公惠公之子名息姑立十一年为公子翚及桓公所杀母声子不书卒不书塟不逆夫人摄谦不外逆也
  桓公惠公子隐公弟名允立十八年为齐所杀母仲子隐二年书夫人子氏薨不书塟不袝庙夫人文姜【三年公子翚所逆书夫人姜氏至自齐】庄二十一年薨二十二年塟庄公桓公子名同立三十二年薨母文姜【已见上】夫人哀姜【二十四年公自逆夫人姜氏入也】僖元薨于夷【齐所杀也】二年书塟闵公庄公庶子名开庄公薨后子般立【般庄长子】公子庆父使圉人荦杀之立闵公闵公立二年庆父又使卜齮杀之母不见未取夫人
  僖公亦庄公庶子名申闵公兄也立三十三年薨母成风【庄公妾也】文四年书薨五年书塟【并僭用夫人袝礼与哀姜并】夫人声姜文十六年书薨文十七年书塟
  文公僖公子名兴立十八年薨母声姜夫人姜氏【四年逆妇姜于齐子赤被杀后归齐也】经云归于齐左氏谓之出姜是也宣公文公子名防立十八年薨母敬嬴公谷谓之顷熊宣公八年书薨书塟夫人穆姜【元年公子遂所逆书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有敬嬴故所以称妇也】襄九年书薨书塟
  成公宣公子名黑肱十八年薨母穆姜【已见上】夫人齐姜【十四年侨如所逆书侨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有穆姜故所以称妇也】襄二年书薨书塟
  襄公成公子名午立三十一年薨母定姒襄四年书薨书塟【与齐姜并附也】夫人不见
  昭公襄公子名稠立二十五年书逊三十二年薨于干侯【在外七年】母齐归昭十一年书薨书塟【僭追用夫人之礼故也】夫人呉孟子哀十二年卒不书塟不可以袝也定公昭公弟名宋立十五年薨母不见夫人不见哀公定公子名蒋立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十六年四月孔子卒二十四年公逊于邾遂如越母定姒定十五年书卒书塟夫人不见哀公自越归卒于有山氏子悼公宁立悼公卒子元公嘉立元公卒子穆公显立穆公卒子共公奋立共公卒子康公屯立康公卒子景公偃立景公卒子平公叔立平公卒子文公贾立文公卒子顷公雠立顷公二十四年为楚所灭迁于下邑为家人鲁起周公至顷公三十四世
  公即位例第十
  凡经文下所引五家之传皆略言其意亦不备如传文后并放此学者宜知之
  隐元年春王正月【左氏不书即位摄也公谷意亦同此】
  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弑而言即位与闻乎弑也公谷云】
  庄元年春王正月
  闵元年春王正月【继子般也】
  僖元年春王正月
  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定元年夏六月戊辰公即位【凡公即位皆于朔日故不书日定公待昭公防至既殡而即位故书日公谷啖意并同此也】
  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啖子曰凡天子崩诸侯薨既殡而嗣子为君康王之诰是也【周书曰乙丑成王崩七日既殡康王麻冕黼裳出在应门之内临百官羣臣既聴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防服】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朔日乃就此南面而改元春秋此书是也【下不标赵子者并是啖子义它皆放此】凡先君正终则嗣子逾年行即位礼谷梁云继正即位也此説是【文成襄昭哀等五公是此例也】凡先君遇弑则嗣子废即位之礼【不忍行也】谷梁云继弑君不书即位正也此説是也【庄闵僖三公是公羊同此】凡继弑君而行即位礼非也谷梁云桓公继弑君而行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公羊云宣公继弑君而行即位其意也【意欲为君故党于贼而行即位二説并是】左氏不达其意曲为其説而云庄公不言即位文姜出故也闵公不言即位乱故也僖公不言即位公出故也【左氏云闵公弑后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事见闵二年】公出复入不书讳故也【此言经中无僖公出入之文也】其母以得罪去国犹曰不忍父为他国所弑其情若何不举其大而举其细非通论也且三月文姜方逊何妨正月即位乎故知解庄公不言即位妄也国有危难岂妨行礼故知解闵公不言即位妄也若君出讳而不书昭公何以书乎假如实出亦当非时即位如定公也故知解僖公不言即位妄也
  告月视朔第十一
  隐元年春王正月【隐自元年之外余并不书正月谷梁曰隐十年无正隐不自正也元年有正所以正隐也公羊意同】
  桓三年正月【桓即位十八年唯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四处有王字余皆无王字赵云王者人伦之所系桓无王恶桓之灭人伦也桓之有王是谬増加书之也】
  文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左氏云不告闰朔非礼也谷梁云犹可以已也】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谷梁云以公为厌政矣】
  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赵説在下】
  昭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此时郓溃公无所容寄在干侯既非其地不得书居故毎嵗首皆书所在也】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
  赵子曰天子常以今年冬班明年正朔于诸侯诸侯受之每月奉月朔甲子以告于庙所谓禀正朔也故曰王正月言王之所以班也因以特牲荐谓之告月亦曰告朔故论语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也文公以闰非正不行告朔之礼而以其朔日但身至庙拜谒而已故曰犹朝于庙以此朝空庙谒故经文讥之襄二十九年书公在楚者记君之所在且明不得告朔此史家之常事诸公在外多矣悉不书者国之常事不足备书从省之义此则因公正旦在逺故举此一事以示常法也书昭公在干侯其义所同凡君在不应都废告朔之礼当是执政大臣摄行矣
  郊庙雩社例第十二
  啖子曰凡祭常事多不书失礼及变故则书赵子曰凡郊庙社稷所以奉天地尊祖考而重生本咸国之大礼也故过则书之
  郊望
  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公谷云四卜非礼四月不时左氏公谷皆云讥犹三望卜郊不从而免牲足知不郊故不云不郊】
  宣三年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谷梁云书郊牛之变犹三望义同僖三十一年】
  成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不郊犹三望【书郊牛之变义同宣三年犹三望义同僖三十一年谷梁云免牛礼也】 十年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谷梁云五卜强也】 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谷梁云九月不当郊故云用郊】
  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谷梁云三卜礼也四月不时也】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四月四卜郊同僖三】
  【十一年也】
  定十五年正月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夏五月辛亥郊【五月不时也赵子曰予早年常恠鼷鼠食郊牛致死上元二年因避兵旅于防稽时有水旱疫厉之苦至明年而牛灾有小鼠能噬牛才伤皮肤无有不死者】
  哀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四月不时】
  郊时
  啖子曰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夏之孟春祈谷于上帝礼曰于郊故谓之郊【不敢斥言祀天故但言其祭处而已】鲁以周公之故特得以孟春【周之三月】祈谷于上帝亦谓之郊郊皆用辛日故以二月卜三月上辛不吉则卜中辛又不吉则卜下辛所谓吉事先近日也谷梁曰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此説非也若以冬至则不当卜若以夏之孟春则不当起周正而卜【公羊旧注及郑司农注礼亦同此説皆是谬也】左氏云啓蛰而郊郊而后耕是也【啓蛰为建寅之月百蛰惊出耳略举时侯非必取厯惊蛰之节也】
  养牲
  礼曰养牲必在涤三月【涤者养牲之官名也】故自周之十一月下旬而养牲至二月中旬而牲成故得以二月下旬卜三月上辛也
  改卜牛
  凡养牲必养二牲一以祀上帝一以祀后稷帝牛有变【变所谓伤食之类】则改卜稷牛以代之而别以他牛为稷牛可也礼曰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言稷牛但令备即可不必在涤帝牛必在涤也】
  不郊
  凡卜三旬皆不吉则不郊牛死及牛有灾害则卜稷牛而代之若卜稷牛不吉及既养稷牛又死亦皆不郊【所言稷牛义与上同】
  免牲
  凡不郊皆卜免牲谷梁曰卜免牲吉则免之【免牲之礼见僖三十一年】不吉则但不郊而已又曰卜之不吉则系而待庀牲【庀具也待明年具牲时卜用也】然后左右之【左右随所用也】此説是免牛凡未成牲曰牛谷梁云牲伤者亦曰牛又曰已牛矣而又免之何也尝置之上帝矣【置之涤官】故卜而免之不敢专也此説是公羊云免牲礼也免牛非礼也此説不如谷梁之义精【已前并啖子説】
  赵子曰郊者天子所以事上帝也鲁曷为之【诸侯不合郊祀】周公故也成王尊周公之徳故锡天子之礼焉不于日之至避王室也【周郊天用冬至之日】卜用夏正【建寅之月】于农耕之始也【因祭祀遂祈嵗事故于郊前】比旬而卜之逺怠慢也【比近也谓二月下旬卜三月上辛卜吉则有司庀事若逺日卜之得吉则未庀事则似堕之也】必更三旬礼尽于三也【凡礼以三为节】且郊之月殚矣【言此月日尽不可复郊故不复卜也】
  望
  啖子曰寻春秋义郊后必望祭若不郊则不当望凡书犹三望犹皆非礼也【三传义同】
  赵子曰三望之名公羊云泰山河海也而左氏谷梁无其名説左氏者云分野之星及封内山川説谷梁者云泰山淮海据礼篇云诸侯祭名山大川在其封内者而不言星辰又淮海非鲁之封内公羊云山川不在其封内则不祭而云祀河海【河海不在鲁界也】则三家之义皆可疑也
  庙
  公羊曰周公称太庙【鲁之始祖故称太庙】鲁公称世室【伯禽始受封其庙称世室言世世不毁也】羣公称宫【尊始祖不令子孙同其称故曰宫也】
  隐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赵子曰舍八佾用六佾犹谓之僭故曰献】
  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三传皆云非礼也】 八年正月己卯烝五月丁丑烝【公谷皆云黩祀也】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赵子曰讥不时又不】
  【改卜也】
  庄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左谷皆云非礼也】 二十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义同丹楹】
  闵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三传并云不当吉赵云不当禘不称宫不及于祖也】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谷梁云不宜致也】文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三传皆云失虞练之时】 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三传皆云逆祀也】 六年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左氏云不告朔非礼谷梁云不当朝庙】 十三年秋七月大室屋壊【三传皆云书不敬也】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谷梁云讥公厌政也】
  宣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三传皆云卿卒不当绎】
  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三日哭【公谷并云礼也】 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三传并云非礼】
  昭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
  定元年九月立炀宫【义同武宫】 八年冬从祀先公【公谷皆云复正】
  啖子曰凡宗庙之礼有常四时之祭虽失其月亦非大故皆不书其失时及失礼之大者乃书左氏云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公羊云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常事不书【言失礼非常乃书之】此説皆是
  赵子曰四时之祭皆用夏时【言祠禴尝烝皆用夏之四时也】从物宜也【若以周之四时用四祭于义理及所用之物都不相合故用夏时为宜也】周虽以建子为正至于祭祀则用夏时本月以行四时之祭故桓八年正月烝则夏之仲冬也闵二年五月禘即夏之三月也凡四时之祭盖用孟月宣八年六月有事于太庙即夏之孟月也若有故及日不吉即用仲月桓八年正月烝是也若又有故及日不吉即用季月昭十五年二月有事于武宫即夏之季月也经文并无讥故但不失时即非僭礼啖説是也然吉事先近日苟有其故而用季月渉于怠矣当用仲月为嘉也时物既登且得二至二分之节故也此事礼制都无定证今考经推理宜耳故也【向下别无标题亦并无赵子义他皆放此】又曰礼不王不禘【礼篇大传及防服小记并云尔】鲁曷为之周公故也周之王也文王兴之【王业大兴】武王成之【伐纣有天下也】周公康治之【辅幼主治天下】是以鲁得郊焉所以崇周公也【令鲁子孙用天子礼所以尊崇周公故也】曰崇之宜乎【问合礼之宜否】非宜也国之所以树者法制也法制所以限尊卑【不得陵僭】诸侯而行天子之礼非周公之意也其用乎庄又僭也【成王令鲁得用禘礼已为僭矣本止施于周公之庙今又僭于庄之庙行之非礼之甚用其丰备之礼而不能配文王也】不称宫不及于祖也【若言吉禘于庄宫即似于庄庙祭及文王今既不尔故指言庄公以明之也】凡祭而非者称祭【祭而失礼则书祭名】以本下者称事【祭非失礼为下事张本者则不书祭名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之类是也】又曰禘者本帝王之大祭诸侯不得行之成王以特尊周公令鲁行耳闵二年遂僭用于庄庙故经书以讥之公羊云其言庄公何未可以称宫庙也必若不合于宫庙行禘而今行之则当明书以示讥不应隐避也自縁不配文王故斥言庄公以明之尔又云讥始不三年也若然则当有初字故知皆非也
  辨鲁无祠礿义【四时祭名礼诸篇及诸经书説之不同故儒者纷然赵氏辨之】
  问曰周礼记四时祭名云春祠夏礿秋尝冬烝公羊亦同毛诗云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协韵故云尔其实祠礿尝烝】而春秋无礿祠二祭何也答曰春秋中一书烝【虽再书之其实一事】一书尝两书禘皆为失礼及有变故乃书耳于祠礿二祭无他故所以不书何足怪哉
  辨禘义【禘义尤迷误故赵子辨之】
  赵子曰礼记大传云礼不王不禘【明诸侯不得有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所出谓所系之帝】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庙【诸侯有五庙唯太庙百世不迁及者言逺祀之所及也不言禘者不王不禘无所疑也不言祫者四时皆祭故不言祫也】大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有省谓有功徳见省记者也干者逆上之意也言逆上及高祖也】予据此事体势相连皆説宗庙之祀不得谓之祭天【已上注义并赵子义非郑旧释下祭法亦然也】礼记防服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又下云礼不王不禘正与大传同则诸侯不得行禘礼明矣是以祭法云有虞氏禘黄帝【舜祖颛顼颛顼出于黄帝则所谓禘其祖之所自出也】而郊喾【帝王郊天当以始祖配天即舜合以颛顼配天也为身继尧绪不可舍唐之祖故推喾以配天而以颛顼为始祖情祀之至也】祖颛顼【舜之世系出自颛顼故以为世始也】而宗尧【凡祖者创业传世之所出也宗者徳髙而可尊其庙并不迁也】夏后氏亦禘黄帝【义同舜也】而郊鲧【禹尊父且以有水土之功故以配天也】祖颛顼【禹世系亦出于颛顼也】而宗禹【当禹身亦宗舜子孙乃宗禹也】殷人禘喾【殷祖契出自喾】而郊防【有水功故推以配天】祖契【汤出契后】而宗汤【当汤身未有宗】周人禘喾【义与殷同】而郊稷【有播植之功且为始祖也】祖文王而宗武王【当武王身亦未有宗】
  赵子曰予以为禘郊祖宗并叙永世追祀而不废絶者也禘者帝王立始祖之庙犹谓未尽其追逺尊先之义故又推尊始祖所出之帝而追祀之以其祖配之者谓于始祖庙祭之而便以始祖配祭也此祭不兼羣庙之主为其疎逺不敢防狎故也其年数或每年或数年未可知也郑注祭法云禘谓配祭昊天上帝于圜丘也葢见祭法所説文在郊上谓为郊之最大者故为此説耳祭法所论禘郊祖宗者谓六庙之外永世不絶者有四种尔非闗配祭也禘之所及最逺故先言之尔何闗圆丘哉若实圜丘五经之中何得无一字説处又云祖之所自出谓感生帝灵威仰也此何妖妄之甚此文出自纎纬始于汉哀平间僞书也桓谭贾逵蔡邕王肃之徒疾之如雠而郑通之于五经其为诬蠧甚矣或问曰若然则春秋书鲁之禘何也答曰成王追宠周公故也故祭统云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郊社禘尝是其义也【郊禘天子之礼社与尝诸侯所自有撰礼者见春秋书尝社以为郊禘同遂妄言耳】鲁之用禘盖于周公庙而上及文王文王即周公之所出也故此祭唯得于周公庙为之闵公时遂僭于庄公庙行之【亦犹因周公庙有八佾季氏遂用之于私庭也】以其不追配故直言庄公而不言庄宫明用其礼物耳不追配文王也本以夏之孟月为之至孟献子乃以夏之仲月为之【礼杂记云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今备引诸经书之文证之于左闵二年五月吉禘于庄公【讥其不当吉又不当禘于庄】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讥其非时之禘又讥致于夫人也】左氏云烝尝禘于庙又云禘于武宫僖宫襄宫又晋人云以寡君之未禘祀【时未终防也】又云鲁有禘乐賔祭用之礼运云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鲁郊多失时又于诸宫用禘礼】郊特牲曰春禘而秋尝【郑注禘当为礿】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夏之四月】祭义曰春禘秋尝【郑无注】祭统曰春礿夏禘【郑夏时礼也】下文云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郊社禘尝是也【郑无注】杂记云七月之禘献子为之也【义已见上】仲尼燕居云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王制云春礿夏禘【郑注殷时礼】又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郑云虞夏诸侯嵗朝废一时祭也】诗周颂序云雍禘太祖也【郑云禘大于时祭而小于祫】又商颂云长发大禘也尔雅云禘大祭也论语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国语曰禘郊之牛角茧栗问者曰左传云蒸尝禘于庙何也答曰此为见春秋经前后祭祀唯有此三种以为祭名尽于此但据经文不识经意所以云尔又见经中禘于庄公以为诸庙合行之故妄云禘于武宫僖宫襄宫皆妄引禘文而説祭尔问者曰若禘非时祭之名则礼记诸篇所説其故何也曰礼记诸篇或孔门之后末流弟子所撰或是汉初诸儒私撰之以求购金【汉初以金购遗书故儒者私撰礼篇鬻之】皆约春秋为之见春秋禘于庄公遂以为时祭之名【若非末流弟子及汉初儒者所着不应差互如此也】见春秋唯两度书禘一春一夏【闵二年五月吉禘于庄公今之三月僖八年七月禘于太庙今之五月也】所以或谓之春祭或谓之夏祭各自著书不相符防理可见也而郑不达其意故注郊特牲云禘当为礿祭义与郊特牲同郑遂不注其注祭綂及王制则云此夏殷时礼也且祭统篇末云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郊社尝禘是也何得云夏殷礼哉遂都不注郑又见吉禘于庄公遂云禘小于祫【见毛诗雍篇注】儒者通之云三年防毕小禘于襧五年大祫自此便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若禘不迎羣庙之主何得谓之大若迎羣庙之主何得于祢庙迎之又曾子问篇中何得不序【引文在下】乖谬之甚也且春秋宣八年公羊云大事祫也毁庙之主皆陈于太祖【陈者明素皆蔵于太祖庙今但出而陈之也】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升者明自本庙而来升也】礼记曾子问篇云祫祭于太庙祝迎四庙之主【明毁庙之主皆素在太庙故不迎也】又云非祫祭则七庙五庙无虚主【义与公羊同】并无説禘为殷祭处则禘不为殷祭明矣【殷重大之义也】问曰若禘非三年防毕之殷祭则晋人云以寡君之未禘祀何也答曰此左氏之妄也左氏见经文云吉禘于庄公以为防毕当禘而不知此本鲁礼不合施于他国故左氏亦自云鲁有禘乐賔祭用之即明诸国无禘了可知矣是左氏自相违背亦可见矣其左氏虚妄之传非一又何疑哉【具在纂例及辨疑中】或曰禘非殷祭则论语云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何也答曰此夫子为大夫时当禘祭而往助祭叹其非礼故云尔也初酌酒灌地以降神之时其礼易行既灌之后至于馈荐则事繁而生懈慢故夫子退而嫌之或人因而问其故夫子不欲指斥君之恶便云不知也言其礼难知也若能知者则于天下大事莫不皆知可如掌中之物言如此者是禘礼至难知以隐其前言非斥之意耳注家不达其意遂妄云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为跻僖公恶之且祫祭之时固当先陈设座位位定之后乃灌以降神郊特牲云既灌然后迎牲明牲至即杀之以献何得先灌然后设位乎先儒不达经意相防致误皆此类也【或难曰夫子所叹若非为逆祀而别亏礼则春秋何不书乎答曰春秋所纪祭祀皆失时及非常变故乃云尔至于懈慢亏失史官如何书乎若如此细故尽书则春秋一年经当数万言不当如此简也】述祭统者不达此意遂云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乎此不达圣人掩君恶之意遂云尔假令达于祭礼亦仪表中一事尔若别无理化之徳何能治天下乎此并即文为説不能逺观大指致此耳问者曰王制所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信如郑説乎答曰撰此篇者亦縁见春秋中唯有禘烝尝三祭谓鲁唯行此三祭遂云尔若信如郑注诸侯每嵗皆朝即逺国来往须厯数时何独废一时而已又须往来常在道路如何守国理民乎问者曰明堂位云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又云夏礿秋尝冬烝此即以禘为大祭而时祭阙一时义甚明着也答曰礼篇之中夏礿秋尝冬烝庸浅鄙妄此篇为甚故云四代之官鲁兼用之又云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未尝变也其鄙若此何足徴乎郑不能寻本讨原但随文求义解此禘礼輙有四种其注祭法及小记则云禘是祭天注毛诗颂则云禘是宗庙之祭小于祫注郊特牲则云禘当为礿注祭统王制则云禘是夏殷之时祭名殊可怪也问者曰禘若非圆丘国语云郊禘之牛角茧栗何也答曰凡禘皆及五帝五帝之功髙遂为五方之主则月令所谓其帝太昊等是也以其功髙厯代兆于四郊以祭之比之次于天帝且郊祀稷牛角犹茧栗则太皥黄帝之牛不得不尔何足疑哉儒者又云禘祫俱大祭祫则于太祖庙列羣庙之主禘则于文武庙各迎昭穆之主【文为穆列武为昭列已毁庙及未毁之主各以昭穆分集于文武】予谓凡太庙之有祫祭象生有族食之义列昭穆则齿尊卑之义今乃分昭穆各于一庙集之有何理哉又五经中何得无似是之説【言不独无明文亦无疑似之説】若有此礼五庙七庙有虚主其曾子问篇中何得不该【义已见上】盖儒者无以分别禘祫之异强生此义又何怪哉
  门社
  庄二十五年夏六月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左氏云当伐鼓于社不当用牲】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左氏云凡天灾有币无牲】三十年九月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左氏云非正阳之月】
  【当伐鼔不当用牲】
  文十五年六月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义同庄二十五年】
  左氏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又曰日有食之唯正阳之月朔慝未作【正月为建巳之月慝谓隂气】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又曰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不鼓啖子曰据左氏所説正礼也此书门社皆记非常也
  雩
  赵子曰凡祈泽曰雩【泽润泽也谓祈雨也凡祈雨祭毕星及山林川泽也】称大国徧雩也【谓都邑徧修之所以称大也】勤民之祀也故志之【勤忧念也建巳之月雩祭自是常事不书】
  桓五年秋大雩
  僖十一年秋八月大雩 十三年秋九月大雩成三年秋大雩 七年冬大雩
  襄五年秋大雩 八年九月大雩 十六年秋大雩十七年九月大雩 二十八年秋八月大雩
  昭三年八月大雩 六年秋九月大雩 八年秋大雩 十六年九月大雩 二十四年八月大雩 二十五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啖子云 辛不言大者承上文可知也】
  定元年九月大雩 七年秋大雩 九月大雩 十二年秋大雩
  赵子曰左氏云龙见而雩过则书之又曰书不时也盖并为逾建巳之月为不时耳若然则但言某月日雩可知也不时何用书大哉故知此説非也雩者为旱书也以明旱而雩有益也忧民故书之与书不雨义同谷梁云雩得雨曰雩不得曰旱此説是也旧説大谓礼物有加也若礼物有加即书大何者是祈雨之雩乎假令实谓礼物有加故书大则礼物合度但失时者当但书雩何得总云大哉公羊曰大雩者旱祭也何以不言旱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此説亦非也雩祭名尔旱乃灾也以雩言旱非举重之义
  婚姻例第十三【太子生附】
  啖子曰凡婚姻合礼者皆不书赵子曰凡男女之礼【谓诸侯婚姻之礼也】人伦之本也风教之始也是以先王敬之故纪其阙耳【阙失则书之也】
  纳币
  庄二十二年冬如齐纳币【公谷皆云亲纳币非礼啖子云时居丧又娶雠女也】文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公羊云讥丧娶赵子云又讥使公子纳币也】成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夀来纳币【赵子云婚礼不当使公孙也】
  啖子曰鲁往他国纳币皆常事不书凡书者皆讥也他国来亦如之公羊云纳币不书【合礼者皆不书】此説是也左氏不达此例云襄仲如齐纳币为合礼误亦甚矣【説具辨疑】赵子曰婚礼有六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即纳币也】五请期六亲迎【即逆女也】春秋独书其二【纳币及逆女也】以纳币方契成【已前三礼并未结定】逆女为事终举重之义也
  逆王后
  桓八年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赵子曰言遂逆者讥不躬白于王】襄十五年春刘夏逆王后于齐【左氏曰卿不行非礼也】
  啖子曰古儒者或言天子当亲迎或言不当亲迎二説不同未敢定也然春秋所载皆讥也【合礼则常事不书也】
  赵子曰先儒争此义郑康成据毛诗义以文王亲迎为证据文王乃非天子不可为证考之大体固无自逆之道王者之尊海内莫敌故嫁女即使诸侯主之适诸侯诸侯莫敢有其室若屈万乗之尊而行亲迎之礼即何莫敌之有乎问曰夫子对哀公云为天地社稷宗庙之主非谓天子乎答曰鲁有郊天祀地之礼故云尔何得言天子之礼乎
  内逆女
  桓三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文姜也谷梁云当亲迎使大夫非也啖子曰使公子尤非】
  庄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哀姜也谷梁云讥逆雠女】
  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出姜也谷梁云讥礼成于齐故曰妇不书公不斥言】宣元年春公子遂如齐逆女【齐姜也义与公子翚同】
  啖子曰诸侯亲迎皆常事不书谷梁云亲迎常事不志是也【公羊意同】公子翚公子遂叔孙侨如为君逆夫人皆以非礼书翚遂公子而行婚礼尤不可也左氏以卿逆为合礼殊误矣
  外逆女
  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公谷并云讥不亲迎】
  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公羊曰大夫越境逆女非礼也谷梁意同】僖二十五年夏宋荡伯姬来逆妇【谷梁云姑不当自逆称妇有姑之辞也】
  宣五年九月齐髙固来逆子叔姬【义同莒庆赵子云时君之女也以别非姑姊妹故加子字也皆放此也】
  啖子曰凡外逆女皆以非礼书公羊云外逆女不书【合礼者不书】是也
  王后归
  桓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氏曰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赵子曰敬王室也【言所以书】记其是以着其非【天下之母当取之于诸侯其归也当赴告天下春秋时王室无纲少能如此故记此则不书者皆受讥也】谷梁曰为之中者归之也【言鲁为媒居中问导成之所以书也】按王后者天下之母不同于诸侯自合书之不关鲁为之媒乃书也
  王女归
  庄元年冬王姬归于齐【赵子曰时齐鲁雠讥其为婚主也】 十一年冬王姬归于齐【义同元年】
  赵子曰凡外女归皆以非常乃书【合礼则不书也】谷梁云为之中者即归之【中谓内与其礼】若然则他公何不见有婚主之事而庄公独两处书乎则知书归者皆非常也讥与雠为婚主也
  内女归
  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讥义见上】 七年三月叔姬归于纪
  庄十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啖子曰非姬而归故加纪字义见本传】 二十五年夏伯姬归于
  僖十五年秋季姬归于鄫
  成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
  啖子曰公羊谷梁并云妇人谓嫁曰归是也凡内女归嫁为夫人则书【以尊卑敌公为之服故书其归】但言归而不云逆者知自来逆常事不书
  夫人至
  桓三年秋夫人姜氏至自齐【文姜也谷梁曰不言翚之以来公亲受之于齐侯也】
  庄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哀姜也谷梁云以雠之子荐宗庙故曰入也】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声姜也赵子曰讥禘以讥致也】宣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穆姜也赵子曰书以言不当以也夫人者将以承宗庙也可不敬乎】
  成十四年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齐姜也义同宣元年赵子曰书氏谬増也言传写谬误也】
  啖子曰凡夫人初至皆书告于庙也赵子曰文四年逆归姜【出姜也】不书至贬成礼于齐也昭公娶吴孟子不书至耻娶同姓不告庙也襄公定公哀公并不迎夫人文九年夫人姜氏至不入此例者以非初逆之至
  夫人如及防飨
  庄二年冬十一月夫人姜氏防齐侯于禚【文姜也左谷皆云非礼赵子曰姜氏齐侯之恶着矣亦所以病公言不能正家也】 四年春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谷梁云飨甚矣言其恶甚于防】 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师【赵子曰不当如也见其奸】 七年春夫人姜氏防齐侯于防【义同二年】 冬夫人姜氏如齐【义同五年】二十年春王正月夫人姜氏如莒
  僖十七年秋夫人姜氏防齐侯于卞【赵氏云参议也】
  文九年春夫人姜氏如齐【赵子曰无父母而归宁故曰如讥之也】
  啖子曰凡夫人行皆书比于公也赵子曰诸侯之女既嫁父母存则归宁不然则否今则不尔故书曰如【如者朝聘之名非妇人之事若合礼者之归宁则当云寜于某】左氏例云夫人归宁曰如某此説非也据经文所书者皆以非礼故也若以文姜如齐为合礼则天下无非礼事矣又书如莒岂是归宁乎谷梁每经下皆云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礼也若然则父母存岂得絶其归宁乎又未嫁之女孀居之妇岂得逾竟乎故不足取
  夫人归本国
  文十八年冬夫人姜氏归于齐【子赤之母文公夫人左氏云襄仲杀子赤夫人归于齐】
  赵子曰言归不反之辞也左氏云夫人出曰归于某据文公夫人归于齐乃是襄仲杀子赤后自归耳不可以此为例若夫人实有罪见出必当云出归于某以示贬不应但云归尔
  内女来
  庄二十有七年冬伯姬来【赵子云讥无父母而来也】
  僖五年春伯姬来朝其子【公羊云参讥之】 二十有五年夏宋荡伯姬来逆妇【谷梁云姑不当自逆妇也】 二十有八年秋伯姬来【义同庄二十七年伯姬来】 三十有一年冬伯姬来归【义同宋伯姬也】
  宣五年冬齐髙固及子叔姬来【啖子云大夫非公事与妻出竟非礼也时叔姬初嫁未合归宁假令合归宁如此书之以明髙子之非也】
  赵子曰凡内女称来不宜来也讥无父母而归也左氏曰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言礼当来也窃谓合礼者悉常事不书岂有二百四十二年内女唯两度归宁乎盖知非礼而来故书云尔若须归宁耳公羊云内女直来曰来此盖见无他事故云尔殊不知经意
  内女出
  文十有五年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啖子云不言齐叔姬不售于齐也赵子云书来归于姬上者非嫁后之出故异其文焉】
  宣十有六年秋郯伯姬来归
  成五年正月叔姬来归
  啖子曰内女见出皆书曰来归大其事也【三传意同】郯伯姬叔姬不书嫁而书出或嫁时夫未为君也赵子曰为妇而出着其非也【言妇道不修故被出若出非其罪经必异文但无非罪者尔】
  杂婚姻事
  桓三年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左氏云诸侯不当自送女公谷同】庄元年夏单伯送王姬【赵子云不书送】 二十有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谷梁云娶雠人女故云入左氏云妇人用币非礼也公羊意亦同此】
  成九年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赵子云不当使卿致也】
  啖子曰凡杂婚姻事亦以非常乃书
  媵
  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成八年冬卫人来媵 九年夏晋人来媵 十年夏齐人来媵
  啖子曰凡媵常事不书公子结为遂事起本也三国来媵非礼也故书【礼当二国媵】公羊云媵不书谷梁云媵浅事也不志此説皆是左氏云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若然则莒姓己郯姓己邾姓曹此三国同姓至少如嫁女孰为媵乎恐此礼难行今不取赵子曰左氏云异姓则不合媵则成十年直云齐人来媵足知非礼何假先书卫乎所以先书二国者明九女已足而又来媵所以为失礼非谓讥异姓来媵其义亦甚明
  太子生
  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
  啖子曰君嫡子生以太子生之礼接之则史书之庄公是嫡夫人之子又以太子生之礼接之故书【余公虽有是嫡夫人之子不以太子生之礼举之故不书也】赵子曰太子生多矣曷为书子同礼备故也礼备于嫡是重宗庙【太子将承先君之宗庙】记其是以着其非也【但书备礼者则不备礼者自见】言太子生备其礼常事也不当书为余公皆不备礼不可书之但举有礼者足以示诫

  春秋集传纂例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三
  唐 陆淳 撰
  崩薨卒塟例第十四
  左氏曰凡崩薨来告则书不然则否
  啖子曰天子卒曰崩诸侯卒曰薨皆臣子之辞外诸侯则曰卒卒终也本国不言卒【言卒如合终然】故异其文如今凶仪称亲属亡没异于吊者之辞情礼然也
  公羊曰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按此説不了何者天子至尊天下称曰崩可也诸侯曰薨则本国臣子言之至于赴告犹曰不禄王史及他国之史则书卒自此以下其家臣赴告并言不禄史官书之则曰卒此则臣子及他国异辞尔何得定配以为品例邪自史记汉书已下既有爵臣死皆言薨乖失甚矣且鲁史书外诸侯犹言卒况王臣乎】
  王崩
  隐三年三月庚戌天王崩【平王也】
  桓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桓王也比后庄王僖王不书崩】
  僖八年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惠王也】
  文八年八月戊申天王崩【襄王也此后顷王不书崩】
  宣二年冬十月乙亥天王崩【匡王也】
  成五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定王也】
