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库

(重定向自春秋外传)
國語
作者:左丘明 春秋

《國語》二十一卷,戶部員外郞章銓家藏本。吳韋昭注。昭字宏嗣,雲陽人,官至中書僕射。《三國志》作韋曜,裴松之注謂爲司馬昭諱也。《國語》出自何人。說者不一,然終以漢人所說爲近古。所記之事,與《左傳》俱迄智伯之亡,時代亦復相合。中有與《左傳》未符者,猶《新序》、《說苑》同出劉向,而時復牴牾。蓋古人著書,各據所見之舊文,疑以存疑,不似後人輕改也。

漢志》作二十一篇。其諸家所注,《隋志》︰虞翻、唐固本,皆二十一卷;王肅本二十二卷;賈逵本二十卷。互有增減,蓋偶然分併,非有異同。惟昭所注本,《隋志》作二十二卷,《唐志》作二十卷。而此本首尾完具,實二十一卷。諸家所傳南北宋版,無不相同,知《隋志》誤一字,《唐志》脫一字也。前有昭自序,稱「兼采鄭衆、賈逵、虞翻、唐固之注」。今考所引鄭說、虞說,寥寥數條,惟賈、唐二家,援據駁正爲多。序又稱「凡所發正三百七事」。

今考注文之中,昭自立義者,《周語》凡服數一條、國子一條、虢文公一條、常棣一條、鄭武莊一條、仲任一條、叔妘一條、鄭伯南也一條、請隧一條、瀆姓一條、楚子入陳一條、晉成公一條、共工一條、大錢一條、無射一條;《魯語》朝聘一條、刻桷一條、命祀一條、郊禘一條、祖文宗武一條、官寮一條;《齊語》凡二十一鄉一條、士鄉十五一條、良人一條、使海於有蔽一條、八百乘一條、反胙一條、大路龍旂一條;《晉語》凡伯氏一條、不懼不得一條、聚居異情一條、貞之無報一條、轅田一條、二十五宗一條、少典一條、十月一條、嬴氏一條、觀狀一條、三德一條、上軍一條、蒲城伯一條、三軍一條、錞于一條、呂錡佐上軍一條、新軍一條、韓無忌一條、女樂一條、張老一條;《鄭語》凡十數一條、億事一條、秦景襄一條;《楚語》聲子一條、懿戒一條、武丁作書一條、屛攝一條;《吳語》官帥一條、錞于一條、自𠜲一條、王總百執事一條、兄弟之國一條、來告一條、向檐一條;《越語》乘車一條、宰一條、德虐一條、解骨一條、重祿一條:不過六十七事。合以所正譌字衍文錯簡,亦不足三百七事之數。其傳寫有誤,以六十爲三百歟?《崇文總目》作三百十事,又七字轉譌也。錢曾《讀書敏求記》謂「《周語》『昔我先世后稷』句,天聖本『先』下有『王』字;『左右免冑而下』句,天聖本『下』下有『拜』字。」今本皆脫去。然所引注曰云云,與此本絕不相同,又不知何說也。此本爲衍聖公孔傳鐸所刊,如《魯語》「公父文伯飲酒」一章,注中「此堵父詞」四字,當在「將使鼈長」句下,而誤入遂出二字下。小小舛譌,亦所不免。然較諸坊本,則頗爲精善。自鄭衆解詁以下,諸書並亡。《國語》注存於今者,惟昭爲最古。黃震《日鈔》嘗稱其簡潔,而先儒舊訓,亦往往散見其中。如朱子注《論語》「無所取材」,毛奇齡詆其「訓材爲裁,不見經傳,改從鄭康成桴材之說」。而不知《鄭語》「計億事材兆物」句,昭注曰:「計,算也;材,裁也。」已有此訓。然則奇齡失之眉睫閒矣,此亦見其多資考證也。

案《國語》二十一篇,《漢志》雖載《春秋》後,然無《春秋外傳》之名也。《漢書‧律歷志》始稱《春秋外傳》。王充《論衡》云︰「《國語》,左氏之外傳也。左氏傳經,詞語尚略,故復選錄《國語》之詞以實之。」劉熙《釋名》亦云︰「《國語》亦曰外傳。《春秋》以魯爲內,以諸國爲外,外國所傳之事也。」考《國語》上包周穆王,下曁魯悼公,與春秋時代首尾皆不相應,其事亦多與春秋無關。係之《春秋》,殊爲不類。至書中明有《魯語》,而劉熙以爲外國所傅,尤爲舛迕。付之於經,於義未允。《史通‧六家》,國語居一,實古左史之遺,今改隸之雜史類焉。

卷一 周語上

  1. 祭公諫穆王征犬戎
  2. 密康公母論小醜備物終必亡
  3. 邵公諫厲王弭謗
  4. 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
  5.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6. 虢文公諫宣王不籍千畝
  7. 仲山父諫宣王立戲
  8. 穆仲論魯侯孝
  9. 仲山父諫宣王料民
  10. 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論周將亡
  11. 鄭厲公與虢叔殺子頹納惠王
  12. 內史過論神
  13. 內史過論晉惠公必無後
  14. 內史興論晉文公必霸