  襄元年九月辛酉天王崩【简王也】 二十八年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灵王也】
  昭二十二年四月乙丑天王崩【景王也】
  赵子曰春秋王崩三不书【讥也谓不书于经庄王僖王顷王也】见王室不告鲁之不赴也【王室使告国史当书之不然鲁闻王崩使卿赴吊则知其日月亦当书也】哀王室之无人【王室陵迟公卿非其人故礼阙尔】着诸侯之不臣也【王室虽不告诸侯闻之自当徃】嗣王即位皆不书【逾年而即位天下更始即当书其即位以见天下新有大君也】不能施令于天下也【但自即位而已不能有号令新政使天下知也亦犹诗有王风不为雅也】罪诸侯不臣而莫之承也【诸侯视之与不即位同不复重承也】哀王道积微而莫之兴也【积渐也无复振兴也】又曰王后世子【王之世子】废兴卒塟之不书何也王室不告诸侯不赴也【不赴不庆吊】哀其微也
  公薨
  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桓公与羽父弑之】
  桓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齐令彭生弑之也】
  庄三十二年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
  闵二年秋八月辛丑公薨【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
  僖三十三年冬十有二月乙巳公薨于小寝
  文十八年春二月公薨于台下【非路寝也】
  宣十八年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成十八年八月己丑公薨于路寝
  襄三十一年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
  昭三十二年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干侯
  定十五年夏五月壬申公薨于髙寝
  啖子曰凡公薨必书其所【小寝路寝髙寝之类】详内事重凶变也若遇弑则不地谷梁云公薨不地故也此説是赵子曰公必薨于正寝以就公卿也大位奸之窥也危病邪之伺也若蔽于隐是使小人女子得行其志也庄公正终而嗣祸分位不眀而闺闱不修也【事见庄三十二年】故宗嗣素定之兵权散主之闺闱严之小人女子不尸重任贤良受托鼎足交辅则纂弑之祸曷由而至哉
  夫人薨
  隐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桓公母仲子也】
  庄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桓公夫人文姜】僖元年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庄公夫人哀姜闵公之嫡母也】
  文四年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僖公妾母成风也】十六年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僖公夫人声姜文公母也】
  宣八年夏戊子夫人嬴氏薨【宣公母也】
  襄二年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成公夫人齐姜也】 四年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襄公妾母】 九年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成公母】
  昭十一年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昭公妾母】
  定十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哀公妾母】
  哀十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昭公夫人】
  啖子曰凡夫人薨必书而不书地妇人无外事薨有常处也其君之妾母仲子则本以夫人礼娶【事见隠元年】又隠公以桓公为先君之嗣故行夫人丧礼书薨【书夫人子氏薨】自成风之后【夫人风氏薨即僖公妾母也】妾母皆僭用夫人礼故亦书薨着其非礼也哀公母定姒卒时子未逾年【姒氏卒时定公已薨哀公初立未逾年未成君】虽行丧礼不可加于子【凡未逾年君卒亦不言薨】故书卒子既未成君故不称夫人也孟子呉女也【昭公夫人】鲁人耻娶同姓不可书曰夫人姬氏薨而曰孟子卒
  赵子曰若薨于外则书地记事实也谷梁曰夫人薨不地地故也【故谓被杀】此説非也假如夫人归寜死于外岂得云不地乎且君皆记其寝被杀则不言地隠公是也桓公在齐被杀而亦书地故知在外薨不以有故无故皆当书其地理甚昭然
  未逾年君卒
  庄三十二年冬十月乙未子般卒
  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子赤也襄仲杀之也】
  襄三十年九月癸巳子野卒【毁也】
  昭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子猛卒【啖氏云同年上言主居于皇足知是未逾年之王卒特加子字义见本传】
  啖子曰凡未逾年君卒皆书曰卒言嗣先君未成君也故不书崩薨而曰卒先君未塟则名之【父前子名义也】既塟则不名【子赤是也】外诸侯未逾年而卒则不书异于内也赵子曰子般子赤以被杀故不书地义与隠同子野非被杀而亦不书于地阙文也
  诸侯卒
  赵子曰春秋记诸侯卒着易代也不曰薨异外内也【与鲁异也】名之降于天子也【唯天子不书名】
  隠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七年三月侯卒八年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
  桓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十年春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 十一年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 十二年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冬十一月丙戌卫侯晋卒 十四年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十七年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庄元年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二年冬十二月乙酉宋公冯卒 十六年十有二月邾子克卒 二十一年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三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二十五年夏五月癸丑卫侯朔卒 二十八年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 三十一年四月薛伯卒
  僖四年夏许男新臣卒【脱月】 七年七月曹伯般卒九年三月丁丑宋公御説卒 九月甲子晋侯佹诸卒 十二年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十四年冬蔡侯卒【脱月】 十七年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二十三年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二十四年冬晋侯夷吾卒【脱月】 二十五年夏四月癸酉卫侯燬卒 二十七年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二十八年六月陈侯欵卒 三十二年夏四月己丑郑伯防卒冬十二月己邜晋侯重耳卒
  文五年冬十月甲申许男业卒 六年八月乙亥晋侯驩卒 七年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九年八月曹伯襄卒 十三年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 邾子籧篨卒 十四年夏五月乙亥齐侯潘卒 十八年春二月丁丑秦伯防卒
  宣三年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四年春正月秦伯稻卒 九年八月滕子卒 九月辛酉晋侯黒臀卒于扈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十四年夏五月壬申曹伯夀卒 十年夏四月己巳齐侯元卒十七年春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丁未蔡侯
  申卒 十八年秋七月甲戌楚子旅卒
  成二年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庚寅卫侯速卒 四年三月壬申郑伯坚卒 六年六月壬申郑伯费卒 九年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 十年五月丙午晋侯獳卒 十三年五月曹伯庐卒于师十四年正月莒子朱卒 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秦伯卒 十五年夏六月宋公固卒 十六年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十七年十有二月邾子貜且卒
  襄二年六月庚辰郑伯睔卒 四年春三月己酉陈侯午卒 六年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 七年十有二月郑伯髠顽如防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十二年秋九月呉子乘卒 十三年九月庚辰楚子审卒 十五年冬十有一月晋侯周卒 十七年春二月庚午邾子瞷卒 十八年冬十月曹伯负刍卒于师 十九年秋七月辛邜齐侯环卒二十三年三月己巳伯匄卒 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呉子谒伐楚门于巢卒 二十六年八月壬午许男寗卒于楚 二十八年十二月乙未楚子昭卒 二十九年五月庚午卫侯衎卒
  昭元年六月丁巳邾子华卒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糜卒 三年春正月丁未滕子原卒 五年七月秦伯卒 六年春正月伯益姑卒 七年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 八年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 十年七月戊子晋侯彪卒 十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十二年三月壬申郑伯嘉卒 十四年三月曹伯滕卒 八月莒子去疾卒 十五年春正月呉子夷末卒 十六年八月己亥晋侯夷卒十八年春三月曹伯须卒 二十年十一月辛
  夘蔡侯庐卒 二十三年夏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 二十四年八月丁酉杞伯郁厘卒 二十五年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 二十六年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二十七年冬十月曹伯午卒 二十八年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 秋七月癸巳滕子宁卒 三十年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 三十一年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
  定三年二月辛邜邾子穿卒 四年春二月癸巳陈侯呉卒 五月杞伯成卒于防 八年三月曹伯露卒 秋七月戊辰陈侯桞卒 九年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 秋秦伯卒【脱月】 十二年春薛伯定卒【脱月】 十四年五月呉子光卒
  哀二年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 三年冬十月癸邜秦伯卒 四年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 五年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 六年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 八年冬十有二月癸亥伯过卒 十年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五月薛伯夷卒 十一年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十三年夏许男成卒【脱月】
  赵子曰凡诸侯同盟名于载书【载书者载盟誓之辞于册者具标同盟诸侯之名而毎国执一也】朝防名于要约【相朝及防同者也要约约事之简牍也若今防计文牒等也】聘告名于简牍【使使来聘及有言命之事皆有简书也】故于卒赴可知而纪也【彼来告丧国史按旧简书知其名而纪之】非此则否示详慎也【言若非素徃还虽传闻其名不书于册示详审也】
  左氏云凡诸侯同盟故薨则赴以名此例于理不安岂有臣子正当创巨痛深之日乃忍称君之名礼固不尔且礼篇所録亦云寡君不禄而已凡曽同盟会知其名故于死时书之以纪易代左氏但见旧説知有同盟书名之事不察其理遂妄发例尔据春秋诸侯卒不同盟者凡五十二人九人不书名余并书名左氏又云从赴而书若未同盟实不合赴以名岂有如此众国越礼而称亡君父之名乎左氏又云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以继好息民【告终告亡君名也】据此意乃以称亡父之名为求好之意何诬鄙之甚况于例之不合乎春秋中唯有九人卒不书名检寻事迹并无朝防聘告处所以不知其名耳是其明证也余则悉书名检寻皆有徃来事迹则知必不同盟诸侯卒于他国【蔡侯东国卒于楚之类】及卒于防卒于师则书之虽在国不卒于其都亦书之晋侯卒于扈宋公卒于曲棘是也公羊云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有何理哉解晋侯即云欲防故也解宋公即云忧内故也今按余国君更无书地者是知诸侯不卒于其国都例书地耳如鲁卿卒于垂卒于貍蜃之义郑伯髠顽如防未见诸侯卒于鄵【在襄七年】从省文也谷梁云诸侯不生名此名于如防之上何也见其如防卒也言其为如防而卒也此説非也凡诸侯卒皆书名若言郑伯如防髠顽卒于鄵则不成文辞也故云尔呉子谒伐楚门于巢卒书名于伐楚之上亦同此义
  天子大夫卒
  隠三年夏四月辛邜尹氏卒【公羊云讥世卿赵子曰未尝同盟防不知其名故曰尹氏王臣赴告非礼也】
  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同盟于狄泉故书名亦讥赴告也无采地但言王子也】
  定四年秋刘巻卒【同盟于召陵故书名赵云畿内诸侯不同列国故不言刘子卷卒亦讥其来赴故书之】
  赵子曰臣无外交之礼今死而赴故书以讥
  内大夫卒
  赵子曰外大夫卒春秋不书【不书外大夫也】书内大夫吾史也【鲁卿有王命者则书卒】尊吾命卿所以尊王命也【不命卿不书卒是也】不书塟降于君也
  隠元年冬十二月公子益师卒 五年冬十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八年冬十二月无骇卒【谷梁云隠不命大夫故不书族】 九年三月侠卒【义同无骇】
  庄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僖十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公谷皆云称字贤也】 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
  文十年三月辛邜臧孙辰卒 十四年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鲁卿卒于他国则地他皆放此】
  宣五年秋九月叔孙得臣卒 八年夏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义见郊庙例】 十七年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卒【谷梁云非卿而书卒得弟道也】
  成四年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 十五年三月乙巳仲婴齐卒 十七年冬十有一月壬申公孙婴齐卒于貍脤
  襄五年十有二月辛未季孙行父卒 十九年八月丙辰仲孙蔑卒 二十二年秋七月辛酉叔老卒二十三年八月己邜仲孙叔卒 三十一年九
  月己亥仲孙羯卒
  昭四年冬十有二月乙邜叔孙豹卒 七年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 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义见郊朝例】 二十一年八月乙亥叔輙卒 二十三年正月癸丑叔鞅卒二十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孙貜卒 二十五年冬十月戊辰叔孙婼卒 二十九年夏四月庚子叔倪卒
  定五年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哀三年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
  啖子曰鲁卿既王命皆书卒隠公摄位不请命大夫故未命之卿亦书卒明非怠慢也侠无骇是也余公则不命之卿无书卒者责不尊王室也【桓十一年柔防宋公庄三年溺防齐侯并不书卒是也】叔非卿而书弟卒美其得弟道特加之也【宣公因公子遂杀子赤而立叔不食其禄又不去其国得弟道也】公孙敖既奔书卒为丧归赴也【文八年公孙敖奔莒十四年卒于齐十五年齐人归公孙敖之丧】大夫卒于他国则书国【诸出聘者经虽无其事理例昭然也】卒于鲁地则书地仲遂公孙婴齐是也赵子曰鲁卿凡四十三人书族而不书卒者有公子庆父公子翚单伯公子结叔彭生凡五人公子庆父及公子翚并以弑君故不书卒以贬之单伯不书者以淫子叔姬及至自齐葢黜其卿位故不书卒叔彭生则以不发襄仲之谋令君及祸故亦不书襄仲亦弑君为记变礼之事也虽书其卒则去其族以贬之其公子结不书卒遂事也啖子曰非大夫也为嘉其及齐宋盟以安国家故褒之耳【义见庄十九年】或曰文公时单伯【文十五年见经】与庄公时单伯【庄元年见经】若是一人计已过百嵗是复能淫叔姬乎答曰近年有孙济者歴典十余郡年近百嵗犹更娶妻况古人寿长焉知其不然乎不尔则父子也但庄公之单伯何故不书卒不能详也自此外则柔【桓十一年见经】溺【庄三年见经】不书卒非命卿故也公孙归父叔孙侨如不书卒出奔故也仲孙何忌叔孙州仇叔还获麟时未卒也余三十一人并书卒
  内女卒
  庄四年三月纪伯姬卒 二十九年冬十二月纪叔姬卒【归于酅者】
  僖九年秋七月乙酉伯姬卒【公羊云许嫁故以成人之丧治之】 十六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文十二年二月庚子叔姬卒【书卒义同伯姬赵子曰时君之女故曰子以别非先君之女也】
  成八年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襄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
  啖子曰内女为诸侯之夫人则书卒以公为之服故也【礼诸侯絶朞故无服唯适国君者为之服大功九月以其尊卑敌故】谷梁云外夫人书卒者适诸侯则尊同以吾为之变故卒之此説是也许嫁为夫人者亦然其为媵及嫁太子公子大夫则不书凡内女嫁为诸侯夫人而不书卒时鲁公非其兄弟及兄弟之子也诸侯无大功已下之服故杞叔姬虽出犹书者为丧归杞故也【成八年杞叔姬卒九年杞伯来逆叔姬之防以归也】
  外夫人卒
  庄二年秋七月齐王姬卒
  啖子曰外夫人卒不书书王婚者鲁主姬公为之服也【主其嫁则有兄弟之恩死则服也】谷梁云为之主者卒之是也【公羊同】庄十一年王姬不书卒者不为之服故不书义可见也赵子曰记是以着非也【记二年是十一年非也】
  王塟
  赵子曰凡天王塟不防则不书志不臣也【志记也】记是以着非也【诸防者是则知不防者非也】平王不书塟
  庄三年五月塟桓王【改塟也此后庄王僖王惠王并不书塟】
  文九年二月辛丑塟襄王【七月而塟此后顷王不书塟】
  宣三年春塟匡王【三月而塟此后定王不书塟】
  襄二年春正月塟简王【五月而塟此后灵王不书塟】
  昭二十二年六月塟景王【三月而塟】
  啖子曰凡天王之塟鲁防则书不书者不防也故平王之塟不书而有武氏子来求赙【若鲁使人防塟岂有不行赙礼乎】是其证也谷梁云天子志崩不志塟必其时也举天下而塟一人其义不疑也【言合七月之礼悉不书也公羊同】葢见书塟者多不得礼【言不合七月之礼也】故有此説耳且襄王之塟正合礼何以书乎是知妄也杜元凯云万国之数至众封疆之守至重故天子之丧诸侯不得越竟而奔修服于国卿徃吊送既塟卒哭而除凶【谷梁云诸侯皆合亲吊又恐难行未知周制定如何故存以示疑也】
  公塟
  赵子曰塟称我君举其諡也【将塟方作諡若只言桓公则恐渉他国君故明言我君以举其新加之諡也】臣子之敬辞也【若不然则辞不顺敬也】
  桓十八年冬十有二月己丑塟我君桓公【贼在异国故可塟凡九月乃塟】
  闵元年六月辛酉塟我君庄公【十一月乃塟乱故也】
  文元年夏四月丁巳塟我君僖公【五月】 十八年六月癸酉塟我君文公【五月】
  襄三十一年十月癸酉塟我君襄公【五月】
  定元年秋七月塟我君昭公【八月乃塟】 十五年九月丁巳塟我君定公雨不克塟戊午日下昃乃克塟【五月而塟国君不当无雨备故讥不克塟若合为雨止则当不书故谷梁曰雨不克塟丧以制也】
  啖子曰凡公塟皆书唯隠公闵公【并被杀见薨例】不书者言贼不讨如不塟然也公羊云君弑贼不讨不书塟以为无臣子也谷梁曰君弑贼不讨不书塟以罪下也此説皆是也凡未逾年之君不书塟【谓子般子赤】无子不列序于庙故也公羊云未逾年之君有子则庙庙则书塟无子则不庙不庙则不书塟此説是也
  夫人塟
  庄二十二年正月癸丑塟我小君文姜【桓公夫人七月乃塟】僖二年夏五月辛巳塟我小君哀姜【庄公夫人齐所杀十一月而塟】文五年三月辛亥塟我小君成风【僖公妾母五年而塟】 十七年夏四月癸亥塟我小君声姜【僖公夫人文公母九月乃塟】
  宣八年冬十月己丑塟我小君敬嬴雨不克塟庚寅日中而克葬【宣公妾母五月而塟定公同】
  襄二年七月己丑塟我小君齐姜【成公夫人三月而塟】 四年八月辛亥塟我小君定姒【襄公妾母逾月而塟】 九年秋八月癸未塟我小君穆姜【宣公夫人成公母四月而塟】
  昭十一年九月己亥塟我小君齐归【昭公母也五月而塟】定十五年九月辛巳塟定姒【哀公妾母三月而塟】
  啖子曰凡夫人塟皆书仲子不书塟者【桓公母隠二年卒】以诸侯不二嫡虽用夫人礼犹不列于庙也【以别筑宫是也】自文公塟成风之后乃有二夫人祔庙非礼也定姒之塟不书小君以子未逾年故也【哀公未逾年】子未成君故母亦未成夫人后列于庙故书塟【凡君母塟史官皆书夫子修经择其祔庙者乃书以示例而明其礼】赵子曰孟子【昭公夫人哀十三年卒】不书塟者以其与鲁同姓不列于庙
  诸侯塟
  赵子曰凡诸侯塟皆如我之辞何也【怪不言某国塟某公】志我大夫之徃防也徃防礼也生尝邀好【谓朝聘防盟也】死不吊塟君子薄之记其是以着其非也【凡卒不书塟者以讥内之不防塟】
  隠三年十二月癸未塟宋穆公 五年夏四月塟卫桓公【被弑十五月而塟】 八年八月塟蔡宣公【三月】
  桓五年夏塟陈桓公【脱月】 十年夏五月塟曹桓公十一年秋七月塟宋庄公【三月】 十三年三月塟卫宣公 十五年夏四月己巳塟齐僖公 十七年秋八月癸巳塟蔡桓侯【三月而塟葢蔡季请王諡】
  庄二年春二月塟陈庄公 三年夏四月塟宋庄公九年秋七月丁酉塟齐襄公【被弑九月而塟】 二十一
  年冬十二月塟郑厉公【八月】 二十四年三月塟曹庄公
  僖四年八月葬许穆公 七年冬塟曹昭公【脱月】 十三年夏四月葬陈宣公 十八年秋八月丁亥塟齐桓公【九月乃塟乱故也】 二十五年塟卫文公【脱月】 二十七年秋八月乙未塟齐孝公【三月】 三十三年夏四月癸巳葬晋文公
  文六年春塟许僖公【脱月】 冬十月塟晋襄公【三月】 九年冬塟曹共公【脱月】
  宣三年冬塟郑穆公【脱月】 十年六月葬齐惠公【三月】十二年春塟陈灵公【贼讨国复二十一月乃塟】 十四年九月塟曹文公 十七年夏塟许昭公【六月】塟蔡文公【脱月】
  成三年正月辛亥塟卫穆公【六月】 二月乙亥塟宋文公【七月】 四年夏四月塟郑襄公【二月】 九年冬十一月葬齐顷公 十三年冬塟曹宣公【脱月】 十五年春二月葬卫定公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襄四年秋七月塟陈成公 六年秋塟桓公【脱月】八年夏塟郑僖公【脱月】 十六年正月葬晋悼公【三月】十九年正月塟曹成公【四月】 冬塟齐灵公【脱月】 二十三年夏塟杞孝公【脱月】 二十六年冬塟许灵公【脱月】 二十九年秋九月塟卫献公 三十年冬十月塟蔡景公【世子般杀之而自葬之十月乃塟】
  昭元年秋塟邾悼公【脱月】 三年五月葬滕成公 六年正月塟秦景公【七月】 夏葬杞文公【脱月】 七年十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八年冬十月壬午塟陈哀公【七月乃塟国灭故也】 十年九月葬晋平公【三月】 十一年二月塟宋平公【三月】 十二年五月塟郑简公【三月】十三年冬十月葬蔡灵公【国复乃塟凡三十一月】 十四年秋塟曹武公【脱月】 十六年冬十月塟晋昭公【三月】 十八年秋塟曹平公【脱月】 十九年冬葬许悼公【脱月】二十一年三月塟蔡平公 二十四年冬塟平公【脱月】 二十六年春正月塟宋元公【三月】 二十八年春三月塟曹悼公【六月】 六月葬郑定公【三月】 冬塟滕悼公【脱月】 三十年秋八月塟晋顷公【三月】 三十一年秋塟薛献公【脱月】
  定三年秋塟邾庄公【脱月】 四年六月塟陈惠公 七月塟杞悼公【三月】 八年七月塟曹靖公 九月塟陈懐公【三月】 九年六月塟郑献公【三月】 冬塟秦哀公【脱月】 十二年夏塟薛襄公【脱月】
  哀二年冬十月塟卫灵公【七月】 四年二月塟秦惠公冬十有二月塟蔡昭公【被杀十一月而塟】 塟滕顷公五年冬闰月塟齐景公 九年春二月塟杞僖
  公【三月】 十年五月塟齐悼公【三月】 秋塟薛惠公【脱月】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塟滕隠公 十三年秋塟
  许元公【脱月以前经下不标月者并合五月之礼】
  啖子曰凡诸侯塟鲁徃防则书之其有书塟不书徃者徃非卿也呉楚之君不书塟者不可言塟楚某王也公羊云呉楚之君不书塟避其号也此説是也谷梁云变之不塟者三一曰失徳不书塟按时君失徳而书塟不失徳而不书塟者多矣不可通也二曰贼未讨不书塟本施于鲁不及他国他国则从防不防之例但贼当国者多不得依常礼塟终不可为例也三曰国灭不塟言无人塟之也公羊云诸侯记卒记葬者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时也按自为鲁防故书何关不得必其时诸侯及时自塟无待天子命之礼何故云不得哉五等诸侯本国臣子皆称之曰公塟既不请王命因而私諡为公【正礼诸侯皆合请王諡】从而书之以见非礼按史记世本左氏传蔡之诸君皆諡为侯经则皆称公者以其私諡与僭同也唯蔡桓称侯【桓十七年塟蔡桓侯】葢告王请諡故特书之明得礼也【义见本传】
  外夫人葬
  庄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塟原仲
  定四年秋塟刘文公
  啖子曰陈原仲之塟书者见季友私事出境也赵子曰刘文公天子畿内诸侯列国不当与行交徃之礼今防其塟非礼也
  内女塟
  庄四年六月乙丑齐侯塟纪伯姬【赵子云嫌国亡则非夫人故志之目齐侯见其灭国之恶而塟之得礼】 三十年八月癸亥塟纪叔姬【归于□者义与伯姬同也】
  襄三十年秋七月叔弓如宋塟宋共姬【为灾而死髙其志行使卿徃防所以书之】
  啖子曰凡内女之塟不书书者皆非常也
  杂丧事
  赵子曰凡国之丧纪所以裁中而体政故纪其阙焉【杂丧事合礼者皆常事故不书也】
  隠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赵子云天子而妾母是启僭也】 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谷梁曰交讥之】
  文元年二月天王使叔服来防塟【防僖公塟记是以着非也】 五年春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啖子曰承上文成风薨故不言来赵子曰讥天王厚礼妾母也】 三月王使召伯来防塟【防成文塟也赵子云义与归同】 九年冬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秦人不夫人也即外之不夫人以见正焉】 十五年夏齐人归公孙敖之丧【啖子云鲁大夫必知归鲁故不言来赵子云公孙之丧而使齐人归之疪内也】
  成九年春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谷云讥逆出妻之丧】襄三十一年冬十月滕子来防塟【啖子云非礼也】
  定十五年夏邾子来奔丧【义同襄十一年】 九月滕子来防塟
  啖子曰凡他国以丧事来皆非常乃书【具见上注】
  丧礼总论
  啖子曰古者君丧皆斩衰三年小君丧则齐衰周年故礼曰大夫居倚庐士居垩室其吉事盟防征伐朝聘冠婚燕享皆不可衰麻从事昔鲁公伯禽以戎冦来侵不得已而讨之自此以后失礼之国引以为比渐染成俗既卒哭金革无避久已然矣春秋时失礼更甚故不可胜讥但引其年月即知居丧行吉事尔至于未逾年不称子【桓十三年衞侯战于纪是也逾年而未塟亦当不得朝防用兵】及在丧而吉【闵三年在丧而吉禘于庄公是也】居丧婚【庄二十三年公如齐纳币之类是也】及未塟出防【僖元年宋子盟于葵丘之类是也】当时犹或未行故唯讥此数事而已其恶大也余则不复一一罪之不可胜书也古者大夫士居丧致事于君君亦不夺其亲春秋时世卿既多承袭不复循丧纪此亦览文可知亦不复具讥也赵子曰凡诸侯在丧【谓未逾年及虽逾年而未塟谓去年十二月遭丧者也】而有竟外之事以丧行者称子【谓不释丧服僖九年宋子是也】以吉行者称爵【谓以吉服从事也即书其诸侯之爵位桓十三年卫侯会战于纪之类是也】志恶之浅深也【言称子者其罪浅于称爵】

  春秋集传纂例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集传纂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四
  唐 陆淳 撰
  朝聘如例第十五 【附锡命例 归田邑例乞师例】
  啖子曰人君相见曰朝使使致问曰聘此皆受之于庙以重礼也他国来鲁朝聘皆书之朝朝也以朝时相见也聘问也鲁君及卿往他国则曰如如往也
  赵子曰朝聘诸侯必有婚姻之好疆之理故王者不絶其交焉【周礼有朝聘之义】春秋之代则多自于党仇矣【言春秋时诸侯自恣凡如此事多于党仇而为之也】皆国之大事故君子志之【此解书朝聘意】其邪正则存乎其文矣【不合礼者则讥之谷伯邓侯曹世子之类是也】
  朝
  隠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桓二年夏滕子来朝 秋七月杞侯来朝 六年冬纪侯来朝 七年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赵子曰名之用夷礼也】 九年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谷梁云参讥之】 十五年夏邾人牟人葛人来朝【公羊曰夷狄之用夷礼也】
  庄五年秋郳犁来来朝【左氏曰未王命】 二十三年夏萧叔朝公【啖子曰始封附庸之君故书字公时在谷故不言来】 二十七年冬杞伯来朝
  僖五年春伯姬来朝其子【谷梁曰参讥之】 七年夏小邾子来朝 十四年夏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啖子曰参讥之】 二十年夏郜子来朝 二十七年春杞子来朝
  文十一年秋曹伯来朝 十二年春杞伯来朝 秋滕子来朝 十五年夏曹伯来朝
  宣元年秋邾子来朝
  成四年三月伯来朝 六年夏六月邾子来朝七年夏五月曹伯来朝 十八年秋杞伯来朝八月邾子来朝
  襄元年秋邾子来朝 六年秋滕子来朝 七年春郯子来朝 夏小邾子来朝 二十一年冬曹伯来朝 二十八年夏邾子来朝
  昭三年秋小邾子来朝 十七年春小邾子来朝秋郯子来朝
  定十五年春邾子来朝
  哀二年夏滕子来朝
  啖子曰凡书朝皆人君也礼所谓诸侯相朝两君相见也
  赵子曰谷梁云天子无事诸侯相朝时正也考礼修徳以尊天子也按春秋诸侯不事天子自以强弱相制无考礼修徳之事左氏云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此乃春秋事霸者之宜非常事也据周礼五等之制以牧伯帅之则必令相朝但不知令防年一行耳其正礼不可得而寻也【左氏昭十三年有朝聘之文故赵子论之见辨疑中】公羊曰诸侯来曰朝按诸侯以他事来者多矣不可悉云朝
  诸侯非朝事来者
  桓五年冬州公如曹 六年春寔来【赵子曰王臣外交非礼曰寔来义见本传】
  庄三十一年六月齐侯来献戎捷【赵子曰缪文当云齐人】僖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左氏云公在防故不言朝】 冬介葛卢来【啖子曰不庙受故不言朝】
  襄十八年春白狄来【义与介葛卢同】 三十一年冬十月滕子来防塟【啖子曰非礼也】
  定十五年夏邾子来奔防【公羊曰非礼也】 九月滕子来防塟【啖子曰非礼也】
  啖子曰凡诸侯来而非朝者各书其事皆讥之也介葛卢白狄不行朝礼又无他事故但曰来
  聘
  啖子曰聘者致君命也主人受之于庙以重礼也赵子曰礼以通好曰聘【聘妻聘士同此义】公羊曰大夫来曰聘按大夫以他事来者多矣不可悉云聘
  王臣来聘
  隠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赵子曰名之讥其失礼也】 五年夏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公羊曰讥之者子代从政也】 八年春天王使家父来朝
  庄二十三年春祭叔来聘【啖子曰不言使见其专往也书聘明其假王命以外交也】
  僖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宣十年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啖子曰周礼云天子时聘以结诸侯之好人君亦有聘士之礼谷梁曰聘诸侯非正也言天子不当聘诸侯殊误矣
  赵子曰王政行也天子使使聘于诸侯所以洽恩惠考政典春秋之聘通好命耳
  外大夫聘
  隠七年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赵子曰将国命大夫之事书弟讥之】桓三年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义同隠七年】
  庄二十三年夏荆人来聘【啖子曰凡夷狄朝聘当称人君臣同辞】 二十五年春陈侯使女叔来聘【无事迹啖子曰书字之义葢如祭仲单伯之类】
  僖三十三年春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文四年秋卫侯使甯俞来聘 九年冬楚子使椒来聘【不称氏义见名位例】 十二年秋秦伯使术来聘
  宣十年冬齐侯使国佐来聘
  成三年冬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 八年夏宋公使华元来聘 冬晋侯使士爕来聘 十一年春晋侯使却犨来聘 十八年夏晋侯使士匄来聘
  襄元年冬卫侯使公孙剽来聘 冬晋侯使荀防来聘 五年夏郑伯使公子发来聘 七年冬卫侯使孙林父来聘 八年冬晋侯使士匄来聘 十二年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十五年春宋公使向戌来聘 二十六年夏晋侯使荀呉来聘 二十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 二十九年夏晋侯使士鞅来聘 秋呉子使札来聘 三十年春正月楚子使防罢来聘
  昭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 十二年夏宋公使华定来聘 二十一年夏晋侯使士鞅来聘
  赵子曰春秋之辞从简焉凡言聘则知君使矣曷为又称其君以别乎不当称使者也【为来聘来盟不须书君使者故存君使者以别之不称者例见于后】
  锡命例
  庄元年冬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赵子曰不称天王宠纂弑以黩三纲也】
  文元年夏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赵子曰无功徳苟锡之非礼也】成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锡公命【啖子曰称天子葢误也余同文元年】
  赵子曰锡命者旌功徳之由【必因褒有徳赏有功乃为之也】苟锡之非礼也【如无功徳不合锡命】谷梁曰礼有受命无来锡命此说非也按秦汉已后郡县天下天子益尊不比三代犹就郡国加守相爵秩何得无锡命乎葢不知讥其赏无功而遂妄为义也
  归田邑例【假田附归田邑例义见用兵例取田邑义】
  隠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赵子曰田邑先祖所命于天子也而以予人其罪着矣】
  桓元年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谷梁云以璧则非假也讳易田】
  宣十年春齐人归我济西田【赵子曰济西之地非鲁尽有故言我以别之既称我故不须言来】
  定十年夏齐人来归郓讙隂之田【赵子曰前未有取讙及隂田故书来以别之他国无此田故不言我也】
  哀八年冬齐人归讙及阐【啖子曰此年初经书齐人取讙及阐今书归知必归鲁故不言来】
  赵子曰归者来致之辞【虽非我本物但将与我亦皆曰归论语曰康子归药又归孔子豚】又曰凡归田邑志改过也【取之非也今归之为善】
  乞师例
  僖二十六年夏公子遂如楚乞师
  成十三年春晋侯使却锜来乞师 十六年六月晋侯使栾黡来乞师 十七年秋晋侯使荀防来乞师 十八年冬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谷梁云乞重辞也古之人重师故以乞言之又曰非所乞也师出不必反战不必胜故重之此説是也
  赵子曰天子在上而诸侯自相请师非礼也谷梁释乞字之义而不言其大意故辨之
  王臣及外大夫以杂事来者
  隠六年春郑人来渝平【赵子曰非和致隙志其尤也】
  桓十五年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三传并云非礼也】庄六年冬齐人来归卫寳【左氏云文姜请之赵子云讥纳雠赂足以为耻】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义同求车】
  成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赵子云非正也】
  定十四年秋天王使石尚来归脤【啖子曰不助祭而归脤非礼也】
  赵子曰凡天子卿大夫士及他国卿士非聘来及诸例所不管者件之于前他国下大夫及士虽接于鲁亦不得书名为须纪其事故但称人也凡书人之来不称君以使【据朝聘皆称君以使】避不成辞也【若云齐侯使人来归衞寳则实鄙俚不成言辞也】
  诸书来不言君使者
  隠元年冬十二月祭伯来【左氏云非王命】 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赵子曰下言伯姬归于纪足知为君逆不假言使省文也】 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左氏云王未塟故不言使】
  桓八年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公羊云使我为媒可因徃逆矣或云讥本以私来故不言使也】
  庄二十三年春祭叔来聘【啖子曰私行假言聘故不言王使以讥之】闵元年冬齐仲孙来【赵子曰非致成命也故不言使非冇専故也故但言来所以病齐侯而嘉仲孙也】 二年冬齐髙子来盟【三传皆云称子褒也不称使赵氏义同仲孙来】
  僖四年夏楚屈完来盟于召陵【谷梁云不言使权在屈完也楚子意令其可盟则盟事在屈完】
  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左氏云王未塟故不书使】 十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赵子曰不称使意与齐仲孙楚屈完义同】
  啖子曰凡外臣来不言君使者皆有义
  诸以杂事来有书来与不书来者
  隠元年秋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赵子曰若不书来者即不知何国之惠公】
  庄元年冬天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赵子曰桓公已塟若不言来即莫知何国之公故言来】
  文元年夏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赵子云若不言来即似曾入于王朝受命故言来】 五年春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啖子曰承上言成风薨不言来可知也】 十五年夏齐人归公孙敖之丧【啖子曰敖鲁大夫必知归鲁故不言来】
  宣十年春齐人归我济西田【赵子曰不言来有我字则来可知也称我者为济水并贯诸国故书我以别之】
  成八年秋天子使召伯来锡公命【称来义同文元年之锡】定十年夏齐人来归郓讙隂田【赵子曰入春秋时未书齐侯取讙及隂田故书来不称我者他国无此名不比济西田也】
  哀八年冬齐人归讙及阐【啖子曰此年初齐人取讙及阐与归田同年故不言来又不言我无所疑也】
  赵子曰春秋之文从简加减一字皆有义故分析于本传下
  如
  啖子曰凡公及内卿往他国朝聘皆书曰如非卿则不书若防塟则但书彼塟而已【亦谓非卿防塟者】
  赵子曰凡内朝聘称如以异外也周之制朝聘也有数【朝王各加其服之数而朝】春秋毕书之【谓书朝王及诸侯】见如京师之简也所以伤王室之微着诸侯之不臣也凡书防遇亦如之
  公如
  隠五年春公观鱼于棠【鲁地也左谷皆云非礼】
  桓十八年春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时会齐侯于泺从泺遂行谷梁曰不言及夫人伉也】
  庄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公谷皆云非礼】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三传皆云非礼】 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谷梁云讥娶讐女】
  僖十年正月公如齐 十五年正月公如齐 二十八年夏公朝于王所【践土也赵子曰称王所言非京师也尊其不地志乎朝王而已异乎盟防所】冬壬申公朝于王所【河阳也义同践土】 三十三年冬十月公如齐
  文三年冬公如晋 十三年冬公如晋
  宣四年秋公如齐 十年春公如齐 夏公如齐成三年夏公如晋 四年夏四月公如晋 十年秋七月公如晋 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 十八年春公如晋
  襄三年春公如晋 四年冬公如晋 八年正月公如晋 十二年冬公如晋 二十一年春正月公如晋 二十八年十一月公如楚
  昭二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晋辞公故复也它仿此】 五年春公如晋 七年三月公如楚 十二年三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十三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 十五年冬公如晋 二十一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二十三年冬公如晋至河有疾乃复 二十三
  年冬公如晋至河有疾乃复 二十四年春公如齐冬公如齐 二十八年春公如晋次于干侯
  二十九年春公如晋次于干侯
  定三年春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啖子曰凡公行书其事者皆非常也【若合常礼则但言如某】
  卿如
  桓三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为君逆也公谷皆曰非礼】
  庄二十五年冬公子友如陈 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塟原仲【左氏云非礼啖子曰书塟原仲者着季友之私出境】 二十八年冬臧孙辰告籴于齐【赵子曰讥臧孙辰为政无蓄也故以自行为文】三十二年冬公子庆父如齐
  僖五年夏公孙兹如牟 七年秋公子友如齐 十三年冬公子友如齐 二十六年夏公子遂如楚乞师【谷梁云非所乞也】 二十八年秋公子遂如齐 三十年冬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三十一年春公子遂如晋
  文元年夏叔孙得臣如京师 冬公孙敖如齐 二年冬公孙遂如齐纳币【公羊云讥丧娶赵子曰婚礼又不当使公子也】五年夏公孙敖如晋 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秋季孙行父如晋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 九年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 十一年秋公子遂如宋十四年冬单伯如齐 十五年春季孙行父如
  晋 秋季孙行父如晋 十七年冬公子遂如齐十八年秋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赵子曰志非度也】
  冬季孙行父如齐
  宣元年春公子遂如齐逆女 夏季孙行父如齐 夏公子遂如齐 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九年夏仲孙蔑如京师 十年六月公孙归父
  如齐 秋季孙行父如齐 冬公孙归父如齐秋季孙行父如齐 冬公孙归父如齐 十八年秋公孙归父如晋
  成五年春仲孙蔑如宋 六年夏公孙婴齐如晋冬季孙行父如晋 八年春公孙婴齐如莒 九年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义见婚姻例】 十一年夏季孙行父如晋 秋叔孙侨如如齐 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公谷皆云非礼】
  襄二年秋叔孙豹如宋 四年夏叔孙豹如晋 五年夏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时鄫属鲁比之内大夫故不言及也】六年冬叔孙豹如邾 冬季孙宿如晋 七年秋季孙宿如衞 九年夏季孙宿如晋 十六年冬叔孙豹如晋 十九年春季孙宿如晋 二十年秋叔老如齐 冬季孙宿如宋 二十四年春叔孙豹如晋 冬叔孙豹如京师 二十八年秋仲孙羯如晋 二十九年冬仲孙羯如晋 三十年秋七月叔弓如宋
  昭二年夏叔弓如晋 冬季宿如晋 三年夏叔弓如滕 六年夏季孙宿如晋 冬叔弓如楚 八年夏叔弓如晋 九年秋仲孙貜如齐 十年九月叔孙婼如晋 十一年二月叔弓如宋 十六年秋季孙意如如晋 二十三年正月叔孙婼如晋 二十五年春叔孙婼如宋
  定六年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义同文十八年】 十年冬叔孙州仇如齐
  哀五年冬叔还如齐
  啖子曰凡卿行除盟塟之外若有书其事者皆非常也
  外相如
  桓五年夏齐侯郑伯如纪【赵子曰讥其诈】冬州公如曹【赵子曰讥玊臣外交】
  赵子曰外相如不书凡书皆讥也
  盟防例第十六
  赵子曰盟者刑牲而征严于神明者也王纲壊则诸侯恣而仇党行故干戈以敌仇盟誓以固党天下行之遂为常焉若王政举则诸侯莫敢相害盟何为焉贤君立则信着而义达盟可息焉观春秋之盟有以见王政不行而天下无贤侯也或曰周官司寇有司盟掌盟载之法又礼记云殷人作誓而人始畔周人作防而人始疑如此则何独于衰世哉答曰周官之伪予已论之矣【赵子着五经辨惑説周官是后人附益也】所称其官三百六十举其人数耳何得三百六十司哉作伪者既广立名目遂有此官耳且盟誓者季世皆有之不必在周而圣人建邦创义岂先立此官礼记所言亦据二代之衰时耳
  内外诸侯盟
  隠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 二年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啖子曰凡戎狄皆不分其爵号而君臣同辞】 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宻【啖子曰阙文也非两防也义见脱漏例】 三年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六年夏五月辛酉公防齐侯盟于艾 八年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桓元年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二年九月公及戎盟于唐 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 秋七月丁亥公防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冬十一月丙戌公防郑伯盟于武父十七年春正月丙辰公防齐侯纪侯盟于黄 二月丙午公防邾仪父盟于趡
  庄十三年冬公防齐侯盟于柯 十六年冬十有二月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啖子曰诸侯同辞而盟説具传文赵子云不言公讳与讐同盟志其无耻于诸侯也】 二十三年十有二月甲寅公防齐侯盟于扈 二十七年夏六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闵元年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
  僖二年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五年夏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防王世子于首戴八月诸侯盟于首戴郑伯逃归不盟【谷梁云重举诸侯尊世子不敢与盟也郑伯逃归着其罪也啖子曰齐不为盟主故不云防齐侯也】七年秋七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
  华盟于甯母 八年春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啖子曰王人与盟非礼也又曰书郑伯乞盟者着其逃归不智也】 九年夏公防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九月诸侯盟于葵丘【重言诸侯义同首戴】 十五年三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十九年夏六月宋人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防
  盟于邾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 二十一年十有二月癸丑公防诸侯盟于薄释宋公【秋防雩之诸侯也见会例承上文故不序也】 二十五年冬十有二月癸亥公防卫子莒庆盟于洮【卫子卫侯也子在丧之称也啖子曰莒庆为鲁释怨故书之同于来鲁者详内也】 二十六年正月己未公防莒子卫甯速盟于向 二十七年十有二月甲戌公防诸侯盟于宋【前围宋之诸侯见圉例亦承上文不别序也】 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防晋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盟于践土陈侯如会【谷梁云书如防于防受命】
  文三年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在晋都盟故不言地】 七年秋八月公防诸侯晋大夫盟于扈【赵子曰诸侯不叙公不得与之盟也而曰会诸侯盟者言公附于载书也载书不可从附与盟主之大夫敌焉也】 十四年六月公防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赵子曰他时但就诸侯行盟礼故云某日防某侯盟于某此即行会礼别日又行盟礼故书日以隔之也】 十五年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赵子曰不叙诸侯讳公之不与也言公怠于国政以致齐寇故讳之也】十七年六月癸未公及齐侯盟于谷
  宣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十七年六月己未公防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成五年十有二月己丑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 七年秋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 九年春王正月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十五年三月癸丑公防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 十七年夏公防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不重言诸侯讥尹子与盟】
  襄三年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 六月公防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不特言诸侯单子与盟】陈侯使袁侨如防【啖子曰不召而自来】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啖子曰诸侯既盟袁侨乃至故大夫别与之盟也】 九年冬公防晋侯宋公【云云】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十一年夏公防晋侯宋公卫侯【云云】伐郑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 二十年六月庚申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渊 二十五年夏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于夷仪八月己巳诸侯同盟于重丘【重言诸侯间有事也】
  昭十三年秋公防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不重言诸侯刘子与盟】公不与盟 二十六年秋公防齐侯莒子邾子伯盟于鄟陵
  定四年三月公防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重言诸侯刘子不与盟也】 七年秋齐侯郑伯盟于咸秋齐侯卫侯盟于沙 八年冬卫侯郑伯盟于
  曲濮 十二年冬十月癸亥公防齐侯盟于黄公与外人盟
  隠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赵子曰不书公讳与大夫盟示耻也不名大夫非大夫之罪】八年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于包【赵子曰莒小国若不书公则嫌乎非公也屈礼以盟其卑以病公也】
  庄九年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赵子曰纳雠人之子损礼而盟大夫故盟书公又言大夫以盟非大夫之罪也言所以异于处父及髙傒也】 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髙傒盟于防【赵子曰明书髙傒者见其伉敌之罪也】
  僖十九年冬防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赵子曰义同宿之盟】 二十九年夏六月防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赵子曰公会之也言公及大夫不名义同宿盟】
  文二年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义同髙傒不书地在晋都】 十年秋七月及蘓子盟于女栗【赵子曰公及之也不书公讳独与天子大夫盟】
  成二年十有一月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鄫人盟于蜀【赵子曰讥公属楚而与其臣盟故深讥之特书公义同齐大夫也大夫不名义同宿之盟也】 三年冬十有一月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 十有一年三月己丑及却犨盟【襄七年冬十月壬戌及孙林父盟】
  襄十五年二月己亥及宋向戌盟于刘
  赵子曰凡盟不目内【如隠元年及宋人盟于宿之类】皆指公以示耻也【与大夫防血故作为耻也】外大夫称人言非其罪也【据齐髙傒晋处俱书名以其霸国之强以臣敌君故罪之也他则皆目以屈礼而与之盟非彼之过故但书人而已】谷梁云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按经书公及齐大夫盟于蔇何得云不可言哉详据经意书公及人与公及大夫皆讥公屈礼而与之盟耳其书外大夫名则是罪外大夫及处父盟之类是也非外大夫之罪则但书人以讥公义例昭然
  大夫特盟外诸侯
  桓十一年九月柔防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公羊云书媵为遂事起也又曰大夫无遂事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国家定社稷则专之可也】
  文二年夏六月公孙敖防宋公陈侯郑伯晋士谷盟于垂敛 十六年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
  成元年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 十八年十有二月仲孙蔑防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昭十一年夏仲孙貜防邾子盟于祲祥
  定三年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哀二年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
  赵子曰凡大夫特盟公侯非礼也【言特者明更有诸侯则可兼大夫也言公侯者明可以会子男也】其无讥非强之也【公子遂特会齐侯经不讥之彼自屈礼而盟非我力能强之故无讥】
  内大夫与外人盟
  文八年冬十月壬午公子遂防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防伊雒之戎盟于暴
  成十六年十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却犨盟于扈襄三年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
  襄十六年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赵子曰晋侯在丧故大夫盟】 二十年正月辛亥仲孙速防莒人盟于向 二十七年夏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屈建【云云】于宋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啖子曰重言豹恐涉他臣】
  外人盟
  桓十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僖十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防盟于邾 二十年秋齐人狄人盟于邢【儿夷狄与诸侯列叙皆称人以便文但君臣同辞他皆仿此】 二十一年春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 三十二年秋卫人及狄盟【啖子曰凡言人者其国人往至盟处也既至狄国中不可言人又不可云衞人盟于狄故改其文】
  宣十二年冬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
  赵子曰凡盟防称人皆不命卿也传例见僖十八年啖子曰凡同盟者谓其盟辞同也若言大无侵小尔无我诈齐人出师鲁以兵革从如此之类彼此之辞非同盟也若言同奬王室之类载书之内众国共其信誓无彼此之异乃同盟也左氏诸言寻盟者若前是同盟寻所同盟前但言盟寻亦但言盟故知寻者申明前约而略用其旧辞也凡诸侯及王臣盟讥也【此解不特言诸侯盟者】臣无疑君之理故王臣在位但防而已多不与盟而其时或有王臣与诸侯盟者皆书以示讥【交讥之也】
  赵子曰公羊云同盟者同欲也予谓小国被制而至岂皆同欲谷梁云同尊周也同外楚也且盟防之辞固当云同救灾恤患及劝善止恶等辞岂止尊周外楚一辞而已故知啖氏説同盟之礼当矣又曰凡经不书盟而左氏言盟者皆非也
  来盟
  桓十四年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夏五阙文】
  闵二年冬齐髙子来盟
  僖四年夏楚屈完来盟于召陵
  文十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三人并不言使説见聘例及本传】宣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赵子曰来盟彼欲之也【欲之故来此与外为志同义】不书其谁【不书内盟者名】敌者也【名位敌无嫌也】简辞也【若言内盟则又须重书来者则辞烦也】又曰公羊云来盟者来盟于我也此説是谷梁云来盟者前定也按但以来鲁即曰来盟何必前定乎又云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按若言及又书内卿则文烦辞重故从简耳无他义
  莅盟
  僖三年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文七年冬公孙敖如莒莅盟
  昭七年三月叔孙婼如齐莅盟
  定十一年冬叔还如郑莅盟
  啖子曰他国来鲁盟者曰来盟鲁往他国盟者曰莅盟皆为盟而行故直以盟为文也若因朝聘而盟者则先书聘书如后乃言盟【如成十一年晋却犨来聘己丑及却犨盟文三年公如晋及晋侯盟之类】
  赵子曰莅盟者我欲之也【与及同义】不书其谁敌者也简辞也【义与来盟同】又曰公羊云莅盟者往盟于彼也此説是谷梁云内之前定之盟谓之莅盟此传对来盟为义故云耳此説非也【义己见上】
  平
  宣四年春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谷梁云不肯者可以肯也】 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赵子曰皆书人两贬之也】
  昭七年春正月暨齐平【赵子曰反及曰暨罪齐取赂于燕见利亡义故以齐求平为辞也】
  定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公羊云及我欲之】 十一年冬及郑平【义见定十年】
  啖子曰凡和而不盟曰平平者皆不言其名举二国和平而已
  赵子曰隠六年传曰平和也谷梁曰平者成也理亦通公羊云平者以道成也按平者但以和为义有何道乎桓三年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赵子曰苟尔相命防不以礼匹夫之事也非之也【若以礼当称防遇也】三傅俱言不盟谷梁又云善其约言而退按防遇亦并不盟皆是约言而退何得独异其文且二君并非贤君又无殊异之迹据经文直讥其无人君之礼耳
  防
  啖子曰防者就也故乡往防于他处则书曰防某若公在外彼来就公则曰防公【文十三年公还自晋郑伯防公于棐之类】是就之义也
  赵子曰凡相见于外曰防【彼此俱不在国中】凡防遇诸侯之事也春秋之代则多自于党仇矣
  公防【因盟而会见盟门因伐而会见伐门】
  隠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九年冬公防齐侯于防十年春王正月公防齐侯郑伯于中丘 十一年夏公防郑伯于时来
  桓元年三月公防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义见本传】二年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赵子曰言宋之恶逆自此成也以病内也】 三年春正月公防齐侯于嬴六月公防侯于郕 九月公防齐侯于讙
  六年夏四月公防纪侯于郕 十年秋公防卫侯于桃丘弗遇【赵子曰书不遇者见卫侯之无信】 十一年秋九月公防宋公于夫钟 冬十二月公防宋公于阚 十二年八月公防宋公于虚 冬十二月公防宋公于 十四年春公防郑伯于曹 十五年夏公防齐侯于艾 十六年春正月公防宋公蔡侯卫侯于曹 十八年春正月公防齐侯于泺
  庄二十七年冬公防齐侯于城濮
  僖元年八月公防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十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防齐侯于阳谷【赵子曰记非礼】十三年夏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
  曹伯于咸 十六年冬十二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二十八年冬公防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文十三年冬卫侯防公于沓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公还自晋郑伯防公于棐
  宣元年夏公防齐侯于平州 七年冬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黒壤
  成十二年夏公防晋侯卫侯于琐泽 十六年秋公防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谷梁云不见公讥晋】
  襄五年秋公防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呉人鄫人于戚 七年十二月公防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郑伯髠原如防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义见卒例】十年春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呉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啖子曰先为防又同防呉故再书会地】 十一年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防呉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啖子云先为防又同会呉故再书会地】 十一年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防于萧鱼 十六年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溪梁戊寅大夫盟【赵子曰晋侯在丧故也】二十二年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
  于商任 二十二年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随二十四年八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于夷仪
  定八年夏公防晋师于瓦 十年夏公防齐侯于夹谷 十四年夏公防齐侯卫侯于牵 邾子来防公【时公搜北蒲】
  哀七年夏公防呉于鄫 十二年夏公防呉于槖皋秋公防卫侯宋皇瑗于郧 十三年夏公会晋
  侯及呉子于黄池
  外相防
  桓二年秋七月蔡侯郑伯防于邓
  庄十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防于北杏十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防于鄄
  僖三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防于阳谷 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雩执宋公以伐宋
  文十七年六月诸侯防于扈【赵子曰不列字讳公之不与也】
  宣元年秋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九年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防于扈
  十一年秋晋侯防狄于欑函
  昭四年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防于申
  定十四年秋齐侯宋公防于洮
  公防外大夫
  成二年十一月公防楚公子婴齐于蜀
  襄二十六年夏公防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
  啖子曰凡公与他国卿盟则耻之防则不耻故蜀之会书楚公子婴齐澶渊之会书郑良霄左氏言澶渊之防赵武不书【左氏言晋人赵武也尊公故书人也】尊公也若如此良霄何不尊公乎葢时防者非赵武别是未命之卿会耳而左氏曲解之理甚乖越谷梁言蜀之防书婴齐伉也【注言明书婴齐以伉敌公也】谷梁之义云处父髙傒以伉故不言公而婴齐之伉何以书公乎理亦自相反也【谷梁之义蜀之会以书公为婴齐伉敌处父髙傒以不书公为伉敌故曰理自相反】
  内臣会【外臣会附】
  庄十四年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文元年秋公孙敖防晋侯于戚 十一年夏叔彭生会晋郤缺于承匡 十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赵子曰大夫求盟诸侯宜其弗盟也言公不亲往也】
  宣十四年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防楚子于宋 秋仲孙蔑防齐髙固于无娄
  成五年夏叔孙侨如防晋荀首于谷 十五年十一月叔孙侨如防晋士燮齐髙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防邾人防呉于钟离【啖子曰重书会者既会士爕又同往会吴】
  襄二年秋七月仲孙蔑防晋荀防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冬仲孙蔑防晋荀防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冬仲孙蔑会晋荀防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五年夏仲孙蔑卫孙林父防呉于善稻 八年夏季孙宿防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 十四年春正月季孙宿叔老防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趸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防呉于向【赵子云鲁书二卿志非度也义见文十八年传重书防者义同钟离】 冬季孙宿防晋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趸莒人邾人于戚 十九年冬叔孙豹防晋士匄于柯 二十七年夏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 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三十年冬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防于澶渊宋灾故【左氏云讥诸侯竟不归宋财赵子云宋称人亦讥其求救于人也】
  昭元年春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石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 九年春叔弓防楚子于陈 十一年秋季孙意如防晋韩起齐国弱宋华亥卫北宫佗郑罕虎曹人人于厥憖 二十五年夏叔倪防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薛人小邾人于黄父 二十七年秋晋士鞅宋乐祁黎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防于扈 三十一年春季孙意如防晋荀跞于适厯
  定十年冬齐侯卫侯郑游速防于安甫
  哀六年夏叔还防呉于相
  啖子曰凡防皆不书其事【但言会于某处而已】唯桓二年防于稷以成宋乱襄三十一年防于澶渊书宋灾故义各见本传余即无他故但言防而已
  遇
  隠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庄四年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二十三年夏公及齐侯遇于谷 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三十二年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啖子曰古者有遇礼本制此礼恐忽有邂逅相遇简略而行故与防礼不同时虽非相遇而从省易以遇礼相见者亦书曰遇公羊曰遇者不期也谷梁曰不期而防曰遇【此并説本遇意】赵子曰简礼而防曰遇【此解当时所行礼意并是】谷梁云遇者志相得也按文直以所行之礼定名耳何用相得为义乎谷梁为桓十年传云不遇者志相得鄙俚之甚公羊又云遇者一君出一君邀之假如实然忽以防礼相见岂得书遇哉
  唁
  昭二十五年九月齐侯唁公于野井【公在齐地故不书来】 二十九年春齐侯使髙张来唁公【上文云公至自干侯居于郓故但云唁公而不书地又加来字】 三十一年夏晋侯使荀跞唁公于干侯【在晋地故亦不言来】
  赵子曰吊生曰唁谷梁曰吊失国曰唁非也且古人作此字岂固为失国者为之乎自生死异文耳
  啖子曰凡夫人内女本无防遇之礼时有越礼行之者亦从而书之【庄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僖十四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之类也】如师【在庄五年】飨【庄四年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义亦同

  春秋集传纂例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五