卷二 周語中

  1. 富辰諫襄王以狄伐鄭及以狄女為后
  2. 襄王拒晉文公請隧
  3. 陽人不服晉侯
  4. 襄王拒殺衛成公
  5. 王孫滿觀秦師
  6. 定王論不用全烝之故
  7. 單襄公論陳必亡
  8. 劉康公論魯大夫儉與侈
  9. 王孫說請勿賜叔孫僑如
  10. 單襄公論郤至佻天之功

卷三 周語下

  1. 單襄公論晉將有亂
  2. 單襄公論晉周將得晉國
  3. 太子晉諫靈王壅穀水
  4. 晉羊舌肸聘周論單靖公敬儉讓咨
  5. 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錢
  6. 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鍾
  7. 景王問鍾律於伶州鳩
  8. 賓孟見雄雞自斷其尾
  9. 劉文公與萇弘欲城周

卷四 魯語上

  1. 曹劌問戰
  2. 曹劌諫莊公如齊觀社
  3. 匠師慶諫莊公丹楹刻桷
  4. 夏父展諫宗婦覿哀姜用幣
  5. 臧文仲如齊告糴
  6.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
  7. 臧文仲說僖公請免衛成公
  8. 臧文仲請賞重館人
  9. 展禽論祭爰居非政之宜
  10. 文公欲弛孟文子與郈敬子之宅
  11.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12. 里革更書逐莒太子僕
  13. 里革斷宣公罟而棄之
  14. 子叔聲伯辭邑
  15. 里革論君之過
  16. 季文子論妾馬

卷五 魯語下

  1. 叔孫穆子聘於晉
  2. 叔孫穆子諫季武子為三軍
  3. 諸侯伐秦魯人以莒人先濟
  4. 襄公如楚
  5. 季冶致祿
  6. 叔孫穆子知楚公子圍有篡國之心
  7. 叔孫穆子不以貨私免
  8. 子服惠伯從季平子如晉
  9. 季桓子穿井獲羊
  10. 公父文伯之母對季康子問
  11. 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
  12. 公父文伯之母論內朝與外朝
  13. 公父文伯之母論勞逸
  14. 公父文伯之母別於男女之禮
  15.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16.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17. 孔丘謂公父文伯之母知禮
  18. 孔丘論大骨
  19. 孔丘論楛矢
  20. 閔馬父笑子服景伯
  21. 孔丘非難季康子以田賦

卷六 齊語

  1. 管仲對桓公以霸術
  2. 管仲佐桓公為政
  3. 桓公為政既成
  4. 管仲教桓公親鄰國
  5.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6. 桓公帥諸侯而朝天子
  7. 葵丘之會天子致胙於桓公
  8. 桓公霸諸侯

卷七 晉語一

  1. 武公伐翼止欒共子無死
  2. 史蘇論獻公伐驪戎勝而不吉
  3. 史蘇論驪姬必亂晉
  4. 獻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5. 獻公伐翟柤
  6. 優施教驪姬遠太子
  7. 獻公作二軍以伐霍
  8. 優施教驪姬譖申生
  9. 申生伐東山

卷八 晉語二

  1. 驪姬譖殺太子申生
  2.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3. 虢將亡舟之僑以其族適晉
  4. 宮之奇知虞將亡
  5. 獻公問卜偃攻虢何月
  6. 宰周公論齊侯好示
  7. 宰周公論晉侯將死
  8. 里克殺奚齊而秦立惠公
  9. 冀芮答秦穆公問

卷九 晉語三

  1. 惠公入而背外內之賂
  2. 惠公改葬共世子
  3. 惠公悔殺里克
  4. 惠公殺丕鄭
  5. 秦薦晉饑晉不予秦糴
  6. 秦侵晉止惠公於秦
  7. 呂甥逆惠公於秦
  8. 惠公斬慶鄭

卷十 晉語四

  1. 重耳自狄適齊
  2. 齊姜勸重耳勿懷安
  3. 齊姜與子犯謀遣重耳
  4. 衛文公不禮重耳
  5. 曹共公不禮重耳而觀其駢脅
  6. 宋襄公贈重耳以馬二十乘
  7. 鄭文公不禮重耳
  8. 楚成王以《周禮》享重耳
  9. 重耳婚媾懷嬴
  10. 秦伯享重耳以國君之禮
  11. 重耳親筮得晉國
  12. 秦伯納重耳於晉
  13. 寺人勃鞮求見文公
  14. 文公遽見豎頭須
  15. 文公修內政納襄王
  16. 文公出陽人
  17. 文公伐原
  18. 文公救宋敗楚於城濮
  19. 鄭叔詹據鼎耳而疾號
  20. 箕鄭對文公問
  21. 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22. 文公學讀書於臼季
  23. 郭偃論治國之難易
  24. 胥臣論教誨之力
  25. 文公稱霸