  唐 陆淳 撰
  用兵例第十七
  赵子曰春秋纪兵曷无曲直之辞与【怪不以客主曲直为褒贬】曰兵者残杀之道灭亡之由也故王者制之【无王命及非侯伯不得兴师】王政既替诸侯专恣于是仇党构而战争兴矣为利【利其土地及党与】为怨【以报仇怨】王度灭矣故春秋纪师无曲直之异【时兴师虽有曲直侵伐圉入之辞皆同】一其非也【其专恣罪同不复分其曲直】不一之则祸乱之门辟矣【若分曲直则谓自直者专兴师转相雠仇无巳】其差者【差有善意者】甚者【恶甚者】则存乎其文矣【教患为善灭同姓为恶差甚之类也】又曰兵出殊称何也【或称师或称人或称帅师或称某】正名位也【以辨正其将之名位】王命之大夫曰某【具名氏也】君命之大夫曰某人【王命君命卿例见僖八年传】不称帅师避不成辞也【成公已前侵伐称人若言某人帅师则不成言辞】年逺人多难详【成公已前侵伐称人者多不必尽是君命之卿益逺事难详从旧史书人耳义见隠元年公子益师卒传】下大夫称师【内外同此称但以众为文言将卑不足称】讥委重于卑也【兵者以凶危之事不当委之贱也】内之师少则但称伐或称及详内以异外也【外师不必能审其多少故以将之品例为名目至于内师则多者称师庄八年师及齐师围郕之类是也少则但称及称伐桓十七年及宋人卫人伐邾八年秋伐邾之类是也】大夫书帅师纪其为将也【使当胜败之荣辱也】不书帅师不成师也【此指内将也二千五百人为师不书帅师明师少也内大夫出将凡三十三不称帅师凡十一故此例指为内言之也】外则一之莫能详也【外大夫一切称帅师莫能审其多少】君不称师重君也【此公羊旧义凡君出境必以师从重人君也况是称伐必知师众也】外域举号贱之也【外域用兵不分其爵位及君臣但称其国名而已】诸侯称国狄之也【诸侯用兵为外域行者亦但称国名而已此公羊义例只施于用兵不通于他处也】公羊曰将尊师众曰某帅师将尊师少曰某此例施于内师则可于外则不可何者凡外国来告侵伐但言其将何能悉以众寡来告乎且春秋意在褒贬其事之是非不必须知其寡也故外大夫一切称帅师内事不得云不知故须详言其众寡以异于外耳公羊又云将卑师少称人按前后称人以围者凡十五【宋人围曹郑人围许之类】若将卑师少何能围国益知外师不可以多少为目也凡内外事皆异文况用兵大事必不一例也明矣又凡师称罪致讨曰伐【称彼罪而兴师】无名行师曰侵【不言罪名但行杀掠】左氏曰有钟鼓曰伐无曰侵按前后凡书侵者齐侯侵蔡【在僖四年】晋侯侵楚【在定四年】之类皆用大师而总数国若无钟鼓何以行师乎又狄师亦有称伐者岂是能有钟鼓乎则知左氏之例非矣国语亦有序钟鼓为伐之义此则一门之书自相扶防不足疑也公羊则云觕者曰侵精者曰伐此则以深者为精浅者为觕按前后有侵师至破其国伐师不深者殊多则公羊之例又非矣谷梁则云苞人民殴牛马曰侵斩树木壊宫室曰伐按齐桓伐楚不战而服无壊宫室伐树木之事又岂有二百四十二年行师悉皆如此暴乱乎则知谷梁亦非也今以赵氏为长戎伐凡伯者大天子之使非正例也
  或问淳曰三传侵伐之例不当理则然矣今用赵氏之例何知必然答曰据春秋书侵者凡五十有七无事迹者莫知其可騐者亦可略举如僖二十六年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嶲弗及据公闻有冦追之已不及则无名之騐也定四年大防于召陵侵楚据左氏本谋伐楚以荀寅之言而止足明不称罪致讨只侵掠而已又僖四年齐桓侵蔡遂伐楚文十五年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宣元年楚郑侵陈遂侵宋定八年晋士鞅侵郑遂侵卫其伐师而言遂者唯襄二十三年齐侯伐卫遂伐晋一处而已此又益明为无名行师之意也又自成公已前书侵者凡四十戎狄居其半即又夷狄侵掠无名之騐也成公以后狄为晋所灭乃不见尔或曰侵伐之文皆从告也【据鲁有侵有伐则非从告也】又曰师众曰伐少曰侵【据齐侯侵蔡及晋侯防于召陵侵楚皆众国故知非】又曰自兴师而告者曰侵【据鲁亦言外来伐此又非矣】又曰兴师而直曰伐曲曰侵【据前后夷狄伐中国多矣岂是直乎故知又非矣】推据侵伐之例已上者皆似是而非故悉不用【已上例推后后都不成文义如此切虑学者生疑故发明也】
  啖子曰凡侵伐不至国都则但书侵伐而已若至国都则书围若他国伐鲁不至国都则言某鄙至国都则但言伐我皆不深言之理当然也又曰公羊云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出皆举重也此说是有与例不合者则随义释之
  内伐
  隠七年秋公伐邾
  桓八年秋伐邾
  庄二年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 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 二十六年春公伐戎
  僖二十一年冬公伐邾 三十年夏公伐邾 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文七年春公伐邾 十四年春叔彭生帅师伐邾宣四年春公伐莒 十年公孙归父帅师伐邾 十八年春公伐杞
  襄二十年秋仲孙速帅师伐邾 二十二年春公伐邾
  昭十年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玃帅师伐莒哀元年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二年春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 六年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七年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伐我
  庄十九年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僖二十六年夏齐人伐北鄙
  文十四年春邾人伐我南鄙 十七年夏齐侯伐我西鄙
  成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襄八年夏莒人伐我东鄙 十年秋莒人伐我东鄙十二年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邰 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赵子曰书遇公畏齐不敢至成】秋邾人伐我南鄙 十六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十七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桃 齐髙厚帅师伐我北鄙围防 冬邾人伐我南鄙 十八年秋齐师伐我北鄙 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
  定七年秋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八年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哀八年春吴伐我 十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外伐
  隠二年冬郑人伐卫 四年夏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五年秋邾人郑人伐宋 七年冬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公谷皆云大天子之使故曰伐伐用兵也变例也】
  桓五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啖子曰不言防及臣从君之辞也】 十四年冬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赵子曰凡不用我师而用彼师曰以言用齐蔡等兵而不自交锋也何以知其然经书以者唯此与僖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及定四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三处而已柏举之战左氏所叙事迹并吴楚自战都不言蔡经下文又云庚辰吴入楚亦不言蔡师明吴楚自战蔡不交锋左氏云凡师能左右之曰以且齐桓晋文用诸侯师悉能左右之何不言以谷梁曰民君之本也使民以其死非正也则诸处用兵悉不能死乎范寗注云本非所得制而今得制之盖言宋素不制齐而今制之则庄十五年宋人齐人邾人伐郳何不言以又定四年蔡侯以吴子岂是能制之哉】
  庄十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 十五年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 十六年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秋荆伐郑 二十年冬齐人伐戎二十八年秋
  荆伐郑 三十年冬齐人伐山戎三十二年冬狄伐邢
  僖元年秋楚人伐郑 三年冬楚人伐郑 七年春齐人伐郑 八年夏狄伐晋 十年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十一年冬楚人伐黄 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冬宋人伐曹十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 十八年春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冬邢人狄人伐卫【凡夷狄用兵唯举国号如与诸侯列序侵伐盟防则称人以便文而若臣同辞他皆仿此】 十九年秋卫人伐邢 二十年冬楚人伐随 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防于盂执宋公以伐宋 二十二年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二十三年秋楚人伐陈 二十四年夏狄伐郑
  二十六年夏卫人伐齐 二十八年春晋侯伐卫三十三年冬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文元年夏晋侯伐卫 卫人伐晋 二年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三年夏秦人伐晋 四年秋晋侯伐秦 七年冬徐伐莒 九年春楚人伐郑十年夏秦伐晋【书秦者狄之也传无事迹凡但称国者公羊云狄之也他仿此】十一年春楚子伐防 十七年春晋人卫人陈
  人郑人伐宋
  宣元年秋宋公陈侯卫侯曹伯防晋师于棐林伐郑【晋师先在棐林故言防又言伐也】冬晋人宋人伐郑 二年春秦师伐晋 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 四年冬楚子伐郑 五年冬楚人伐郑 八年夏晋师白狄伐秦 冬楚师伐陈 九年夏齐侯伐莱 秋晋荀林父帅师伐陈 冬楚子伐郑 十年六月宋师伐滕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冬楚子伐郑 十二年冬宋师伐陈 十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 十四年夏晋侯伐郑 十五年
  夏秦人伐晋 十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成三年夏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秋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赵子曰外大夫将兵凡七十余惟五处不言帅师阙文也】 郑伐许【书郑者狄之也传无事迹】 四年冬郑伯伐许 六年夏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七年春吴伐郯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九年秋晋栾书帅师伐郑冬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秦人白狄
  伐晋 十四年秋郑公子喜帅师伐许 十五年夏楚子伐郑 十八年夏楚子郑伯伐宋
  襄元年夏晋韩厥帅师伐郑 二年春郑师伐宋三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 冬晋荀防帅师伐许 五年冬楚公子贞帅帅伐陈 八年冬楚公子贞帅师伐郑 九年冬楚子伐郑 十年夏楚公子贞郑公孙輙帅师伐宋 晋师伐秦 十一年秋楚子郑伯伐宋 冬秦人伐晋 十四年秋楚公子贞帅师伐吴 十七年春宋人伐陈夏卫石买帅师伐曹 十八年冬楚公子午帅师伐郑 十九年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 二十三年秋齐侯伐卫遂伐晋 二十四年夏楚子伐吴秋齐崔杼帅师伐莒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
  伐郑 二十五年冬郑公子夏帅师伐陈 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义同郑伯髠顽如防未见诸侯卒于鄵其文见防例中】 二十六年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厉 五年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六年秋楚防罢帅帅伐吴 冬齐侯伐北燕 十二年冬楚子伐徐 晋伐鲜虞【称晋者狄之也左氏云因假道而伐之】十五年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 十六年春齐侯伐徐 十九年春宋公伐邾 秋齐髙发帅师伐莒 二十五年春齐侯伐莒 三十二年夏吴伐越
  定二年秋楚人伐吴 四年秋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 十二年夏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十三年夏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十五年夏郑罕达帅师伐宋
  哀元年秋齐侯卫侯伐晋 三年夏宋乐髠帅师伐曹 五年夏齐侯伐宋 晋赵鞅帅师伐卫 六年春晋赵鞅帅师伐鲜虞 吴伐陈 冬宋向巢帅师伐曹 九年夏楚人伐陈 秋宋公伐郑十年夏宋人伐郑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 十二年秋宋向巢帅师伐郑 十三年夏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防伐【以及附】
  隠四年秋翚帅师防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十年夏翚帅师防齐人郑人伐宋
  桓十五年冬十一月公防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十六年夏四月公防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十七年秋及宋人卫人伐邾
  庄三年春正月溺防齐师伐卫 五年冬公防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十四年夏单伯防伐宋【防齐陈曹也在外伐例中】 二十六年秋公防宋人齐人伐徐
  僖四年春正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赵子曰凡众散曰溃】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二十六年冬公以楚师伐齐取谷【赵子曰以字例见桓十四年】
  文三年春正月叔孙得臣防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宣七年夏公防齐侯伐莱 十一年夏公孙归父防齐人伐莒
  成三年春正月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八年冬叔孙侨如防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 十年五月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十三年夏五月公自京师遂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十六年秋公防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 十七年夏公防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冬公防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
  襄九年冬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 十年秋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伐郑【啖子曰世子光在诸侯上见非礼】 十一年夏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伐郑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伐郑防于萧鱼 十四年夏四月叔孙豹防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公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伐秦 十六年夏叔老防郑伯晋荀偃卫寗殖宋人伐许
  哀十年春公防吴伐齐 十一年五月公防吴伐齐内侵
  庄十年二月公侵宋
  成六年二月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襄二十四年春仲孙羯帅师侵齐
  定六年二月公侵郑 八年正月公侵齐 二月公侵齐 九月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
  侵我
  僖二十六年春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嶲弗及【赵子曰寇至不知追而不及言内之无戒警】
  文七年夏狄侵我西鄙 十五年秋齐人侵我西鄙
  冬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
  襄十四年夏莒人侵我东鄙
  外侵
  庄十五年秋郑人侵宋 二十四年冬戎侵曹 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
  僖二年冬楚人侵郑 十三年春狄侵卫 十四年秋狄侵郑 二十一年春狄侵卫 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 三十年夏狄侵齐 秋介人侵萧三十二年夏卫人侵狄 三十三年夏狄侵齐
  文四年夏狄侵齐 九年夏狄侵齐 十年狄侵宋十一年秋狄侵齐 十三年冬狄侵卫
  宣元年秋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 二年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三年夏楚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 四年夏赤狄侵齐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赵子曰不书帅师阙文也】
  成二年冬楚师郑师侵卫 六年春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八年春晋栾书帅师侵蔡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 十六年夏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十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 十八年冬楚人郑人侵宋
  襄元年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 二年夏晋师宋师卫寗殖侵郑【不言帅师阙文】 八年夏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 十一年夏郑公孙舎之帅师侵宋 十二年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十九年秋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左氏公羊皆云礼也】
  定七年夏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八年秋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
  哀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十年夏晋赵鞅帅师侵齐 十三年秋晋魏曼
  多帅师侵卫
  防侵
  僖四年春正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冬十二月公孙兹帅师防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定四年三月公防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赵子曰凡书侵伐不书胜败杀掠而还也【主人不出战客军杀人掠
  物而还也】
  王师败绩
  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
  啖子曰王师不言战无敌也败则但书败而已人臣无敌君之义也故虽君能败臣之师亦不言败不许其有师徒以敌君也郑伯败叚之师曰克即其义也【在隠元年】但书能破之而已时若有王师败诸侯之师亦当言克也【但春秋时无王师败诸侯之师故无克文也】
  内战及败
  隠十年六月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桓十年冬十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赵子曰不书及罪专于外也】 十二年十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十一月公防郑伯盟于武父十二月遂伐宋】 十三年二月公防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上已言防纪郑及敌战故须言敌国败绩也】 十七年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
  庄九年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赵子曰内败不书此书者纳雠防师以恶内也】 十年春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夏公败宋师于乘丘 十一年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僖元年九月公败邾师于郾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 二十二年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文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
  成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防晋却克卫孙良夫曹公子手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书败绩义同桓十三年】
  昭五年秋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
  啖子曰凡鲁胜则曰败某师谷梁云内不言战举其大者【举败彼足知战】此说是也败则但书战而巳不可斥言也公羊云内不言战言战乃败绩也谷梁云内讳败举其可道二说并通
  赵子曰凡内战公战也【谓但书战不言胜败也】不书公讳也【义与不书内盟者同】谷梁曰不言其人【不书将也】以吾败也【言耻败故不书将】若实公败故不书公以示讳若大夫败则明书以示罪岂有隠蔽之理乎
  外战及败
  庄十年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赵子曰不曰获见其战之不力败而不奔也言楚之易所以云以蔡侯也】 二十八年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赵子曰败称人罪卫之不服王命故异其文】
  僖十五年冬楚人败徐于娄林 十八年春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啖子曰据左氏事迹乃是齐伐宋也故反常例书之】 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宋师败绩 二十八年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啖子曰秦不言师狄之也 赵子曰及衍文也何以知之据宣八年晋师白狄伐秦成九年秦人白戎狄伐晋如此例甚多并不言及故知此衍文耳盖旧史例序皆以主兵者及同行者夫子修经举主兵为首义以明矣故悉去及字以从简此误存之耳是也】 秋晋人败狄于箕
  文二年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七年夏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公羊曰不言师败绩】
  【敌也言胜负敌也】 十二年十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赵子曰凡战不言及交为主也】
  宣十二年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
  成二年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十二年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十六年夏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楚子伤目而退其师不败故不言师】
  昭元年夏荀吴帅师败狄于太原 十七年冬楚人及吴战于长岸【不言败义同文七年】 二十三年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髠沈子盈灭获陈夏齧【公羊曰其言灭获何别君臣故也】
  定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赵子云以字见外伐例中桓十四年】 十四年五月于越败吴于檇李
  哀二年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于铁郑师败绩
  啖子曰凡外战皆先书被伐之国以及来伐者僖十八年宋师伐齐宋师及齐师战独违常例按左氏二国已和齐又伐宋【时宋纳孝公于齐齐人将立之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此乃齐伐宋也故可云宋及齐战若鲁国与他国战则皆先书鲁以及外此内外之体也凡外有不书胜败者公羊云敌也言胜败等也此说是左氏曰未陈而薄之曰败某师言师未成列则非战也又曰大崩曰败绩言功绩败散也此说为外战例则可通如内战用此例并非也若是未陈则曰败某师据鲁败外师凡八皆言败某师岂是尽未陈乎惟两处书败绩者即别有义【巳见内战及败例中】赵子曰凡战先主人见不服也【主人服罪则不战故战由主人而成是以春秋书中国之战以主及客也】又曰凡外师敌者曰战【师众寡相敌或虽小国实有抗敌之心而战者皆书曰战】战而书及以主及客也【中国战悉以主客言之也】以华及夷也【华谓中国夷谓吴楚此但以内外为文彼此皆欲战罪均故不以及字为贬责之文也】掩败之曰败某师【敌未有备我掩败之也此外师之例】公羊曰伐者为主伐者为客夫文字本以记分别今同其文谁能了之又据晋楚战皆及晋及楚则是内中国而外四夷也又战之道以主及客也【主人服则客不战】凡战不言及交为主也【如秦初伐晋而退晋复追之至河曲而战之类是也】谷梁云秦晋之战已亟故略之【亟数也言战不可悉记】今按经定书日月又书地则是一战耳何得云数哉盖不晓交为主之意遂妄为此说
  灭获
  庄十年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不书执获义已见上】
  僖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 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
  宣二年春正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襄八年夏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
  昭二十三年秋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髠沈子盈灭获陈夏齧【言灭及获义巳见上】
  哀十一年夏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啖子曰凡战而死者君曰灭胡子沈子是也言与国灭同也生禽曰获获晋侯是也言以力得之也大夫死生皆曰获【郑获华元生也吴获陈夏齧死也】但举得之也诸侯灭则书名以其死也获则依执例以失地不失地言之【若遂失地则名之不失地则不名】蔡侯献舞战败之后随楚子归非见获也【不言战故知战败后随楚归也】故依国灭以归例书名
  围
  庄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赵子曰书师还告庙也义见本传】
  僖六年秋楚人围许 十九年秋宋人围曹 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纳义见归纳例】 二十七年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谷梁曰楚人楚子也人楚子所以人诸侯也】 二十八年冬诸侯遂围许遂防诸侯围许【上防之诸侯也义在防例中】 三十年秋晋人秦人围郑三十一年冬狄围卫
  文三年秋楚人围江 十二年夏楚人围巢
  宣三年秋宋师围曹 九年冬宋人围滕 十二年春楚子围郑 十四年秋九月楚子围宋
  成九年冬郑人围许
  襄四年冬陈人围顿 七年冬楚公子贞帅师围陈十八年冬十月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谷梁云言同以病齐】
  昭十一年夏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定四年秋楚人围蔡 五年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十年夏晋赵鞅帅师围卫
  哀元年春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三年冬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七年秋宋人围曹
  啖子曰凡以兵围其国都曰围诸侯同心围齐故特曰同围【在襄十八年时齐背盟主数伐小国故诸侯同心围之】
  围邑
  隠五年冬宋人伐郑围长葛
  僖六年夏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 二十六年冬楚人伐宋围缗
  襄元年春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台 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 十六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十七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桃 髙厚帅师伐我北鄙围防
  昭二十三年春晋人围郊
  哀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赵子曰凡围他国之邑皆系其国【伐宋围缗伐郑围长葛之类】不系者皆变也【其义名见夲传】
  内围
  成三年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昭十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 二十六年夏公围成【时昭公在外】
  定六年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围郓 十年夏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费 十二年十二月公围成
  赵子曰凡内自围者皆叛邑【义见叛例】
  伐国围邑
  隠五年冬宋人伐郑围长葛
  僖六年夏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 二十六年冬楚人伐宋围缗
  赵子曰伐国而围邑皆书之不可偏遗也【言其事轻重等故不偏举之也】公羊曰强也夫一邑之强亦何能为而特书乎且隠五年围长葛明年又书取若长葛能强何可取乎谷梁曰乆也据春秋书伐国而言围邑者凡四【皆巳见上】无乆师之事盖见围长葛明年书取以为经年不解围故云尔殊不知今年自围明年自取耳其二传见围者例不言伐故怪而发例耳凡围不言伐自为围国都成例不闗围邑耳或问曰外诸侯相伐甚多其围邑者四处而己鲁一国而被伐围邑亦四何也【并见外入伐门】答曰内事详故多外事不告则不书故少不足疑也
  内入
  隠二年夏无骇帅师入极 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桓二年九月入杞
  僖二十七年秋公子遂帅师入
  襄十二年春季孙宿帅师救邰遂入郓【郓莒邑】
  哀七年八月己酉入邾以子益来
  外入
  隠二年夏五月莒人入向 五年秋卫师入郕 十年秋宋人卫人入郑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庄十四年秋七月荆入蔡
  闵二年十有二月狄入卫
  僖二十年夏郑人入滑 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 三十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文五年夏秦人入鄀 十五年夏晋却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赵子曰入而言伐言伐之不服而后入也所以兼恶蔡言晋本不欲入故与诸入不同也】 冬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宣十一年冬丁亥楚子入陈
  成七年秋吴入州来 九年冬楚人入郓
  襄二十五年六月壬子郑公孙舎之帅师入陈昭十八年六月邾人入鄅
  定四年冬十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栢举楚师败绩楚嚢瓦出奔郑庚辰吴入楚 五年夏于越入吴
  哀八年春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十三年夏于越入吴
  赵子曰入者公羊所谓得而不居是也左氏曰弗地曰入言入其国而不有其地按侵伐围灭等亦是不有其地何独于入云尔乎谷梁曰入内不受也按侵伐围灭皆用兵之事安有彼国愿受之乎独隠五年我入邴义与归入之入同言不当入也与用兵之入不同
  灭
  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
  僖二年夏虞师晋师灭下阳【赵子曰言虢之罪由于虞于此书灭以恶虞也义见本传】 五年秋楚人灭子奔黄 十年春狄灭温温子奔卫 十二年夏楚人灭黄 十七年夏灭项【鲁灭之也】 二十五年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灭同姓故名】 二十六年秋楚人灭防以防子归【赵氏曰楚灭同姓防失国随敌人俱不名者莫得而知之也时未与鲁通也】
  文四年秋楚人灭江 五年秋楚人灭六 十六年秋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宣八年夏楚人灭舒蓼 十二年冬十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赵子曰所以书名也与鲁近晋盟主来告知而书之故与防异也】十六年春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成十七年冬楚人灭舒庸