卷十一 晉語五

  1. 臼季舉冀缺
  2. 寧嬴氏論貌與言
  3. 趙宣子論比與黨
  4. 趙宣子請師伐宋
  5. 靈公使鉏麑殺趙宣子
  6. 范武子退朝告老
  7. 范武子杖文子
  8. 郤獻子分謗
  9. 張侯御郤獻子
  10. 師勝而范文子後入
  11. 郤獻子等各推功於上
  12. 苗賁皇謂郤獻子為不知禮
  13. 車者論梁山崩
  14. 伯宗妻謂民不戴其上難必及

卷十二 晉語六

  1. 趙文子冠
  2. 范文子不欲伐鄭
  3. 晉敗楚師於鄢陵
  4. 郤至勇而知禮
  5. 范文子論內睦而後圖外
  6. 范文子論外患與內憂
  7. 范文子論勝楚必有內憂
  8. 范文子論德為福之基
  9. 范文子論私難必作
  10. 欒書發郤至之罪
  11. 長魚矯脅欒中行
  12. 韓獻子不從欒中行召

卷十三 晉語七

  1. 欒武子立悼公
  2. 悼公即位
  3. 悼公始合諸侯
  4. 祁奚薦子午以自代
  5. 魏絳諫悼公伐諸戎
  6. 悼公使韓穆子掌公族大夫
  7. 悼公使魏絳佐新軍
  8. 悼公賜魏絳女樂歌鍾
  9. 司馬侯薦叔向

卷十四 晉語八

  1. 陽畢教平公滅欒氏
  2. 辛俞從欒氏出奔
  3. 叔向母謂羊舌氏必滅
  4. 叔孫穆子論死而不朽
  5. 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
  6. 訾祏死范宣子勉范獻子
  7. 師曠論樂
  8. 叔向諫殺豎襄
  9. 叔向論比而不別
  10. 叔向與子朱不心競而力爭
  11. 叔向論忠信而本固
  12. 叔向論務德無爭先
  13. 趙文子請免叔孫穆子
  14. 趙文子為室張老謂應從禮
  15. 趙文子稱賢隨武子
  16. 秦后子謂趙孟將死
  17. 醫和視平公疾
  18. 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祿
  19. 鄭子產來聘
  20. 叔向論憂德不憂貧

卷十五 晉語九

  1. 叔向論三姦同罪
  2. 中行穆子帥師伐狄圍鼓
  3. 范獻子戒人不可以不學
  4. 董叔欲為繫援
  5. 趙簡子欲有鬥臣
  6. 閻沒叔寬諫魏獻子無受賄
  7. 董安于辭趙簡子賞
  8. 趙簡子以晉陽為保鄣
  9. 郵無正諫趙簡子無殺尹鐸
  10. 鐵之戰趙簡子等三人誇功
  11. 衛莊公禱
  12. 史黯諫趙簡子田于螻
  13. 少室周知賢而讓
  14. 史黯論良臣
  15. 趙簡子問賢於壯馳茲
  16. 竇犨謂君子哀無人
  17. 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18. 智果論智瑤必滅宗
  19. 士茁謂土木勝懼其不安人
  20. 智伯國諫智襄子
  21. 晉陽之圍

卷十六 鄭語

  1. 史伯為桓公論興衰
  2. 平王之末秦晉齊楚代興

卷十七 楚語上

  1. 申叔時論傅太子之道
  2. 子囊議恭王之謚
  3. 屈建祭父不薦芰
  4. 蔡聲子論楚材晉用
  5. 伍舉論臺美而楚殆
  6. 范無宇論國為大城未有利者
  7. 左史倚相儆申公子亹
  8. 白公子張諷靈王宜納諫
  9. 左史倚相儆司馬子期唯道是從

卷十八 楚語下

  1. 觀射父論絕地天通
  2. 觀射父論祀牲
  3. 子常問蓄貨聚馬鬥且論其必亡
  4. 藍尹亹避昭王而不載
  5. 鄖公辛與弟懷或禮於君或禮於父
  6. 藍尹亹論吳將斃
  7. 王孫圉論國之寶
  8. 魯陽文子辭惠王所與梁
  9. 葉公子高論白公勝必亂楚國

卷十九 吳語

  1. 趙王句踐命諸稽郢行成於吳
  2. 吳王夫差與越荒成不盟
  3. 夫差伐齊不聽申胥之諫
  4. 夫差勝於艾陵使奚斯釋言於齊
  5. 申胥自殺
  6. 吳晉爭長未成,句踐襲吳
  7. 吳欲與晉戰得為盟主
  8. 夫差退于黃池使王孫苟告于周
  9. 句踐滅吳夫差自殺

卷二十 越語上

  1. 勾踐滅吳

卷二十一 越語下

  1. 范蠡進諫句踐持盈定傾節事
  2. 范蠡勸句踐無蚤圖吳
  3. 范蠡謂人事至而天應未至
  4. 范蠡謂先為之征其事不成
  5. 范蠡謂人事與天地相參乃可以成功
  6. 越興師伐吳而弗與戰
  7. 范蠡諫句踐勿許吳成卒滅吳
  8. 范蠡乘輕舟以浮於五湖


每日一字一词