  襄六年秋莒人灭鄫 十有二月齐侯灭莱 十年春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 二十五年楚屈建帅师灭舒鸠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赖 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 十一年冬十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啖子曰称执者内系之也赵子曰称用者义同僖十九年邾人用鄫子传】 十三年冬吴灭州来 十七年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氏之戎 二十三年秋七月戊辰胡子髠沈子盈灭 二十四年冬吴灭巢三十年冬十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啖子曰徐】
  【子名者初巳自服吴子吴子唁而送之非能自奔也】
  定四年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啖子曰书杀言蔡罪甚也】 六年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十四年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十五年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
  啖子曰凡灭国直书灭者罪来灭者其于见灭者【楚子灭萧卫侯燬灭邢之类是也】言力屈而死故也凡书灭又书其君奔者【谭子奔莒子奔黄之类】则两罪之且责其不死社稷也诸侯失地则名【诸侯奔例书名】国灭而奔者何以不名【自发其问以辨其疑】既书其灭罪巳昭矣縁随敌人归者书名以重其罪故奔者不名以示等差也凡书灭又书以归及书名者罪重于奔者也既责其不死位又责其无兴复之志也【楚灭顿以顿子牂归楚灭胡以胡子豹归之类】奔所以不名者位或未絶也以归者则位必絶矣国灭君奔者四其三不书名【谭子奔莒子奔黄温子奔卫是也】唯徐子章羽书名传以服吴后乃奔楚故依以归例书名以罪之【左氏曰吴灭徐徐子断其髪携夫人以逆吴子吴子唁而送之使其迩臣从之遂奔楚也】随之以归者皆名之【言不复为人君也夔子不名名变例也巳具上注】
  赵子曰凡覆邦絶祀曰灭其恶着矣皆罪之也【此解直书灭其君死者也言非但来灭者之罪亦见灭者无徳所致】左氏曰用大师焉曰灭窃谓但败而絶祀则书灭何必大师乎春秋用大师多矣何不尽书灭乎公羊曰灭上下同力者也据侵伐围袭未必不同力也岂止灭乎又曰亡国之善辞岂有絶祀而得称善辞者哉此直当灭亡之文耳至于恶更深者则更异其文以彰罪重【以前啖子诸例是也】
  灭同姓
  僖二年夏虞师晋师灭下阳【赵子曰不名虞晋虢未灭也义见本传】二十五年春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 二十六年秋楚人灭防以防子归【赵子曰楚防俱不名以逺国义见本传】
  啖子曰凡诸侯灭同姓则名之卫侯燬是也三传意同【变例者巳具上注】
  得国不书灭
  庄四年夏纪侯大去其国 十年三月宋人迁宿三十年秋七月齐人降鄣
  闵二年春正月齐人迁阳
  僖三年夏徐人取舒 五年冬晋人执虞公【赵子曰以不絶故不称灭义见本传】 二十一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宣九年秋取根牟
  成六年春取剸
  襄十三年夏取邿
  昭四年九月取鄫
  赵子曰凡得国而不言灭者【诸取国及迁降之类】不絶其祀也【以为附庸】又曰纪侯使弟以国属齐为附庸宿及阳迁入封内为附庸鄣则降服为附庸虞则以君被执遂属为附庸诸言取者并为有所系属而取之也但为得之事异所以异辞耳其义各见本传
  内取田邑【归田邑附】
  隠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 十年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管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僖二十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二十六年冬以楚师伐齐取谷【谷梁云言以不当以也民者君之本也使民以其死非其正也】 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 三十三年春公伐邾取訾娄
  文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啖子曰书日月者明不因伐而取也赵子曰本非鲁地尝为鲁取之中间却为邾取皆不书之例见于后不复系于邾者省文从可知也】
  宣四年春公伐莒取向 九年秋取根牟【啖子云不分其国邑】十年春齐人归我济西田秋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成二年秋取汶阳田 六年春取鄟【啖子云不分其国邑】襄十三年夏取邿 十九年春取邾田自漷水昭元年三月取郓 四年九月取鄫 三十二年春取阚【邑也】
  定十年夏齐人来归郓讙龟隂田
  哀二年春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伐邾取郭东田及沂西田 八年夏齐人归讙及阐外取邑
  隠四年春二月莒人伐取牟娄 六年冬宋人取长葛【去年伐郑围长葛故出不重言郑从省文也】 十年秋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
  僖三年夏徐人取舒
  啖子曰凡先言伐国下言取邑者明其国之邑也伐莒取向伐取牟娄之类是也伐邾取须句亦同如取郜取防上言败宋师则宋邑可知也又曰凡取田者得其土田而不得其国邑也归田亦然
  赵子曰凡力得之曰取【或是邑或是附庸力得之故曰取取师义亦同也】不当取也【言取见其不当取也】不是其专夺虽复取本邑亦无异辞【其有本是我邑及我附庸为彼所夺之后却取得当异其文谓其不能申明直辞诸于王以正疆理但专以兵争夺不得正道故悉同辞言之】左氏云凡书取言易也谷梁亦曰取易辞也按取者收夺之名何闗难易假令取之难而得之欲如何书之乎又云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今经文见云伐何得云不用师徒乎今谓凡系属外而我克有之不论难易一切称取其言伐某取某者是用师徒也取者或以师威偪或招收而得之既不侵伐方可是不用师徒乎然取之非正皆为力得春秋之义在辨其得之邪正【若得合宜则不言取】固不当唯以师徒为例又曰凡内取之邑不系国者皆本是鲁邑曽为外国所夺今却取之既是本国邑不可系之他国耳又曰凡有邑称邑【诸取邑归邑皆是也】无邑称田公羊曰田多邑少称田邑多田少称邑按田系于邑若有邑则称邑举重也无邑自然称田皆据事实耳
  外取内田邑
  宣元年六月齐人取济西田【宣公赂齐】
  成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昭二十五年十有二月齐侯取郓【居昭公也】
  哀八年夏齐人取讙及阐【鲁不与季姻故怒而取二邑也】
  赵子曰凡外取田邑多不书所系取于我也不言我讳之也【失邑大事故讳以示讥】其不书者非我封也【春秋时相侵夺田邑及附庸者多据鲁取外邑凡二十二其彼外取者唯三耳且鲁非强霸不应如此盖当时侧近小国并被列国收为附庸其被取者本非鲁邑不可系之于鲁若书之则与本封无异故悉不书之是鲁本封乃书】而此书之【谓济西田】记防守地【为失故书本上】内取悉书可别知也【言伐某取某即彼田邑若不系于外则本鲁邑可分别而知故一切书之也】谷梁但师资相传知有外邑不书之义而不知其非鲁本封之故遂云内不言取言取授之也言我以赂外者乃书之且以赂外者是内之罪也以强取者是外之罪也若赂者则书而被兵取者不书斯乃掩外之恶扬内之丑考之情理岂然乎且疆邑社稷之本若失而不书岂成史册故知谷梁之说非也
  取师
  哀九年春宋皇瑗取郑师于雍丘【赵子云不言帅师阙文也】 十三年春郑罕逹帅师取宋师于嵒
  赵子曰凡悉俘之曰取某师【取者悉俘虏之故不言败】左氏曰覆而败之曰取某师按取者得之之称若但败之彼不死者则走归何名为取则当书云败某师耳不当云取也公谷并云取易辞也按经以得为义故名为取不论难易假令用力甚难而悉取得岂得不名为取哉【啖云取以得为义三传之説并未安】
  救
  庄六年春正月王人子突救卫【救公子黔牟也】 二十八年秋公防齐人宋人救郑
  闵元年春正月齐人救邢
  僖元年春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公谷并云救不当次】 六年秋诸侯遂救许 十五年春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上防牡丘诸侯】 十八年夏师救齐 秋救齐 二十八年春楚人救卫
  文三年冬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九年春公子遂防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
  宣元年秋晋赵盾帅师救陈 九年冬晋却缺帅师救郑 十二年冬卫人救陈
  成六年冬晋栾书帅师救郑 七年秋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伯救郑
  襄五年冬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救陈 十年冬楚公子贞帅师救郑 十二年春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二十三年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啖子曰先书救明鲁君之命也后言次罪叔孙豹】
  哀七年冬郑驷帅师救曹 十年冬吴救陈
  啖子曰救者救其患难凡救患皆为美也凡救当奔命而徃救次失救道也公羊谷梁云救不言次言次非救此说是也救邢之师讥不速赴故先书次于聂北而救邢竟得其援故又言救邢【言有成事】又救晋之师君命徃救而叔孙次止故先书救晋明鲁君之命也下言次于雍榆罪叔孙也
  次
  庄三年冬公次于郎 八年春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 十年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三十年夏师次于成
  僖元年春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十五年三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文十年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襄元年仲孙蔑防齐崔杼曹人邾人人次于鄫二十三年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
  定九年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 十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 十五年夏齐侯卫侯次于蘧蒢
  赵子曰凡师驻曰次恶兴师也【言非奉王伯之命以讨罪救乱则不当兴之恶其兴师无名故书次以讥之】兵者乱之大者也次犹不可【次者无所用但次止耳经犹讥之】况侵伐乎【言小犹戒之况其大者】唯庄八年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俟寇以免其讥耳即明无寇而次是欲自为寇也皆讥之也左氏云凡师一宿为舎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按经无信舎之文此例亦妄也公谷解次悉云有畏非也夫子意在刺其无王命而兴师书之以惩乱耳岂讥其懦怯哉若讥其懦怯则当褒其勇者春秋乃鼓乱之书也决无是理
  迁
  庄元年冬齐师迁纪郱鄑郚【啖子曰齐欲灭纪故迁其三邑赵子曰迁邑唯此一处与诸迁国不同例】 十年三月宋人迁宿【谷梁云其不地宿不复见也】
  闵二年春正月齐人迁阳【义与上同】
  僖元年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三十一年十二月卫迁于帝丘
  成十五年冬许迁于叶
  昭九年春许迁于夷 十八年冬许迁于白羽定四年夏许迁于容城
  哀二年十一月蔡迁于州来
  啖子曰凡书迁者有二义如宋人迁宿齐人迁阳之类是移其国于国中而为附庸也公羊云迁之者非其意也【被人强迁之耳】此说是如邢迁于夷仪卫迁于帝丘之类或自请迁或见强迁皆犹为例国故不言某人迁之言所迁之地但言其移国都而已非为附庸也公羊云迁者其意【言其意自欲迁】此说是也
  赵子曰凡非所迁而迁之【非其已邑而迁之】其恶着矣【凡迁他邑他国都必知非也】又曰能以国迁曰某迁【邢迁于夷仪之类也言存为列国】徙而臣之曰迁某【移入封内以为附庸也宋人迁宿之类】
  兴兵杂事
  隠元年夏五月郑伯克叚于鄢
  啖子曰克者君戡臣之称也【臣不敢敌君故变其文】
  襄二十三年冬齐侯袭莒
  赵子曰掩其不备曰袭【此兵家旧説义备故依之】左氏云轻曰袭若不掩击轻兵侵掠不得云袭
  庄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啖子曰去社稷逺追戎危公】
  僖二十六年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赵子云寇至不知追而不及言内之无戎备也】
  啖子曰追者寇巳去而蹑之也
  僖二十八年春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襄五年冬戍陈 十年冬戍郑虎牢
  啖子曰戍者以兵守之也
  庄三十年秋齐人降鄣
  啖子曰凡服从内附曰降【言内附为附庸】不言灭不絶祀也不言取异乎有系也不言鄣降由于齐也
  桓七年二月己亥焚咸丘
  公羊云以火攻
  僖十九年冬梁亡
  三传云自取灭亡故不书灭而以自亡为文其实亦因秦取之乃亡也
  庄十七年夏齐人殱于遂
  啖子曰殱者自灭之义不言遂人殱之言齐人自取其殱也
  闵二年冬郑弃其师
  啖子曰罪其不以礼退臣【臣谓髙克】故特异其文
  昭元年秋叔弓帅师疆郓田
  赵子曰凡疆田而有帅师者皆有难也城亦同此【文十二年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之类】
  庄八年秋师还
  赵子曰凡师还告庙则书重之也【用师国之安危所系故重之】记其是以着其非也【记此则他时不告者皆失礼可知也】又以二百四十二年唯一处书师还告庙义可疑也

  春秋集传纂例卷五
<经部,春秋类,春秋集传纂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六
  唐 陆淳 撰
  都叙防例第十八
  啖子曰凡朝聘盟防用兵皆有防例今总论之非朝聘盟防用兵亦有列爵位之处用同此例天子大夫士虽防亦在诸侯上尊王室也【僖八年公防王人齐侯云云盟于洮之类是也】盟防则防主为首用兵则主兵者为首【不以班爵也】附庸主兵亦在列国上邾人郑人伐宋是也【在隠五年】大夫主兵则不在诸侯上防荀偃是也【襄十六年叔老防郑伯荀偃云云伐许之类是也】余皆以国小大为次当时失礼故不依爵命夷狄常在中国下义可知也齐太子光或在小国上非礼也故因书以示讥卿未主命者曰某人而在既命者下向之防【在襄十四年】齐人宋人在卫北宫括郑公孙虿上澶渊之防【在襄二十六年】晋人在郑良霄上非礼也故因书以示讥陈本在卫下齐桓霸后【庄十五十六年】乃序卫上盖齐桓以其近楚故优宠之令来属也杜元凯云或问曰诸侯之防先后何如答曰左氏云叔孙豹曰宋卫吾匹也又曰诸侯之防寡君未尝后卫君据此鲁在卫上宋先代之后其国又大襄公复曽一合诸侯则鲁当次在宋下凡朝聘同时至同行礼则列序之滕侯薛侯是也【隠十一年】一前一后不同行礼则各书之谷伯邓侯是也【桓七年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故谷梁云犆言同时也【谓四时之时也】累数皆至也是也凡防盟以国为地者国主亦与防【桓二年蔡侯郑伯防于邓襄二十七年晋楚防于宋之类是也】省文从可知也赵子曰凡盟防侵伐城等前巳列序而又须重言者皆前目后凡【前目谓列序宋公郑伯子之类后总言诸侯从可知也】凡公再与他国序【谓已盟毕又盟】则但言诸侯盟于首止【僖五年公及齐侯云云防王世子于首止诸侯盟于首止】诸侯盟于葵丘【义同首止在僖九年之类是也】鲁卿再与他国序则再言其名豹及诸侯之大夫盟【襄二十七年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屈建云云于宋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所以然者卿恐渉他臣故言豹】公则无二也【不假重言公也】臯鼬之盟再序独言公者以盟防异处【定四年三月公防刘子晋侯于召陵侵楚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即召陵诸侯也】故须言公以审之重丘之盟【襄二十五年公防晋侯宋公云云于夷仪八月诸侯同盟于重丘即夷仪之诸侯】盟防亦异处不言公者以言同盟并防可知也【言同则与防者皆盟也】凡召盟而后至则曰防盟鄫子是也【僖十九年宋人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防盟于邾】召伐而后至则曰防伐单伯防伐宋是也【庄十四年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单伯防伐宋是也】凡归未及国而防围则曰曹伯遂防诸侯围许是也【僖二十八年公防晋侯云云于温时曹伯襄被执晋文释之遂防诸侯也】亦为巳举诸侯故但书防从省文也屈完不言防者【僖四年公防齐侯宋公云云伐楚次于陉屈完来盟于师】本非召盟又非其君使请盟故特异其文凡非召盟而来既防乃谋盟则先言如防如师后乃言盟袁侨【襄三年公防单子晋侯云云同盟于鸡泽陈侯使袁侨如防戊寅叔孙豹云云及陈袁侨盟】国佐【成二年季孙行父防晋却克云云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之类是也】凡他国自盟防多不书卿名唯昭二十七年晋士鞅宋乐祁犁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防于扈定十年冬齐侯卫侯郑游速防于安甫书名余皆不书谓告辞例不具其名于扈防为纳公【昭公】故独具安甫则不详其事迹【三传俱无事迹】然则外盟防不书卿名者乃是其常而左氏妄为义説【左氏见外盟防书人者多言贬】何不寻前后大例乎征伐防盟自僖公以前诸国卿书名者至少文公之后则多也成公之后齐晋宋卫陈蔡郑七国唯三两防书人余并书卿名盖东周之初诸国皆不请命及霸者渐兴则多请命以争长又逺事难详或有遗落所谓传闻异辞也文宣间三十年中经书人者多矣左氏言其名氏而言贬之以他时虽有此类不书为义説夫子岂于此时徧贬诸卿又贬之而不名是隠其恶也何名贬乎凡鲁与一两国盟及用兵而言及者乃是鲁为之主【説在盟例】若诸国大防而盟及言兵悉是盟主所召故徃就之非鲁起意故悉不言及唯僖四年云及江人黄人伐陈是齐所命以伐我及江黄人同行耳非鲁主也据上言齐人执辕涛涂义即可知又僖五年公及齐侯宋公防王世子于首止尊王世子齐不敢为防主故不言防齐侯而言及也并变例也凡外诸侵自盟及侵伐皆以谋主居首义即可知无防及之异唯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者衍及字耳僖三十三年卫人及狄盟縁就狄国中不可言卫人盟于狄故也凡鲁防盟主之盟【谓大防也】若于防日便盟者即但云某日公防某侯盟于某若既行防礼别日又集而盟则书日以隔之以明防后更盟也【文十四年公防宋公云云癸酉同盟于新城是也】与他国战亦然【凡战伐例书曰若不行防礼但合战则云某日防某及某战成二年鞌战是也若先行防礼别日合战则书日以隔之桓十三年公防纪郑及齐战是也】若鲁与他国同侵伐不行防礼而便侵伐者则但言防某伐某【桓十六年公防宋公伐郑之类也】若成防礼而后徃伐则书曰防于某伐某【桓十五年公防宋公云云于袲伐郑之类是也】此并略举大纲以示常例但文异者即皆有义各自见本传矣
  军旅例第十九
  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三传并云阅兵车也谷梁又云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庄八年春甲午治兵【谷梁云治兵而陈蔡不至言得备敌之道也】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以告庙故书记是以着非】 三十一年六月齐侯来献戎防【当为齐人文误】
  僖二十一年冬楚人使宜申来献防【左氏云诸侯不当相遗俘公羊云贬楚子诈宋故称人同年上有伐宋知是宋防故不言宋】
  成元年三月作丘甲【谷梁云甲非人人之所能为令丘作甲讥之也】
  襄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公谷皆云不当作也】
  昭五年正月舎中军【讥作舎自己也】
  啖子曰凡军旅之事国之所以安危也故纪其善否焉【统论书军旅之意】观民以定赋【赋不过什一】量赋以制用于是经之以文董之以武使文足以经纶武足以御寇故静而自保则为礼乐之邦动而救乱则为仁义之师是以天子六军【军亦师也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传或称六军或六师盖六卿分管为名人数不必常定】大国三之一【谓置三军】小国半大国【谓一军也】数不必常所以示称也【言军数与人力相称】因搜狩以训之【习武备也】有事则聚之无事则散之今政弛民困而増虚名以奉私欲危亡之道也【讥作三军】
  搜狩例第二十
  昭八年秋搜于红【非时也】 十一年夏大搜于比蒲二十二年春大搜于昌间
  定十三年夏大搜于比蒲 十四年秋大搜于比蒲【巳上讥失礼而大为之】
  啖子曰搜阅车马逐田猎示威武也公羊曰搜简车徒是也搜狩合礼者常事不书非时及越礼而为之则书以示讥也或曰言春包今之正月言夏包今之二月三月皆不失时也书春秋者非时也
  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公羊云讥逺也】
  庄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郜【与邻国臣狩非礼也况仇国乎】
  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为晋文避召天王之名也三传意同】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西狩常事为麟故书之】
  赵子曰四时之田其事各殊其名亦异春以阅武择材故以搜为称夏以为苖除害故以苖为名秋则顺天时以杀物故以狝为义冬则因守禽兽以习战故以狩为目左氏曰春搜夏苖秋狝冬狩是也【周礼尔雅并同此説公羊则曰春曰苖秋曰搜冬曰狩谷梁则曰春曰田夏曰苖秋曰搜冬曰狩】公羊谷梁冬狩秋搜并同而苖则公羊在春谷梁在夏公羊则夏时无名谷梁则春曰田田者四时猎之总名不当专在于春故非也公羊之义夏时务农不苖然则自非警急及有兽害苖则不苖也
  赋税例第二十一
  宣十五年秋初税畆【公羊云讥履畆而税之也】
  成元年三月作丘甲【公羊云唯工人解作甲使丘作甲非也】
  哀十二年春用田赋【以田多少出军赋也】
  赵子曰赋税者国之所以治乱也故志之【统论书赋税之意】民国之本也取之甚则流亡国必危矣故君子慎之【有国者慎赋税】
  兴作例第二十二
  城及筑【台囿五城邑二十四】
  隠七年夏城中丘 九年夏城郎
  桓五年夏城祝丘 十六年冬城向
  庄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二十八年冬筑二十九年冬城诸及防 三十一年夏筑台于薛秋筑台于秦 三十二年春城小谷【在它国例】
  僖二年春城楚丘【在它国例】
  文七年春城郚 十二年冬季孙行父城诸及郓宣八年冬城平阳
  成四年冬城郓 九年冬城中城 十八年秋筑鹿囿
  襄七年夏城费 十三年冬城防 十五年夏季孙宿叔孙豹帅师城成郛 十九年冬城西郛城武城
  昭九年冬筑郎囿
  定六年冬城中城 十三年夏筑蛇渊囿 十四年冬城莒父及霄 十五年冬城漆
  哀三年夏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啓阳【有晋难也】 四年夏城西郛 五年春城毗 六年春城邾瑕杂兴作七
  庄九年冬浚洙 二十九年春新延廐
  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门【左氏云不时谷梁云讥加其度】
  文十六年秋毁泉台【公羊云先祖为之巳毁之不如勿居而已】
  定二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十二年夏叔孙州仇帅师堕郈【义见下文】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公羊云夫子之谋又云堕正也】
  啖子曰凡土功皆当以农隙之时若有难亦有非时城者非得礼也谷梁云凡城之志皆讥也此説非也凡城国之急也但问时与不时不应一切是讥浚洙作两观延廐之类皆当从土功之时王姬之馆以非常不论不时也新作南门左氏云不时也凡啓塞从时谓作门戸为啓当用春分以后城郭为塞当用秋分以后顺天时以开闭也延廐【庄二十九年春】又曰不时也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谓春分秋分】亦言马春分入廐秋分出牧纵马合依时出入新廐何妨用农隙之时既非开闭之物又何象乎故皆不用此义堕费及郈毁泉台亦以非常书毁全除之也堕但损之令不周尔城与筑义见凡例篇
  城他国
  庄三十二年春城小谷【左氏云为管仲城之不系齐非为齐也説具本传注中】僖元年夏六月齐师宋师曹师城邢【来告故书】 二年春正月城楚丘【谷梁云楚丘卫邑也不言城卫卫未迁也】 十四年春诸侯城縁陵【前年防咸之诸侯不列序前目也縁陵杞邑也不言杞与楚丘同】
  襄二年冬遂城虎牢
  襄二十九年夏仲孙羯防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叚曹人莒人邾人薛人小邾人城杞
  昭三十二年冬仲孙何忌防晋韩不信齐高张宋仲几卫世叔申郑国参曹人莒人邾人杞人薛人小邾人城成周
  啖子曰凡兴作必书重民力也【动众则皆书之】观其时而是非昭矣【书秋夏则知非时书春冬则知得时】凡外兴作春秋不书闗于鲁及来告故书之
  改革例第二十三
  隠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义见郊庙例】
  文二年八月丁夘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义见郊庙例】宣十五年秋初税畆【义见赋税例】
  成元年三月作丘甲【义见赋税例】 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义见郊庙例】
  襄十一年春正月作三军【义见军旅例】
  昭五年正月舎中军【义见军旅例】
  定元年秋立炀宫【义见郊庙例】 八年冬从祀先公【义见郊庙例】
  哀十二年春用田赋【义见赋税例】
  赵子曰凡变常之事皆书公谷皆云用者不宜用也用田赋是也作者不宜作也作三军是也立者不宜立也立武宫炀宫是也凡改旧而遂以为常者则曰初税畆及六羽是也言自此始而常行也跻僖公作三军不言初者暂作暂用非常行也又云法者以保邦也中才守之久而有敝况淫君邪臣从而壊之哉故革而上者比于治革而下者比于乱【谓从渝制】察其所革而兴亡兆矣【此统论春秋中凡改革事悉书之意】
  庆瑞例第二十四
  桓三年冬有年【公羊云仅有年】
  宣十六年冬大有年【公羊云丰年也】
  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赵子曰符祥者天地所以答人也是以志之【统论书符瑞之意国有政理则神祗答之以样騐也至如获麟则孔子之应祥非为鲁也】凡丰年告于宗庙勤民而敬先也【见其告庙则表其忧念人庻尊敬祖考之心】故书之记是以着非也【告庙为是故书之则知不书为不告非也】公羊云喜有年按合礼故书以表他年之不书为怠慢此存礼以示后世岂独为喜哉二百四十二年唯两度书之足知他年不告庙耳不应丰年如此之少也
  灾异例第二十五
  日食【三十六】
  隠三年春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二十六年冬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十二年春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宣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十七年六月癸夘日有食之
  成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襄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秋八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昭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十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二十三年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定五年春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地震
  文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襄十六年五月甲子地震
  昭十九年五月己夘地震 二十三年八月乙未地震
  哀三年四月甲午地震
  震电
  隠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僖十五年九月己夘晦震夷伯之庙
  山崩
  僖十四年秋八月沙鹿崩
  成五年夏梁山崩
  星异
  庄七年夏四月辛夘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啖子曰为奔流者众如雨之多诗曰众多如雨传曰谋臣如雨皆言多也】
  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又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
  哀十三年冬十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十四年冬有星孛火灾
  桓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
  庄二十年夏齐大灾
  僖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
  宣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赵子曰以乐器之所藏见周之所司无人焉示讥焉耳】
  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襄九年春宋灾 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
  昭九年夏四月陈灾 十八年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
  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哀三年五月辛夘桓宫僖宫灾 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灾
  大水
  桓元年秋大水 十三年夏大水
  庄七年秋大水 十一年秋宋大水 二十四年秋大水 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宣十年秋大水
  成五年秋大水
  襄二十四年秋大水
  大雨雹
  僖二十九年秋大雨雹
  昭三年冬大雨雹
  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
  大雨雪
  隠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
  桓八年冬十月雨雪
  僖十年冬大雨雪
  无氷
  桓十四年春无氷
  成元年二月无氷
  襄二十八年春无氷
  雨大氷
  成十六年春王正月雨大氷
  不雨
  庄三十一年冬不雨【赵子曰凡经时不雨告庙则书】
  僖二年冬十月不雨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
  文二年自十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十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大旱
  僖二十一年夏大旱
  宣七年秋大旱
  螽
  桓五年秋螽【杜预曰蚣蝑之属按尔雅蚣蝑乃斯螽俗呼蹐□未知是何物】
  僖十五年八月螽
  文三年秋雨螽于宋【赵子曰自空而下又多有似雨耳有雨毛雨血雨土皆此类谷梁义非】 八年冬螽
  宣六年八月螽 十三年秋螽 十五年秋螽襄七年八月螽
  哀十二年十二月螽 十三年九月螽 十二月螽
  螟
  隠五年九月螟 八年九月螟
  庄六年秋螟
  饥
  宣十年冬饥 十五年冬饥
  襄二十四年冬大饥
  麋
  庄十七年冬多麋
  蝝
  宣十五年冬蝝生
  蜚
  庄二十九年秋有蜚
  
  庄十八年秋有
  陨石【鹢退飞】
  僖十六年春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鸜鹆
  昭二十五年夏有鸜鹆来巢
  霜
  僖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
  无麦【无麦禾】
  庄七年秋无麦苖 二十八年冬大无麦禾
  已上陆淳辞亡

  春秋集传纂例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七
  唐 陆淳 撰
  弑例第二十六
  隠四年春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公羊以国氏当国也义见本传】桓二年春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
  庄八年冬十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十二年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防
  僖十年春晋里克弑其君卓
  文元年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髠 十四年九月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舎【商人昭公之弟舎之叔父为命卿】十六年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十八年
  夏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 冬十月莒弑其君庶其
  宣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臯【当称人以弑文脱耳】四年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十
  年五月癸巳陈夏徴舒弑其君平国
  成十八年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襄二十五年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二十六年二月辛夘卫寗喜弑其君剽 二十九年夏阍弑吴子余祭【公谷皆云讥近刑人也】 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 三十一年十有一月莒人弑其君密州
  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于干谿 十九年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二十七年夏四月吴弑其君僚
  定十三年冬薛弑其君比
  哀四年春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 六年秋九月齐陈乞弑其君荼
  啖子曰凡鲁君见弑止皆书薨不可斥言也他国公子簒大夫弑必书名志罪也【若州吁宋督之类非君无道也】称国以弑目大臣也【晋弑其君州蒲之类凡四莒吴薛也】不书大夫君无道也【言举国皆欲杀之也】称人以弑自贱人也【宋人弑其君杵臼之类是也】亦恶其君也【君不善国人皆欲杀之】称盗以弑非君之恶也【盗杀蔡侯申之类贱人为逆非君之恶也】以自罪也人之贱之也不书其名罪已彰矣【经书盗足以见罪若云蔡盗杀其君则不成文】据此君有道则大臣称名卑者称盗君无道则大臣称国卑者称人其理例昭然不足疑也三传之义例皆不安矣
  杀未逾年君
  庄九年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僖九年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文十四年秋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舎【称公子命卿也】
  赵子曰鲁君未逾年而见杀亦但书卒不可斥言也他国未逾年见杀者二晋奚齐以本不正故曰君之子明国人意不以为嗣独君意立之明里克虽有罪而合晋人之心也齐舎虽未逾年而为乱故夫子原情特以成君书之谷梁云成舎之为君所以重商人之弑此説是也齐人取子纠杀之虽未嗣位而以未逾年称之以其正故特书以罪国人杀正而立不正也【小白不正】
  杀簒弑贼
  隠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桓六年秋蔡人杀陈陀
  庄九年春齐人杀无知
  僖三十年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昭十三年夏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赵子曰凡作乱自立为君而国人杀之者皆称人以杀言众所共弃不君之也且明无所累也公羊谷梁皆云称人以杀杀有罪也此説是也楚公子比称公子者弃疾假立为君国人心亦未服比虽立亦未如君故以两下相杀之辞言之也卫公子瑕即元咺所立瑕立而自秉国权瑕亦未如君也故以君杀大夫之辞言之而反在元咺之下以咺罪重于瑕也【僖二十八年卫侯杀叔武晋人执之归于京师元咺立公子瑕三十年卫侯归杀元咺及公子瑕】
  杀大夫公子
  赵子曰凡杀卿皆书虽未命亦书之大之也杀公子公孙虽非卿亦书重亲也或曰志其罪也【或死者之罪或杀者之罪】
  内杀公子
  僖二十八年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成十六年乙酉刺公子偃
  啖子曰内杀大夫谓之刺【周礼有三刺之法】避恶名也唯有二人皆非卿而特书明其是公子也偃则直书刺者有罪当杀也买则上言晋人伐卫下言买不卒戍明不胜而还非其罪也不斥言无罪申臣礼也谷梁传误矣
  外杀大夫公子
  庄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僖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 十年夏晋杀其大夫里克 十一年春晋杀其大夫防郑父 二十八年夏楚杀其大夫得臣 三十年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文六年春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九年春晋人杀其大夫先都 三月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十年夏楚杀其大夫宜申
  宣九年冬陈杀其大夫泄冶 十三年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十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十五年夏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成八年夏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十五年秋宋杀其大夫山 十六年夏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十七年冬晋杀其大夫却锜却犨却至 十八年春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齐杀其大夫国佐
  襄二年冬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五年秋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 十年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輙【凡盗杀不言大夫不可言也义见于本传】 十九年秋齐杀其大夫高厚 郑杀其大夫公子嘉 二十年秋蔡杀其大夫公子燮 二十二年冬楚杀其大夫公子追舒 二十三年夏陈杀其大夫庆虎及庆寅冬晋人杀栾盈【出奔而还非大夫也】 二十六年秋宋公杀其世子痤 二十七年夏卫杀其大夫寗喜 三十年夏天王杀其弟佞夫 秋郑人杀良霄【义同栾盈】
  昭二年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黒 五年春楚杀其大夫屈申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秋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十二年夏楚杀其大夫成熊 十三年夏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十四年冬莒杀其公子意恢 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絷 二十七年夏楚杀其大夫却宛
  哀二年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四年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 十三年冬盗杀陈夏区夫
  啖子曰凡他国杀其大夫公子目君者恶其君也【晋侯杀其世子申生宋公杀其世子痤天王杀其弟佞夫直是君自杀之非国也】称人者讨罪之辞也【卫人杀州吁之类言国人皆欲杀之也】称国以杀者罪累上也【宋杀其大夫司马之类是也】但称大夫者无罪而死也【曹杀其大夫之类也】两下相杀称名目罪人之贵者也【王札子杀召伯毛伯陈侯之弟招杀世子偃师之类是也】称盗者目罪人之贱者也【盗杀卫侯之兄絷之类】出奔而复入见杀不言大夫者言已絶也【栾盈良霄之类】凡君命之大夫奔叛执杀皆书之纪邦政也又齐髙厚楚却宛莒意恢等据左氏传事迹并是两下相杀而经以国讨为文者盖杀者承君之命故经书国以累上传凭杂记之事意在专归罪于杀者故遗君命耳且当凭经以为正也
  诸杀大夫不书名
  庄二十六年夏曹杀其大夫
  僖二十五年夏宋杀其大夫
  文七年夏宋人杀其大夫【左氏云昭公将去羣公子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室昭公即位而塟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八年冬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左氏云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及大司马公子卬皆昭公之党也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啖子曰称国者明死者全无罪累君益深也死者又无名节故不纪官与字也称人者明死者无罪又非君意而杀之者众不可书名特加人字以别之若守节以死特书官以美之
  诸大夫国君被弑而见杀者三【忠义见杀故不入常例特略之】
  桓二年春正月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庄十二年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防及其大夫仇牧
  僖十年春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赵子曰皆忠义见杀与君而死故言及以连之美其能死节也孔父之节最高故又特书字以嘉之【公羊曰孔父正色于朝则人莫敢致难于其君】
  杀他国君
  桓六年秋蔡人杀陈陀【陀虽逾年夲簒弑之贼故不成之为君与无知同】宣十八年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公羊曰戕残贼也谓加刳剔支解异于常杀也】
  昭十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防诱蔡侯般杀之于申【两罪之故两书名也】十六年春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啖子曰凡杀他国君卿乱辞也【死者杀者皆有罪也】称人以杀杀者无罪死者无道也两书名俱罪之也【楚子防诱蔡殷杀之是也】楚子诱戎蛮子杀之不名莫得而知也【地逺故不知名也】故楚子不名均其辞言罪之均也【为不知蛮子名故楚子亦不书名令其罪恶均也】
  杀他国大夫
  宣十一年十月楚人杀陈夏徴舒【为弑灵公楚入陈杀之也】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云云】伐吴执齐庆封杀之【襄二十五年与崔杼同杀庄公奔吴故杀之】 八年夏楚人执陈行人干徴师杀之【干徴师告楚以偃师被杀楚人杀之】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云云】杀陈孔奂【陈侯之弟招杀世子偃师楚入陈执陈招放之于越孔奂招党故杀之也】
  赵子曰三者皆宜见讨干徴师无罪故称陈行人以别之也
  执放例第二十七
  执诸侯
  僖五年冬晋人执虞公【天子三公故不书名】 十九年春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六月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取其血与之盟】 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云云】防于盂执宋公以伐宋 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不称晋人执者承上晋侯入曹文故不可重言晋人也】 冬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以其杀武叔元咺诉之受臣之诉以执其君不可以训故不得称侯】
  成九年秋晋人执郑伯 十五年春晋侯执曹伯归之于京师【以其簒立故公羊云称侯以执伯讨也】
  襄十六年春晋人执莒子邾子以归 十九年晋人执邾子【昭四年楚人执徐子】
  哀四年春宋人执小邾子 夏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
  啖子曰春秋时以强暴弱故执诸侯皆称人乱辞也【以私相执不归京师】唯言晋侯执曹伯【义见防防】赵子曰被执失地则名不然则否【滕婴齐戎蛮赤失地】凡执不言释唯言释宋公为公防而见释嘉我公之救患也
  执外大夫
  桓十一年九月宋人执郑祭仲【左氏曰宋诱而执之使立厉公以其受胁废立故不称行人也】
  庄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不知以何罪执也】
  僖四年夏齐人执陈袁涛涂【左氏云齐伐楚还説令循海而归故见执】文十四年冬齐人执单伯【公谷皆云道淫故也】
  成十六年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舎之于苕丘【左氏云侨如譛之也】
  襄十一年秋楚人执郑行人良霄【郑人使告服于晋故也】 十八年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责其伐曹也为使而见执故称行人】二十六年秋晋人执卫寗喜【弑其君剽故也】
  昭四年楚子伐吴执齐庆封杀之 八年夏楚人执陈行人干徴师杀之【告楚以世子被杀故立君之事】 十三年秋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以其伐邾故也】 二十三年秋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责伐邾也伐邾非其罪且是使人故称行人】
  定元年春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左氏云防城成周仲几不受故也】 六年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左氏云使于晋赵简子逆而饮之酒范献子赞之云未致命而饮酒故执之】 七年秋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卫欲叛晋而齐人执之】
  啖子曰凡称行人而执以其事执也【言为使事】不称行人而执以已执也【言其使有罪也】谷梁曰称人以执大夫执有罪也称行人以执怨接于上此説皆通也
  执内女
  文十四年冬齐人执子叔姬【与单伯同罪也】
  赵子曰内女见执依内大夫例书之左氏言是齐侯舎之母春秋例别无书执本国人者故知左氏误此乃鲁女嫁齐齐以非礼不肯受而执之耳公谷之义为是也【义见本传】
  放
  宣元年夏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
  昭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
  哀三年冬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
  啖子曰放者宥之以逺谓君以礼命命令去也依杀例言之则称国者罪累上也称人者宜放也
  天王居
  僖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于郑【襄王也不书入见内之不臣也】昭二十二年夏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 二十三年秋天王居于狄泉【景王】
  啖子曰天子以天下为家故不言出襄王独书出者自絶天位虽居于郑犹若出在四海之外然王者至尊故不曰奔虽在外皆曰居诸侯奔在竟内亦曰居皆言犹居其地但不得其所耳【公居于郓之类是也】
  公及夫人逊
  庄元年三月夫人逊于齐
  闵二年九月夫人姜氏逊于齐【哀姜氏】
  昭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逊于齐次于阳州
  啖子曰凡公及夫人出谓之逊不可斥言奔公羊曰内讳奔谓之逊是也
  奔逃例第二十八
  诸侯奔
  桓十五年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十六年十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庄四年夏纪侯大去其国【失国而云大去所以防纪而恶齐也】
  僖二十八年夏卫侯出奔楚【令叔武摄位而去故不名也】
  文十二年春正月郕伯来奔
  襄十四年四月己未卫侯衎出奔齐
  昭三年冬北燕伯欵出奔齐 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 二十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
  哀十年春二月邾子益来奔
  啖子曰凡人君奔例书名者罪其失地言非复诸侯也或曰臣出其君非至公而其罪不彰无廼掩奸乎答曰出君之罪史氏知之也春秋举王纲正君则而治道兴矣不善之莫非已招也
  未逾年诸侯奔
  桓十一年秋郑忽出奔卫
  庄二十四年冬曹羁出奔陈
  昭元年秋莒展舆出奔吴
  赵子曰未逾年之君出奔但书名不书爵言不能嗣先君也郑忽曹羁是也莒展舆虽逾年犹不书爵其罪大也
  王子王臣奔
  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
  襄三十年夏王子瑕奔晋
  昭二十六年冬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啖子曰天子公卿奔者不言出天下皆周土也唯周公自絶于王故书出罪之也左氏曰凡自周无出周公自出故也谷梁云周有入无出皆是也王子朝书尹氏以者能制之也
  内大夫奔
  闵二年九月公子庆父出奔莒
  文八年十月公孙敖如京师弗至而复丙戌奔莒【复者事未毕】
  宣十八年十月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还者事毕也】成十六年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
  昭十二年冬十月公子愸出奔齐
  外大夫奔
  庄十二年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僖二十八年六月卫元咺出奔晋
  文六年冬晋狐射姑出奔狄 七年夏晋先蔑奔秦【不言出奔言不返命也】 八年冬宋司城来奔【左氏云非其身之罪为官故也】 十四年秋宋子哀来奔【左氏云不义宋公而出称字美之也】
  宣十年四月齐崔氏出奔卫【公羊云称崔氏讥世卿也】
  成七年冬卫孙林父出奔晋 十五年秋宋华元出奔晋宋鱼石出奔楚 十七年秋齐高无咎出奔莒
  襄六年夏宋华弱来奔 十七年秋宋华臣出奔陈二十年秋蔡公子履出奔楚 陈侯之弟光出奔楚【谷梁云书弟罪其兄也】 二十一年秋晋栾盈出奔楚二十三年夏邾畀我来奔 二十四年冬陈鍼宜咎出奔楚 二十七年夏卫侯之弟鱄出奔晋二十八年夏卫石恶出奔晋 冬齐庆封来奔二十九年九月齐高止出奔北燕 三十年七月郑良霄出奔许
  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 冬楚公子比出奔晋 六年夏宋华合比出奔卫 八年夏陈公子留出奔郑 十年夏齐栾施来奔 十五年夏蔡朝吴出奔郑 二十年夏曹公孙防自鄸出奔宋【据鄸以叛今出奔】 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二十二年春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楚【前年自陈入南里以叛今复出奔故湏言南里以符前事】 二十七年邾快来奔
  定四年冬楚囊瓦出奔郑 十年秋宋乐大心出奔曹 宋公子地出奔陈 冬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暨者以彼及此也盖彄首谋出奔辰从之】 十四年春卫赵阳出奔宋 夏卫北宫结来奔 秋卫世子蒯瞆出奔宋 卫公孟彄出奔郑 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哀四年二月蔡公孙辰出奔吴 六年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十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 冬十一月卫世叔齐出奔宋
  啖子曰内外大夫奔卿则书君之股肱也治乱所寄故重而书之凡奔皆恶也有非恶者则异其文宋司城是也有美者又褒之宋子哀是也不是从国都而出奔皆书所自两下相逐不书责政于邦也来奔不言出异于外也称弟者罪其兄也非兄之罪则曰公子恶甚曰某郑叚是也
  逃【三】
  庄十七年秋郑詹自齐逃来
  僖五年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时齐桓大防以尊王室郑伯不当逃归也】
  襄七年十有二月公防晋侯宋公陈侯【云云】于鄬陈侯逃归【二庆告陈侯曰楚人执公子黄矣君若不来社稷惧有二图遂来归也】
  赵子曰凡言逃者皆为义当留而窃去也故谷梁云逃义曰逃君臣同辞逃者匹夫之事也
  诸叛例第二十九
  庄三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称季顺兄之命也不书名言季非叛也不书弟言兄无恶也书入以罪齐也】
  成十八年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十五年奔楚至此时入左氏曰以恶入曰复入不称所自以伐为重不称纳非复臣也不称叛不止乎叛也言其志在灭本国也】
  襄二十一年春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以地来奔即叛也】二十三年夏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二十一年奔楚不称所自潜至也称叛夲非叛也】 二十六年春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三十年秋郑良霄自许入于郑【不言叛与栾盈义同但不据邑也不书复入志在复雠非谋害国不尔即经阙文也】
  昭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义同庶其】 二十一年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三十一年冬邾黒肱以滥来奔【义同庶其】
  定十一年春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 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 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 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啖子曰凡据土背君曰叛叛者皆书不必命卿也以地来者而不言叛从可知也又凡叛而书所自非君无道也
  至归入纳例第三十
  公至自防
  僖十五年九月公至自防 十七年九月公至自防文十四年七月公至自防
  宣八年春公至自防 十七年秋公至自防
  成六年正月公至自防【七年公至自防】 九年正月公至自防 十五年三月公至自防 十六年秋公至自防 冬公至自防 十七年秋公至自防
  襄三年秋公至自防 五年秋公至自防【十年公至自防十一年公至自防】 十六年夏公至自防 二十年秋公至自防 二十二年正月公至自防 冬公至自防二十四年冬公至自防 二十五年八月公至
  自防
  昭十三年八月公至自防 二十六年公至自防定四年七月公至自防 十四年五月公至自防哀十三年秋公至自防
  公至自某国某地
  桓二年冬公至自唐
  庄二十三年春公至自齐 夏公至自齐 二十四年秋公至自齐
  僖三十三年冬十二月公至自齐
  文四年春公至自晋 十四年正月公至自晋 十七年秋公至自谷
  宣四年秋公至自齐 五年夏公至自齐 九年正月公至自齐 十年春公至自齐 五月公至自齐
  成三年夏公至自晋 四年秋公至自晋 十一年三月公至自晋 十八年夏公至自晋
  襄三年四月公至自晋 五年春公至自晋 八年夏公至自晋 十三年春公至自晋 二十一年夏公至自晋 二十九年五月公至自楚
  昭五年七月公至自晋 七年九月公至自楚 十四年公至自晋 十六年夏公至自晋【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 二十七年春公至自齐居于郓 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居于郓
  定八年夏公至自瓦 十年夏公至自夹谷 十二年十一月公至自黄
  公至自侵伐围救
  定六年二月公至自侵郑 八年正月公至自侵齐
  三月公至自侵齐【已上至自侵】
  桓十六年七月公至自伐郑
  庄六年秋公至自伐卫 二十六年夏公至自伐戎僖二十六年冬公至自伐齐
  宣七年秋公至自伐莱
  成三年二月公至自伐郑 十三年七月公至自伐秦 十七年十一月公至自伐郑
  襄十年冬公至自伐郑 十一年七月公至自伐郑
  十九年春公至自伐齐
  哀十年五月公至自伐齐【已上至自伐】
  僖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围许
  定十二年十二月公至自围成【已上至自围】
  襄五年十二月公至自救陈
  致前事
  僖六年公防齐侯【云云】伐郑围新城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冬公至自伐郑
  襄十年春公防晋侯【云云】防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公至自防
  致后事
  僖四年春王正月公防齐侯【云云】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八月公至自伐楚
  襄十一年七月公防晋侯【云云】伐郑防于萧鱼公至自防
  杂致
  成七年秋公防晋侯【云云】救郑八月公至自防 十六年秋公防尹子【云云】伐郑十二月公至自防
  定四年春三月公防刘子【云云】于召陵侵楚秋七月公至自防【已上不以本事致而以防致】
  襄十八年十月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同围齐十九年春正月公至自伐齐【亦不以本事致】
  桓十八年夏公之防至自齐
  啖子曰凡公行总一百七十有六书至者八十有二不书至者九十有四此因时君告庙不告庙也左氏传桓二年公至自唐曰告于庙也此説是告庙则书之于防故夫子随其所致而书以示功过且志其去国逺迩迟速也其有一出而渉两事者则或致前事【若僖六年伐郑救许书至自伐郑之类】或致后事【若僖四年侵蔡伐楚至自伐楚之类】盖夫子择其重者志之也又有不致本事者盖本事非功也十二公独隠公不告盖谦让不以人君之礼自居也其余不告或耻也或怠
  归
  桓十一年九月突归于郑
  庄二十四年冬赤归于曹
  僖三十年秋卫侯郑归于卫
  昭十三年秋蔡侯庐归于蔡 陈侯吴归于陈定十三年冬晋赵鞅归于晋
  哀八年夏归邾子益于邾【十年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桓十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此以下皆自某归】成十四年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 十五年八月宋华元自晋归于宋 十六年秋曹伯归自京师
  襄二十三年夏陈侯之弟黄自楚归于陈
  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
  复归【来归逃归附】
  桓十五年五月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僖二十八年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冬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曹伯襄复归于曹
  襄二十六年二月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
  闵元年八月季子来归
  僖五年八月郑伯逃归不盟
  襄七年十二月陈侯逃归
  入
  隠八年庚寅我入邴
  桓十五年夏许叔入于许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庄六年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 九年夏齐小白入于齐 二十四年秋夫人姜氏入
  襄二十五年秋卫侯入于夷仪 三十年秋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
  昭元年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 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 二十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
  定十一年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
  哀六年秋齐阳生入于齐
  复入【入某以叛见叛例】
  成十八年夏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襄二十三年夏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
  纳
  庄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
  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文十四年秋晋人纳防菑于邾弗克纳
  宣十一年冬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昭十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
  哀二年夏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瞆于戚
  已上啖赵之辞亡

  春秋集传纂例卷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集传纂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八
  唐 陆淳 撰
  姓氏名字爵諡义例第三十一
  姓氏
  陆淳曰古者一字不成文辞皆以氏字配之姜氏子氏以氏配姓也季氏臧氏以氏配族也哭于赐氏以氏配名也仲氏吹箎及不念伯氏之言以氏配字也灭赤狄潞氏以氏配国也母氏圣善以氏配亲也然则通而言之皆得言氏别而言之单言氏者皆谓族也姓则百代不易谓唯天子廼得特赐姓故曰因生以赐姓舜赐禹姓曰姒伯夷曰姜武王赐胡公姓曰妫是也又曰胙之以土而命之氏舜赐禹曰夏伯夷曰吕是也又天子之子例以諡配字【僖伯文伯宣叔襄仲之类是也】而后代子孙因以其字为氏示所出不乱所谓别子为祖也自余则或以官以邑为其氏族以自分别凡此皆如近代之论房也又古者男子皆以氏配名【华元王变髙固之类是也】不言其姓妇人乃称姓【姜氏姬氏子氏之类】礼曰男子称名妇人称姓是也公子公孙以孙为氏明与一体以异于众臣也不以国为氏者异于君也曽孙以下去君稍疎则可书其氏矣晋之荀氏经常称荀氏左氏分为中行氏智氏鲁之仲孙氏传则谓之孟氏盖当时或私自称氏【于仲孙氏之中又自分为小氏以自相别也】传从而书之经则必从其正诸氏之中又为诸氏者如晋之魏氏分为吕氏厨氏鲁之季氏分为公鉏氏皆就中自分别如今同房之中又论房也
  名字
  子生三月父名之二十而冠敬其名而立其字【以五十更有伯仲之字故为二十冠而字也】五十乃为大夫则又敬其字而呼伯仲之字凡称其字者必加子字于上子美称也且以便于言也子突子哀是也宋孔父以子是其姓不可言子孔故改曰孔父父美称也加之者亦以便于言也古者或有名父者如荀林父胥甲父之类而无以子字为名者以子者配其字之美辞故避之父则本非配字之言故可为名但夫子时书之耳又家父者天子大夫家氏也当是无兄弟者无伯仲可称故但以父配氏而已【按仪礼二十而冠便加伯仲之字伯某甫伯鱼伯牛之类是也至五十乃为大夫即又加敬但呼其伯仲孔伯冉伯而不言鱼牛也礼谓五十以伯仲是也亦有但以子连字不言伯仲者子贡子路是也此即与啖説不同然而据仪礼即似有凭也仪礼云庶子长者曰孟据孟与伯俱是最长之称嫡庶既分湏别立字而左氏传诸国大夫亦有非庶而称孟不知何故也】
  爵諡
  古者无諡周始有之武王追王三代而王季独无諡盖初制之时加諡者如殷祖之号有大功大徳乃加之故三祖之中无諡者一并诸侯若公卿大夫有大功大徳及大恶者乃特赐諡不尽有諡也故史记世本厉王以前诸侯有諡者少其后乃皆有諡盖后代僭差遂以为常如祖宗之号本以尊有功徳而汉以来一切加之亦皆臣子之心愿尊其君父之所致也楚之大夫有土者皆僭封公【蔡公申公之类是也】僭用诸侯礼也秦之大夫多僭为子僭畿内诸侯礼也【此并不见于经出于传】诸侯皆当依爵而时多僭諡为公【春秋时唯蔡一处称侯余皆称公僭也】天子大夫亦有僭諡为公者【刘文公之类也】诸侯之大夫皆以伯仲配諡而时或僭为子【范文子季武子之类是也】以其采地欲自同于畿内诸侯也侯伯子男之臣皆得称其君曰公其子孙亦曰公子而諡不得云公者諡是王所赐也大夫之臣得称其主曰子而諡不得称子者諡是君所赐也妇当从夫諡后代讹谬无别有諡非正也若公之夫人称小君言位比君而小耳大夫之妻曰内子亦比于夫人尊之曰子而在内耳左氏传所序当时人或言本爵或言公吴楚则或言王皆随本国他国之史文也楚国史则曰王他国之史则曰子其言人臣或称爵位或言名氏或言其官亦或从其家传或从其国史或从当时杂记故不一也一行之内则有数名故知传采诸记错综而为之也经书名氏传言爵及自諡等经无名而传有之今并存其文以示当时人解释其违经者则削之旧解春秋经传人名皆原其谱牒今以非褒贬之意故不复具言唯鲁之世卿则独于注中言之尔
  名位例第三十二
  王者无上故加天字言如天也而有不书天者三【桓公弑隠而王不讨之至庄元年反令荣叔来锡命故不言天一也文公以僖公妾母成风用夫人礼而王不责反令荣叔归舍且赗故去天字二也又使召伯来防成风塟亦去天字三也成风并见文五年春经】盖言不能法天者也【并各于夲年有传】又有书天子者一【成八年天子使召伯来锡公命】或依策命之文以惩失礼或传写误也天子无上无以褒之故褒子突【庄六年王人子突救卫时鲁伐卫纳朔不正也】则王美可见也天子自絶于天下而奔者曰出【僖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义已见奔例】言自弃天下如在四海之外然
  诸侯
  诸侯唯宋称公余称侯伯子男四等各随本爵书之唯塟时称公见其非王諡也【义见隠五年】时吴楚虽僭称王经但依其本爵书之【不可依其僭伪之号】诸侯位尊无以褒之但托辞以见美而已纪侯不言奔而言大去即其类也【左氏曰齐欲灭纪纪侯以国与纪季令其事齐以存宗社而身去之义见庄四年】诸侯失地则书名【襄十四年卫侯衎出奔齐之类是也】诸侯灭同姓【僖二十五年卫侯燬灭邢之类】及诱人【昭十一年楚子防诱蔡侯般杀之于申之类是也】亦书名其恶大当絶之不以为人君也国灭而不能死又不奔他国者【定四年蔡公孙姓灭沈以沈子嘉归之类是也】亦如之贵其不求兴复也诸侯有僭乱之行者亦名以外之【君臣同辞但举名而已】晋人败秦师于殽【左氏云秦人因戍郑而谋袭晋晋人败之于殽义见僖三十二年】郑伐许【在成三年传无事迹】晋伐鲜虞【在昭十二年左氏云晋荀吴伪防齐师假道于鲜虞遂灭肥冬晋伐鲜虞因肥也】之类是也荆人来聘【在庄二十三年】楚人围宋【在僖二十七年时晋文新霸诸侯从楚子围宋故公羊曰人楚子所以人诸侯也】楚人使宜申来献防亦同【在僖二十一年楚人即楚子也】诸侯纯用夷礼者以国称之荆吴徐越之类是也诸侯杀其臣皆书国而已【僖十年郑杀其大夫申侯之类是也】不书其爵言以国法诛之也若杀臣之全无罪者则称爵以罪之【僖五年晋侯杀其世子申生之类是也】鲁侯爵而曰公臣子之敬辞也非与僭用其礼同也又曰滕薛初皆书侯庄公之后滕则称子【桓公二年称子时为在防非正名也】薛杞则自庄公之后或称侯或称伯或称子者义具防防本非夷狄又非附庸故不书人【言本中国诸侯非夷狄所以议之也】附庸之君例书名介葛卢【僖二十九年来朝】郳黎来【庄五年来朝】是附庸之君也杂用夷礼者以人称之邾人牟人葛人来朝【在桓十五年】是也邾仪父亦名也三传谓之字误矣【説见辨疑】畿内诸侯在天子公卿例中也
  未逾年君
  诸侯未逾年则称子【僖二十五年公防卫子莒庆盟于洮之类是也】言未成君也未塟又加名【庄三十二年八月公薨十月子般卒是也未塟故书名】对尸柩前父前子名之礼也出外则亦不名非对尸柩故也王猛据例当书曰子恐似羣王子故特曰王子明正也又书名异成君也【义见昭二十二年】未逾年君出奔不曰子但名而已言不能嗣先君也郑忽【桓十一年奔卫】曹羁【庄二十四年奔卫】是也陈陀【桓六年蔡人杀之也】齐无知【庄九年齐人杀之也】莒展舆【昭元年奔吴】虽逾年犹不书爵以其不正不许其有爵也【以其本不正故也】郑忽复归犹书曰世子者明其正也【在桓十五年】齐侯舎未逾年而书爵重商人之罪也【义见文十四年】
  太子
  称太子者皆父已命之上告于王周礼所谓誓于天子者也卫太子蒯瞆父已命之后虽废立犹谓之太子【哀二年晋赵鞅纳卫太子蒯瞆于戚】陈御宼父命之故传称太子未誓于王故经书公子【义见庄二十二年】蔡侯般见杀防未归太子有未嗣位故犹称太子【昭十一年夏四月楚子防诱蔡般杀之冬楚师灭蔡执太子有以归用之】其弑逆者则不必待王命以重其罪【如未逾年称君之义楚世子商臣弑其君是也义见文元年】
  后夫人王姬内女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凡称妇者有姑之辞也姑在则后夫人皆当执妇礼焉故书之曰妇至于公羊传曰在涂曰妇是以亲迎未至于国而言也夫未至于国婚礼未成犹然女也岂得遽曰妇哉故春秋有逆女之文公羊殊失之矣
  凡妇人皆以字配姓伯姬仲子季姜之类是也以諡言之亦以諡配姓穆姜定姜共姬之类是也女者未嫁之称至夫之国乃曰夫人【宣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之类】王后虽在父母国亦曰王后【桓八年祭公来逆王后于纪之类是也】天下皆王土故也凡取必亲迎至夫国始当成礼文公成礼于齐故不得言逆女而曰逆妇齐高固莒庆成礼于鲁故曰逆叔姬见其不言女则知失礼也【其义皆见婚姻例中】诸侯之妾母虽臣下尊之然不得称夫人以体先君自成风之后乃皆僭矣
  春秋时有子叔姬者三【文十二年子叔姬卒文十五年齐人来归子叔姬宣五年髙固来逆子叔姬】公羊谷梁皆云同母姊妹非也据称子直谓时君之子以别先君之子耳乃云姊妹有何理哉难者或云若是文公女不应有两叔姬按伯仲之外余称叔管叔蔡叔等即其类也
  天子之公卿大夫
  三公称公曽为三公而有土为畿内诸侯者亦曰公皆以其地配公字言之祭公【桓八年来逆王后于纪】周公【僖九年防于葵丘者也】皆见为三公【以其皆用王事也】州公【桓五年如曹】郭公【庄二十四年经阙】或曽为三公也或见为三公未可定也天子卿大夫有封为畿内诸侯者皆曰子殷制已然箕子防子是也周亦因之故王臣称子者皆畿内诸侯也温子刘子单子尹子是也有采地不封为国者不得谓之子菜采也采其租税而已不臣其人也其封土有宗庙社稷专其人民如在天子畿内若诸侯国内之附庸然天子有六卿冢宰无所不统故为冢宰者皆加宰字宰渠伯纠【桓四年来聘】是也兼为三公则曰公【宰周公是也】不兼三公者但书氏字而已【宰渠伯纠是也】天子大夫皆称氏称字字谓伯仲叔季也诸侯不敢名也召伯毛伯荣叔兄弟无伯仲可言但谓之叔叔美称也足以当字【其例已见诸侯例中此但字耳】天子大夫唯渠伯纠一人兼书名以讥其不逹礼也【桓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子突书字以褒之渠伯兼名以贬之义可知也又曰王子王孙有大故亦书之王子札杀召伯毛伯是也【经书王札子误也】
  诸侯之卿大夫士
  鲁宋齐晋卫蔡陈郑八国之卿自齐桓霸后无不称族余国则否公羊谷梁言曹莒无大夫者无命大夫也旧説或谓无君命若无君命何以得为大夫乎礼诸侯之卿皆命于天子【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此盖见春秋经不书卿名所以尔不知自是小国不请命耳推寻事理啖説为之正也】平王东徙诸侯之卿无复请命故隠桓及庄公之初少有书族者盖齐桓既霸列防颇多凡列班位未命者在已命者之下故此诸国皆请书族自余小国不能自通于王室亦少能争长故皆不请王命终于春秋秦虽大国少列盟防故不请命楚既僭号固当不请及公子婴齐大防中国【成二年公防楚公子婴齐于蜀】不可以未命而长诸国故请王命焉所以自婴齐之后楚卿亦书族有王命者则通于诸国故书族书名未王命者但曰某人言但某国之人耳同于众大夫及庶士也如此书者所以重王命尊周室也诸侯之卿本当三人时多僭越其数颇多皆非礼而请也鲁卿虽未命者书其名详内事也无骇翚柔溺是也【多是隠公时隠公谦居摄故不爵命大夫也】他国非命卿不书既无王命不通于他国也来鲁及事连鲁者皆书其名详内事也纪履緰【隠二年来逆女】郑宛【隠八年来归邴】莒拏【僖元年季友获之】楚宜申【僖二十一年来献防】莒庆【僖二十五年盟于洮】秦术【文十二年来聘】吴札【襄二十九年来聘】之类是也诸国大夫王赐之畿内邑为号令归国者皆书族书字同于王大夫敬之也郑祭仲【桓十一年宋人执郑祭仲】单伯【庄元年单伯逆王姬】陈女叔【庄二十五年来聘】是也左氏谓单伯是周大夫若然何得防鄄之时不列序而言单伯防齐侯乎【庄十四年单伯防齐侯于鄄】又自齐来鲁何为书至乎【文十四年齐人执单伯十五年单伯至自齐】女叔则左氏曰嘉之故不名【庄二十五年来聘左氏释之云尔】结好者多矣何独嘉女叔乎公羊云书曰祭仲贤也【不知天王赐之邑号故见书字乃云贤也】以废君为贤害教之甚也【义见桓十一年】内外命卿没之后既不称名当称諡及字原仲【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塟原仲】夷伯【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庙】是也凡天子之三公称公【宰周公祭公虞公之类也此公谷之义】其大夫氏字之尊王官也【尊王官异于列国故不书其名凡伯南季尹子单子之类也】士曰人示差等也【天子之士比列国下大夫故但称人以示等差也】来则名之详内以异外也【来谓来鲁也则书氏与名以详内外之别石尚叔服是也】列国命卿皆名之【三传义皆同】降王室也【降谓不书字也列国之士大夫谓之卿左氏以命于天子称为卿公羊谷梁皆谓之大夫言上大夫也】君命之卿【谓不请命于天子者】防伐称人所以昭轨度别贵贱也【防伐谓征伐及盟防也谓不敢自同于王命之卿时天子防弱诸侯陵僭虽合命于天子者亦不请命故夫子皆但书曰某人以示法度且以讥诸侯之自专也】来则名之执【齐人执郑詹之类】杀【楚杀其大夫得臣之类】亦书之纪刑辟【纪其刑辟之是非也】惩乱政也【言皆因乱所生也】不称氏以别乎王命者也【虽得称名而不书】外来称人皆下大夫也【外来谓郑人来渝平齐人来归卫寳之类是也】其或异此例之变也【内大夫称字以示褒称盗以志恶也】内外大夫名位差品既殊诸家既不总论而各释之或有未悟今故总而序之又曰凡诸侯子弟称公子以氏者有二种曽受王命为卿者以公子为氏公子庆父之类是也自此之外则被杀者非卿亦书公子重骨肉也【不言公子无知其骨肉相害也】故不言大夫而直称公子陈人杀公子御寇是也其不称公子而以国带名谓之国氏亦有二种其君自命为卿称国以氏莒庆之类是也其簒弑及为国人所立则虽非君命之卿亦以国氏【若不言国则不知何国之人也】齐无知【弑其君诸儿】卫晋【卫人立晋众也】郑突【突归于郑也】曹赤【赤归于曹也】之类是也公羊所谓国氏者是也或问曰列国之卿唯左氏称卿公谷但云大夫何也答曰大夫于王者但称大夫所谓上大夫也【如今九命卿但称卿即大夫也】国人加称之即曰卿【亦犹侯伯之国呼其君亦曰公此加称耳非正名也】其下大夫不在于经左氏亦呼为大夫【亦如今呼少卿亦只言卿不言少卿也】则左氏据时世所称言之公谷依正名言之义可知也
  兄弟
  隠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氏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公谷意同】段是弟以无弟心故不言弟兄亦如之卫州吁楚公子比之类皆是也【并不言兄】举此一例以明之他可知也【并无骨肉之心故不言兄弟也】
  隠七年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桓三年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将国命者大夫之事不以私见使故讥之也】 十四年夏五 郑伯使其弟语来盟【谷梁云天子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
  宣十七年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褒之特书也】成十年春卫侯之弟黒背帅师侵郑【义同齐年之聘】
  襄二十年秋陈侯之弟光出奔楚【谷梁称弟罪其兄不能相容】二十三年夏陈侯之弟光自楚归于陈【重诸侯之弟故书归陈鍼不书归不告也】 二十七年夏卫侯之弟鱄出奔晋【义同陈光】 三十年夏天王杀其弟佞夫【谷梁云讥天王也】
  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义同陈光】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昭元年号之防招称公子而云陈侯之弟者罪其杀兄之子骨肉相害罪重于凡人也齐商人杀舎舎亦兄之子而不言弟者齐昭公已卒则商人无兄且杀君之罪重于兄子故从重者书之也】 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絷【谷梁云目卫侯卫侯累也】
  定十年夏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义同陈光】十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弟而叛兄两罪之也】 十四年秋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义同陈光】
  谷梁云天子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何者君臣重于兄弟也凡书兄弟皆有义也郑段不弟故不言弟【义见隠元年】公子偃盖同此义左氏及公羊皆曰凡称弟皆母弟也盖见诸侯之弟或称弟或不称弟不能通其义而曲为此説且圣人之教虽及其兄弟之子犹引而进之安有异母即见疎外乎非敦睦之道也谷梁之説是也【谷梁传云国君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言书兄弟皆有义也】然犹曰杀太子母弟目君亦非也【见晋侯杀其太子申生天王杀其弟佞夫妄为此説也】或问曰君杀弟及弟奔则书曰弟若杀若逐公子公孙虽不为卿亦书曰公子公孙罪君虐其骨肉也【义在杀及奔例】而君之兄弟及公子公孙杀君何不重其罪而依众臣例书之乎答曰君杀臣逐臣义有轻重故可分别之弑君至逆罪无加矣如加兄弟之罪为重则众臣弑君未为极重欤太子轻于君故于陈招书弟以明其重也人伦大纪君臣父子其次则兄弟故诸侯兄弟来接于我及在国有大故则书之以示劝戒
  人
  三传皆称卿有罪者贬之曰人夫人有善则欲人知之有恶则欲人掩之若有恶贬书曰某人适足以成奸人之计且未命者犹特书以惩恶岂既命者反隠其名乎凡称人为恶者唯楚子称人以围宋既在诸侯之上明贬之同四裔也所以然者罪诸国从四裔也【义见僖二十七年】其余则宜申献防【在僖二十一年】并朝聘之礼用夷礼者曰人【牟人葛人之类是也】执诸侯及执他国大夫皆览文可知其贬故可行也余则不用此例矣经中一字徧施于诸例而义不同者唯人字耳其通凡成例者义各见本例其不可推以成例而又不可别加褒贬者亦用人字以示义楚人使宜申来献防之类是也此所谓即文见意者也今略之于后
  凡朝称人外国之君也邾人牟人葛人来朝是也凡聘称人外国之臣也荆人来聘是也
  凡列国史来称人下大夫也齐人来归卫寳郑人来渝平之类是也
  凡他国盟防称人皆不命卿也王人则士也
  凡公及他国大夫盟非大夫之过皆称人及宋人盟于宿之类是也
  凡他国用兵称人皆不命卿也宣公已前称人者多逺事难详从旧史也王人则士也
  凡执诸侯执大夫皆称人乱常也【唯成十五年执曹伯归于京师书晋侯】凡弑君称人目贱人也
  凡杀大夫称人杀有罪也
  凡杀弑君之贼皆称人讨有罪也
  凡杀他国君卿称人皆乱辞也【死者虽有罪杀君亦非治故曰乱辞也】凡放大夫称人放有罪也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是也
  右并通凡成例义各见本部
  僖二十一年冬楚人使宜申来献防【楚子伐宋故称人狄之也】二十七年冬楚人陈侯蔡侯【云云】围宋【谷梁云人楚子所以人诸】
  【侯也】 宣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以其不肯故人之也】 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称人以平贱二国也】 襄三十年冬齐人【云云】防于澶渊宋灾故【左氏曰卿不书不信也】
  右并不可推以成例但用人字以示贬
  氏
  卿大夫称氏者唯尹氏【隠三年尹氏卒昭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昭二十六年尹氏以王子朝奔楚】武氏【隠二年武氏子来求赙】崔氏【宣十年崔氏出奔卫】皆讥世卿也言氏则世卿之意可见也时世卿既多不可胜讥因尹氏私赴不以名因齐人崔氏出奔因武氏以子代父故特书之及尹氏立王子朝并以子朝奔楚皆以世卿乱王室故从而书之讥此数者足以见世卿之恶也
  盗
  襄十年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輙
  昭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絷
  定八年秋盗窃寳玉大弓
  哀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 十三年冬盗杀陈夏区夫
  夫杀君及窃国之重寳事合书名而其人防名不合见经故经称之曰盗公谷之説非也已见杀例中左氏云齐豹为卫司寇作而不义其书为盗【齐豹杀卫侯之兄絷】此盖左氏不达春秋非上卿不书名妄云尔据上大夫杀君例书名齐豹若信是上大夫而书盗是乃杀君之兄罪大于杀君也
  论特书
  命卿已上有善有恶皆备书之足以彰示后代未命之卿及众大夫已下若一例书人何以惩劝故有特书之义叛逆者虽非命卿亦书卫州吁【弑其君完义见隠四年】宋督【弑其君与夷义见桓二年】齐无知【弑其君诸儿义见庄八年】宋万【弑其君防义见庄十二年】邾庶其【襄二十一年以漆闾丘来奔】莒牟夷【昭五年以牟娄及防兹来奔】黒肱【昭三十一年以滥来奔】之类是也卿者君之股肱若奔及见杀亦国之大故虽未命亦书之楚得臣【僖二十八年杀之】宋万【庄十二年奔陈】宋子哀【文十四年来奔】宋山【成十五年杀之】邾畀我【襄二十三年来奔】邾快【昭二十七年来奔】之类是也子哀之奔合义【左氏成十五年传不义宋公而来奔】故书字以褒之宋司城之归不书亦疑是未命特书之也【文公八年来奔而无归处】凡杀公子公孙虽不为卿亦特书之陈御寇【庄二十二年杀之】公子偃【成十六年刺之】莒意恢【昭十四年杀之】宋地【定十年奔陈】之类是也其自以为君而来争国者则不论命与不命皆但名而已不言公子公孙言非复人臣也所谓当国者也齐小白【庄九年】阳生【哀六年】邾防菑【文十四年】莒去疾【昭元年】之类是也楚比称公子者初归之志未争国也【昭十三年】齐纠书子明正也【庄九年】外大夫特为鲁事虽不来鲁亦书其名莒庆之盟是也【僖二十五年公防卫子莒庆盟于洮】莒拏则我获之而书也【僖元年公子友败莒师于郦获莒拏】楚屈完来附中国功美尤高故同既命之例特进之也【义见僖四年】鲁公子结【庄十九年及齐侯宋公盟】能安国家美之也特书公子结以明之诸侯兄弟以国连字者有蔡叔【桓十二年柔防宋公陈侯蔡叔盟】许叔【因郑乱而复见桓十五年】蔡季纪季【蔡叔无子蔡人召之自陈归见桓十七年纪季以酅入齐见庄三年】皆国而字之言与君一体也鲁宣公弟叔肸【义见宣十七年】季友【义见僖十六年】最贤故于其卒字之以示惜而褒之也肸非命卿特书之也
  都论褒异
  春秋时为恶者多贬者则众其理易见其见褒者前已论讫今又总而序之乐道人之善也夫诸侯去国之美者莫过于纪侯【以国与季而去义见庄四年】复归之正者莫过于郑忽【本太子也身虽蒙耻而位居正义见桓十五年】争国不克而死者莫过于子纠【纠当立齐人杀之义见庄九年】王师之正者莫过于子突【救卫也义见庄六年】诸侯兄弟外附之美者莫过于纪季【义见庄三年】入继之美者莫过于蔡季【次当立蔡人召之义见桓十七年】兴复之美者莫过于许叔【因郑伯乱而能复国义见桓十五年】鲁公子兄弟之忠贤者莫过于季友【立僖公定社稷也义见闵二年】其合义者莫过于叔肸【不食宣公之禄义见宣十七年】卿大夫死节之美者莫过于孔父【正色立于朝则人莫敢致难于其君者义见桓二年】奔亡之美者莫过于子哀【不义宋公而来奔义见文公十四年】归正之大者莫过于屈完【服齐桓也义见僖四年】守职不失者莫过于司城司马【义见文公八年】存邻国之美者莫过于高子【闵元年来盟】仲孙【闵元年来省难】故皆褒而进之如曰不然请闻其论蔡叔【桓十一年盟于折传不详其事迹】不见事迹盖亦美之
  杂字例第三十二
  春秋之文至简故字皆有义但见其文则知其义必湏解释但相承曲説遂令迷其指归何者夫子制作本教中人故简易其人昭著其义若能以质直见之则可不俟传注而自通矣故言灭国则知灭者之罪见诸侯生名则知非复人君见言归则正此类皆文势常理何必立异乎又上言伐卫次言王人救卫下言卫侯朔入于卫则知逆王命【义见庄六年】又上言成宋乱下言纳鼎则知贪赂纵罪【义见桓二年】见正月烝五月烝则知黩祀【义见桓八年】凡此类则上下相应而见其理并一事再见卒名【公子遂如齐逆女遂以夫人至自齐之类也】前目后凡【谓前列序后但言诸侯也】皆存简易之道诸事各从本篇论之而文义或有未尽者今皆序之
  以用立吉不肯
  公羊谷梁皆云以者不宜以也用者不宜用也立者不宜立也吉者不可以吉也不肯者可以肯也如此类甚多谓若宜以宜用宜立宜吉宜不肯则不书也以者行其意也皆谓能制之也刘单以王猛【义见昭二十二年】尹氏以王子朝【义见昭二十六年】遂侨如以夫人【至自齐也义见姻婚例中】及以他国之师【义见用兵例中】皆不宜以者也用者用鄫子【十九年邾子用之】蔡太子【昭十一年楚灭蔡执蔡太子有以归用之】用牲用币【已见郊社例中】用致夫人【见庙例中】用郊【见郊例中】亦皆不宜用也立者立武宫【在成六年】炀宫【在定元年】立晋【在隠四年】立王子朝【在昭二十三年】皆不宜立也立晋得变之正故不言石碏以许之也
  还复
  公羊云还善辞也比复为善也谷梁云还者事未毕复者事毕文正倒也当为还者事毕复者事未毕师还【在庄八年】公还自晋【文十三年】归父还自晋【在宣十八年】士匄闻齐侯卒乃还【襄十九年】皆不当更徃又并合礼故曰还事毕也善辞也公如晋至河乃复【昭二十三年公如晋至河公有疾乃复之类也】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在文八年从莒女也】仲遂至黄乃复【在宣八年有疾而复】皆事未毕而复也故知谷梁之説例倒也
  求告乞
  求者得未得未可知也【求赙求车之类】乞者亦然而又重辞乞盟乞师皆可重故特曰乞重辞是也告籴不言乞者以用财置之彼此之利不比乞师乞盟也
  献锡畀假
  献献上也【献防之类】锡锡下也【来锡公命之类】畀与也【僖二十八年执曹伯畀宋人】谓非上非下者也三者据尊卑言之【三者谓献锡畀也】假借也【郑伯以璧假许田】谓易田逊辞也
  得获克
  用力禽之曰获获人【获华元之类也】获兽【获麟是也】非用力禽之曰得得寳玉是也【在定九年】克段于鄢【在隠元年】能破之也不克纳【文十四年晋人纳防菑于邾不克纳】不克塟【宣八年塟我小君敬嬴雨不克塟】皆谓不成纳不成塟也左氏曰得隽曰克春秋意在辨邪正岂论隽哉
  辞
  之乃而之类皆辞【俗谓之语助也】谷梁云之于缓辞也之口缓辞也乃亡乎人之辞也而缓辞也谷梁迂僻之甚且之但以便声而言何有缓辞乎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义见僖二十八年】亦从强説至于郊牛之口日有食之杀之用之之类岂得称缓辞乎故皆不足从也若言乃难于而【宣八年塟敬嬴则云日中而塟定十五年塟定公则云日下昃乃克塟也】则是也又曰既者尽而有继之辞【日有食之既之类是也】且者兼之之辞【归含且赗是也】此説并通故用之也
  出来归入纳取
  凡出者自国而出来者自外而来此并据事实书之其邪正各随事之是非不以此二字为褒贬也唯天子及周大夫出即以书出为贬王者无外故【以出为贬也】唯内女不当归宁【礼父母没不合更归宁】则书来以示贬男女之礼合礼者不书故也【常事既不书书即为贬故知来者不当来也义见婚姻例】归字其义亦非一诸侯及大夫反国者有归与复归之义【见归入例】内女妇于外亦曰归【三传并云妇人娟妇曰归】外将物与我亦曰归【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齐人来归卫寳之类曰归者来致辞也】我将物与外亦曰归【归粟于蔡是也】诸侯用兵破敌国将其君同还亦曰归【庄十年荆败蔡于莘以蔡侯献舞归】除诸侯归入之外诸事各以本事为邪正【义各见本例】不以归字为褒贬也入字亦有数诸侯反国有入与复入之义【见归入例】用兵入敌国亦曰入【见用兵例】故入者多非善也庚寅我入邴【隠八年】亦不可入也纪季以酅入于齐【庄三年】既不可言叛故言入亦明非正所以罪齐也而书季以明季之无罪天王入于成周记其自外而入不同诸侯之贬【义见归入例中】取字已见用兵例自此之外有取郜大鼎于宋【桓二年】齐人取子纠杀之【庄九年】亦并不当取也以前字并为交互渉嫌故分柝之其他不足疑者不复论也初者遂以为常也初献六羽初税畆之类是也作者皆不宜作也新作南门作僖公主是也致者不宜致也用致夫人如宋致女是也常事曰视视朔是也非常曰观观鱼观社是也如此之类并更无交互所以不复悉举之也凡以者不宜以也用者不宜用也立者不宜立也略举数字触类皆然此并为春秋省文以一字为褒贬合礼者则常事不书故凡此等皆以示讥耳此止施于春秋义例之内不可徧求之于五经也学者宜知之

  春秋集传纂例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九
  唐 陆淳 撰
  讳义例第三十四
  啖子曰公羊云春秋为贤者讳为尊者讳谷梁云为尊者讳耻为亲者讳疾为贤者讳过旧说隐讳也乃隐其恶耳若隐其恶何名为直笔乎葢讳避之也避其名而逊其辞以示尊敬也犹鲁讳具敖以乡名山非谓隐讳言鲁无此山也但讳为避则近春秋之义也今言他人之遇屯否罪戾死防耻辱则正言之至于所尊所敬则婉顺言之此葢是人情常理春秋讳避之道亦尔公夫人见杀及鲁师败不书不可斥言也公则以不地见杀夫人则以齐人以尸归见杀师败则书战而已举例而见意凡恶事必须书者则避辞言之犹公夫人奔则曰逊杀大夫曰刺之类是也赵子曰凡君之过恶以讳为示讥见其避讳亦足以知其不当为也【桓公元年璧假许田之类是也】为尊者讳不书王师战【但言败绩于某而已】不言天王奔及出【但书居而已】凡伯不言执【义见隐七年】及不书鲁君弑【但书公薨】君败臣师则曰克【郑伯克叚于鄢之类是也】鲁君杀大夫则曰刺【刺公子偃之类】公与王人盟则不言公【及苏子盟于女栗之类是也】但存其礼而已为亲者讳谓鲁与二国伉敌而有屈辱之时则避其辞不书鲁师败【但书战而已】入邾则先言公伐邾下但言入邾【义见哀七年】但逊其辞而不隐其实又谷梁云为尊者讳耻为亲者讳疾观经意为尊者亲者之讳亦随事有宜不可定言为尊者讳耻则亲者之耻不讳乎至于为贤者讳过则都妄也公羊亦多言为贤者讳考其义理一无通者又公羊曰外大恶书小恶不书内大恶不书小恶书殊非也立教之体事无巨细皆论其可否何得论其小大乎且外事于例合书卽书小小侵伐等及大夫出奔已来悉书之何名小恶不书乎内恶如弑君等伹隐避其文以示臣礼然而不地不塟以见事实至于诸恶无不书者何言大恶不书乎
  日月为例义第三十五
  啖子曰公谷多以日月为例或以书日为美或以为恶夫美恶在于事迹见其文足以知其褒贬日月之例复何为哉假如书曰春正月叛逆与言甲子之日叛逆又何差异乎故知皆穿凿妄说也假如用之则踳駮至甚无一事得通明非春秋之意审矣左氏唯卿卒以日月为例亦自相乖戾【左氏诸书皆不以日月为例何独于卿卒特生此文故知妄耳】杜元凯曰凡朝聘防遇侵伐用兵执杀土功之属例不书日盟战败入灭崩薨卒塟弑君日食之属例多书日自文公以前书日者凡二百四十九宣公以下书日者四百三十二年数略同而日数加倍故知久远遗落不与近同予窃谓公羊所谓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亦久远多遗落也凡例当书而不书者皆旧史之文明非褒贬所要也例当书日而不书者葢为遗阙其例不当书日而书者皆有意也义各见本传杜元凯云经首不书王者为王室不班厯故不书王也检寻二百四十二年除桓公之外应年首之事未有事在书时之例而书王者亦未有事在书日月之例而不言者则知自缘史体成文不关厯也
  卽位
  凡公卽位皆不记日以其必是朔日故也唯定公以昭公之防六月乃至故书日以明其旣殡而卽位且志非常也
  郊庙
  凡郊及庙祭皆记日敬大事也其或不日者【唯僖八年七月禘于太庙不日】阙文也其泛序郊庙卽不日非祭事故也【谓卜郊及丹楹等】其雩祀为记旱之所在而非正祭故月而不日其社祭自有定日其他所载者皆杂事尔故亦不日【杂事谓鼓用牲等也】
  婚姻
  凡婚姻礼初往纳币及逆女不知定成否故依聘例书时
  凡逆夫人至国礼旣定成故至时书月唯庄公逆文姜以取雠女之故特变文书入而又书日以示急功凡他国以婚事至纳例皆书月重婚礼也
  凡内女归外永离本国故亦书月外女归外者情不比内但书其时
  凡内女自夫家来者但书时不比嫁时也
  凡内女被出卽书月事切于常也夫人被出亦如之
  崩薨卒葬
  凡崩薨卒葬例书日重防事也虽未逾年之君卒亦书日塟书月以纪得礼失礼也
  朝聘如
  凡诸侯来朝常事也但纪其时【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使鄫子来朝以事异特书月也】
  凡诸侯以防事来卽书月【奔防防葬是也】
  凡他国使使来聘亦常事也故但书时杂事来者亦书时其有事大者乃书月耳【天王锡命是也】
  凡公如京师及如他国合书月或不书者因旧史也故夫子存其书月者以示义也
  凡内大夫如外常事但书时防塟者卽书月为塟生文也【文六年公子遂如晋塟襄公是也他皆放此】
  凡盟结二国之好国之大事故例皆书日内盟有不书者阙文外盟多不书者或告辞略阙文也其来盟及莅盟不书日者来盟者不以至日莅盟者但纪其去盟时所以不日也
  凡平者皆书月事轻于盟也
  凡公防诸侯皆书月重公也
  凡外诸侯防皆伹书时
  凡内大夫防外大夫亦不书月
  凡公与诸侯遇理合书月不书者因旧史也
  用兵
  凡诸侯相侵伐例伹书时轻于入灭等故也
  凡内侵伐当书月经中书月者少因旧史也故夫子存其书月者以示义也
  凡内被侵伐当书月经中书月者少不书者多意与上同
  凡内与外共侵伐义亦同上
  凡围袭追等用日月与侵伐并同
  凡内与外取国邑悉书月重于侵伐也
  凡内外救皆书月窃记其善也
  凡内外次例但书时
  凡迁皆书月重于侵伐也降【齐人降障】克【郑伯克叚】并同此例凡弃师【郑弃其师】殱【齐人殱于遂】亡【梁亡】皆积久自致非一日之事故不书日
  凡内兵入他国例合书日不书日者史阙文也
  凡战及败及灭及焚【焚咸丘是】皆书日事重故也
  军旅
  凡军旅杂事唯大阅及治兵是一日之事故书日其余但记非常及改作故随事轻重或月或时以明变常之始耳故皆不书其日
  搜狩
  凡搜狩之礼四时有常变者则书纪其失也故伹着其时桓四年公狩于郎为公非礼之行故书月也
  赋税
  凡赋税但记变常之时故不必标其日月
  兴作
  凡兴作皆合于农隙故但记其时是非着矣僖二年正月城楚丘内为外城故特书月
  改革
  凡改革但纪其初故唯书月不必言日唯跻僖公书日者为上言祭故也【大事祭也】
  庆瑞
  凡有年冬收后则知之故但纪耳西狩获麟依狩例书也
  灾异
  凡日食皆书朔及日其不书日皆史阙文也其不书朔者则或非朔日【例见隐三年】
  凡星变及陨者有定日有书其月者或弥月或累月故不可书日也
  凡山崩地震皆一日之事故书日
  凡内灾皆书日内事自详也
  凡外灾或书月或书时莫能定知也故外事皆略也昭十八年夏四月壬午宋衞陈郑灾皆书日者以四国同日有灾天下所异故可得而书也
  凡水旱皆书时者为其久乃成灾故不可书日月也凡不雨皆书月旣不成灾但其若干月不雨耳
  凡雨雪雹不逾时但以为灾故书卽不书日月也隐九年三月【今之正月】癸酉大雨雹电庚辰大雨雪书日者言震后复雪举其异且与震相近也桓八年冬十月雨雪【今之八月】记非时也故书月昭三年冬大雨雹亦记非时也凡氷霜皆记异无氷记时者弥时无之记月者其月无之冬霜不杀草弥冬不寒也十月陨霜记其早也【今之八月】凡虫灾多书时明累月有之不在一月也其书月者卽当月有之不连月也其书时者卽连月有之也其记虫及禽兽以异书者但记其异故不假日月也
  凡岁饥年终之事故不系于日月也皆于冬后书之
  杀
  凡弑君皆书日大其事也杀他国君亦然
  凡外杀公子大夫皆但书时降于君也内刺公子大夫卽书日比之卒也
  执
  凡执诸侯皆书月
  凡诸侯执他国大夫皆书时若执鲁大夫卽书月【异于外也】
  放奔叛
  凡天王出鲁公夫人出逊皆书月而不书日者出与至彼不同日故不书日也
  凡诸侯出奔皆书月大夫奔及逃叛则但书时内大夫奔卽书月
  归入纳至
  凡天王归入例书月【此鲁不定知王室事故书月王史当书日也】诸侯归入纳亦然大夫归入但书时
  凡公自外还至国皆书月内大夫至但书时不可比君也
  序例
  凡合书日而或不书者葢告辞不具或旧史脱阙不合书日而或书者因旧史误不削耳【内大夫奔有书日是】
  凡合书月而不书者其故有三焉一则隐公时不书正月以明让德故隐公时悉无正月二则为同月上文已有事也【如庄元年王使荣叔来锡公命合书月为同月上文云冬十月陈侯林卒不可更言十月也他皆放此】三则旧史阙文也【旧史脱不书月故因不书】
  几不合书月而书月其故亦有三焉一则同月下文有大事须书月故上文亦书之【如隐元年冬十二月祭伯来不合书月下文公子益师卒故须书之他皆放此】二则同时上文有大事书月矣若下文不书月则亦同月故以别之【意与上同】三则旧史存之误不削耳
  凡用日月史体当耳非褒贬之意故经文粗成大体亦不知精加考覈理可知也
  又僖十六年传曰凡日事而遇晦朔则书【言事合书日者又値晦朔则书晦朔也】正厯数也【言因记晦朔以为推厯之证验也】谓僖十五年己卯晦震夷伯之庙僖十六年戊申陨石于宋五成十六年甲午晦战于鄢陵是也
  脱缪略第三十六
  隐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桓元年春王正月【误加王字义见本传】 二年春王正月【义同元年】四年无秋冬 五年甲戌己丑陈侯鲍卒【甲戌下脱】
  【也】 七年无秋冬 十年春王正月【义同元年】
  十二年冬丙戌公防郑伯盟于武父丙戌衞侯晋卒【多丙戌】 十四年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十八年春王正月【义同元年】
  庄十八年王三月日有食之 二十二年夏五月【以五月首时】 二十四年冬郭公
  僖十二年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
  宣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重言宋衍文】
  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十七年夏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襄十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昭十年无冬字
  定六年夏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费【仲孙名何忌无何字阙文】十四年无冬
  啖子曰夏五之下必知脱月字【在桓十四年】郭公之下必知有字【在庄二十四年】四时不具者亦必知是脱【此类多不复举也】其余不可得而详也左氏传事迹倒错者甚多文十二年传言伯请无絶婚当在成八年也襄四年夫人姒氏薨传曰不殡于庙无衬不虞宜在定十五年姒氏卒下呉侵陈传云延州来季子帅师【计此时季子纵存亦近百嵗矣故知误也】此传当在前数十年如此类甚多不可备举皆由作传之人采旧说旣多故不免有所交错公羊例不言防当在公经下而误在防下【已见防例中】谷梁虞山林薮泽之利当在筑鹿囿之下而误在筑微下此例亦甚多皆由传文本别为卷后人散配经文不免至差舛也并略举例尔其类甚多
  三传经文差缪略第三十七
  赵子曰三传经不同者或以音相近而致误昧蔑潜岑之类是也有字义同而文异者帅率克尅之类是也有穿凿而改易者裂繻君氏之类是也有字体相似而致误者括结嘉善之类是也有义类致误者及防侵伐之类是也有端然而误者衞俘弋氏之类是也又有误脱者其类非一今编之如后
  隐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昧【昧左氏作蔑邾公羊皆作邾娄齐人语】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公羊作尅】 二年春公防戎于潜【公羊作岑】 夏无骇帅师入极【骇谷梁作侅帅公羊作率】秋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履緰左氏作裂繻误也】 冬纪子伯莒子盟于密【伯左氏作帛非也】 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左氏作君误也】 冬塟宋穆公【公谷作缪】 四年春戊申衞州吁杀其君完【州吁谷梁皆作祝吁杀君公羊皆作弑君】 五年春公观鱼于棠【观左氏作天】 秋衞师入郕【公羊作盛】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渝公谷皆作输非也】 八年春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邴左氏作祊】 秋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包左氏作浮】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骇公谷作侅】 九年冬公防齐侯于防【防公羊作邴】 十年秋宋人蔡人衞人伐戴【戴公羊谷梁作载】 十一年夏五月公防郑伯于时来【左氏无五月字时来公羊作祁黎】
  桓二年秋七月侯来朝【公谷作纪左氏有事迹故从之】 五年夏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仍谷梁作任】 螽【螽公羊作】六年夏四月公防纪侯于郕【成谷梁作邴】 十一年秋公防宋公于夫钟【钟公羊作童】 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侯莒子盟于曲池【公谷作纪曲池公羊作蛇】 秋公防宋公于虚【虚公羊作郯】 十四年夏五月郑伯使其弟语来盟【语谷梁作御】 十五年夏公防齐侯于蒿【蒿公羊作鄗左氏作艾啖子云若是艾不应误为蒿若从蒿而误则得为鄗不得为艾也未知孰是】冬十一月公防宋公衞侯陈侯于袲伐郑【袲公羊作侈】十七年二月丙午公及邾仪父盟于趡【及左氏作防或】
  【作及故知误也】 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左氏公羊无夏字谷梁奚作郎】
  庄元年夏单伯逆王姬【逆左氏作送误也单伯鲁大夫也义具名位例故知言送误也】 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防齐侯于禚【禚公羊作郜】 三年冬公次于郎【郎左氏作滑】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飨左氏作享】 冬公及齐人狩于郜【郜左氏作禚】 五年秋郳黎来来朝【郳公羊作倪】六年冬齐人来归衞寳【寳左氏作俘误也】 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谷梁作昔非也】夜中星陨如雨【陨公羊作霣】 八年春甲午治兵【治公羊作祠非也周礼有治兵礼也】 九年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蔇公羊作曁】 夏公伐齐纳紏【紏左氏作子紏】 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十月公羊作十有一月】十二年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防【防公羊作接】 十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防于北杏【齐侯谷梁作齐人】 十六年冬十有二月防齐侯宋公陈侯衞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公羊作公防左氏无曹伯字】 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詹公羊作瞻】 夏齐人殱于遂【殱公羊作瀐】 十八年秋有【作蜮三传皆然】 二十年冬齐人伐戎【戎谷梁作我】 二十四年冬曹羁出奔陈【羁公羊作羇】 二十六年秋公防宋人齐人伐徐【左氏无公字】 二十八年秋荆伐郑防齐人宋人救郑【公羊作公防齐人宋人邾娄人救郑】 冬筑微【微左氏作郿】 臧孙辰告籴于齐【辰谷梁作臣】 三十年秋七月齐人降鄣【鄣左氏作障】
  闵元年秋公及齐侯盟于洛姑【洛左氏作落】 二年秋八月辛丑公薨【丑公羊作酉】
  僖元年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夷仪公谷皆作陈仪】 秋公防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柽公羊作□】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公羊作缨】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丽获莒挐【丽左氏作郦公羊作犁】 二年夏虞师晋师灭下阳【下公谷作夏据上阳下阳俱虢邑都故左氏为是也】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贯公羊作贯泽】 四年春许男新臣卒【新公羊作辛】 齐人执陈袁涛涂【袁左氏作辕】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防齐【云云】侵陈【公孙兹公羊作慈】 五年夏公及齐侯【云云】防王世子于首戴【戴左氏作止】 七年秋七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世子盟于宁母【左氏陈世子下又有郑世子华误加之也宁左氏作寗】 曹伯般卒【般左氏谷梁作班】九年秋晋侯佹诸卒【佹公羊作诡】 十年春晋里克
  杀其君卓【卓公羊作卓子】 冬大雨雪【雪公羊作雹】 十一年春晋杀其大夫丕郑父【丕公羊作邳】 十二年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杵公羊作处】 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鄫谷梁作缯】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鹿公羊作鹿】 十五年春公防齐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左氏陈侯下又有衞侯公羊亦有衞侯而在陈侯之上】 十六年春王正月是月六鶂退飞过宋都【是公羊作提误也鶂左氏公羊作鹢】 十七年秋夫人姜氏防齐侯于卞【公羊左氏或作弁】 十九年夏六月宋人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宋人左氏谷梁并作宋公误也】 二十年夏郜子来朝【郜谷梁作邾】 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云云】防于雩【雩左氏作盂公羊作霍谷梁或作宇】 二十二年春取须句【公羊作须昫】 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緍【谷梁作闵】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防莒子衞寗速盟于向【速公羊作遬】 公追齐师至隽弗及【隽公羊左氏或作酅】 秋楚人灭防以防子归【防公羊作隗】 二十八年冬公防晋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左氏晋侯下有齐侯】二十九年夏六月防王人晋人【云云】盟于翟泉【防公】
  【羊作防公】 三十二年夏四月己丑郑伯防卒【防公羊皆作接】三十三年夏公伐邾取訾娄【公羊邾作邾娄訾娄作丛谷梁作訾】
  【楼】
  文元年春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公羊有朔字】 二年夏六月公孙敖【云云】士縠盟于垂敛【左作陇】 九月冬楚子使椒来聘【椒谷梁作荻】
  宣元年秋宋公【云云】防晋师于棐林伐郑【棐公羊作斐】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崇公羊作柳】 二年秋九月己丑晋赵盾弑其君夷臯【臯公羊作□】 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陆浑公羊作贲浑】 五年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左氏无子字】 八年夏夫人嬴氏薨【公谷并作熊氏义见下】楚人灭舒蓼【蓼谷梁作鄝】 塟我小君敬嬴【公谷作顷熊赵子云顷是恶諡宣公追尊其母不应加恶谥也】 十年秋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绎公羊作苹】 十一年夏楚子陈候郑伯盟于辰陵【辰谷梁作夷】 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公羊作衞】 十五年秋仲孙蔑防齐高固于无娄【无公羊作牟】 饥【公羊无此经】 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火公谷作灾榭公羊作谢】 十八年秋楚子旅卒【旅谷梁作吕】 冬归父还自晋至柽遂奔齐【柽左氏作笙】
  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贸左氏作茅】 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云云】防曹公子手及齐师战于鞌齐师败绩【手左氏作首】 秋七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袁谷梁作爰】 冬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衞人郑人齐人许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左氏无许人公羊无齐人】三年秋晋郤克【云云】伐墙咎如【墙公羊作将】 四年春
  郑伯坚卒【坚作姬】 五年夏叔孙侨如防晋荀首于縠【首公羊作秀】 六年冬晋栾书帅师救郑【救公羊作侵】七年秋公防晋侯【云云】救郑【左氏晋侯下有齐侯】呉入州来【公谷皆作州莱】 十二年夏公防晋侯衞侯于琐泽【琐公羊作沙】十六年秋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苕公羊作】
  【招】 十七年春衞北宫括帅师侵郑【括公羊皆作结】 秋晋侯使荀防来乞师【防公羊作婴】 冬公孙婴齐卒于貍脤【脤公羊作轸谷梁作蜃】 十八年冬晋侯使士鲂来乞师【鲂公羊作彭】
  襄元年夏仲孙蔑防齐崔杼【云云】次于鄫【鄫公谷皆作合】 四年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姒氏公羊作弋氏】 八月辛亥塟我小君定姒【姒公羊作弋】 五年夏仲孙蔑【云云】防呉于善稻【稻左氏作道】 冬公防晋侯宋公衞侯郑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救陈【左氏无莒邾滕薛四国】六年夏宋华弱来奔【弱公羊作溺】 七年冬郑伯髠
  原如防【云云】卒于操【原左氏作顽操作鄵】 八年夏郑人侵蔡获蔡公子夑【夑谷梁作湿】 十年夏遂灭偪阳【偪谷梁作传】冬盗杀郑公子騑【騑公谷作斐据字子驷宜为騑也】 十一年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京城北【京左氏作亳】 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邰【邰左氏皆作台】 十三年夏取邿【邿公羊作诗】 十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云云】防晋士匄【云云】郑公孙防【云云】防呉于向【虿公羊作囆】 夏衞侯衎出奔齐【左氏无衎字】 十五年夏季孙宿【云云】城成郛【成公羊作郕】十六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成【成公羊作郕】 十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子瞷卒【瞷左氏作胫】 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桃【桃公羊作洮】 齐高厚帅师伐我北鄙围防【左氏无齐字】 十八年秋齐侯伐我北鄙【侯公羊作师左氏或作师】十九年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柯【柯公羊作阿】 秋
  郑杀其大夫公子嘉【嘉公羊作喜】 二十三年夏邾畀我来奔【卑公羊作鼻】 秋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俞【左氏作榆谷梁作偷】 二十五年冬郑公孙夏帅师伐陈【夏公羊作虿】 十有二月呉子谒伐楚门于巢卒【谒左氏作遏】二十七年夏叔孙豹防晋赵武【云云】陈孔奂【云云】于
  宋【奂公羊作爱】 衞侯之弟鱄出奔晋【鱄谷梁作专】 二十九年夏仲孙羯防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衞世叔仪郑公孙改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仪公羊作齐左氏无邾人】 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防罢来聘【罢公羊作颇】 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左氏灾下又有宋字衍文也】 秋塟宋共姬【谷梁塟字下无宋字】
  昭元年春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衞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漷【漷左氏作虢谷梁作郭国弱公羊作国酌并声乱齐恶公羊作石恶误也】 夏晋荀呉帅师败狄于太原【原左氏经作卤传作原二传经作原传作卤与左氏正相反未知孰是】 莒展出奔呉【展左氏作展与】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卷卒【卷左氏作麋】 四年春大雨雹【谷梁或作雪】 秋遂灭厉【厉左氏作赖】 五年秋叔弓帅师败莒师于濆泉【濆左氏作蚡谷梁作贲】 七年叔孙婼如齐莅盟【婼公羊皆作舍】 九年夏四月陈炎【灾公谷皆作火误也】 十年夏齐栾施来奔【齐公羊作晋】 秋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帅师伐莒【意如公羊皆作隐如】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公羊作戎】 十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二月公羊作正月】夏四月丁巳楚子防诱蔡侯般杀之于申【防谷梁作干】仲孙貜防邾子盟于防祥【防祥公羊作侵羊】 秋季孙
  意如防晋韩起【云云】于厥憖【厥憖公羊作屈银】 冬十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有谷梁作友】 十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北燕伯左氏作北燕】夏楚杀其大夫成熊【伯熊谷梁作虎公】 十三年秋
  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羊作然甲戌谷梁】 十五年春王正月呉子夷未卒【作庚戌未公】 夏蔡朝呉出奔郑【羊作昧公羊朝作昭又】 十六年春楚子诱戎蛮子杀之【无出字蛮公】 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羊作曼亥公】 冬十月塟晋昭公【羊作丑十月公羊作】 二十年夏曹公孙防自鄸出奔宋【十一月鄸谷】 秋盗杀衞侯之兄絷【梁作梦絷公谷作輙按衞侯之孙名】 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輙故宜为絷】 二十一年秋叔輙卒【宁公羊作】 冬蔡侯朱出奔楚【輙公羊作座】 二十二年春大搜于昌间【朱谷梁作东】二十三年秋胡子髠沈子盈灭【间公羊作奸盈左氏】 冬公如晋至河有疾乃复【作逞公羊作楹公谷】 二十四年秋伯郁厘卒【河字下更有】 二十五年夏叔倪防晋赵鞅宋乐大心【公字】于黄父【郁公羊作鬰云云倪左氏】 有鸜鹆来巢【作诣大心公】 秋九月乙亥公孙于齐【羊作世心鸜公作己亥】 次于阳州【阳公羊作杨】 二十六年夏公围成【成公羊作郕】 三十年冬十有二月呉灭徐徐子章羽奔楚【羽公羊作禹】 三十一年春季孙意如防晋栎于适歴【栎左氏作乐】 三十二年冬仲孙何忌防晋韩不信【云云】衞世叔申【云云】城成周【世叔谷梁作大叔】
  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叔【叔公羊作菽】 四年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姓公羊作归姓】 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臯鼬公羊作浩油】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呉子及楚人战于栢举楚师败绩【举公羊作伯莒】 庚辰呉入楚【左氏作郢误也】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三公羊作正】 七年秋齐侯衞侯盟于沙【沙公羊作沙泽】八年秋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衞【公羊作赵鞅】 九年夏四月戊申郑伯防卒【公羊作囆】 十年夏公防齐侯于颊谷【颊左氏作夹】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郈公羊作费误也】 宋公子地出奔陈【公子地公羊皆作公子池】 冬齐侯衞侯郑游速防于安甫【安甫公羊作鞌父】 十二年冬十月癸亥公防齐侯盟于黄【齐公羊作晋】 十三年春齐侯衞侯次于垂葭【葭公羊作瑕谷梁无衞侯】 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公羊荀寅下又有及字】 十四年春衞赵阳出奔宋【衞公羊作晋】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公孙公羊作公子牂作牄】 五月于越败呉于檇李【檇公羊作醉】 公防齐侯衞侯于牵【公羊作坚】 十五年夏齐侯次于渠蒢【渠左氏作遽】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姒谷梁作弋】 秋塟我君定公【云云】日下昃乃克塟【昃谷梁作稷】 秋塟定姒【谷梁作弋】
  哀元年鼷防食郊牛夏四月辛巳郊【谷梁牛下有角字】二年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战于铁郑师败绩【铁公羊或作栗或作秩】 三年夏季孙斯【云云】城啓阳【啓公羊作开】 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灾【亳公羊作蒲】 五年春城毗【毗公羊作比】 六年春城邾瑕【瑕公羊作葭】 秋齐陈乞杀其君荼【荼公羊作舍误也】 八年夏齐人取讙及阐【阐公羊作僤】 十年夏薛伯夷卒【夷公羊作寅】 十二年秋公防衞侯宋皇瑗于郧【郧公羊作运】 十三年夏许男成卒【成公羊作戌】 晋魏曼多帅师侵衞【公羊无曼字脱也】 冬盗杀陈夏区夫【区公羊作彄】
  以前凡二百四十处
  赵子曰凡三传经文不同考校义理必知其误者则从理正而定之若俱无别义则从多书之内有事迹如三传并不同【桓十五年盟于蒿之类】亦考其有理者为定如悉无别义从左氏为定为左氏多说事迹恐或在公谷前也今按所有义可推者并见于本经注云
  续添 三传经文差缪补阙
  隐九年春三月庚辰挟卒【挟公羊谷梁作侠】
  桓十四年冬宋人以齐人衞人蔡人陈人伐郑【左氏谷梁衞人在蔡人之下】
  庄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郕公羊作成】 十五年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郳公羊作儿】 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公羊作省】 二十六年春公伐戎【公羊无春字】 三十年夏次于成【公羊谷梁作师次于成】 三十二年冬十月己未【公羊谷梁作乙未】
  僖三年冬公子友如齐涖盟【谷梁作公子季友】 八年春王正月公防王人齐侯宋公衞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欵盟于洮【公羊于陈世子欵下有郑世子华】 九年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御公羊谷梁作御】 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衞人邾人伐齐【公羊宋公下有防字】 二十三年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兹公羊作慈】
  文元年冬十月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頵公谷作髠】 三年冬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公谷无以字】 六年冬晋狐射姑出奔狄【谷梁作夜姑】 七年夏晋先蔑奔秦【蔑公羊作昧】 十年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公羊作屈貉】十一年春楚子伐麇【麇公羊作圈】 十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郕公羊作盛】 秋秦伯使术来聘【公羊云使遂】冬城诸及郓【郓公羊作运】 十三年秋七月大室屋坏【公羊作世室】 冬十二月公还自晋【公谷无公字】 十六年夏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郪公羊作犀谷梁作师】 十七年夏四月癸亥塟我小君声姜【声公羊作圣】
  宣十一年冬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宁公羊作寗】
  成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赐公羊作锡】 十一年春晋侯使郤犫来聘己丑及郤犫【犫公羊作州】
  襄元年夏晋韩厥帅师伐郑【厥公羊作屈】 九年春宋灾【灾公羊作火】 十九年秋七月辛卯齐侯环卒【环公羊作瑗】二十年秋陈侯之弟黄出奔楚【黄公羊谷梁作光】 二
  十二年冬公防晋侯齐侯宋公衞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伯小邾子于沙随【公谷于薛伯上有滕字】三十年夏五月天王杀其弟佞夫【佞公羊作年】
  昭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原公羊作泉】 十二年冬十月公子憖出奔齐【憖公羊作整】 二十年冬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宁公羊作后皆同】 二十一年夏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叛公羊作畔】二十三年秋呉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父谷梁作甫】 三十一年冬黑肱以滥来奔【肱公羊作弓】
  定三年冬仲孙何忌及祁子盟于防【拔公羊作枝】 十年夏齐人来归郓讙隂田【郓公羊作运谷梁有以字】 宋公之弟辰曁仲佗石彄出奔陈【公羊谷梁曁字下有宋字】 十五年郑罕达帅师伐宋【罕公羊作轩】
  哀五年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杵公羊作处】 十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辕公羊作袁】
  右四十六处前例阙今续补

  春秋集传纂例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十
  唐 陆淳 撰
  鲁大夫谱第三十八
  公子
  子般【庄公子】  子恶【文公子】  子视【子恶弟】
  公子偃【宣公子】 公子鉏【宣公子】 公衡【衡父成公子】
  子野【襄公子】  公衍【昭公子】  公为【公叔务人也昭公子】
  公果【昭公子】  公贲【昭公子】  公子荆【哀公子】
  公女
  纪伯姬   纪叔姬【已上并惠公女】伯姬【庄公女】
  宋荡伯姬  鄫季姬   子叔姬
  郯伯姬   宋伯姬   共姬【宣公女】
  杞叔姬【宣公女】 叔姬【宣公女】
  臧氏
  臧僖伯【公子彄字子臧孝公子】臧哀伯【臧孙达也】
  臧文仲【臧孙辰哀伯子】  臧宣叔【臧孙许文仲子】
  臧武仲【臧孙纥宣叔子】  定伯【为宣叔子】
  臧昭伯【臧为子】   臧防【项伯宣叔孙】
  臧賔如【臧防子】   臧后【铸女及侄臧宣叔妻】
  臧畴【臧宣叔子】    臧贾【臧宣叔子】
  臧石【賔如之子】
  众氏
  公子益师众父【孝公子众公字也】
  众仲【孝公子】
  仲孙氏
  庆父【桓公子共仲也】   公孙敖【穆伯庆父之子也】
  难【惠叔敖之子】    谷【文伯亦敖之子】
  孟献子【谷之子仲孙蔑即孟孙也】孟子速【献之子庄子】
  孺子秩【庄之子】   仲孙羯【秩之弟孝伯也】
  孟僖子【仲孙玃即孟僖子也】 南宫敬叔【説玃之子】
  何忌懿子【説之弟懿子也】 孺子泄【懿子之子武伯】
  戴己      声已
  已氏【已上公孙敖妻】   泉丘人
  其僚【已上皆孟僖之妻】
  子服氏
  懿伯【子服仲孙也仲孙梦子】 孟椒【子服惠伯子服椒】
  子服昭伯【惠伯子子服囘】 子服景伯【子服何】
  叔孙氏
  公子牙【庆父同母弟即僖叔也】公孙兹【牙之子叔孙戴伯也】
  叔孙得臣【牙之孙庄叔也】 叔孙侨如【得臣之子叔孙宣伯】
  叔孙豹【侨如之弟穆也亦云穆子】叔孙昭子【豹之庶子婼也】
  叔孙成子【昭子之子叔孙不敢】叔孙武叔【成子之子叔孙州仇】
  叔孙舒【武叔之子文子也】 国姜【叔孙豹妻生孟丙及仲壬】
  庚宗妇人【叔孙豹外妻生防牛】孟丙【叔孙豹子】
  仲壬【丙之弟】    防牛【叔孙豹子】
  叔仲氏
  叔仲惠伯【叔牙孙叔彭生也】叔仲昭伯【惠伯之孙】
  叔仲带【叔仲昭子即叔仲子】 叔仲穆子【带之子叔仲小也即叔仲子也】
  叔仲志【定伯带之孙也】
  季孙氏
  公子友【季友成季季子公子季友桓公子】 季孙行父【季文子公子友之孙】季孙宿【行父之子武子也】 悼子【纥宿之子】
  平子【意如悼之子】   桓子【斯平之子】
  康子【肥桓之子】    惠伯【鞅】
  公之【季孙讫之子】   季鲂侯【意如子】
  季寤【子言意如子】   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季孙宿女】
  平子妻【宋元夫人曹氏女】 秦歂之妻【秦姬季孙宿女】
  隂忌老【季孙宿女】   季公亥【季孙宿子公若也】
  季公鸟【季孙宿子】   季姒【公鸟之妻齐鲍公子之女】
  南孺子【南氏季桓子妻生男】 季姬【季孙斯女】
  公鉏氏
  公弥【季孙宿子公鉏也】  公鉏极【弥之曾孙】
  公甫氏
  公甫靖【穆伯季孙纥子】  公甫文伯【桓子从父昆弟公子歜】
  东门氏
  公子遂【东门襄仲仲遂东门遂庄公子】公孙归父【子家归父】仲婴齐【襄仲子】
  叔氏
  叔【惠伯文公子】   公孙婴齐【之子子叔声伯亦曰子叔婴齐】叔老齐子【婴齐之子】  叔弓【老之子子叔子也】
  叔辄【子叔伯弓之子】   叔鞅【穆伯弓之子】
  叔诣【叔辄之子】    叔还成子【叔弓曽孙】
  叔青【僖仲】     声伯之母【叔伯之妻】
  荣氏
  荣成伯【荣驾鹅叔曽孙】
  展氏
  司空无骇【公子展之孙】 夷伯【展氏伯父】
  展禽【食邑柳下諡曰惠】  展喜
  郈氏
  郈成叔【厚孙也孝公八世孙】 郈昭伯【郈孙】
  施氏
  施孝叔【惠公五世孙】  施氏妇【孝叔妻齐管于奚女】
  子家氏
  子家文伯【归子家庄公曾孙】子家懿伯【子家子子家羁】
  南氏
  南遗      南蒯【遗之子】
  孔氏
  鄹人纥【叔梁纥孔父嘉孙】 孔丘【仲尼孔子尼父】
  秦氏
  秦菫父     秦不兹【堇父之子】
  苫氏
  苫夷【即苫越】    阳州【越之子】
  杂人
  费伯【庈父】   公子豫   翚【羽父云子翚】
  挟【未赐族】   申繻    公子达
  柔【未赐族】   溺【疾其専命故去氏也】 秦子
  梁子    曹刿    公子偃
  公右歂孙生公子结    御孙
  圉人荦   鍼巫氏【鍼季】  公卜齮
  公子鱼【奚斯】  巫尫    公子买【子丛】
  夏父弗忌  侯叔夏   緜房生
  公冶    富父终甥  公冉务人
  太史克   禽郑【管于奚之子】 匡句须
  鲍国【齐大臣】  师已    匠庆
  狄虒弥   臧坚    秦周
  御叔    申丰    闵子马【闵骞父】
  丰防    孟孙绰   梓慎
  展庄叔   展瑕    展王父
  顔庄叔   公巫    召伯仲
  鄫鼓父党叔 曽夭    梁其踁
  曽阜    莱书    杜泄
  谢息    公子憖【子仲】  冶区夫
  司铎射   虑癸    司徒老祈
  申须    琴张    公思展
  申夜姑   雍人檀   秦遄
  寺人僚杻  鬷戾    左师展
  郈鲂假   汝贾    公孙朝
  泄声子【野世】  冉竪    林雍
  顔鸣    仲梁怀   公山不狃【子世】
  公何藐   顔髙    公敛处父【公敛阳】
  顔息    叔孙辄【子张】  兹无还
  林楚    公若藐【公若】  公南
  侯犯    驷赤    仲由【季路】
  申句须   子贡【卫赐】   乐颀
  富父槐   正常    共刘
  公賔庚   公甲叔子  析朱鉏
  徴虎    顔羽【子羽】   有若
  冉求【有子冉子】  邴泄    筦周父
  樊迟须   孟之侧   林不狃
  嬖童汪锜  多【本齐名施父也】 太史固
  衅夏    公孙有山【公孙有陉氏】
  髙柴【季羔本卫臣】 鉏商    公孙宿【公孙成也】
  郭重    阳虎    阳越【阳虎从弟】
  冉防    冉猛【冉防弟】  澹台【子羽】
  卜楚丘之父 施父    公斯
  国名谱第三十九
  周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戎至大王为狄所逼去邠居岐文王受命武王克殷而王有天下至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迁都王城今河南县是也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是也敬王三十九年获麟之嵗也四十二年而敬王崩
  平王 桓王 庄王 僖王 惠王 襄王 顷王匡王 定王 简王 灵王 景王 敬王 悼王
  诸侯有谱系者二十三国
  鲁国姬姓侯爵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成王封其子伯禽于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隐公是惠公之子伯禽七世孙也哀公以下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之
  晋姬姓侯爵武王子唐叔虞之后也成王灭唐而封之今太原晋阳是也燮父改唐为晋燮父孙成侯徙都曲沃今河东闻喜县是也穆侯徙都绛鄂侯二年鲁隐公之元年也定公三十一年获麟之嵗也自定公以下六世而韩赵魏灭之
  卫姬姓侯爵文王子康叔封之后也周公既诛禄父杀管蔡以其地封康叔为卫侯居殷墟今朝歌县是也狄灭卫文公居楚丘成公徙居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桓公十三年鲁隐公之元年也公辄十二年获麟之嵗也自公辄以下十一世二百五十八年而秦灭之
  郑姬姓伯爵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也宣王封友于郑今京兆郑县是也及幽王无道友徙其人于虢鄫灭虢鄫之君分其地遂国焉今河南新郑县是也庄公二十二年鲁隐公之元年也声公二十年获麟之嵗也声公三十七年卒自声公已下五世九十一年而韩灭之
  蔡姬姓文王子叔度之后武王封之于汝南上蔡为蔡侯作乱见诛子蔡仲成王复封之于蔡至平侯卒徙封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昭侯子成侯十年获麟之嵗也自成侯以下三世而楚灭之
  滕姬姓侯爵文王子叔绣之后也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县是也自叔绣至宣公十七世乃见春秋隐公以下后春秋七世而齐灭之
  曹姬姓伯爵文王子叔振铎之后也武王封之于陶丘今济隂定陶县是也桓公二十五年鲁隐公之元年也伯阳立十五年鲁哀公十八年而宋灭之
  北燕姬姓伯爵召公奭之后也周武王封之于燕居鹿阳蒯县其国僻小不通诸夏自召公至简公欵二十九世始见春秋简公子献公十二年获麟之嵗也献公已下七世始大称王十三世二百四十年而秦灭之呉姬姓子爵周大王之子大伯仲雍之后也武王克殷而封其曽孙周章于呉为子至夀梦而称王夀梦元年鲁成公之六年也夫差十五年获麟之嵗也二十三年而越灭之
  虞姬姓公爵武王克商封虞仲之庶孙以为虞仲之后处中国为西虞后世谓之虞公在河东太阳县也僖公五年晋灭之
  隋姬姓侯爵不知始封僖二十年经书楚人伐隋自是以后遂为楚之私属不与诸侯防同至定四年呉人入楚昭王奔隋隋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徳之列于诸侯哀元年隋侯见经其后不知为谁所灭
  齐姜姓侯爵太公望之后也其先四岳佐禹有功或封于吕故太公曰吕望也太公股肱周室成王封之于营丘今临淄是也僖公九年鲁隐公之元年简公四年获麟之嵗也后田氏夺齐太公之后遂灭矣
  宋子姓公爵其先契佐唐虞为司徒封于商成汤受命王有天下及纣为无道周武王伐纣而封其子武庚以绍殷后武庚作乱更封纣兄帝乙之元子微子啓为宋公今梁国睢阳县是也穆公七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景公三十六年获麟之嵗也后六世齐魏楚灭之
  陈妫姓侯爵虞舜之后也当周之兴有虞遏父者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以为先圣之后以元妃之女太姬配遏之子满封于陈赐姓曰妫号胡公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之元年涽公二十二年获麟之嵗也二十四年楚灭之
  杞姒姓公爵夏禹之后也武王克殷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今陈留雍丘是也九代及成公迁縁陵文公居淳于成公始见春秋涽公六年获麟之嵗也后三世而楚灭之
  莒嬴姓子爵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今城阳莒县是也自纪公以下为己姓不知谁赐之也十一世兹丕公始见春秋共公以下微弱不复见四世楚灭之
  秦嬴姓伯爵陇西山谷之名也于汉则陇西郡秦亭秦谷是也尧时有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其姓曰嬴氏其后世之孙曰非子事周孝王使之养马于汧渭之间封之为附庸邑之于秦谷非子曽孙秦仲周宣王又命为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秦仲之孙襄公平王之初兴兵讨西戎以救周平王既东迁以岐丰之地赐之始列为诸侯九世穆公始见春秋悼公十一年获麟之嵗也悼公子厉共公厉共公三十四年而卒自厉共公以下十三世百八十八年而秦王正立并天下始称帝至二世而汉灭之
  楚芈姓子爵颛顼之后也其后有鬻熊子事周文王早卒成王封其曽孙熊绎于楚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南郡枝江县是也熊通始称武王武王十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武王居郢今江陵是也昭王徙鄀惠王八年获麟之嵗也惠王五十七年卒自惠王以下十一世二百九年而秦灭之
  越姒姓其先夏后氏少康之庶子也封于防稽自号于越于越者夷言发声也濵在南海不与中国通后二十余世至允常鲁定公五年始伐呉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越王元年鲁定公十四年也鲁哀公二十二年勾践灭呉覇中国春秋后七世为楚所破遂微弱矣邾曹姓颛顼之后有陆终氏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邾即安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邾挟为附庸居邾今鲁邹县是也自挟至仪父十二世始见春秋齐桓公行覇仪父附从进爵称子文公徙绎桓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楚灭之
  许姜姓男爵尧四岳伯夷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今颍川是也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元公子结元年获麟之嵗也二十四世为楚所灭薛任姓侯爵黄帝之苗裔也奚仲封薛今鲁国薛县是也仲尫居薛为汤左相武王时复封其胄为薛侯齐桓公覇诸侯黜为伯至献公始与鲁同盟小国无纪世不可知亦不知为谁所灭
  小邾曹姓子爵挟之后也夷父顔有功于周其子友别封为附庸居于郳曽孙黎来始见春秋数从齐桓公以尊周室王命以为小邾子穆公之孙惠公以下春秋六世而楚灭之
  春秋时国大数总一百二十四国
  正国一百一十五  附庸国九
  姓爵具者四十六国
  鲁【姬姓侯爵】 晋【姬姓侯爵】 楚【芈姓子爵】 齐【姜姓侯爵】 秦【嬴姓伯爵】呉【姬姓子爵】 越【姒姓子爵】 宋【子姓公爵】 卫【姬姓侯爵】 郑【姬姓伯爵】陈【妫姓侯爵】 蔡【姬姓侯爵】 邾【曹姓子爵】 曹【姬姓伯爵】 许【姜姓男爵】莒【己姓子爵】 杞【姒姓公爵】 滕【姬姓侯爵】 薛【任姓侯爵】 小邾【曹姓子爵】息【姬姓侯爵】 隋【姬姓侯爵】 虞【姬姓侯爵】 纪【姜姓侯爵】 北燕【姬姓伯爵】巴【姬姓子爵】 邓【曼姓侯爵】 郕【姬姓伯爵】 徐【嬴姓伯爵】 鄫【姒姓子爵】芮【姬姓伯爵】 胡【姬姓子爵】 南燕【姞姓伯爵】州【姜姓公爵】 梁【姬姓伯爵】荀【姬姓侯爵】 贾【姬姓伯爵】 凡【姬姓伯爵】 祭【姬姓公爵】 宿【风姓男爵】鄅【妘姓子爵】 原【姬姓伯爵】 夔【芈姓子爵】 舒鸠【偃姓子爵】滑【姬姓伯爵】郯【己姓子爵】
  有姓无爵者一十八国
  黄【嬴姓】  罗【熊姓】  邢【姬姓】  魏【姬姓】  霍【姬姓】
  郜【姬姓】  鄋瞒【隗姓】 向【姜姓】  偪阳【妘姓】 韩【姬姓】
  舒庸【偃姓】 焦【姬姓】  杨【姬姓】  夷【妘姓】  申【姜姓】
  宻【姬姓】  耿【姬姓】
  有爵无姓者一十七国
  麇【子爵】  莱【子爵】  顿【子爵】  沈【子爵】   谷【伯爵】谭【子爵】  舒【子爵】  宗【子爵】  防【子爵】   白狄【子爵】赖【子爵】  肥【子爵】  鼓【子爵】  戎蛮【子爵】  唐【侯爵】潞【子爵】  【子爵】
  姓爵俱无者三十三国
  江  郧   权   道   栢
  贰  轸   绞   蓼   六
  遂  崇   戴   冀   温
  厉  项   英氏  介   巢
  庸  根牟  无终  邿   姒
  蓐  狄   房   鲜虞  陆浑
  桐   鄀   于余丘
  附庸国九
  一国姓爵具   须句【风姓子爵】
  三国有姓无爵  颛臾【风姓】 任【风姓】  葛【嬴姓】
  五国姓爵俱无  萧 牟 鄟 极 鄣
  四夷国共四十三
  夷狄蛮戎皆氐羌之别种周衰交侵杂居中国自隐三年潜之防见于春秋桓庄僖世颇盛为中国患其后种族遂分
  大戎【唐叔子孙别在夷狄者 亦见前爵姓门庄二十八】小戎【居瓜州者】
  骊戎【西戎之别】       犬戎【西戎之在中国者】
  拒泉臯伊洛之戎【拒泉臯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洛水之间】
  陆浑之戎【入居陆浑者】    茅戎【戎之别】
  徐吾氏【茅戎之别】      戎子驹支【即姜戎氏】
  隂戎【陆浑之别】       九州之戎【亦陆浑之别在晋隂也】
  狄戎【戎之属楚者】      戎州【戎邑之在卫者】
  北戎【山戎也】       山戎【北狄也】
  狄【氐羌别种在北白狄】      东山臯落氏【赤狄别种臯落其氏族】
  廧咎如【赤狄别种】      白狄【狄别种河西郡有白部胡】
  鄋瞒【长狄国名防风氏之后】    赤狄【唐叔子孙之在狄者】
  潞氏【赤狄别种】       甲氏
  留吁【二国皆赤狄别种】     铎辰【同上】
  无终【山戎国名】       肃慎【北狄也】
  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     肥【白狄别种在钜鹿】
  鼓【同上】         东夷【郯莒徐夷之类】
  羣舒【舒庸舒鸠之类皆东夷国】    根牟
  夷虎【蛮之叛楚者】      淮夷【鲁东夷】
  三夷【从越之戎】       卢戎【南蛮国】
  山夷【今之溪洞】       蛮氏【戎别种】
  戎蛮【蛮之居中国者】 濮【南夷】   黎【并东戎国】
  地名谱第四十
  陆淳曰天有列宿之号地有山川之名尚矣与人伦并今其文禹贡及山海经载其大略而春秋经国邑之名又详然书契以来厯代千百余年其名号处所因縁改变加以四方之语音声有楚夏文字有异同或一地二名或二地一名或得他国田邑以为已属既难综防又多谬误疑阙自禹贡之经犹与地里相错又况传记杂书而可必处其异同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甚众非精敏兼通不能淹济其终始以独见于千载之表也六合之内山川国邑道涂闗津春秋多见其事盟防征伐各有所趣周流迂直可得而推日月逺近可得而校凡地名之变易经传有起发者有经书所改之名则传以实言之许迁于夷实城父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郥氏之比是也经传未改之名传发所改为文而称经以为实者许迁于析实白羽公防齐侯于祝丘实夹谷之比是也皆谓地理旧名絶于当时而史记有遗文者也若二名当时并存则通两文互见黒壤犬丘时来之属是也此皆经传起事之常犹卿大夫名氏并见非例也传曰闺门之外实薰隧薰隧之地在门外非地名也其明年子产杀子析之罪称薰隧之盟是以丘明就于盟薰隧传发之学者推求之其庶乎彊之邑一彼一此所属无常如陈之焦夷后之楚邑莒鲁之郓亦无一定故今地名唯以先者为主其变改私易学者可寻而知世人以河东汾隂为齐所盟葵丘又谓犨县鱼陵为楚公子黒肱所次鱼陂楚师分涉于彭泽为豫章之彭泽呉人入棘栎为河南翟末学之徒各互所见若此甚多古人之教戒以阙疑苟不广见亦乃不知所疑也
  隐
  蔑【鲁地元年】 鄢【郑地】  宿【风姓国】  潜【鲁地二年】 极【附庸国】唐【鲁地】  密【莒地】  石门【齐地三年】 牟娄【杞地四年】清【卫地】濮【陈地水名】 长葛【郑地】 棠【鲁地或曰在宋五年】艾【齐地六年】 中丘【鲁地七年】楚丘【卫地】 垂【卫地八年】 邴【郑邑】   瓦屋【周地】 浮来【纪地】郎【鲁地九年】 防【鲁地】  菅【宋地十年】  郜防【宋地】 时来【鲁地十一年】
  桓
  许田【鲁国近许之田也二十年】 越【卫地】  稷【宋地三年】 郜【姬姓国】邓【蔡地】  嬴【齐地三年】 蒲【卫地】  郕【姬姓国】 讙【鲁地】
  祝丘【鲁地五年】成【鲁地六年】 咸丘【鲁地七年】桃丘【卫地十年】恶曹【阙十一年】折【阙】  夫钟【郕地】 阚【鲁地】  曲池【鲁地十二年】谷丘【宋地】虚【宋地】  【宋地】  武父【郑地】 栎【郑地十五年】袲【宋地】
  向【鲁地十六年】黄【齐地十七年】趯【鲁地】  奚【鲁地】  泺【水名在齐南十八年】
  庄
  郱鄑郚【纪三邑元年】  禚【齐地二年】 滑【郑地三年】 酅【纪邑】
  谷【齐地七年】 蔇【鲁地九年】 干时【齐地】 洙【鲁地】   长勺【鲁地十年】乗丘【鲁地】 莘【虢地】  鄑【鲁地十一年】北杏【齐地十三年】柯【齐地】
  鄄【卫地十四年】郳【邾地十五年】幽【宋地十六年】遂【小国十七年】
  济西【鲁地或曰曹地十八】 扈【年郑地二十三】洮【年鲁地二十七】 城濮【年卫】郿【地鲁地二十八】诸【年鲁地二十九】鄣【年纪邑二十】鲁济【年鲁地水】 薛【名鲁地三十一】秦【年鲁】  小谷【地齐地三十二】   梁丘【年宋】
  闵【地总地名】
  落姑【二齐地元】阳【年闵二】
  僖
  夷仪【年邢地元】柽【年宋】  偃【地邾】  郦【地鲁】   楚丘【地衞地二】江【年小】  下阳【国虢】 贯【地宋】  阳谷【地齐地三】 陉【年楚地四】召陵【年楚】 牟【地小国五】 【年小】  首止【国卫】  新城【地郑地六】母【年鲁地七】葵丘【年宋地九】咸【年卫地十三】縁陵【年地十四】沙鹿【年鲁】牡丘【山阙十五】匡【年卫】  娄林【地徐】 韩【地国】   淮【名水名十六】卞【年鲁地十七】甗【年齐地十八】曹南【年曹之南鄙十九】   邢【年国名二十】鹿土【年宋地二十一】   盂【年宋】  薄【地宋】   升陉【地鲁地二十二】【阙】   向【莒地二十六年】践土【郑地二十八年】 温【国】  河阳【晋地】翟泉【周地二十九年】帝丘【卫地三十一年】介【小国】   殽【晋要地或曰山名三十五】箕【年晋】
  文
  戚【地卫地元】  彭衙【年秦地三】 垂陇【年郑】  令狐【地晋地七】须句【年邾】郚【地鲁】   衡雍【地八】  防【年郑】   女栗【地阙十】厥貉【年】承匡【阙宋地十一】诸【年鲁】   何曲【地晋地十二】郓【年鲁】  沓【地阙十三】棐【年郑】   新城【地宋地十四】郪丘【年齐地十六】
  宣
  棐林【年郑地元】平州【年齐】  大棘【地宋地二】 黒壤【年晋地七】平阳【年鲁地八】欑函【年狄】 辰陵【地陈地十一】邲【年郑地十三】 清丘【年卫】 无娄【地杞地十五】断道【年晋地十七】笙【年鲁地十八】
  成
  赤棘【年晋地元】新筑【年卫地二】 鞌【年齐】   袁娄【地齐】 汶阳【地鲁】蜀【地鲁】  棘【地楚地三】  郓【年鲁地四】  虫牢【年郑地五】马陵【年卫地七】州来【年楚】 中城【地鲁地九】 琐泽【年郑地十二】交刚【年郑】 钟离【地楚地十五】叶【阙】   戚【阙】  鄢陵【郑地十六】沙随【年宋】 苕丘【地晋】
  柯陵【地郑地十】貍脤【七年】 彭城【鲁地宋地】虚朾【十】 鹿囿【八年】
  襄
  鄫【阙鲁地郑】  虎牢【地元年郑】长樗【地二年晋】 鸡泽【地三】 善道【年晋地】鄬【阙五年郑】  费【地七】  鄵【年鲁】   邢丘【地郑地晋】戏【地八年郑】
  柤【地九年楚】  萧鱼【地十】 亳城北【年郑地】   台【郑地十一】郓【年鲁】   邿【地十二年】遇【莒地齐地】 成郛【十三】 刘【年鲁】
  溴梁【地十五年】成【鲁地】  桃【鲁地梁地】 柯【十六】  祝柯【年鲁地鲁】西郛【地十】  武城【七年】  澶渊【卫地齐】漆闾丘【地十九年】
  曲沃【鲁地】  雍榆【鲁地】  重丘【卫地二十】
  昭
  漷【年邾地二】  太原【十三】  郓田【年晋】  蚡泉【地晋地齐】红【地二十五】比蒲【年邾地元】祲祥【年】  厥憖【晋】  申【地鲁地】 干谿【鲁地五年】平丘【鲁地】  长岸【八年鲁地】白羽【十一】  鄸【年阙阙姜】昌间【姓国楚地】皇【十三】   郊【年卫】   鸡父【地楚地十】狄泉【七年】 黄父【楚地鲁地】阳州【二十】  野井【年鲁】  曲棘【地二】  鄟陵【十二年周】
  干侯【晋地二十二年】适厯【晋地三十一年】成周【周地三十二年】
  定
  抜【阙 三年】  臯鼬【郑地四年】 栢举【楚地】 沙【卫地七年】  瓦【卫地八年】曲濮【卫地】  五氏【晋地九年】 夹谷【齐地十年】郓讙隂【鲁地】郈【鲁地】   费【鲁地】   安甫【阙】 萧【附庸国十一年】 垂葭【卫地十三年】晋阳【晋邑】  虵渊囿【鲁地】 朝歌【晋地】 檇李【越地十四年】牵【卫地】莒父【鲁地】  霄【鲁地】   渠蒢【阙十五年】漆【鲁地】
  哀
  漷东【邾地二年】沂西【邾地】  句铎【小邾地】 鐡【卫地】  州来【楚地】啓阳【鲁地三年】西郛【鲁地四年】 毗【鲁地四年】  邾瑕【鲁地六年】阐【鲁地八年】雍丘【宋地九年】艾陵【齐地十二年】橐臯【楚地十二年】郧【卫地】  嵒【宋郑县地十三年】黄池【郑地】
  啖子曰天下有道诸侯各守疆域非有王事未尝敢自出其竟春秋时诸侯恣矣朝聘盟防侵伐围袭迁追奔逃如入出居之类未尝休息也甚者逾一二年越数千里而不知有社稷人民之守夫子恶之故因其所适而纪其地以示去国之逺迩行事之当否且言志其实也【不书某地则事若不实】然地名虽存而不系所属国分【如河阳属晋而不言晋河阳之类】歴年滋多学者不知处所故今总防其名各从所属使学者易晓其左氏传有非当时地名经所不载者此不论焉其有一地再见者则于前年题之后不再叙其未谕者则阙焉以俟来者

  春秋集传纂例卷十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